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與體會:律詩的「合掌」
筆記與體會:律詩的「合掌」
轉載自 岐伯 2011年03月25日 02:35分類:學習交流
首先聲明我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因為我學寫的詩合掌現象很多。
一 什麼是詩的「合掌」
合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說的是對仗兩句沒有什麼變化,就像左手與右手相合一樣,不能帶來新意,對仗內容重複、情意單調。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同義詞對偶。如「長空展翅,廣宇翔雲」。廣宇,就是長空;翔雲就是展翅。下句的意思完全是重複上句的。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也是合掌。因為宣尼、孔丘本是一個人,悲與涕同義。獲麟與西狩是同一件事。二是出句與對句的意思相同相近。如:「老樹有餘韻,別花無此枝。」兩句都是形容老樹有花,詞意重複。三是兩句敘事而用意相同。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都說了有鳥蟲的聲音反而更顯出山溪間的靜幽,用意相同。
事實上,上下聯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況相對地說要少一些,但部分詞語意思相同者,則時有所見。例如: 「神州滋雨露,赤縣燦春花。」 此聯後三字上下意思有別,但「赤縣」就是「神州」的另一種名稱,意思一樣。這種部分詞語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
一首詩中相鄰的兩聯對仗結構一樣,稱合掌聯,也叫鄰聯合掌。
合掌指的是詩的內容,不是表現形式。因為律詩中間兩聯形式上本來就該像左右手那樣對稱。合掌對兩句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浪費了句子。浪費了篇章。所以被認為是律詩之忌
二 合掌在律詩中見之不少,
合掌舉例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宋之問《初到黃梅》。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唐.王藉。 「噪」對「鳴」、「逾靜」對「更幽」, 兩句都是用動物的叫聲「以鬧襯靜」,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都是同義詞或近義詞相對,視為合掌。
「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唐.郎士元。詩句中上下句的後三個字「不可聽」與「豈堪聞」句意相近,所以也是合掌。
「蠶屋朝寒閉,田家晝而閑。」宋人.耿湋。「朝」、「晝」都是實詞,都是表示白天的意思,詞義相同,所以合掌。
「犯斗邀牛女,乘槎訪帝孫」。清.紅樓夢中史湘雲和林黛玉的詩句,因為牛女就是織女,而「織女,天帝孫也。」牛女與帝孫是一個人的意思,所以是合掌。
「繼往開來鳴玉振,承前啟後響金聲」。今人徐先生在賀湖北詩詞學會成立的七律。這一聯對仗句中的「繼往開來」與「承前啟後」是近義詞,所以視為合掌。
「呼朋喚友勤勤摘,挈婦將雛慢慢嘗」(七律 同諸兄赴香山嘗雞嘴荔和薛山溝):事異義同,合掌。
「渺渺金門島,茫茫白鷺洲」(五律 廈門遇雨):把渺渺茫茫拆開成對,最容易合掌。
「龜裝老大蟹稱霸,魚學頑童蝦拱腰」(七律 游大堡礁):事異義同,合掌。同理,「君曾把酒將天問,誰敢舉杯向月邀?」李紹文。「雨里光臀多幸福,水中打仗不知愁。」李紹文。「只把青絲悲日月,敢將白髮數風流。」李紹文。「田園蕪盡歸何易?松菊無存留也愁。」李紹文。
「雨里佯羞澀,風中扮可憐。」李紹文。「驕兒驚落後,友仔猛超前。李紹文。都屬於合掌。
甚至於好多大家、名家也出現這類現象:
「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庾信《擬詠懷詩》之十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庾信《擬詠懷詩》之十一
「昏昏如坐霧,漫漫若行海。」庾信《擬詠懷詩》之二十四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毛澤東
「五嶺逶迤騰細,烏蒙磅礴走泥丸。」毛澤東《長征》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長笑老鷹非。」毛澤東《吊羅榮恆同志》
現代律詩、楹聯中合掌問題更是屢見不鮮:
比如:「老乾虯盤穹萬象,高枝天接歷千年」、「丹楓樹樹霜林艷,彩菊叢叢徑香」、「捧讀毛詩神不倦,追隨臧老勁方遒」、「探幽石林驚仙境,攬勝西山躍龍門」、「腔圓字正聲美,爾雅文韻味長」、「詩心愿鳳凰鳥,志士顱革命軍」、「紅雨杏桃三五樹,風楊柳萬千條」、「海盟山誓如流,深厚誼似雲煙」、「斗轉星移悲切切,境遷時過恨綿綿」〔《嘉陵詩詞》(3) 9位詩句 〕;「有錢到能關火,無祿終不吃香」、「嫣紅奼紫原高潔,百態千姿總大方」(《竹下居詩抄》);「碧千秋在,英名萬世存」、「喜同松叟為三友,笑與梅翁結個緣」(《鴻影集》);「 杜鵑啼撼枯樹,喜鵲踏歌搖斷枝」(《悠然網站》感時06·2·28·);「飛燕輕還化土,玉環恩重也如煙」《煙雨紅塵文學頻道》;「風靜蜻蜓立,清蝌蚪旋」、「心羨鴛鴦侶,願為蛺蝶仙」(《天放齋草》)。「三江美味鍋中泛,四海奇珍碟里陳」、「勝友常臨修食譜,高朋雅會燙餚經」(《重慶火鍋楹聯選》);「炎帝子孫,同根同種;中華兒女,共辱共榮」、「文壇悲悼老聯手,詩苑痛哀同藝」(《秀山楹聯》乙酉集);「民康樂呼盛世,社稷富強歡太平」、「楹聯可納天下事,語句能書世間」(《鳳江之聲》第13集);「文苑群芳鬥豔,聯林百鳥爭鳴」、「千磨鐵杵如針細,百鍊鋼繞指柔」《中楹聯二十年作品精選》。
舊小說中的一些詩詞,不精彩,主要毛病就是合掌之處太多。比如: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
躍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歲撞幢幡,惡似喪門掀寶蓋。
可見合掌是比較多見的一種現象,總不能說李白、杜甫、毛澤東、魯迅也不懂的合掌是詩之忌諱吧。事實上對一些詩聯是否「合掌」的看法有時候也不盡統一。
如:水墨梨花淡----丹青柳葉閑。有人認為是合掌,因為丹青和水墨都是繪畫。有人認為這不是合掌,因為丹青和水墨雖然都是繪畫但含義卻不同。如人和女人。丹青既泛指繪畫,也特指水彩。正如人泛指人,也特指男人。只有完全同義才是合掌。
再如毛澤東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有人認為英雄與豪傑意思相近,虎豹與熊羆的喻意相同,是合掌。而有人認為由於下句是反對,不符合合掌的條件,所以不認為這是合掌。
由此可見合掌也不是了不得的大毛病,有時會起到重複加深與強調印象的修辭效果。從節省文字的角度講應該盡量迴避合掌。但如果意義上需要的話,用之又未嘗不可。說合掌有時候是水平不高的表現可以,如果說是詩之大忌未必有點言重了吧。是否合掌要根據內容的需要而定,不可因詩害意,一概否定。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首先要看寫律詩是為了玩兒,還是為了用.如果為玩兒,大可一字一字地去摳;如果為用,就決不能因詩害意.有些字換了一個,意思大減.而有些看似"合掌"的句子,確有加強效果的作用.愚以為,只要語言精練,有詩意,讀起來上口,也就是了,這樣也才能普及開來,也摘掉了律詩"八股"的帽子.」我同意這一說法。
三 如何判斷合掌對
想避免合掌. 先要學會判斷是否合掌.
錦中一風水君認為,合掌的實質是意思重複,是一種技術操作的失誤.可用技術分析的辦法判斷是否合掌。凡是出句與對句可以合為一句者為合掌;凡是出句與對句可以部分互換者為部分合掌。如:
毛澤東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英雄與豪傑意思相近,虎豹與熊羆的喻意相同,兩句可合為一句,英雄豪傑不怕虎豹熊羆,合掌。
魯迅先生的「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看起來出句與對句一正一反,其實,可以合為一句:有情人憐子如何不丈夫.合掌。
杜甫的「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可以部分互換為漫卷詩書愁何在.,卻看妻子喜欲狂,部分合掌。
再看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可以部分互換為蟬噪山更幽,鳥鳴林愈靜。部分合掌。
技術處理的辦法簡單易學,具有操作性,可供參考。
【附】合掌對訣:
其一
瞧對看,聽對聞,上路對啟程。後娘對繼母,亡父對先君。醪五兩,酒半斤,掃墓對上墳。乞援雙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駕,丈人無故不光臨。十分容顏,五分造化五分打扮;兩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妝成。
其二
行對走,跑對奔,早晚對晨昏。侏儒對矮子,傻子對愚人。觀浪起,看波興,閉戶對關門。神洲千載秀,赤縣萬年春。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減千分。
四 如何避免合掌
先舉一個例子:
「高昌玉蕊會,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詩。」
前一聯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後一聯的「短李」、「迂辛」是人名,總之都是名詞,而且都是專用名詞。兩聯都是以專用名詞開頭,句子後三字的結構也一樣。這就是「合掌」,是對仗之大忌。但高明的詩人有辦法規避它。
這兩聯,白居易實際上是這樣寫的: 「高昌玉蕊會,崇敬牡丹期。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 這樣一調整,就避開合掌之病了。(錦中一風水)
如何避免合掌呢
(一)從創作的始階段避免合掌。不要只注意字面而忽視意義的審視,在構思階段就要盡量避免合掌問題。
(二)在檢查階段將創作時出現的合掌消滅掉。在修改時先從大處著眼,先是看意的表達如何,隨後在檢查句子時就要看有無合掌問題,最後才是鍊字。
(三)建立起高標準的參照系。多讀李白、杜甫、李商隱等律詩大家的作品,有助於從潛意識和不自覺中清除合掌的地盤。
(四)注重技巧的學習,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夫。①盡量少用正對。 「正對」最容易出現合掌,「正對」要求上下聯互相補充,稍不注意,語意就重複了。②是盡量避免同義詞的使用,如「青絲」、「白髮」,實踐證明,「同義詞似工實拙」!③是注意頷聯、頸聯的各有側重,若前者主寫景,則後者重抒。兩聯側重點明確以後,對於避免合掌大有益處。 ④是盡量拉開出句和對句的時空、種類等的距離。如,對句著眼空間,出句則著眼時間。對句和出句的一靜一動、一山一川、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動物等等。⑤是在一句中儘可能選用不相類的事物,以動詞撮合,使「不類為類」(《談藝錄》)。⑥是想像力的培養,正面避不開,則採取迂迴戰術。同時儲備更多的辭彙待用。
推薦閱讀:
※筆記本水貨和行貨掃盲問答
※開源PHPCMS的0day漏洞挖掘及防範筆記
※筆記一則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
※健康之路20150710視頻和筆記:忙裡偷閒巧鍛煉,微運動,上交叉綜合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