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慈禧太后(圖文·《慈禧前傳》)
歷史上的今天——1835年11月29日慈禧出生。慈禧(1835.11.29-1908.11.15),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她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慈禧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慈禧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慈禧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一生,經歷了從1840年至1900年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5次戰爭,慈禧一生中領導過兩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質層面上的變革,後者是體制層面上的變革。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18世紀以後的科學技術成果,引入譯入了大量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興建了一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開啟了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霧松飛鶴的博客
慈禧的祖父:葉赫那拉·景瑞,慈禧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征,慈禧的丈夫: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慈禧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慈禧的妹妹:葉赫那拉·婉貞,醇親王奕譞嫡福晉,也是光緒帝生母。慈禧的大弟:葉赫那拉·照祥(佛革),二弟:葉赫那拉·桂祥(佛佑),三弟:葉赫那拉·福祥(佛保)。慈禧的養女:榮安固倫公主,即恭親王奕訢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是咸豐帝唯一的女兒,母庄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即麗貴妃)。慈禧的侄子兼外甥(養子):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慈禧侄女兼兒媳: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靜芬)。
民間傳說或影視作品,一般稱慈禧太后為蘭兒或玉蘭。可能是因為慈禧進宮後的第一個封號為「蘭貴人」,慈禧的乳名實際上叫「杏兒姑」,「姑」是滿人對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稱呼,而「杏兒」的名字則是因為當時家中庭院種有幾顆白杏樹,由此,慈禧的爺爺給她起了個大名叫「杏貞」,小名「杏兒」,取義「忠貞」之意。至於咸豐皇帝初封杏貞姑娘為蘭貴人,大概是因為咸豐最喜歡玉蘭花,因此給她這樣一個封號,以表示自己對杏貞的愛慕之意。咸豐元年(1851年)參選秀女時,麗妃和慈禧同被選中進宮,咸豐四年慈禧被封為懿嬪,麗妃被封為麗嬪。咸豐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慈禧生下了皇長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當天就晉陞為懿妃。咸豐帝死後不到3個月,慈禧就以同治帝的名義,以「麗妃侍奉皇考有年,誕育大公主」,晉封她為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慈禧又降懿旨,尊封麗皇貴妃為麗皇貴太妃,地位僅低於皇太后。史書和清宮檔案記載,麗妃是主事慶海的女兒,他他拉氏。史實表明,麗妃不僅未受到慈禧的迫害,反而受到了慈禧的格外關照和一系列禮遇,表明麗妃與慈禧的關係是十分融洽的。霧松飛鶴的博客同治皇帝 (作者趙輝)
同治帝是幸運的,生為皇儲,在歷史的舞台上並沒有有所作為,卻有一個「同治中興」的雅譽。但他又是可悲的,得天時而不得人和,想苦讀聖賢書而振興大清業績恢復先祖的榮耀,但時代不允許,自身條件不允許,就是母后也不允許。他在政治上無望之際轉而自暴自棄、遊戲人生、作踐自己,在高貴的宮廷之中尋找不到的東西,他卻在花街柳巷中尋找到了,這不能不是一種諷刺。 同治帝是幽深禁垣之中的惟一男人,卻也是那紅牆綠瓦內培養出的畸形兒,更是皇宮大內裡面的「多餘人」,像黎明前黑暗中划過天宇的流星,給人留下永遠的思考…… |
序言 |
引子 |
|
第一章 生為皇族 |
||
一、會盟雉河集 |
二、初入宮禁 |
三、宮中恩怨 |
第二章 天津會談 |
||
一、大阿哥的病 |
二、皇陵風波 |
三、夜探禁地 |
第三章 鄉試疑案 |
||
一、智殺耆英 |
二、柏葰之死 |
三、漢女皇妃 |
第四章 熱河避難 |
||
一、火燒圓明園 |
二、鉤弋事件 |
三、贊襄大臣 |
第五章 祺祥政變 |
||
一、垂簾爭訟 |
二、迴鑾伏機 |
三、西藏喇嘛 |
第六章 太后立威 |
||
一、勝保失算 |
二、至尊至榮恭親王 |
三、殺人滅口 |
第七章 姐妹情義 |
||
一、兵分兩路 |
二、奇病怪論 |
三、怒打安德海 |
第八章 叔嫂失和 |
||
一、罷黜議政王 |
二、捻軍東征 |
|
第九章 雙重悲劇 |
||
一、安德海的下場 |
二、風流少年帝 |
三、親政與訓政 |
一般認為慈禧為滿洲鑲藍旗人,玉牒明確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據葉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記載,慈禧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衚衕:今辟才衚衕。但也有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漢族人(白桑1991年3期《嶺南文史》)。慈禧太后一生享盡榮華富貴,生活時尚超前,在發達的的西方工業面前,也是佔盡先機。照相機、電燈、洋車、櫃式留聲機,應有盡有。慈禧太后的金銀首飾數不勝數,有一對「翡翠西瓜」,是慈禧太后的掌上寶貝。相傳慈禧死後,兩個「翡翠西瓜」被陪葬在慈禧墓中,1928年,孫殿英盜掘了東陵後,這兩個「西瓜」就杳無蹤跡了。慈禧太后採購美國碧璽大部分都是通過馳名世界的蒂凡尼公司進行的,翡翠西瓜所特有的雙色組合當時幾乎只有聖地亞哥的碧璽礦才具備。所以毫無疑問,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原料來自美國聖地亞哥。1904年是慈禧太后的70大壽,很多官員想盡一切辦法來張羅禮品,其中有一款櫃式留聲機深得慈禧的賞識,那就是美國維克多公司生產的全球最早的櫃式留聲機(樣品機)。當時,晚清外交官駐美國公使梁誠獲得美國官員贈送的這台留聲機,梁誠又送給了慈禧。它是1904年維克多設計試製的一批數量非常稀少的櫃機樣品,並且這台櫃式留聲機有幸成為慈禧太后1904年70大壽的禮物。曾經視洋人如猛獸的慈禧太后迷上了西方的馬戲、華爾茲舞和照相。這段時間,宮女們經常聽到,有悠揚的華爾茲舞曲從慈禧的寢宮裡傳來,那是她那台巨大的外國留聲機發出的聲音。霧松飛鶴的博客
1896年6月3日(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防禦同盟條約》。一般稱為《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的內容公之於眾後,國內外輿論一片嘩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斥責清政府的賣國行徑,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極其殘忍地下令將記者沈藎「斬立決」。後因懼怕行刑會影響慈禧太后的生辰「慶典」,慈禧太后這才發布懿旨:「著即日立斃杖。」1903年7月31日,刑部大堂8個獄卒手拿特製的大木棍對沈藎行刑4個小時之久,沈藎被打得血肉橫飛,於是沈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應稍遜正宮皇后慈安一籌,但慈禧決意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在儀鸞殿去世。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慈禧棺內底部鋪金絲織寶珠錦褥,厚七寸,下面綴大小珍珠一萬多粒,紅光寶石八十五塊,白玉二百多塊,錦褥上有一層綉滿荷花的絲褥,上鋪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屍體上蓋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二萬五千字,綴有八百多粒珍珠。頭上的鳳冠由無數珍珠寶石嵌成,其中僅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一千萬兩。在慈禧屍體周圍的大件珍寶有:九玲瓏寶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等不計其數,均去向不明。慈禧太后的牙被撬開,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分開時是兩塊透明無光的珍珠,合攏時就是一個圓珠,射出一道綠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內可以照見人頭,十分清晰。霧松飛鶴的博客《慈禧前傳》在線閱讀
老佛爺名號的由來 慈禧太后剛滿40歲,她為了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於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後,李蓮英速去稟告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后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罷感到十分驚奇,便起駕出宮。出西直門下高梁橋,坐上皇船,沿長河,直到萬壽寺(今北京藝術博物館)。慈禧上了碼頭,進了山門,直奔大雄寶殿而來。進得殿來,見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不覺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李蓮英心中有數,忙說:「太后息怒,請您後殿御覽。」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這裡。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他們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爺呀!」「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於水火之中啊!」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為「太后老佛爺」。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簾聽政了。
據說這個觀世音是李蓮英讓人按慈禧的模樣塑造的,後來慈禧來萬壽寺焚香禮佛,卜簽求壽,由於對此觀世音非常賞識,還穿上了寺里方丈為她準備的觀音衣服,李蓮英扮作護法神韋馱,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倆人還在這個佛像前照了張像。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除了有「廟號」、「謚號」和「尊稱」以外,有些帝王還有「特稱」。如宋代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稱」叫「老爺」,而清代皇帝的「特稱」則叫「老佛爺」。實際上「老佛爺」的稱呼不是慈禧專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稱都叫「老佛爺」。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爺」這個稱呼,是因為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襲首領,起名就叫「滿柱」。滿清建國後,將「滿柱」漢譯為「佛爺」,並把它作為皇帝的特稱。霧松飛鶴的博客
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諭全國停止武科科舉考試;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兩江籌建武備學堂;9月12日下諭全國各省裁汰舊軍,編練「常備軍」。編練「新軍」的工作在全國鋪開。1903年12月4日設立練兵處,任慶親王奕隆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練兵處的實權為袁世凱所掌握。清政府還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為各省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設立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布了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註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繁榮。
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並列出了一個為期9年的時間表:1909進行省咨議局選舉;1910年資政院開院;1917年召開國會,實行憲政。如果按照這個時間表循序漸進,十年內,中國將成為日本、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國家,國君只是國家的象徵,立法權在國會,行政權在內閣,司法權在各級法院,民主憲政的曙光再次降臨中國。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改革步子太大,國內外勢力的逼迫和顛覆,時間表公布後的當年,她便溘然長逝,最高權威驟失,清廷群龍無首,各省督撫擁兵自重,行憲時間錶停擺了,也許今天的中國,很有可能不是如今的政治體制。霧松飛鶴的博客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12月5日,頒布學堂科舉獎勵章程,規定學堂畢業生考試後可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出身。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廣學堂辦法。8月15日頒布《欽定學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又頒布《重訂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各級學堂章程及管理體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國推行。與普通學堂並行的還有專業教育,包括師範學堂及各類實業學堂,在學制上自成系統,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隨之建立。1905年9月2日,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的脫鉤。為統一管理留學生工作,清政府分別在1902年10月31日和1906年10月2日派出總監督赴東洋和歐洲。1903年10月,清政府頒布《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規定凡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5年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拔貢出身;慈禧還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利用其餘的退款建女學、新學等。除了興辦女學,還提倡廢除延續了近六百年的纏足陋習、滿漢不能通婚的政令以及禁止吸鴉片。霧松飛鶴的博客 清朝晚期,由於改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商品經濟開始發達,資產階級開始形成和壯大,慈禧太后採用了適合生產力的君主立憲制。在慈禧太后新政的8年中,清朝的晚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慈禧太后已經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現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這些舉措在今天用客觀的歷史的眼光看是有重大意義的。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當時的一大批能人,縱觀歷史,瀏覽朝朝代代名臣賢達,他們都可無上下之分。慈禧早年協助咸豐皇帝處理國是,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咸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制定者。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
1906年慈禧太后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她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經不起嚴刑拷打、作偽證的小白菜一死,嚴懲浙江巡撫以下與案有關的貪官污吏300多人。慈禧太后默許下,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儘管它與「男女平等」、婦女徹底解放的距離仍相差甚遠,依然與根深蒂固的幾千年封建傳統道德觀念相左,受到擁有強大勢力封建衛道士的強烈毀謗和抵制,但女子興學卻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開來。霧松飛鶴的博客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最初用於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旗,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與確認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霧松飛鶴的博客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並在正式國歌「鞏金甌」未出前,暫成為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國正式制訂了國歌《鞏金甌》。 清朝的國徽為」蟠龍」徽飾,標誌是「蟠龍」的圖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飾象徵,代表了清朝國家象徵的徽飾。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塊國徽。1903年,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將牡丹定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霧松飛鶴的博客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慈禧的改革,百日維新速度過快,只是一場鬧劇所以未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
慈禧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近乎殘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后的葉赫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繫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當高壓嚴峻。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霧松飛鶴的博客 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台。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閉。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慈禧太后葬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定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謚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謚號共22字,謚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后之最。慈禧是清朝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她是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相關歷史知識
辛酉政變 也稱「祺祥政變」、「北京政變。1861年8月22日,咸豐在簽訂《北京條約》後不久就病死了,他唯一的兒子6歲的載淳即位。年號定為「祺祥」。1861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咸豐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咸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咸豐帝病死後,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宮廷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從此,慈禧、慈安兩宮太后開始垂簾聽政。但實際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權力,歷時四十七年之久。霧松飛鶴的博客 戊戌變法 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朝野震驚。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子們群情激憤,他們在康有為、梁啟超的組織下,聯合簽名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圖強。這次上書由康有為起草1300多人簽名,史稱「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即是1898年(農曆戊戌年)六月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運動。變法的主要內容為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但是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因此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辛丑條約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 《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2400多萬美元。在其後的1903-1905年「付金付銀」交涉和1922-1924年的金法郎案交涉中,中國背負的賠款又增加了800萬兩和7000萬兩白銀。霧松飛鶴的博客 庚子賠款 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1900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與德﹑法﹑俄﹑英﹑美﹑日等11國駐華公使,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第六款規定,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分(4%),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這項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主義社會。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還本付息定在上海辦理,先由滙豐﹑德華﹑道勝﹑匯理﹑正金五銀行經收。次年美國花旗銀行在上海設行,參加組成銀行委員會,所收本息攤交各國所定銀行。清政府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籌還賠款計,將年額2121萬餘兩攤派各省﹑關,從而引起田賦﹑丁漕﹑糧捐﹑契稅﹑當稅﹑鹽斤加價﹑關稅﹑厘金﹑統稅和各種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在償還該賠款時銀價跌落,各國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到1905年,鎊虧積欠120萬英鎊(合銀800萬兩)。4月26日清政府為支付這項差額,向滙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厘,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鎊。以關稅及山西省煙酒稅厘金作抵,債票按97%在倫敦發行,市價 99%~103%。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於是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遊說退還不實賠款。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9年起,美國將所攤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緩付5年,德奧部分因戰敗取消,和俄國緩付部分,都撥作國內公債基金。1924年5月底蘇聯政府聲明放棄俄國部分庚款,於清償所擔保債務後,完全充作提倡中國教育款項。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先後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後繼續利用庚子賠款選拔留學生。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霧松飛鶴的博客
推薦閱讀:
※[轉載]妙中之奧---單換掌
※【轉載】夫妻快樂謠(圖文)
※[轉載]一個桃花多,一個桃花少
※【轉載】歷史知識 :十大明君 奸臣 才女 商人 美女 昏君 宦官 名妓 文豪 宰相 將帥。...
※【轉載】【轉載】A版四段法春秋套衫:記得(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