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警惕臀上皮神經綜合征

臀上皮神經痛是因該神經損傷而產生的一種疼痛綜合征,因又有臀上皮神經損傷之稱,在臨床上比較常見。

臀上皮神經是由腰1、2、3脊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所發出的一組皮膚分支,該支穿過厚厚的腰部肌層和堅韌的腰背筋膜而下達皮下,然後在皮下繼續下行並跨越髂嵴中部至臀部上面,分布於臀上外側以致股骨大轉子區皮膚。皮神經是該區皮膚的感覺。由於臀上皮神經各分支在行程中穿過較厚的肌層和腰背筋膜,並跨越堅硬的髂骨嵴後到達臀上部。因此,腰部軟組織發生急慢性損傷時,臀上皮神經往往同時受累。該神經發生損傷時,可引起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充血、水腫,甚至出血,日久可導致神經軸突和髓鞘的變性反應,神經束呈梭狀增粗,從而呈現神經痛癥狀。

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表現為腰臀部瀰漫性疼痛,尤其是髂骨嵴中部附近較明顯,可出現鈍痛、酸痛或刺痛,有的病例可發生疼痛向大腿外側擴散,大腿後側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較劇烈,彎腰受限,起坐困難,但是一般不超過膝關節。髂骨嵴中部及其下方常出現有明顯壓痛。一些病人在臀上部可觸及到皮下有條索狀,按壓時可使疼痛加劇。

檢查:

(1)多有外傷史,受寒濕史,也有不明原因慢性發病者。

(2)患側腰肌緊張,髂前上棘與髂後上棘連線中點即臀中肌後緣及臀大肌前緣相互交接處(或髂嵴中點直下2-5厘米處),多可觸及多條自上而下行走的痛性條索,質硬如繩,推之可移動,壓之脹痛,並向下肢放射。不少患者在L1一L4橫突上的神經出筋膜處有壓痛,或者有放散痛,可使臀部、大腿部酸脹疼痛加重。

(3)患者作彎腰向健側扭轉動作可使臀部出現牽拉痛,有時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4)腰椎、骨盆平面無明顯異常

與臀中肌損傷鑒別:

檢查可於髂嵴中點下方的髂外窩處(約髂嵴下2-5厘米處),作橫向推摸,檢查有無垂直向下的、約如火柴梗大小的索條狀物,有的可於皮下觸及,推撥之可左右擺動,有的雖可觸及,但較深在脂肪層中,推之不能擺動。二者雖深淺不同,有同樣以酸脹痛為主的壓痛,有此癥狀和體征者診斷應無疑。

若在臀上皮神經稍下方查得約手指粗細,由內上區斜向外下,指向大轉子方向的肌束,較僵硬、壓痛,此為痙攣的臀中肌。損傷的臀中肌、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損傷同是引起大腿外側痛的主因。闊筋膜張肌位於臀部最外側,可於髂前上棘下方觸及,損傷時,也可觸及僵硬的痙攣肌束,較臀中肌略小。

常有人將臀中肌損傷與臀上皮神經損傷相混,其實只要注意到二者各有損傷的可能性,臨床上只要略加比較,鑒別並不困難。從位置來說,臀上皮神經在髂嵴下方約2-5厘米處,而臀中肌則在臀上皮神經的下方;從纖維的方向,臀上皮神經從髂嵴緣垂直向下,而臀中肌則從內上斜向外下。

若論纖維的大小,臀上皮神經只有火柴梗般大小,臀中肌則有指頭粗細;數量上皮神經有2-3條不等,臀中肌僅有一條而已;癥狀影響範圍也不一樣,臀上皮神經放射性,隱約不定地影響到腰、臀部及大腿後側(不過膝),而臀中肌的痙攣是髂脛束損傷的主因,其痛除臀的外上部分之外,主要是大腿的外側,甚至到小腿外側也有牽拉性疼痛。按上述情況比較,鑒別不難,由於二者的治療手法也不同,故應將其辯明,避免誤診誤治,影響療效。

治則:

放鬆臀上皮神經的穿行之處,尤其是腰背筋膜和髂骨嵴中部上下方。

參考書籍:

軟組織損傷學

臨床神經解剖學

人體運動學



推薦閱讀:

NEJM:多囊卵巢綜合征 錯過指南也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白夜追兇》中韓彬跟反派大boss有什麼關係呢?
西醫綜合:前庭反應
【RCNA】Von Hippel Lindau綜合征影像學表現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採用驍龍625處理器的手機?

TAG:神經 | 綜合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