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幸福的感受來源於「知足之心」

幸福的感受來源於「知足之心」 來自十點讀書 15:15

文 | 稻盛和夫· 主播| 林靜

本文摘自《思維方式》

不管物質條件如何充裕,如果無限度地追求慾望,就會感覺不足,心中就會充斥著不滿,就無法感受到幸福。

相反,即便是在物質匱乏、一貧如洗的狀態下,如果具備知足之心,就仍能感受到幸福。

就是說,幸福與否,是由人的心靈狀態決定的。「滿足了這些條件就能幸福」,世上沒有這種普遍性的標準。

在臨死時,能夠感覺到「我的人生是多麼地幸福啊」,塑造這種能夠感覺到幸福的心靈,才是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能感受到幸福的「美好心靈」,就絕不會有幸福。

那麼,要塑造這種美好的心靈,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據說人有 108 種煩惱,釋迦牟尼說,這些煩惱是陷人類於痛苦的元兇。這些煩惱中,最厲害的有三種,就是「慾望」「愚痴」「惱怒」,被稱為「三毒」。

我們人類是在這「三毒」的控制下度日的生物。想比別人過更好的生活,想輕鬆賺錢,想儘快出人頭地。

這種物慾和名譽欲,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如果這些慾望無法實現,就會轉為惱怒:「為什麼事不如意?」惱怒之餘,就會對那些成功人士心生嫉妒。

一般人隨時隨地都會被這樣的煩惱所支配。但是,人要聽任「三毒」擺布,就絕不會感受到幸福。

釋迦摩尼用這樣的一個故事來形容人的貪慾,描繪人沉溺於慾望的情景。據說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得知這個故事後大為驚嘆而且非常佩服。

他說:「再沒有任何故事能將人類的貪慾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深秋時節某一天,在落葉和寒風中,有位旅人行色匆匆,趕路回家。走到某處突然低頭一看,腳下一片白乎乎的東西,仔細一瞧,竟是人骨。

此處怎麼會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只顧往前奔走,抬頭看時,迎面走來一隻體格巨大的老虎,咆哮著向他逼近。旅人直驚得魂飛魄散:「啊!那麼多人骨原來是老虎吃剩的殘物。」

他急忙掉頭逃命,然而慌不擇路,一陣猛跑竟然跑上了懸崖峭壁,前無去路,後有猛虎,陷入進退維谷之地。

看看四周,在懸崖上有一棵松樹,他趕忙爬了上去,但老虎是貓科動物,它張開駭人的巨爪,也開始爬樹。

「今天我命休矣!」正當他萬念俱灰時,忽然看見往下垂著的一根藤條,別無選擇,他順著藤條往下滑去,那藤條卻不著底,旅人被懸在半空之中。

下面是狂風巨浪、怒濤翻滾的大海。上面的老虎雖然無法順著藤條爬下來,卻仍伸著舌頭、流著口水盯著他,正所謂「虎視眈眈」。

正想喘一口氣,考慮接下來怎麼辦時,忽聽到上方有窸窣之聲,定睛一看,黑白兩隻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藤條的根部。

藤條一旦被鼠牙咬斷,旅人就會落入海中。命懸一線之際,旅人拚命搖晃藤條,想將老鼠趕跑。搖擺之下,有濕漉漉、暖烘烘的液體落到他臉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

原來藤條根部有一蜂巢,一經搖動,蜂蜜就掉落下來。

舔著甘露般的蜂蜜,旅人居然陶醉了起來,以致忘記了藤條還在被老鼠不停地啃食,忘情地享用起了美味的蜂蜜。

但是,就在下方的海面上,狂風巨浪中出現紅、黑、青三條巨龍,正等著他掉下去後一飽口福。旅人不敢往下看,只敢向上看著蜂巢,不停地搖晃藤條,舔食落下的蜂蜜。

釋迦牟尼說:「這就是我們人的本性。」大家聽了可能會覺得好笑,但這正是我們自己現在的樣子。

釋迦牟尼講的故事可以做如下解釋。

故事中的這個旅人,在寒冷的秋風中,單身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如此,不管曾經有過多少朋友,但人生歸根到底還是一個人的旅程。出生時是一個人,死去時也是一個人。

在這裡,老虎暗喻的是無常,意味著死亡。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死亡的威脅,死這隻老虎的陰影時刻追逐我們。

所以,人會嘗試各種保健方法,拜託醫生看病,或是皈依宗教,用盡各種方法逃避死亡。

好不容易爬上的松樹,指的是迄今為止積累的地位和財產。但即便是有了這些,死亡也會毫不留情地到來,在這一點上,地位和財產沒有任何用處。

但人卻拚命抓住松樹上垂下的藤條,吊在半空。這就是人的真實姿態。

啃食藤條根部的白黑兩鼠表示白晝和黑夜。也就是日夜交替,時間流逝,生命終將結束。

下面的三條龍中,紅龍比喻「惱怒」,黑龍比喻「慾望」,青龍比喻「愚痴」。惱怒、貪慾、愚痴這「三毒」糟蹋著我們的人生,但這「三毒」卻是由我們的心製造出來的。

從出生到死亡,人需要單獨走完全程。這個過程中,不僅時刻受到死亡的威脅,也時常受到源自我們內心「三毒」的威脅。

所以,釋迦牟尼倡導持戒(持有道德規範,並努力實踐),告訴我們必須抑制利己心,抑制煩惱。

當然,利己心和煩惱,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不能一概否定。但是與此同時,它們有劇毒,讓人陷於痛苦,甚至斷送人的一生。這樣的利己心和煩惱,是把我們引向不幸、毀滅我們人生的元兇。

但另一方面,人類原本也具備美好的根性,它與煩惱處於對立的位置。比如樂於助人,為他人儘力就能感覺到喜悅等。

這種美好的心靈,每個人都具備。但當煩惱過多時,這樣的美好心靈就不容易呈現出來。

所以,我們要儘可能擺脫慾望。要完全消除「三毒」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控制它們,抑制他們。這樣的話,美好的心靈就自然會呈現出來。

為此,釋迦牟尼告訴我們要有「知足之心」,就是培養一顆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心靈,這才是重要的。釋迦牟尼教導我們,不要貪得無厭,不要怒火中燒,不要牢騷滿腹,重要的是努力培育一顆仁厚充裕的心靈。

每天帶著知足之心、感謝之心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就能變得豐富多彩,幸福美好。

5月23日推送的《稻盛和夫:平凡的努力最重要》摘自稻盛和夫著作《心法之叄:一個想法改變人的一生》和《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經營》。原文標註有誤,特此更正。

內容簡介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本書深入闡述了「思維方式」無可替代的重要性。讀者能從中感悟到「經營之聖」的人生智慧。

十點君說

釋迦摩尼說,慾望、愚痴、惱怒,人生「三毒」。克服它們,常懷知足之心,幸福感自然而來。

今天介紹一位真正的「佛系青年」,弘一法師——李叔同。

他出身富貴人家,曾是花花公子,沉迷唱戲,男扮女裝。

熱愛人間煙火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成為得道高僧?中間經歷哪些離奇曲折?

圖片來源 | 部分來自微博@宅厝


推薦閱讀:

AAA中國的稻盛和夫、吉野家的改良者
阿米巴經營解析系列1:京瓷何以「成功」?
稻盛和夫:挫折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為的是讓我們加速飛躍
干 法——稻盛和夫
開篇:盛和夫成就3家世界500強的「三大法寶」

TAG:幸福 | 來源 | 感受 | 稻盛和夫 | 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