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莫向外求 - 《覺悟之道》

  2010年10月1日上午九點,學誠法師以「覺悟之道」為主題拉開了十一精進共修系列的首座開示,人人心生歡喜。如果我們內心中有佛法的知見,心裏面能夠跟佛法相應,搬柴運水就是道,就是法,佛法與世間法的區別就在這裡。

  如果我們內心中有佛法的知見,心裏面能夠跟佛法相應,搬柴運水就是道,就是法,佛法與世間法的區別就在這裡。如果我們能夠跟佛法相應的話,首先就是容易對治自己的懈怠、懶惰。如果我們懶惰、懈怠,那肯定是煩惱,隨煩惱裡頭就有懶惰、懈怠。懶惰、懈怠是因為身心沒有動力,造善沒有力量,那就是煩惱,人就會有問題。而不是說你動或者不動才是對或錯,而是說我們狀態不行,機器就不好用。如果跟佛法不相應的話,我們就心往外馳,心往外跑,勢必就會攀緣,就會造成亂攀緣的習慣。亂攀緣的習慣,對我們道心是有妨礙的,對我們同佛法相應,正知見的建立都是有害無利的。亂攀緣就是所緣境不明確,不專一、不清凈,都是隨著自己內心煩惱的習性往外緣,緣到什麼就沾染什麼,就相應什麼,那就不是解脫,就被束縛住,被心外的境界束縛住,但自己不知道被這些東西束縛住了。有可能我們一天工作習慣了,或者說工作得很勞累,我現在要去追逐一個安靜的境界,,那麼就把安靜的境界,寧靜外界的境界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得到一個比較安靜的境界以後就習慣了,習慣了這個境界比較適合自己。過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在那裡太安靜了,偶爾想去找一個人說說話,到廟裡去跑一跑,那你想要去追求這些比較動的境界。動的境界中跟人接觸、相處的整個過程中,時間一長就會有很多是非,很多比較,很多分別。就會說這同行道友不行,對自己學佛有很大的障礙,還是要遠離比較好,就不斷會有這些心裡的毛病在作祟。實際上這些外境都不是我們要追逐的目標,外境都是我們需要去面對的,需要去改善的,而不是去追逐的。我們修道恰恰就是要在這些順逆的境界上面來用功,來考驗,來磨練我們自己跟佛法相應的程度。我們對外在的東西如此在意、比較、攀緣等等的原因,就是對我們生命的本質體會不深,對無常的道理體會不深。

福 慧 共 修

阿彌陀佛聖誕供燈祈福共修

  2016年12月15日,是阿彌陀佛聖誕紀念日。積福慧為眾生消災祈福,啟建恭迎阿彌陀佛聖誕的《百萬供燈法會》。

  以此供燈法會之功德迴向給參與供燈同修及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生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消除業障,增福增慧,臨命終時盡除一切障礙,往生西方凈土。滿菩提願,廣度有情。

推薦閱讀:

通過依止真正上師而覺悟的道路
覺悟之路
感恩是一種「覺悟」
早安心語:做自己的主,走覺悟的路
覺悟之道Ⅰ (1/4) @ '佛法與滅苦' :: 痞客邦 PIXNET ::

TAG:覺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