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州歷代宰相

名人簡介 > 蘇州歷代宰相首頁 > 中心分館 > 名人館 > 名人簡介 > 蘇州歷代宰相一、東漢(1人)

1、陸閎,字子春,會稽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康四世祖。篤行好學。光武帝建武中(25—55),歷官潁川太守、尚書令。

二、三國吳(5人)

2、顧 雍 (168—243),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初任合肥長。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任會稽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吳大帝孫權黃武四年(225),改太常,晉封醴陵侯,任丞相,平尚書事。執政19年。卒謚肅侯。

3、陸 遜 (183—245),本名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孫策婿。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以取荊州功,封華亭侯,改封婁侯。三國吳大帝孫權黃武元年(222),拜大都督,大敗蜀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後拜上大將軍、右都護,輔太子。赤烏七年(244),代顧雍為丞相。卒謚昭侯。

4、朱 據 (194—250),字子范,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景皇后父。三國吳大帝黃龍元年(229),孫權遷都建業,征尚公主,拜左將軍,封雲陽侯,遷驃騎將軍。赤烏十二年(249),領丞相。後坐爭廢太子事,左遷新都郡丞,未到任。為中書令孫弘所譖,賜死。

5、陸 凱 (198—269),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族子。三國吳大帝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績。拜建武都尉。末帝孫皓寶鼎初,遷左丞相,封嘉興侯。著有文集5卷。

6、顧 譚 (205—246),字子默,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顧雍孫。三國吳大帝赤烏初,為左節度,加奉車都尉,尋為選曹尚書。赤烏六年(243),祖父雍卒數月,拜太常,平尚書事。後為長公主婿衛將軍全琮父子所構陷,徙交州而卒。著有《顧子新語》。

三、東晉(6人)

7、陸 曄 (261—334),字士光,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從孫。晉元帝太興元年(318),遷太子詹事。拜侍中,遷尚書。晉明帝時,為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尋為領軍將軍,晉爵江陵伯,遺詔領六軍,錄尚書事。成帝即位,加衛將軍,進爵為公。卒謚穆。

8、顧 眾 (274—346),字長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顧榮族弟。晉元帝時,曾為義興太守,加揚威將軍。以平蘇峻功,封鄱陽縣伯,除平南軍司,不就。更拜丹陽尹、本國大中正,入為侍中,轉尚書。穆帝即位,執政錄尚書事,後遷尚書僕射。卒謚靖。

9、陸 玩 (278—341),字士瑤,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曄弟。晉元帝時累加奮武將軍,明帝時拜侍中,遷吏部尚書,轉尚書左僕射。成帝咸和中封興平伯,轉尚書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咸康六年(340),遷侍中、司空。卒謚康。

10、顧 和 (288—351),字君孝,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顧榮族子。晉元帝時累遷散騎侍郎、尚書吏部,領晉陵太守。成帝咸康初,拜御史中丞,遷侍中,轉吏部尚書,徙領軍將軍、太常卿、國子祭酒。康帝時遷尚書僕射,領國子祭酒,遷尚書令。卒謚穆。著有文集5卷。

11、陸 納 (約326—395),字祖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玩子。歷官黃門侍郎、本州別駕、尚書吏部郎,出為吳興太守。遷太常,徙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衛將軍。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拜尚書令。二十年(395),除左光祿大夫、開府,未任而卒。

12、陸 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納弟。父陸玩卒,嗣興平伯,歷官侍中、尚書。

四、南朝(14人)

13、陸萬載,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始子。宋宋武帝、文帝時(420—453),歷官臨海太守、秘書監、侍中。

14、陸仲元,字道玩,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萬載子。宋武帝、文帝時(420—453),歷清資、吏部郎、右衛將軍、侍中、吳郡太守等。

15、張 暢 (408—457),字少微,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軍南侵彭城,力主堅守。後出任南郡太守。孝武帝即位,任吏部尚書,封夷道縣侯。後任都官尚書,轉侍中。孝建二年(455),出為會稽太守。卒謚宣子。有《張暢集》。

16、張 悅 (?—470),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暢弟。宋孝武帝時,歷官中書吏部郎、侍中、南郡太守等。宋明帝泰始四年(468),為雍州刺史、寧遠將軍。復為休若征西長史、南郡太守。六年(470),任三巴校尉,加持節,輔師將軍,領巴郡太守。未任即卒。有《張悅集》。

17、張 永 (410—475),字景雲,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暢從弟。宋孝武帝時,以功封孝昌縣侯,官至太子詹事、散騎常侍、本州大中正,加護軍將軍。後廢帝即位,加侍中,出任吳郡太守。元徽二年(474),遷兗州剌史,侍中如故。後因兵敗被免官削爵。有《張永集》等。

18、張 岱 (約413—約483),字景山,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永弟。宋孝明帝時(494—498)),歷官至益州刺史,征侍中,遷吏部尚書。齊高帝時加散騎常侍。建元元年(479),出為左將軍、吳郡太守,為護軍,加給事中。武帝即位(483),復為散騎常侍、吳郡太守,秩中。

19、張 緒 (422—489),字思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永、張岱侄。舉秀才。宋明帝時曾領長水校尉,尋兼侍中,歷遷祠部尚書等。南齊高帝建元元年(479),任中書令、散騎常侍,尋加驍騎將軍。四年(482),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等。武帝即位,轉吏部尚書。卒謚簡子。

20、王敬則(435—498),晉陵南沙(今江蘇常熟)人。先世臨淮射陽(今江蘇寶應東)。文盲好武藝。宋時因功封重安縣子,歷官暨陽令、帶南泰山太守、臨淮太守等,遷右衛將軍、中領軍。齊建元元年(479),出為南兗州刺史,封尋陽郡公。後為都官尚書、吳興太守,領丹陽尹、會稽太守。遷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為豫州刺史,遷司空,加侍中。再任會稽太守,進位太尉、大司馬。謀反兵敗被殺。

21、張 瓌 (?—505),字祖逸,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張永子。南朝宋末,響應蕭道成(即齊高帝)斬殺吳郡太守劉遐,授輔國將軍、吳郡太守。齊高帝建元元年(479),任侍中,加領步兵校尉。次年遷都官尚書。後任度支尚書、平東將軍、吳郡太守等。梁武帝初為光祿大夫。

22、張 充 (449—514),字延符,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緒子。南齊明帝時任鎮軍長史,出為義興太守,歷太子中庶子,遷侍中。入梁後,初官太常卿,遷吏部尚書,出為晉陵太守,征拜國子祭酒,歷左衛將軍、尚書僕射,除吳郡太守。卒謚穆子。

23、張 稷 (451—513),字公喬,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永子。張瓌弟。南齊永元末,為侍中兼衛尉。入梁,任侍中、左衛將軍,遷大司馬左司馬、散騎常侍、中書令,封江安縣侯。又為侍中、國子祭酒,領驍騎將軍等。後任尚書左僕射,出為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

24、張 種 (504—573),字士苗,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永、張岱弟張辨孫。張稷侄。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任左民尚書。次年,權監吳郡,尋征複本職,遷侍中,領步兵校尉。後任太常卿等。宣帝即位(569),任都官尚書,領左驍騎將軍,遷中書令。卒謚元子。

25、陸 繕(518-580),字士繻,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萬載五世孫。南梁時歷官中書侍郎,掌東宮管記,後授司徒右長史、御史中丞,辭未任。陳武帝永定元年(557),任侍中,又任貞威將軍、新安太守。陳文帝即位(560)後,任貞毅將軍、建安太守、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等。陳宣帝太建初(569),遷度支尚書、侍中、太子詹事,領揚州大中正。後遷尚書右、左僕射。卒謚安子。

26、孫 瑒(516—587),字德璉,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梁末征討侯景之亂,力戰有功,敬帝嗣位(555),改授持節、仁威將軍、巴州刺史。陳武帝至宣帝時(557—582)屢委軍政要職,後主即位(583),任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尋任中護軍、度支尚書,領步兵校尉。加散騎常侍,遷侍中、祠部尚書,改五兵尚書,領右軍將軍,侍中如故。卒謚桓子。

五、唐(6人)

27、陸敦信,唐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經學家陸德明子。高宗龍朔間(661—663),為左侍極兼檢校大司成、同東西台三品,封嘉興縣子。麟德二年(665),以左侍極兼檢校右相。三年七月,以老病辭檢校右相,復拜大司成,兼知左侍極。

28、陸元方(639—701),字希仲,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舉明經。唐武后長壽二年(693),遷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延載元年(694),又加鳳閣侍郎。證聖元年(695),貶綏州刺史。尋復為春官侍郎,轉天官侍郎、尚書左丞,尋拜鸞台侍郎、平章事。以忤旨罷知政事,轉文昌左丞。

29、顧 琮 (?—702),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高宗時弘文館學士、學者顧胤子。為補闕。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官至天官(吏部)侍郎。秉性公直。長安元年(701)五月,以天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次年十月,卒於任。

30、陸象先 (665—736),本名景初,字崇賢,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元方子。才望高雅。舉制科高第。唐睿宗景雲二年(711),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對太平公主謀廢唐玄宗。後封兗國公,歷官工部、戶部尚書,知吏部選事,加刑部尚書等,遷太子少保。卒謚文貞。

31、張 鎰 (?—783),字季權,一字公度,蘇州崑山人。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修國史。後以中書侍郎出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四年正月,與吐蕃尚結贊在清水(今屬甘肅)會盟。著有《五經微旨》等。

32、陸希聲(?—900後),字鴻磬,號君陽遁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象先弟景融四世孫。唐僖宗時召為右拾遺,遷歙州刺史。唐昭宗即位(888),擢給事中,任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寧二年(895)罷為太子少師。卒贈尚書左僕射,謚文。著有《周易微旨》、《頤山錄》等。

六、宋(7人)

33、丁 謂 (926—1037),字謂之,後字公言,平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後出知升州。天禧三年(1019),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四年(1020),為樞密使,遷平章事。後封晉國公。仁宗明道中以秘書監致仕。著有《丁謂集》等。

34、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仁宗景祐二年(1035),權知開封府,有敢言之名。後在陝西主持對西夏軍事。慶曆三年(1043),召為樞密副使,旋拜參知政事,推行新政。五年(1045),罷參知政事,出知邠州兼陝西四路安撫使等。卒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35、范純仁 (1027—1101),字堯夫,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哲宗元祐元年(1086),知慶州,召為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三年(1088),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哲宗親政,出知穎昌府,貶武安軍節度副使等。八年(1093)復相。卒謚忠宣。南宋高宗初追封許國公。有《范忠宣公全集》。

36、章 淳 (1035—1105),字子厚,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進士。王安石嘉其才,為編三司條例官。哲宗初,知樞密院事,後貶知汝州。哲宗親政,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門下侍郎,封申國公。力排元祐黨人。徽宗時貶至睢州。

37、林 攄 (約1067—1124),祖籍福建長樂,寄籍福清,徙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徽宗喜其盡言河朔利害,賜進士。擢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使遼國還,出知潁州、開封府等。後擢兵部尚書,進同知樞密院事、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劾知滁州,起為端明殿學士,終拜慶遠軍節度使。

38、范成大 (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國,不辱使命。孝宗淳熙五年(1178),官至參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兩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

39、衛 涇 (1160—1226),字清叔,號後樂居士,平江崑山(今屬江蘇)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狀元。寧宗開禧三年(1207),自吏部尚書拜御史中丞,封崑山開國伯,除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誅丞相韓侂胄功,封秦國公。後出知潭州等。卒謚文節。

七、明(10人,其中南明2人)

40、徐有貞 (1407—1472),初名珵,字元玉,晚號天全,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進士。天順元年(1457),因謀劃英宗復辟有功,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後改中極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後出任廣東參政,詔徙金齒為民。著有《武功集》。

41、王 鏊 (1450—1524),字濟之,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武宗正德間進戶部尚書,遷文淵閣大學士。時劉瑾專權,欲害韓文、劉大夏、劉健、謝遷等人,他力救得免。後歸休蘇州,致力於地方文獻著述。卒贈太傅,謚文恪。著有《姑蘇志》等。

42、顧鼎臣 (1473—1540),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南直隸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狀元。世宗嘉靖間,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東南賦役不均,因得其力有所改正。力主造崑山城池,倭寇來犯,合城無恙。卒謚文康。著有《未齋集》。

43、嚴 訥 (1511—1584),字敏卿,號養齋,南直隸常熟(今屬江蘇)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三吳地區遭倭患,又遇災荒,上書陳情得以免徵錢糧。神宗萬曆間,累遷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卒贈少保,謚文靖。著有《嚴文靖公集》。

44、王錫爵 (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榜眼。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二十一年入閣為首輔。三十五年(1607)引疾歸休,加贈太子太保,晉建極殿大學士。卒贈太保,謚文肅。著有《王文肅公集》。

45、申時行 (1535—1614),榜姓徐,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左庶子,掌翰林院事。神宗萬曆中,累官吏部尚書,為內閣首輔大學士,政務寬大。卒謚文定。著有《賜閑堂集》。

46、顧秉謙 (1550—?),南直隸崑山(今屬江蘇)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以諂附魏忠賢,熹宗天啟三年(1623)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五年正月,晉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改建極殿大學士。九月晉少師。後為首輔。總裁《三朝要典》。崇禎初削籍為民。

47、文震孟 (1574—1636),字文起,號湛持,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因忤逆魏忠賢,鐫級被逐。思宗即位,以原官被召,拜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卒贈禮部尚書,謚文肅。著有《姑蘇名賢小記》。

48、瞿式耜 (1590—1651),字伯略,一字起田,號稼軒,南直隸常熟(今屬江蘇)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任廣西巡撫。唐王隆武二年(1646),擁立桂王朱由榔,任文淵閣大學士,兼吏、兵兩部尚書。永曆四年清軍破桂林,被俘就義。追贈粵國公,謚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追謚忠宣。有《瞿式耜集》等。

49、朱天麟 (?—1652),字游初,一字震青,南直隸崑山人。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饒州推官,改翰林院編修。南明唐王隆武時擢少詹事,署國子監事。南明桂王永曆二年(1648),擢禮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病卒於廣西南坂村。著有《七觀齋集》等。

八、清(13人)

50、金之俊 (1594-1670),字彥章,一字豈凡,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思宗崇禎時,官至兵部右侍郎。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降。聖祖康熙間,官至中和殿(明稱中極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卒謚文通。著有《金文通集》。

51、宋德宜 (1626-1687),字右之,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世祖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授編修,累遷國子監祭酒。聖祖康熙間,官至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卒謚文恪。

52、徐元文 (1634-1691),字公肅,號立齋,江蘇崑山人。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聖祖康熙間,歷任國子監祭酒、明史館總裁等,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著有《含經堂集》。

53、王 掞 (1644-1728),字藻儒,一作藻如,江蘇太倉人。明大學士王錫爵曾孫。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授刑部尚書,復歷工、兵、禮部尚書,晉文淵閣大學士。康熙末年,因屢上疏請復立太子,遣赴西陲軍前效力。後復職。

54、蔣廷錫 (1669—1732),字揚孫、酉君,號青桐居士等,江蘇常熟港口(今屬張家港市)人。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世宗雍正間,歷官禮部侍郎、戶部尚書兼領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曾任《明史》及《聖祖實錄》總裁及《康熙字典》等典籍總纂官。卒謚文肅。

55、蔣 溥 (1708—1761),字質甫,號恆軒,江蘇常熟港口(今屬張家港市)人。蔣廷錫子。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進士。高宗乾隆間,歷官湖南巡撫、協辦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卒贈太子太保,謚文恪。

56、潘世恩 (1770—1854),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狀元。宣宗道光間,任禮部、工部、吏部尚書,拜體仁閣大學士,管戶部。軍機大臣,晉東閣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加太子太保,晉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傅。卒謚文恭。

57、彭蘊章 (1792—1862),原名琮達,字泳莪,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狀元彭啟豐曾孫。宣宗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文宗咸豐間,歷任軍機大臣、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國史館總裁,晉武英殿大學士。後署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卒謚文敬。

58、翁心存 (1791—1862),字二銘,號邃庵,江蘇常熟人。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進士。文宗咸豐間,歷官工部、吏部、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穆宗同治元年(1862),以大學士管工部,任實錄館總裁,併入值弘德殿,授讀同治帝。卒贈太子太保,謚文端。

59、沈桂芬 (1818—1881),字經笙,又字小山,江蘇吳江同里鎮人,寄籍順天宛平。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穆宗同治六年(1867),任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九年(1870),遷兵部尚書。德宗光緒五年(1879),以協辦大學士晉太子太保。卒贈太子太傅,謚文定。

60、潘祖蔭 (1830一1890),字伯寅,號鄭庵,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潘世恩孫。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探花。德宗光緒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禮部右侍郎。後升任工部、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八年(1882),任軍機大臣。後任兵部、工部尚書,晉太子太保。卒贈太子太傅,謚文勤。

61、翁同龢 (1830—1904),字叔平,號聲甫,晚號松禪,江蘇常熟人。翁心存子。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狀元。同治、光緒兩帝師傅。歷任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協辦大學士等。甲午戰爭時主戰,後支持光緒帝親政變法。追謚文恭。

62、陸潤庠 (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清聖祖康熙狀元陸肯堂七世孫。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德宗光緒間,遷國子監祭酒,後任工部、吏部尚書等。宣統間,任協辦大學士,由體仁閣轉東閣大學士,充弼德院院長。為溥儀師傅。卒謚文端。

推薦閱讀:

【蘇州會館
蘇州的山之樹山
蘇州人的年夜飯:色、意、味俱佳
蘇州工商局2006年執法疑難問題解答專輯(二)
在蘇州周遊全世界

TAG:蘇州 | 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