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拿什麼來養老?

拿什麼來養老?高強 於一 《 書摘 》( 2012年06月01日)

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後已成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誰來養活老人?經歷了入園難、入校難、看病難等社會問題後,下一步可能會迎來入養老院難的一幕……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保險缺口

我們無法抵擋變老這一自然鐵律,唯一的不同只是上演的時間。贍養老人,不僅是社會,也是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生活命題。人口無節制的增長無情吞噬社會的根基,經過相對漫長的覺醒狀態,國家從嘗試到堅決,實施了撥慢人口鐘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這輛曾經呼嘯而過的生命列車,經過與數千年生育意願相違背的割裂陣痛後,終於慢了下來。另一方面,計劃生育,促使大量「4-2-1」的家庭人口結構產生,中國已經有超過一億人的中國獨生子女大軍,越來越多的家庭資源用於培養孩子,孩子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爭搶為孩子輸送成長資源。

然而,守恆規律總是在冥冥之中不動聲色發揮著作用。獨生子女一茬茬長大,並成家立業,由於壽命延長,對他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贍養義務,都要由第三代來承擔。反哺的輪迴,不再是兩代人的生命體驗,變成了三代人。

家庭洗牌所帶來的「4-2-l」以及「8-4-2-1」,這種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結構,考驗著倒金字塔結構中處於「2」位置的人們,他們面臨著贍養老人的經濟、情感等方面的多重壓力,人們會忍不住把眼光瞄向社會,看社會在為他們切身的問題開出了怎樣的藥方。

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為養老提供的第一道社會屏障。

1997年,我國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制度規定,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由企業和個人繳納;另一部分是基礎養老基金,為各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20%,由企業依照個人工資總額的5%繳納。

個人賬戶式養老保險金的實施,有利於緩解養老壓力,但由於實施時間較晚,受困於歷史欠賬。實施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前已經退休的員工和已經參加工作的在職公職人員,並未進行前期的繳費積累,缺失的這部分養老金不得不由社會和後來繳納者承擔,從而增加了養老保險制度的隱性負擔。另外,一些企業或由於效益差沒有繳納足額的養老保險基金,或為降低成本惡意拖欠,也會導致養老保險費的缺口越來越大。

從l998年起,國家建立養老保險資金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清償歷史債務,補助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從1998年的24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873億元,12年間共補助4483億元,但這還遠遠不夠,缺口高達上萬億。

從央行行長到主管經濟的市長,再到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的工作總是和錢分不開。但是一上任就面臨兩萬億的養老金缺口,讓戴相龍每天都在為彌補缺口心急如焚:「按照聯合國標準,我們國家實際上1997年就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以後,養老基金的收支就出現了缺口。」

你養得好父母嗎?

從老人自身的經濟能力來看,大多數中國的老人在進入老齡時,積蓄已經所剩無幾。為培養子女,他們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財力。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還心甘情願延續自己的養育使命,為子女買房以及撫養下一代,甚至他們的經濟主要來源——退休金和養老保險金,也成為子女成家立業的主要經濟來源。父母自身沒有積蓄,保障他們老年幸福的重擔順理成章落到子女肩上。

如果你是一個低收入者,殘酷的事實是,你還在「窮則獨善其身」的生存階段攀爬。你的收入還要因每個月厚厚的一疊賬單而迅速被稀釋。孩子的教育、高額的房價、人情往來,還有吃、住、行,哪一樣都要花錢,一項項支付下來,剩下的錢已寥寥無幾。謀自己的福祉都勉強,在社會養老體系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又如何保證給自己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贍養老人的經濟支出主要表現在老人健康狀態下降時,一旦父母生病,接踵而來的是一筆筆巨額支出,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等一系列費用,「搜刮」著一個家庭並不殷實的家底。贍養父母的壓力不但來自經濟,還來自心理壓力以及機會成本的損失。「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樑柱狀態,讓很多人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家庭上,影響其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緩和經濟壓力,子女也迫於無奈從事更加繁忙的工作,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日益忽略,甚至出現空巢家庭,老年人憧憬的天倫之樂正漸行漸遠。

「人人有份」仍將是空想嗎?

「養兒防老」江河日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毫無爭議地挺身而出。但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離大多數人的福祉要求還差得很遠。對於輿論津津樂道的福利國家,已經有不少人望穿秋水。勢不可當的經濟增長勢頭以及強勁的理想主義思潮催生了福利國家的「理想國」,人們相信現代化可以創造出由一個進步政府創造的高福利國家。的確,已經有不少國家已神氣地帶領著它的子民進入高福利國家享清福——不管貧富貴賤,本國的公民都能一視同仁地得到國家的福利和照顧,包括教育費用、醫療、交通、住房和養老。

但在中國,人人有份的分配方式並不具有多少可行性。

「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基調決定了中國的國民收入不夠高。儘管GDP增長數字一年比一年讓人眼花繚亂,但由於底子薄,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並不容易,即中國政府拿不出足夠多的錢來確保人人有份。養老保障起步晚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養老金還留了一個格外大的缺口,這成為中國養老的一塊心病。

從國家軟性可持續發展力來看,如果中國過早實施大包大攬的高福利政策,同時人們的文化、修養與品性還遠遠沒有達到在享受高福利時仍然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則有可能形成養懶漢的制度,養懶漢的制度是缺乏生命力和活性的,不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

僅靠孝道支撐的「養兒防老」傳統難免由於子女實際經濟實力備受考驗而成為強弩之末。養老保險制度雖然致力於為全民造福,卻只能保證你「湊合著過」,恩格爾係數會格外大。因而,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為了避免老來遭遇銀根緊縮的尷尬,就要學會未雨綢繆,早早備下養老的錢。

但對於相當大一部分人,他們擔憂的是攢不下錢。開源開得少,節流節得少,兩端同時發力,人們的錢袋子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一個財富悖論

一部人早已富裕了,但有一部分人依然繞不開「勤勞而不富有」或者「忙窮族」這樣的財富悖論。總體上,中國的家底越來越殷實,但由於制度成本、機會成本以及權力尋租、個人勤勞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人的收入曲線並沒有流暢上揚。

節流方面,房價是家庭支出的重頭戲,一套房子下來,可能就上演了一場砸鍋賣鐵的破釜沉舟戲,所有的積蓄被掏空;買下房子,還要還房貸,贍養老人,供養孩子上學,一筆筆賬算下來,一年的收入所剩無幾,根本無暇顧及養老儲蓄。套用當代人的一句話:養老儲蓄在從火星向地球奔跑的路上,並不是見者有份,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攢下了足夠的養老金。

即使有一定儲蓄,最終受益者也不一定是自己。2007年,滙豐銀行在全球l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一項名為「未來的退休生活」的年度調查。中國大陸的調查結果為,僅有9%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對退休生活做了充分準備,有32%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並沒有對退休生活做出規劃,為孩子進行儲蓄的比例高達4l%,而以退休為目的的儲蓄比例僅為l4%。

有些人即使辛辛苦苦攢下一大筆錢,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人民幣的購買力下降,躺在銀行里的錢可能會大幅縮水。有些人為這筆錢列了一長串的養老計劃,旅遊、學習書法,甚至做公益事業,到頭來,你有些恐慌地發現,這些錢根本不能滿足養老需求。

老來的殘酷,或許比青春的殘酷更令人不安,歲月已剝奪了你承擔殘酷的精力、財力和時間……

(摘自《中國之謎》,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2月版,定價:36.00元)


推薦閱讀:

今天的中國你靠什麼養老,這是個問題!
做居家養老助餐服務一定能用得上的管理制度!快收藏!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歐美銀髮族蜂湧泰國養老 月花五萬泰銖享貴族生活
做養老人人須知與老人的相處之道——打開老年人的心防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