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應成社會穩定器(新論)
王振耀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3日 05 版)
現代慈善能夠發揮社會穩定器的功效,承擔提升社會文明、凝聚道德和社會價值的積極功能
中華民族歷史上一直有樂善好施的傳統,在整個社會步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後,這一傳統得到了新的傳承。尤其是2008年以來,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蘆山地震等災害中,全社會的慈善熱情和捐贈行動再次向世人展現出現代中國社會向善的優良品格。
歷史經驗表明,基本完成工業化之後的國家,如果能夠興起廣泛而持續的慈善運動,整個社會就會實現穩定的轉型和提升。19世紀後期的美國和英國,都曾出現較為強勁的慈善運動,慈善家捐建學校、圖書館、醫院和公園等公共設施,對貧困人口施救,倡導社會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貧富矛盾的緩解並大大提升了歐美社會的文明,展現了慈善的社會凝聚力量。對我國而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現代慈善既能夠發揮社會穩定器的功效,更能夠承擔提升社會文明、凝聚道德和社會價值的積極功能。
我國社會持續不斷的捐贈熱情印證了這一點。2008年和2010年,我國的捐贈總額均超過了1000億元,而在2006年以前,全國年捐贈額只有100億元左右。在企業捐贈居於主導地位的同時,公眾的捐贈也在不斷增長。
此外,慈善創業的大幕已經拉開。以老牛基金會捐建兒童博物館為例,我國慈善家開始直接投資建設具有提升社會文化水準功能的項目,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投資開始發展。還有一些有社會意義的公眾捐贈項目,比如「免費午餐」等,促進了相關社會政策的完善。這在世界慈善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很多人對現代慈善還相當陌生,在發展的進程中出現一定的偏差和一些質疑是完全正常的。這,緣於對現代慈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甚至完全依照傳統慈善的觀念來批評現代慈善。現在看來,我國社會學習現代慈善的確還需要一個過程。
這也對慈善體制與政策改革提出了要求。我國慈善的門檻還太高,平民慈善的社會體制還未形成,慈善事業還沒有成為一項重要的職業。以註冊基金會為例,各國的註冊幾乎都沒有資金數額的限制,目的就是鼓勵普通人特別是家庭註冊小型基金會,方便家庭特別是兒童參與捐贈,我國則限定至少有200萬元的原始基金。門檻太高,平民慈善、社區慈善就不容易開展,而慈善的生命力則主要在社區和家庭。只有鼓勵公眾在社區內積极參与社會事業的奉獻,才會建成現代慈善的社會基礎。
另外,慈善項目不具體,人們只能在災難到來之時捐獻,也是發展現代慈善事業的重大挑戰。而對於股權捐贈以及慈善投資等深層次問題的規範,我們更缺乏經驗。應對這類挑戰,需要我國社會廣泛共識的形成,特別是有關政策研究者與制定者的積極行動。
儘管許多人對當前的社會道德水準有不同程度的擔憂,但我國的慈善事業已呈現出健康的發展趨勢。在這一領域,人們更多地以奉獻、寬容和修養來展現自身的價值;許多慈善家樂於奉獻,更多的年輕人以慈善創業精神來建立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的服務型組織,人們在慈善界,可以更多地感受到我國社會道德建設的希望所在。我們也有義務推動慈善事業走向完善。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推薦閱讀:
※2017年事業如日中天的生肖,做啥都賺錢!有你嗎?
※這類八字特徵的人註定功成名就事業有成
※2017年10月事業運最旺盛的生肖
※手相算命圖解 從事業線看你的事業運
※事業上,12星座誰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