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俄羅斯對峙升級背後

◆俄烏對峙演化成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俄羅斯與西方能否達成共識,不僅影響烏克蘭問題解決前景,還將決定歐洲安全局勢的前景

◆對峙事件可能為恢復俄歐關係提供機會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烏克蘭危機爆發迄今已超過兩年半時間,在此期間俄烏雙方圍繞烏東部頓巴斯地區的衝突和政治改革展開了多輪博弈。在德法斡旋下,頓巴斯地區局勢在2015年底才有所穩定。

  然而,進入2016年8月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圍繞克里米亞和頓巴斯衝突的矛盾再次升級,雙方的軍事對峙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歐洲東部安全局勢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對峙升級,表明新明斯克協議前景暗淡

  對峙升級,表明新明斯克協議前景黯淡。先來看看新明斯克協議:

  • 2014年4月烏克蘭東部地區爆發武裝衝突。

  • 2014年9月,由歐安組織、烏克蘭和俄羅斯三方組成的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與烏東部民間武裝在白俄羅斯首次達成停火協議,但未能得到雙方的徹底執行,此為明斯克協議。

  • 2015年2月,各方再次簽署新明斯克協議。該協議是各方為化解危機進行的政治和外交努力的成果,避免了烏東部衝突的升級。協議為政治解決烏東部問題設定了時間表,最初規定在2015年底完成憲法改革和地方選舉。

  • 由於各方在執行協議程序上的分歧嚴重,政治和解計劃未能如期完成。

  • 儘管各方將執行期限延長至2016年底,但是,局勢在進入2016年以來日趨複雜,由於波羅申科總統領導的執政聯盟解體,在經歷了執政聯盟重組和政府改組之後,新明斯克協議規定的憲法改革在議會通過的希望更加渺茫。

  • ▲2015年2月11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普京(前左一)、奧朗德(前左二)、默克爾(前右二)和波羅申科(前右一)就烏克蘭危機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法新)

      從2014年9月簽署第一次明斯克協議,再到2015年2月達成的新明斯克協議,最後又在2015年末出現了新明斯克協議延期決定。兩年時間過去了,各方耐心消磨殆盡,特別是在俄羅斯看來,如果繼續無條件地延長新明斯克協議,不僅有損自己的外交顏面,也無助於地區局勢的好轉。

      8月10日,普京突然指控烏克蘭政府試圖以恐怖手段在克里米亞挑起新衝突,破壞當地的穩定。克里米亞地區局勢陡變,俄烏雙方在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對峙再次升級,烏克蘭東部的武裝衝突也再次升級。

      烏總統波羅申科隨即在次日下令提升克里米亞邊界沿線部隊和頓巴斯地區衝突一線部隊的戰備狀態。俄羅斯則宣布在克里米亞半島部署最新型的反導武器S-400。美國媒體近日披露,俄羅斯向兩國邊境地區調動將近4萬軍隊,並且加強了在克里米亞地區軍事部署。8月19日,俄羅斯宣布在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雖然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定性該事件上存在明顯分歧,但雙方軍事對峙升級本身還是為俄羅斯向西方和烏克蘭施壓提供了良好機會。俄羅斯雙管齊下,對此事件展開輿論攻勢的同時,軍事上的積極應對也穩步進行。

      俄軍增加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已經產生外交和安全效應,讓一度處於癱瘓狀態中的烏克蘭問題諾曼底四方機制被重新喚醒,法國總理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與波羅申科總統、普京總統進行了頻繁的對話。除此之外,美國也積極加入到調停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的進程中,副總統拜登與烏總統波羅申科,國務卿克里與俄外長拉夫羅夫也進行了頻繁的會晤和交流。

      在新明斯克協議2016年底到期之前,各方所剩的時間其實已經不多。特別在美國大選前,俄羅斯與西方能否達成共識,不僅影響烏克蘭問題解決前景,還將決定歐洲安全局勢的前景。

    烏克蘭社會的極端情緒處於失控邊緣

      克里米亞事件的真相儘管還不明朗,但從側面反映出烏克蘭社會的極端情緒可能已處於失控邊緣。

      首先,克里米亞入俄和東部衝突的爆發,極大地刺激了烏克蘭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烏克蘭政府將俄羅斯對烏東部的支持視為「侵略和直接干涉」,烏社會也普遍存在一種反俄情緒。烏政府曾經寄希望於國際社會的干預,以及自身的軍事行動。但從目前看,烏政府兩次企圖通過軍事手段收復頓巴斯地區都遭受到嚴重失敗,歐盟與美國對俄採取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也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其次,烏克蘭社會對國際干預預期感到失望。自烏東部衝突爆發以來,國際社會積極在衝突各方之間調停,為解決危機曾經兩次簽署協議,由於在執行程序上達不成共識,雙方在頓巴斯地區的武裝衝突至今不斷。

      進入2016年以來,各方的耐心越來越受到考驗。包括奧地利、匈牙利在內的數個歐盟成員國都已經表達了取消或者至少減輕對俄制裁的意願。歐盟中的塞普勒斯議會在7月還通過了呼籲政府取消制裁的聲音。這之前的4月,荷蘭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烏克蘭與歐盟的聯繫國協定。

      7月,普京決定將克里米亞地區納入俄羅斯南聯邦區的決定,進一步刺激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力量。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烏克蘭缺乏在軍事和外交上與俄羅斯博弈的資本,通過政治改革化解國內民族衝突和分裂危機,是基輔政權的唯一選擇。不斷積累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治解決危機的進程,因此,在克里米亞襲擊事件問題上,不能排除獨立的民族主義武裝組織採取極端行動的可能性。

    對克里米亞襲擊事件俄反應強烈

    ▲8月11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在克里米亞阻止烏克蘭滲透破壞分子對俄境內目標實施襲擊,並逮捕作案人員。圖為被逮捕的作案人員。(新華社/衛星社)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烏政府軍與東部組織都抓過對方的軍事人員,政府軍也曾多次抓獲過「俄羅斯退役軍人」。一般情況下,雙方會定期交換被俘人員。

      但俄羅斯選擇在這個節點披露在克里米亞抓獲烏克蘭軍人的消息,與以往的習慣有很大不同。無論事件真實性如何,俄方實際上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該事件可能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選擇在這個事件上做出激烈反應,俄方有著深厚的國內和國外背景。

      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在外交上善於利用別人的錯誤為自己創造最大的機會。換句話說,不放棄一切機遇,將國際事務出現的危機轉化為自己的籌碼。在克里米亞俘獲烏克蘭軍人也許是烏克蘭的一個破綻,但這卻給俄羅斯向布魯塞爾施壓提供了很好的籌碼。

      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由一個超級大國逐漸轉變為一個地區大國,但憑藉其超強的軍事實力,以及主要能源出口國的地位,其在全球政治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特別在周邊外交中俄善於使用「能源牌」和「軍事牌」。而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軍事牌」成為了普京外交常用的殺手鐧。在敘利亞,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手段取得了較好效果,穩定了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擺脫了在該地區的被動地位。

      在宣布抓捕烏克蘭情報人員之後,俄羅斯同樣採用軍事施壓的手段。烏克蘭危機之後,俄不僅對烏克蘭新政府採取能源提價、貿易戰,還經常在邊境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特別是在克里米亞半島重新部署戰略轟炸機、先進戰鬥機和防空導彈,更新擴充了黑海艦隊。

      烏克蘭情報人員在克里米亞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俄羅斯,也可能挑戰了俄羅斯的安全底線。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俄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直在與周邊國家打交道中處於主動和優勢地位。即便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本土也都未曾受到過外國軍隊攻擊。反而是俄羅斯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積極介入了周邊地區和國家領土爭端。

      正是抓住烏克蘭在克里米亞襲擊事件的把柄,俄羅斯迅即獲得了與歐盟博弈的新籌碼。對峙事件成為普京向歐盟進行外交博弈的絕佳機會,迫使推動烏克蘭執行明斯克協議對俄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對峙事件可能為恢復俄歐關係提供機會

    ▲8月11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左二)和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圖爾奇諾夫(左一)等在基輔出席會議。(新華社/路透)

      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與美國歐盟關係全面惡化,限制了普京重振俄羅斯的努力,全球外交空間受到擠壓。

  • 在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問題上,俄儘管展示了自身的強大存在,恢復了部分影響力,但在戰略上其目標未能完全實現

  • 俄動用大量軍事力量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未能撬動俄與西方關係的改善

  • 針對歐洲的難民危機和恐怖襲擊事件所做的外交努力和軍事行動,也未能挽回歐盟對俄改善關係的回應。

  •   更糟的是,在英國「脫歐」的大背景下,法德等老歐洲國家更加緊密跟隨美國的政策。特別是在美歐主導下,國際奧委會以興奮劑事件為理由宣布禁止部分俄羅斯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這讓普京政府備感壓力。

      在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組織之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力有所加強,但是政治對話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土耳其爆發未遂政變後,俄羅斯迅速修復了與土耳其的關係,與西方關係整體上卻仍處於僵持狀態。由於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不足三個月,奧巴馬政府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等問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普京外交一貫喜歡選擇主動出擊,不會坐等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因此,普京此時將克里米亞襲擊事件提上外交和軍事博弈的檯面,就是利用西方國家內部問題和矛盾重重,趁美國無暇東顧之際爭取外交和軍事上的最大利益。

      綜合看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對峙演化成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藉助于軍事施壓可能有利於打破新明斯克協議的僵局,此舉對俄羅斯經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以來,西方對俄採取了多輪經濟制裁,加之國際油價長期低迷,俄經濟難以擺脫困境。歐盟和美國領導人曾多次指出,只要認真執行新明斯克協議,西方就可以解除對俄經濟制裁。中長期來看,如果俄烏衝突不能和平解決,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就很難取消,俄羅斯的經濟將會長期低迷。儘管俄羅斯經濟不至於因此崩潰,但是普京向選民允諾的復興俄羅斯的夢想可能就無法兌現了。LW

    刊於《瞭望》2016年第35期


    推薦閱讀:

    父母爭吵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受傷的孩子
    雄安橫空出世,這項改變中國決策背後的十大看點!
    《敦刻爾克》背後的愛恨情仇
    王勤伯:沙佩科人空難背後的南美政商亂局
    恨的背後便是愛

    TAG:俄羅斯 | 烏克蘭 | 升級 | 對峙 | 背後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