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區塊鏈確保用戶數據自主權,看DCC如何玩轉「普惠金融」?

文|瀟雅

來源 | 瀟湘財經(XiaoxiangFin)

4月10日,前央行司長盛松成提出建議,區塊鏈最好不要和貨幣結合,可與金融沾邊,但不能太主要,而應該應用到真正的產品當中。

繼谷歌、微軟、IBM、亞馬遜等巨無霸推出區塊鏈項目後,國內巨頭BATJ、奇虎、華為等也紛紛發布區塊鏈白皮書及項目。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2018年1季度獲投項目中41%為區塊鏈項目,資本對區塊鏈項目意願濃厚,當季獲投率高達92%。

區塊鏈炙手可熱,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現行應用項目大致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中心化」特徵明顯的各行巨頭為核心,爭相布局區塊鏈;另一邊是以「去中心化」為理念的擁有大公司工作背景的創業團隊,二者形成抗衡。局面相對諷刺的是除了原本的壟斷企業能在這行稍微有所建樹之外,很少聽到有項目在金融領域真正落地了。然而,中心化的公司去做「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最終會否導致又一個巨無霸的誕生?

DCC是個例外(它的全稱是Distributed Credit Chain),它屬於創業者陣營。不久前,DCC與國內頂級車貸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悅車網達成合作,切入面向車輛購買者的消費金融市場,雙方圍繞車輛標準化資產的金融需求展開深度互動。DCC的落地為整個行業增添了一絲歡喜,而在2018朗博峰會上,DCC創始人Stewie Zhu聲稱要重塑全球信用體系,以信貸領域切入,變革銀行業。

在這個新的全球徵信生態體系中,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數據的自主權,以及數據共享的價值所有權。互金無法實現的普惠金融,有望實現。沒有「巨無霸」的背景,DCC哪來這樣大的底氣?

數字金融時代,我們遭遇的「悄悄徵信」

這裡的徵信,是個寬泛的概念,泛指一切記錄我們信用信息的數據。

而我們都知道,有良好的信貸記錄,對申請貸款是個加分項,尤其是車貸、房貸相對剛性的領域;我們也知道,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最好不要頻繁申請查看,會影響信用評分;我們還需要知道,截止2017年6月份,全國共有133家企業徵信機構。

(圖一:市場地位較高的四大企業徵信業務)

需要信貸的人,會清楚信貸人員會詢問「白戶」與「黑戶」的問題,這是信用領域的兩個極端情況,兩種情況都不利於自己的貸款,這種徵信是針對央行的徵信庫而言;事實上,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記錄著我們的信用情況,只要發生了與金融有關的事情,最熟悉的莫過於「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這屬於典型的企業徵信業務。但並非所有的企業徵信業務會上報到央行的徵信系統,京東白條屬於匯總上報,並不上報每條消費明細;螞蟻花唄沒有對接徵信,但多次逾期可能上報;螞蟻借唄和微粒貸則是每筆必上;而銀行信用卡更不用說了,是核心金融機構信用監管的重要對象。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被「悄悄徵信」了,我們的徵信數據自己卻並不知道,我們沒有所有權;雖然,這並不一定是件壞事,而且國家監管部門也會有監管措施。但是,被別人掌握的隱私數據,萬一泄露了呢?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從美國對Facebook泄露用戶數據引起的極大關注,到國內百度可以出賣隱私,而支付寶年度賬單很隨意的讓用戶授權隱私,可以看出,中國百姓缺乏隱私觀念。監管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受益的還是大公司,小公司在監管面前舉步維艱。DCC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構建的系統,真正為小公司及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普惠金融的方式,倒不失為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

用戶沒有數據自主權,集中式金融體系疲態也漸顯

徵用用戶信息,用戶卻沒有數據自主權,這或許是信貸體系中用戶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的根源所在。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正如DCC創始人Stewie Zhu在峰會上所談及的當下金融信貸的狀況,存在三個大的問題:借貸雙方的高交易成本、由於缺乏競爭而導致的高利率以及扭曲的信用狀況。金融的核心之一就是風險定價,由於數據的不透明以及信息孤島問題,獲取有效信息的有限性,影響著金融供應鏈埠風險定價的準確性,矛盾的核心焦點在於不透明的信用體系,並最終需要中小企業及個人為此買單,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與資源使用的不公平。

1、金融供應鏈埠的成本與效率問題。

影響貸款價格的主要因素有貸款成本、貸款佔用的經濟資本成本、貸款風險程度、貸款費用、貸款供求狀況、貸款的期限、借款人從其他途徑融資的融資成本等。信息的不透明就決定著借錢是一樁風險較大的生意,也決定著信貸行業在貸前「貸款方是老大」,貸後「借錢的人是老大」的尷尬局面,這種狀況在P2P等網貸行業更為顯著,也成就了很多的網路金融平台。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曾有段時間,年化利率超過100%,有的小額短貸年化利率曾超過300%,而借款人又無法撇開平台進行融資,因為成本會更高。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風險,會使得信用良好的人要為拒不還錢的人買單,因為借款者需要利潤來平衡自己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已經遭受的損失,這對借款人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

而在效率方面,借款人受限於對自己的信用數據及借款服務不了解,而需要依賴於金融中介,整套流程走下來就造成了效率的損失,整體而言,在信貸領域這還是一個賣方市場。

2、信用基礎設施的信用評價問題

(圖2::2010-2020中國個人徵信市場規模預測)

龐大的個人徵信市場使得徵信機構雖然很多,譬如企業徵信版塊以螞蟻徵信為龍頭,個人徵信版塊又有前海徵信和螞蟻徵信為代表,但是整體而言,國內的徵信標準並不統一。而金融是個吃數據的行業,尤其在信貸領域。相關數據可能包括個人資金流水、健康、通話記錄等敏感數據,還有大量的行業信息共享機制,包括金融行業的黑名單、多頭借貸/投保風險、病例信息、車輛信息等。

當前的信用評價領域存在兩大問題:第一,不同的數據由不同的機構進行收集,造成同一信息重複收集的情況;第二,各機構收集的信息並不共享互通,手握海量數據的行業巨頭必然不願意將核心競爭壁壘分享,而跨行業分享數據更是難上加難,沒有明顯益處又可能泄露用戶隱私,機構必然不願意冒險,這樣就造成整體效率低下。由此形成信息孤島,使得信息校驗成本就比較高;而另一頭借款人也可以在多個貸款平台進行貸款,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多頭貸款的可能。

聚焦用戶數據自主權,DCC搭建「全球信用生態」基礎設施

普惠金融中最大的成本是交易風險成本,當前普遍的措施是借用「中心機構」的力量,譬如央行的統一徵信系統以及大企業自建的信用資料庫,主要依靠零散的數據試圖構建清晰的用戶輪廓。各中心機構之間基於各自的利益以及保護用戶隱私的角度,很難進行數據共享並且容易使用戶信息泄露,行業一定的技術和資源壁壘,是致使目前信貸成本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信貸領域,有不少的企業都在進行著類似的嘗試,譬如LinkEye致力於徵信聯盟,Ripio、Jibrel、SALT、ETHlend、Lendroid等都試圖減少中心機構的存在。但是,DCC真正率先實現了落地。其思路主要圍繞用戶數據自主權,從兩個方面進行展開:其一,解決傳統中心機構的數據所有權佔有問題;其二,解決「放款人和借款人、企業和個人之間、跨地區和跨行業的金融交易」的流程繁瑣問題。

分散式銀行公鏈DCC主要是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構建的點對點系統,將眾多金融服務提供商聯繫在一起,主要從「信用報告」和「借貸過程」兩大方面進行解決當前行業的痛點,從而使得「全球普惠金融」的目標有一定的實現可能性。

1、信用報告的所有權設計。

這一模式主要從應對的借貸效率以及數據的安全性問題進行考慮,中間涉及三大大關鍵因素:數據信息的所有權、智能合約以及DCC服務端。上鏈的用戶均擁有唯一的DCCID並且有對應的私人密鑰,ID中存儲的就是你的真實姓名,銀行記錄,財產分析,資產和負債的歷史記錄......以及你的信用歷史像貸款申請,償還情況等,這些均由用戶自己掌管,也就是用戶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所有權,隨著信息不斷地上傳,就能構成一個完整虛擬數字信用體,並且所有的記錄不可篡改。這是其一,關於數據的所有權。

其二是關於智能合約。當產生借貸關係或者其他需要查看徵信記錄時,系統能夠自動的簽署合約,這將有利於合約的存儲,以及拓展了信息使用的空間範圍,而這一系列的行為又將生成新的信息繼續上鏈,豐富ID內容。

其三,是DCC服務端。就像DCC定位於區塊鏈時代的信用基礎設施一樣,DCC扮演的是一個服務型的角色,在DCC授權信貸。

這樣,我們所擔心的「悄悄徵信」的數據所有權問題以及效率問題便迎刃而解。

2、借貸過程的流程簡化。

通過點對點實行借貸而實現「去中心化」,這並非只是一個理想型的模型,DCC是有充足的實力進行支撐,在技術上目前已與包括數據(一種在Huobi上列出令牌的數字數據認證協議)、基於ABS的領先區塊鏈提供商Deepfins、由前百度研發團隊領導的京杭區塊鏈、以及埃拉斯托斯(Elastos)等進行了合作。

而當個人在DCC上啟動和完成信貸活動,如申請貸款、還款甚至違約時,個人DCC數據報表文件又會實時更新和完善。通過額外的金融交易,用戶將最終創建更多數據點,建立全面的信用狀況。它將存儲在不同國家、地區和不同語言的信用記錄集成在一個DCC ID下,使個人或機構能夠以更快和更有效的方式實施任何需要信用數據的財務方案。

而這個中間祛除了諸如銀行等傳統中介角色,銀行可能更多扮演的是風控監察角色,而基於信用的基礎上簡化了借貸雙方的交易流程,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

可能在DCC上交易,最後的共贏局面是這樣子的:

一個信用良好的中國人小明,需要一筆貸款裝修房子,當地的借款利率是9%,而通過DCC的數據共享,遠在美國的一家機構發現了小明的貸款需求,查實了小明良好的信用後,最終以低於5%的利率借給小明,通過信貸領域的全球自由交易,最終借貸雙方實現雙贏的局面。

理想很美好並且現實也在一步步靠近,但是現實和目標之間目前依然存在一定數量級的差別,包括技術的改進以及更多參與者的積極響應。DCC終於落地了,可是,被「悄悄徵信」的時代能夠終結嗎?

瀟湘Lee:專註金融財經領域,尤其是Fintech、區塊鏈等。鈦媒體2017年十大作者入圍,鈦媒體、億歐、i黑馬等70家媒體專欄作者, 《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撰稿人。


推薦閱讀:

老虎證券:做盈利用戶數最多的互聯網券商
5000萬用戶數據泄露?臉書創始人發聲道歉

TAG:金融 | 數據 | 用戶 | 主權 | 用戶數據 | 普惠金融 | 用戶數 | 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