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崇拜坂本龍馬

三島由紀夫說:「日本的祭就是以敬神為名的淫蕩活動。」這句話顯然是文學家的誇張。至少,紀念坂本龍馬的「龍馬祭」不是「淫蕩活動」。

1867年11月15日,33歲的坂本龍馬在京都河原町近江屋遇刺身亡,今年11月15日是他去世150周年,當天舉行「龍馬祭」的預告近期已經發布。

坂本龍馬是「近代日本改革の先覺者」,是享有幾項「第一」的日本人:第一個提出「日本國」概念;第一個帶新娘楢崎龍(阿龍)蜜月旅行;第一個穿靴子;第一個以萬國公法與外國公司打官司並且勝訴。但是,坂本龍馬能夠備受推崇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這幾項「第一」,而是因為他在日本從江戶時代向明治時代的歷史轉軌時,扮演了「扳道工」的角色。

坂本龍馬照片一、「1000年日本政治人物」為首者

坂本龍馬出生於土佐藩一個富商家庭,他家世代經營的「才谷屋酒店」佔有土佐藩清酒市場過半市場份額。但是,在強調身份等級的江戶時代,有錢未必就能任性。坂本龍馬只是一名鄉士,而且世襲的鄉士也是祖上花錢買的,雖然也能持姓佩刀,但不能住在城下町,只能住在鄉下,故稱「鄉士」。

坂本龍馬不僅身份低微,不僅官方認可的「維新三傑」是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而且1884年山脇之人的《維新元勛十傑論》,坂本龍馬也不是名列其中的「草莽武士」,生前幾乎寂寂無聞,不熟悉日本史的讀者,甚至連坂本龍馬的名字都沒聽過。

但是,在被刺身亡幾十年後,坂本龍馬在日本突然名聞遐邇,受到各階層人士擁戴,被視為「平民英雄」、「日本近代商業始祖」、「民主先驅」、「尊王楷模」、「帝國海軍保護神」,等等,其受尊重程度不僅超越他的老師、先後擔任江戶幕府海軍和陸軍統領,明治維新後任海軍卿的勝海舟,甚至超越「明治維新三傑」。《朝日新聞》多年前就「日本1000年政治人物排行榜」進行民意調查,前四名依次是坂本龍馬、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田中角榮。而以「希望其重生拯救今日」為題的日本公信榜調查,前四名依次是坂本龍馬、織田信長、聖德太子、田中角榮。

坂本龍馬為何有如此高的聲譽?

傳說在甲午黃海海戰前,明治天皇的夫人昭憲皇后夢見一男子對她說:「此戰,日本海軍定能取勝!」醒來後,皇后對眾大臣敘述了這一「吉兆」,宮內大臣田中光顯根據皇后的描述取出一張坂本龍馬的舊照片,皇后當即說:「就是他!」

不管這種傳說是否屬實,但蕞爾小國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戰勝了泱泱大清國,確實令舉世震驚。日本能夠取勝,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進入明治時代後,經過以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為三大方針的「維新」,煥發了勃勃生機,而坂本龍馬建議幕府將軍「大政奉還」,無疑是明治維新的前提。

二、「大政奉還」的首倡者

2011年8月某一天,我在東京寬永寺採訪了德川家康第十八代宗孫德川恆孝。我問他:「您認為德川幕府第一任將軍德川家康和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有什麼共同點?」德川恆孝的回答是:「他們都是為了國家的和平。德川家康使日本結束了戰亂,進入長達250多年的和平時代。德川慶喜辭去將軍職務,則使日本避免了內戰。」

德川恆孝對兩位先人的評論或有過譽之嫌,但卻並不失實。以1467年爆發的「應仁之亂」為起點的日本戰國時代,最後從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至1615年日本朝廷根據中國唐朝憲宗治世的年號改元「元和」,使日本進入「元和偃武」,德川家康居功至偉。

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

德川慶喜也並非庸碌之輩。木戶孝允曾評價道,「德川慶喜的膽略實在不容小看,簡直是德川家康再世。」他面對薩摩(鹿兒島)、長州(山口)兩個強藩虎視眈眈「尊皇倒幕」,毅然將權力上繳天皇實行「大政奉還」,使無數生靈免遭塗炭,著實需要勇氣。

在「大政奉還」後,德川慶喜在寬永寺一間屋子裡曾閉門反思兩周。我就是在那間屋子裡採訪了德川恆孝。

「大政奉還」的首倡者是坂本龍馬。1867年6月9日,坂本龍馬和土佐藩參政後藤象二郎一起乘藩船「夕顏號」赴京。在途中,坂本龍馬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八條建議,史稱「船中八策」:

1、天下政權奉還朝廷、政令悉由朝廷發布;

2、設上下議政局,置議員參贊萬機,萬機決於公議;

3、以有才公卿諸侯及天下人材為顧問,賜予官爵,除以往有名無實之官吏;

4、廣泛開展對外交往,簽訂新約;

5、折衷古來之律令,重新撰定無窮之大典;

6、擴充海軍;

7、置親兵守衛帝都;

8、定金銀貨幣與外國平均之法。

「船中八策」深得後藤象二郎欣賞。6月22日,後藤象二郎與在京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會晤後,簽署了以大政奉還、施行議會政治、推行新政為主要內容的盟約,於10月3日向幕府「老中」坂倉勝靜呈上了由土佐藩第14代藩主山內豐信署名的「大政奉還建議書」,強調:「鑒於宇內之形勢,古今之得失,夫惟欲建皇國振興之基業,當一定國體,一新制度,王政復古。」必須強調,「船中八策」之後均化為明治維新各項法律的條文,第二策「萬機決於公議」更是被直接搬入「五條御誓文」。

德川慶喜接到「建議書」後,鑒於薩長兩大雄藩虎視眈眈的「倒幕」態勢令幕府隨時可能柱折梁傾,同時為了避免內戰爆發、生靈塗炭,經與眾幕僚商議,於10月14日向朝廷提出了奉還政權的上表。10月24日,德川慶喜又呈上了將軍辭表。1867年12月9日(公曆1868年1月3日),睦仁天皇(即明治天皇)宣布接受德川慶喜奉還大政、辭退將軍的請求並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江戶幕府歷15代將軍後「謝幕」。

三、「薩長聯盟」的促成者

日本大河劇《龍馬傳》中的薩長同盟劇情演繹

歷史往往存在一種自相矛盾的「悖論」。聯手「尊皇倒幕」的薩摩和長州兩個西南雄藩,不久前還曾不共戴天。1863年8月18日,薩摩藩曾協助幕府發動驅逐長州藩勢力的政變,史稱八·一八政變。1864年7月19日,長州藩軍和幕府軍、薩摩藩軍、會津藩軍組成的聯軍展開激戰的「禁門之變」,令長州藩與薩摩藩結下深仇大恨。長州藩武士將薩摩藩和會津藩武士並稱「薩賊會奸」,將「薩賊會奸」四個字寫在鞋底天天踩踏。

既然如此,薩摩藩和長州藩為何能變敵為友呢?須知日本人歷來尊崇中國《周書·泰誓》強調的「力同度德,德同量義」,即奉行「實力第一」原則。1863年「薩英戰爭」後,薩摩藩的訪英使節、後成為明治政府外務大臣的寺島宗則,即與英國外交大臣約翰·羅素就推翻幕府、建立雄藩聯合政權進行了深入交談。英國政府認識到幕府已來日無多,因此也積極支持「倒幕」。同時,薩摩藩和長州藩的交手,也使薩摩藩倒幕派首領特別是西鄉隆盛領教了長州藩不俗的實力。於是,西鄉隆盛便萌生了與長州藩聯手倒幕的念頭。

恰在此時,美國結束南北戰爭,不少武器流入薩摩藩。於是,西鄉隆盛從一個叫格羅夫的美國商人手裡購得了一些槍炮,並將其轉讓給在與幕府的對立中急需武器的長州藩,迅速拉近了薩摩藩和長州藩的關係。

總之,薩摩藩倒幕首領意識到,單靠一己之力難成「尊皇倒幕」大業,但若能和長州藩聯手,便能取幕府而代之。這種想法,自然和幕府「死敵」長州藩不謀而合。坂本龍馬只是在雙方已有「郎情妾意」時,當了回現成的「月老」。

坂本龍馬能夠扮演這一角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他和薩長二藩的倒幕首領熟識。19歲的坂本龍馬從老家土佐藩(高知縣)到達江戶後,進了北辰一刀派千葉定吉的劍術館學習劍術。那個劍術館不僅是習武場所,而且是各藩熱血青年討論如何應對外來壓力的「政治團體」。他們在各藩收集情報,然後匯聚江戶進行討論,其中包括倒幕派活躍人物桂小五郎(即木戶孝允)。坂本龍馬和桂小五郎這一期間的交往,成為以後促成「薩長聯盟」的重要前提,而西鄉隆盛則是坂本龍馬的偶像。坂本龍馬將「西鄉伊三郎」作為化名,就是為了表達對西鄉隆盛的崇拜。

第二,坂本龍馬認為,擺脫民族危機的根本途徑是「富國強兵」。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坂本龍馬在長崎創辦了一個商社,叫「龜山社中」。他認識到薩摩藩和長州藩不僅實力強,而且有倒幕動力,因此專門從事包括薩摩藩和長州藩之間的軍火貿易。

1866年1月21日(也有說18日、22日),在坂本龍馬的斡旋下,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和長州藩的木戶孝允在京都秘密會晤,締結了六條盟約:

1、幕府和長州藩開戰後,薩摩派二千餘兵上京與駐京之兵合流,穩住京都大阪要害之地;

2、長州如有勝算,薩摩負責向朝廷進言;

3、長州若現戰敗可能,但一年半載不會毀滅,此時薩摩須儘力相助;

4、長州與幕府的戰事結束後,薩摩須在朝廷為長州鳴冤;

5、若土佐、一橋、會津、桑名等藩慫恿朝廷違背正義,決意討伐長州,鳴冤無效,薩摩藩當助長期進行決戰;

6、若能洗清冤屈,薩長兩藩當萬死不辭,為國盡忠。毋庸贅言,坂本龍馬促成薩長聯盟推翻幕府,從而開啟日本明治維新之路,居功至偉。

大河劇《龍馬傳》海報結束語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坂本龍馬固然意識超前,但他是否屬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英雄,似值得商榷。不難發現,僵化的社會和坂本龍馬的求變之心,是他成為歷史轉軌的「扳道工」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坂本龍一 | 從事一份固定職業,真是難以理解
如何評價日本樂隊SUPERCAR(スーパーカー)?
收藏家坂本五郎的目利之藝
我叫坂本我最屌!

TAG:日本 | 日本人 | 崇拜 | 坂本龍馬 | 坂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