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這一策略使印第安人迅速喪失抵抗能力,思之令人不寒而慄!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美洲白人殖民史,好像都是白人一邊倒的「碾壓」之勢,善良而又落後的印第安人如同待宰羔羊,被殖民者不斷驅趕,最終被白人「圈養」在保留地。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北美大陸上的印第安人部落並不是坐在哪裡被人屠殺。印第安人曾經與英國和美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而且還給予英國好幾次給其帶來嚴重威脅和沉重打擊的力量。直到美國獨立戰爭前夕,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移民依靠本土援助,才僅僅能夠和當地印第安部落形成勢均力敵的對抗,而且經常還是出於下風。

這一過程中,曾有大量的歐洲移民被屠戮,例如1622年,弗吉尼亞殖民地80%的居民點被印第安人摧毀,一半的移民被屠殺,1644年再次遭到血腥屠殺;1675-1676年, 在以萬帕諾亞克人、納拉甘賽特人、尼普穆克人、波當克人為一方, 以英國人、莫希幹人、佩古奧特人為另一方,被北美殖民者稱為「菲利普王戰爭」的衝突中,印第安部落殺害了康涅狄格河、 納拉甘賽特灣和普利茅斯地區三分之一的歐洲移民。

所以當年遠涉重洋來到北美開拓事業的歐洲移民,多是在本土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和破產者,雖然漫長的海上旅行有較高的死亡率,但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威脅才是最大的阻礙。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本處於上風的印第安人迅速喪失抵抗勇氣,而乖乖的主動進入白人所劃分的保留地呢?

這還要從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白人政府臭名昭著的「野牛政策」說起。印第安人並不是溫順的小白兔,南北戰爭後,獲勝的北方軍隊無事可干,討伐印第安人就成為另一場戰爭,但是,分散在草原和群山中的印第安部落,即便派出正規軍也難以迅速一一剿滅,並且還會遭遇抵抗,純粹武力清剿印第安人代價太大。

急於獲得土地權利的白人政府很快發現,北美印第安部落農業生產落後,他們的食物主要來源於種群龐大的北美野牛,甚至他們的衣服、帳篷都由野牛皮提供,可以說北美野牛是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必須,因此在白人主導下,不到20年的時間,北美野牛的數量從原先1300多萬頭,減少到不足1000頭。

北美野牛的消失,使得失去食物的印第安人不得不放棄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選擇遷徙,美國政府的目的達到,他們在貧瘠的西部畫出多塊「保留地」將四散的印第安人統一安置,並由美國政府給他們提供食物來源。

印第安人同白人簽訂協議,美國政府第一次答應的年限是10年。年限過去之後呢?印第安人必須在「保留地」自謀生路。美國政府派人教他們種地,但是,北美最肥沃的土地都被白人佔據了,草原本來就不適合農業,環境日益惡化,印第安人越來越貧窮,越來越成為乞丐。那個曾經在草原上自由生活的民族,變成了保留地中,被圈養的保留人種。


推薦閱讀:

徐小明:周一操作策略
拯救窮忙生活10大策略!讓你快速變「富閒」
轉作文批改的策略 QQ630110958
赤壁戰後東吳外交策略分析

TAG:策略 | 能力 | 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