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基本知識介紹

一、翡翠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的民族,中國人對玉石有獨特的情節。玉器在中國的歷史達7000年之久。以玉器為載體的玉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不僅深刻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況,更反映了人們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美好願望,同時也見證了中國人們含蓄內斂、秀外惠中的美德。

16世紀,翡翠從緬甸傳入中國。從那時起,翡翠就深深紮根於中國。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玉石之王——翡翠,相互滲透,相互升華,逐漸緊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在翡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翡翠其名

翡翠在古代是一種鳥。這種鳥生活在南方,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藍、紅、棕等顏色。一般這種鳥雄性為紅色,謂之「翡」,雌性為綠色,謂之「翠」。在古代各個朝代文人墨客的詩句中,經常出現有關翡翠的詞句。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重過何氏五首》中寫道:「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又如明朝文徵明在他的詩《蓮房翠禽明》中說:「錦雲零落楚江南,翡翠翎邊夕陽紅;愁絕開橈煙水外,秋香吹老一攤風。」

翡翠一詞除做鳥名被廣泛流傳使用外,更多的時候則是作為鮮艷顏色的代名詞,即翡紅與翠綠。到了清代,翡翠的羽毛作為飾品進入宮廷,色彩艷麗的羽毛伸手嬪妃們的喜愛。她們將其插在頭上做髮飾,用羽毛貼鑲拼嵌作為首飾。與此同時,大量產自緬甸的玉通過進貢進入皇宮深院,為嬪妃們所喜愛。這些玉石的顏色也為綠色和紅色,且與翡翠鳥的羽毛很相似,所以人們稱這些來自緬甸的玉石為翡翠,漸漸地這一名稱也在中國民間流傳開來。由此,翡翠這一名稱由鳥名轉為玉石的名稱了。

、清代翡翠

翡翠,在我國清代得到空前的重視,目前我們能看到大量清代的翡翠製品,例如朝珠、翎管、板指、鼻煙壺、煙袋嘴、戒指、項鏈、手鐲、掛件等。翡翠,能在清朝興旺起來,除了與傳統的玉文化觀念有著內在的聯繫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統治者對它的青睞。慈禧太后對翡翠的迷戀則更是到了無以倫比的地步,傳說當時有位進貢者,將一枚很大的鑽石頭飾獻給她,卻沒有引起這位中國女皇的歡心,而另一位進貢小而精美翡翠飾品的官員卻得到寵愛。從此,各地向朝廷進貢的人,就都選擇上等翡翠作為貢品,以博得她的歡心。生前如此,慈禧死後也不例外,據心腹大太監李蓮英的《愛月軒筆記》記載和陵墓發掘資料佐證,慈禧陪葬的翡翠精妙絕倫,空前絕後,在她屍體腳下有翡翠西瓜兩個,長約15--20厘米,皮是翠綠色的,瓜瓣是紅色的,其中還有幾粒黑色的瓜子,一切都天然巧色,據說當時的估值在500萬兩白銀。慈禧的身旁還有翡翠白菜兩棵,綠葉白心,在菜心上落著一隻滿綠的蟈蟈,綠葉旁還有兩隻黃色馬蜂,形象極為生動逼真,其價約在1000萬兩白銀。另外,還有一件翡翠荷葉與四個甜瓜,從而構成了「步步生蓮花」的意境。這些國寶在辛亥革命後,被軍閥孫殿英盜掘而流失,至今為止下落不明……

清代以前的翡翠實物無從見到,原因是數量太少,在歷史文獻中也鮮有記載。現在收藏市場上能見到的最早的翡翠製品是清中期以後的製品,有乾隆的御用扳指兒(翠質一般),有慈禧的翡翠發簪、翡翠手鐲(據傳是慈禧戴過的),有王公大臣戴過的翡翠朝珠(已改成翡翠珠鏈)。

清代時,翡翠主要在北京、蘇州、揚州等地加工,被做成各種翡翠製品。最好的玉料用來做朝珠、扳指兒、翎管、龍鉤、別子、上好的手鐲、戒指,這些都是賣給達官顯貴和他們的家眷;差一點兒的料則做成鉤搭子、煙杵、煙碟、翠發簪、白桿手鐲,這樣平民百姓也買得起了。

明末清初,緬甸翡翠開採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除特別好的貢獻給國王,大部分賣給了我國廣東和雲南商人,這些商人將翡翠不斷運往廣東,北京,至清朝康熙年間,成批翡翠運至北京。因為北京是清王朝的首都,是皇家貴族,達官富商聚集的地方。加之那時侯社會崇尚奢侈,講究排場,冒頂的翎管,胸前的朝珠,手上的扳指都願買好翠的,以便在眾目之下不低於別人。另外朝廷送禮,賄賂風行,為避人耳目,翡翠是最適宜的禮品,這樣也促進了翡翠業的興旺,與此同時,緬甸國王從清康熙元年(1662)恢復向朝廷進貢。據《光緒·雲南通志》記載緬甸國王就曾進貢二十餘次,貢品有大象、檀香、紅寶石、藍寶石、玉石等。清朝末年,翡翠的開採及利用達到一個鼎盛時期,清東陵慈禧太后隨葬寶物中眾多翡翠製品也充分說明這一點。今日所見翡翠古舊器物,就多為此期產物。

清代中期,玉雕工藝達到了新的高峰。乾隆年間北京城為全國的制玉中心,並召集各路能工巧匠獻藝,出現了「俏色做法」、「半浮雕」、「透雕」等各種琢法。清代玉器雕琢得十分可愛,大小器件玲瓏精緻形象逼真。玉料選用也相當嚴格,但只要符合要求的玉材,無論是白玉、碧玉、墨玉、黃玉等都被採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珍藏的精品展現了明、清兩代玉雕精華,其中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圖」特別引人注目。流傳民間的小件玉器,無論山水、花卉、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雕得活靈活現。

清中晚期翡翠首飾在設計風格上以本土文化為主流,講究厚重,力求對稱,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是相統一的。在製作工藝上,鑲嵌翡翠首飾以黃金包鑲或花絲鑲嵌為主,突出主石,少用配石烘托,簡潔明快。玉雕類首飾以素活和浮雕為主,浮雕線條流暢簡潔,所表現內容多為傳統圖案。這一時期的翡翠首飾不奢華,純樸自然,但「味道」很足。

明清以後,玉器的製作有了重大發展,使用範圍覆蓋了上層階級的衣食住行:衣帽發冠上的各種佩件、飾物;住所有玉嵌璧飾、桌案飾等;車馬轎也有種種玉飾及食盞、玉杯等。至於桌几上的陳列品及玉如意、墜子等掌中玩物,更是不勝枚舉。

因為玉質緻密堅硬、滑潤光瑩,古人將玉的特性人格化,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玉又是美麗、富貴、高尚、廉潔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徵,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許多事物,使許多人、物、事、景為之增輝生色。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虛仙境、玉宇,也都離不開一個「玉」字。皎潔的月亮中有一團黑影,古人不知其奧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搗葯」的故事。玉,還是權力的象徵。除了玉璽外,「金科玉律」用來指不可變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徵,如「化干戈為玉帛「。因玉色純凈,質地堅密,也常用它來比喻貞操、節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還被廣泛用來描寫大自然的景色。以玉的溫潤色澤代表仁慈、堅韌質地象徵智慧,不傷人的稜角表示公平正義,敲擊時發出的清脆舒暢的樂音是廉直美德的代表。正因為此,玉得到人們由衷的偏愛。

文章來源:http://www.kaimen360.com/article-11-1.html
推薦閱讀: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色彩作品加理論知識詳細解析 ▏郭文禮
戶外運動攻略 之 裝備介紹
江蘇南通中國沈壽藝術館(綉園)旅遊景點介紹(附圖)
黃鳥赫蕉圖片和介紹
關於中秋節的歷史故事介紹

TAG:知識 | 介紹 | 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