標籤:

蒙古四大汗國是怎樣滅亡的

成吉思汗去世時(1227年)窩闊台、察合台、欽察三大汗國正處於上升期,伊利汗國尚未建立。其中的窩闊台汗國由於窩闊台本人及其長子貴由先後成為蒙古大汗而地位顯赫,但貴由一死(1248年),汗位便從此落入拖雷子孫手中(1251年),窩闊台汗國被劃分為幾個小塊,勢力大衰。窩闊台的孫子海都是個精明強幹的人,1269年,他糾集窩闊台、察合台、朮赤三系諸王召開大會,劃分三方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共同對抗實行「漢法」的忽必烈和中央政權,窩闊台汗國的勢力達到極盛,其版圖東起吐魯番,西到喀什與中亞塔拉斯河谷,北起阿爾泰山,南抵塔克拉瑪干沙漠。1301年,海都被元軍擊敗傷重而死,汗國迅速陷於內亂之中,元朝與察合台汗國乘機兩面夾擊,末代窩闊台汗察八兒被迫於1310年歸降元朝,其領地大部分被察合台汗國吞併,小部分併入元朝嶺北行省。窩闊台汗國是四大汗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個。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徵結束,忽必烈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所有土地劃歸其弟旭烈兀統治,為了表示對朝廷的忠誠,旭烈兀及其繼承者都自稱「伊利汗」,「伊利」是突厥語「從屬」的意思。在元朝與西北藩王的鬥爭中,歷代伊利汗始終堅定地站在元朝一邊。1325以後,因為伊利汗與權臣之間矛盾重重,汗國陷於危機之中,1335年,伊利汗不賽因死後汗國迅速瓦解,權臣、將領各自擁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殺。1355年,欽察汗國的軍隊攻陷伊利汗國都城大不里士,末代伊利汗努失兒完不知所終,汗國實際上已經滅亡,其殘餘勢力到14世紀末被帖木兒所滅。察合台汗國曾一度與窩闊台汗國一道與元朝為敵,窩闊台汗海都死後,察合台汗篤哇的勢力大為削弱,被迫向元成宗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與元朝夾擊並最終滅亡窩闊台汗國(1309年),獲得了窩闊台汗國的大部分土地與人口,成為中亞唯一大國,勢力達到極盛。1346年以後的察合台諸汗成為諸侯手中的傀儡,汗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部汗國最終演變為帖木兒帝國;東部汗國於1570年併入同屬於察合台子孫建立的的葉爾羌汗國,直到1680年納入準噶爾汗國的版圖。欽察汗國的極盛時期是從1243拔都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到1357年欽察汗札尼別被殺,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汗國版圖遼闊,內部穩定,與東西方交往頻繁,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橋樑。從1357年開始,汗國陷於長期內訌之中,並逐漸分裂出西伯利亞、喀山、克里米亞、阿斯特拉罕等獨立汗國,15世紀中期以後,欽察汗國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1480年,以莫斯科大公國為首的俄羅斯諸侯國擺脫大帳汗國的統治,獲得獨立,1502年,大帳汗國亡於克里米亞汗國。但是作為欽察汗國遺裔的克里米亞汗國卻一直堅持到1783年才被俄國吞併,可以說是相當長壽的一個蒙古汗國了。

窩闊台汗國  (1225年-1309年):主要是西遼故土(今新疆、中亞一帶)。忽必烈遷都大都後,支持阿里布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都城葉密里(今新疆額敏)。1229年,窩闊台即大汗之位,將封地賜給其長子貴由。 1246年,貴由汗繼位,但兩年後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窩闊台系轉至拖雷系。 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對窩闊台系諸王進行鎮壓,除處死、謫遷一部分王公外,又將窩闊台汗國國土分授諸王子孫,以弱其勢。忽必烈汗繼位之後,奉行漢化政策,引起以窩闊台嫡孫海都為首的蒙古帝國諸王公不滿。海都先後數度起兵 作亂,屢勝元軍,為元朝一大威脅。1301年,海都率40餘位反叛王公聯兵進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為元軍所敗,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兒為察合台汗國所敗,窩闊台汗國亡。

察合台汗國  (1227年-1369年):位於今新疆、中亞一帶。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勢力多次爭奪。此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1310年,又合併了窩闊台汗國的大部封土,國勢達於極盛,其疆域東起吐魯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達興都庫什山。蒙古軍事貴族與當地突厥游牧貴族共同構成統治階級,竭力維護游牧封建制的宗法關係。蒙古人的突厥化現像比較普遍。14世紀中期,汗國分為東、西兩部。東察合台汗國領有窩闊台汗國舊地,以西遼的疏附為都,後進一步分裂,16世紀先後被併入明。西察合台汗國領有河中之地,以撒馬爾罕為都城,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欽察汗國  (1219年--1502年):位於今匈牙利、波蘭、烏克蘭、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附庸國,為拔都所創。成吉思汗生前曾將所征服的鹹海、裏海以北的廣袤的欽察草原賜給長子朮赤為封地。 1235年,朮赤長子拔都西征羅斯和東歐,轄地廣大,東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接俄羅斯。1243年西徵結束,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都,建欽察汗國。因大汗帳色金黃,歐洲人又稱其為金帳汗國。拔都後來又將鹹海東北之地分封給斡魯朵,稱白帳汗國,將鹹海以北、西至烏拉爾河之地封給昔班,稱藍帳汗國,二者皆以金帳汗為宗主。金帳汗國疆土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為欽察草原等游牧地區,一為俄羅斯等農耕地區。蒙古人因地制宜進行統治,游牧地區由蒙古人進行直接控制,為汗國的重心所在。而羅斯地區則保留其原有諸王公的封建政權,然後加以控制,諸王公須向汗稱臣納貢,接受冊封。自13世紀末始,欽察人又從羅斯諸王公中,擇選最馴服者,封為「弗拉基米爾及全俄羅斯大公」,受封者憑金帳汗的寵信,有權負責征繳全歐各地貢賦,統一上交金帳汗。羅斯諸王公們為爭奪大公稱號,相互角逐,殘酷鬥爭,或告密於金帳汗以消滅對手,或直接兵戎相見。蒙古人則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實現對羅斯的有效統治。   自1209年建國到14世紀中葉的100年間,是金帳汗國國勢極盛時代。蒙古貴族逐漸與欽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貴族合流,改操突厥語,轉皈依伊斯蘭教,不斷與相鄰的伊兒汗國爭奪亞塞拜然等地,經常以大軍征討不馴服的俄羅斯王公。 1341年,烏茲別克汗死後,國內矛盾激化,內訌不已。先後在新興於西察合台汗國(今中亞)為核心的帖木兒帝國和崛起於羅斯諸公國獲得納貢代理權後開始持續對外侵略擴張的莫斯科公國等的打擊或反擊下,國勢日趨衰落。15世紀時,金帳汗國分裂成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大帳汗國等國家。

伊兒汗國  (1256年~1388年):位於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為旭烈兀所創。為拖雷三子旭烈兀遠征西亞所建的汗國。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冊封旭烈兀為伊兒汗。其國東起阿姆爾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達印度洋,首都為大不里士。   伊兒汗國前期,由於諸汗征戰頻仍,民不聊生,蒙古與突厥貴族聯合專政,固守落後的游牧生產方式,對城市和定居農民施行壓榨政策,致使全國經濟凋敝,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民眾反抗不斷,社會秩序動湯不寧。   1295年,台贊汗繼位後,為挽救危局。緩和社會矛盾,放棄傳統政策,全面實行伊斯蘭化改革,以爭取眾多穆斯林貴族的支持,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他率軍隊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蘭教,並將其定為國教;大力推行阿拉伯傳統的軍事封土製,將農民嚴格固著在土地上,向領有封土者服役納租;廢除徵稅制度,規定稅率,嚴懲濫征者;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稅則;鼓勵墾荒,興修公路,裁減驛傳,核定兵額,禁止貪污;獎掖文化,倡導學術。因此到14世紀初時,伊兒汗國的社會經濟得到較大恢復,封建統治一度加強,伊斯蘭文化也有相當發展。在合贊汗的宮廷中,聚集著不少文人學者。他的寵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編著的歷史名著《史集》留傳至今。   1304年,合贊汗去世。此後不久,伊兒汗國內外局勢日趨嚴重。內有諸王爭立,權臣爭勢,內訌迭起;外有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和欽察汗國不斷侵掠,國運日蹙,陷於分裂。1388年,終被中亞新興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元朝與四大汗國瓦解  元朝末期,統治者對下層人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剝削。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元末農民運動。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國,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滅亡。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5世紀初去國號。   四大汗國中,窩闊台汗國在1309年被察合台汗國和元朝瓜分。察合台汗國和伊兒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征服。金帳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佔領。   帖木兒是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北攻金帳汗國,南進德里(印度)、西面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小亞細亞)。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1404年]帖木兒率領20萬軍隊進攻中國明朝,結果在1405年進軍途中病死。帖木兒死後,其帝國分裂,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人昔班尼。帖木兒帝國不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後裔所創,疆域大部分在原四大汗國的地方。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兒帝國。

伊兒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六子旭烈兀建立:統治中亞、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直到地中海東岸的廣大地區。

金帳汗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兒子拔都建立,統治二次西征時蒙古征服的東歐及中亞北部地區(地域廣大,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西部分基本歸他統治)。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建立,統治新疆大部地區和中亞部分地區(今土庫曼、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及哈薩克南部地區)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建立,在察合台汗國以北,統治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今哈薩克及以北)。

補充:

因實行諸子分封制,這四大汗國在其第一代可汗去世後,都很快分裂。汗國分裂後,汗國中蒙古人的後裔,在汗國範圍內曾建立過很多大大小小的汗國(但最終金帳汗國、窩闊台汗國統治的區域及察合台汗國版圖的一部分最終被納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

總體說來,其發展軌跡是:先是帝國內部變成鬆散的聯盟,繼而相互獨立,甚至相互攻擊。

直到17世紀,察合台的後裔仍統治著吹河、伊犁河、博爾塔拉、塔爾巴哈台、和博克沙里和額爾齊斯河源等地。直到17世紀,仍以葉爾羌為中心,統治南疆地區(直到1679念察合台汗國可汗的後裔還統治哈密和吐魯番);衛拉特蒙古顧始汗和噶爾丹汗擴張還和他們發生過衝突。

拔都建立的的金帳汗國後來曾一度被帖木爾汗國的帖木爾(突厥化的蒙古人)征服,後脫離帖木爾獨立,1480年敗於俄羅斯後,欽察又分裂為西伯利亞、喀山、克里米亞等汗國,1550年先後被俄羅斯滅亡。

伊爾汗國滅亡之後,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後裔帖木爾(據說是黃金家族後裔)在1370年曾建立了龐大的帖木耳汗國,除佔有包括伊朗在內的伊爾汗國的故土外,還征服了察合台汗國、花剌子模和金帳汗國的大片領土,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1402年大敗奧斯曼帝國,俘虜其蘇丹巴塞耶特一世。1404年11月,帖木爾糾集20萬大軍,攜帶7年乾糧,準備對中國明朝發動伊斯蘭「聖戰」。大軍出發三個月後,在進軍到齊姆肯特時,帖木爾在軍中病死(帖木兒如進中華勢力範圍,遇到的將是大明帝國的永樂大帝朱棣)。帖木爾死後,帝國分裂。

帖木耳之後,他的一個子孫巴布爾在1504年,趁阿富汗內亂之際,他率領300名部下攻入阿富汗,建立喀布爾為首都的國家。1525年,巴布爾率軍進攻印度。1526年在征服過程中,巴布爾創造了奇蹟——他以12000人的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巴布爾攻取德里,並於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禮拜儀式上,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為他的新首都,結束了德里素丹國在印度320年的統治,建立莫卧兒帝國。統治北部印度大片領土,其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一直到1857年還是北印度名義上的皇帝(被英國人軟禁),1857年爆發印度抗英民族起義時,巴哈杜爾·沙被擁戴為皇帝,1858年被英國殖民當局流放至緬甸仰光,1862年於仰光大金寺去世。

補充:
四大汗國中,窩闊台汗國在1309年滅於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佔領。 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進攻欽察汗國、印度(攻陷德里)、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當時中國是明朝。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兒帝國。帖木兒帝國不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後裔所創,疆域大部在四大汗國的地方。

四大汗國中最先滅亡的是窩闊台汗國。海都於1301年去世後,窩闊台汗國開始走下坡路,其領土不久後於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國所瓜分,窩闊台汗國遂滅亡。而伊兒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則均在14世紀走向分裂,最終被帖木兒所滅。最後一個滅亡的是金帳汗國,其統治俄羅斯等地長達兩個多世紀,俄羅斯直到1480年才擺脫蒙古人的統治獨立。其後,金帳汗國分裂為幾個小汗國,最終分別被俄羅斯帝國所吞併

推薦閱讀:

蒙古諺語格言26句(蒙古文)
'蒙古舞精靈'教你跳蒙族舞蹈
外蒙古獨立
??一首對唱蒙古情歌《心之泉》,難得的好歌曲!
內蒙古佛塔探尋

TAG: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