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慈禧澄清一樁「百年奇冤」

「慈禧向全世界宣戰」幾乎已成「歷史常識」

時代在變,對歷史的評價也在變。不過某些變化,未免有點過於聳人聽聞——如「八國聯軍侵華」之舊說,竟也演繹出「聯軍乃正義之師」之新論。其理由曰:

「八國聯軍為什麼進軍北京?兩句話可以概括(1)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國正式宣戰(這場戰爭由清廷一手挑起,西方各國不過是應戰而已),外國聯軍從大沽口登陸,威逼京城,不是順理成章嗎?(2)西方各國並無滅亡中國的打算,進軍北京,除了向清廷施壓之外,主要還是為了解救被困京城的各國外交官和傳教士。」①

這種意見,看似有理,實則史實錯誤極深。所謂「戰爭由清廷一手挑起」、清廷「向西方各國正式宣戰」,實乃慈禧所背負的一樁「百年奇冤」——雖然「慈禧向全世界宣戰」,在今天幾乎已經成了一個「歷史常識」。

慈禧在今天,已被牢牢打上了「向全世界宣戰的女人」的標籤所謂「宣戰照會」,無一字一句涉及「宣戰」

查所謂的「宣戰照會」及「宣戰詔書」,慈禧從未正式向列強宣戰。

所謂「宣戰照會」,系清廷於6月19日發給列強駐京各使館。其內容謂:

「中國與各國向來和好,乃各水師提督遽有佔據炮台之說,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現在京城拳會紛起,人情浮動,貴使臣及眷屬人等在此使館情形危險,中國實有保護難周之勢,應請於二十四點鐘之內帶同護館弁兵等,妥為約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②

所謂「各水師提督遽有佔據炮台之說」,是指同日送達慈禧之手的法國總領事杜士蘭的一份照會。杜在照會中要求中方交出「大沽口各炮台」,否則將以武力強佔。因列強聲言索要炮台的理由,是不相信清軍能保護其在京使臣;故慈禧轉而要求在京各使臣攜眷屬,前往列強聯軍所在之天津。

通觀這份「宣戰照會」,無一字一句涉及「宣戰」;按國際法,兩國宣戰,必互撤使團,中方決不會只要求外國使團與眷屬撤至天津;清廷僅以民間「拳會紛起」為由,勸說外國使團離京赴津,顯然沒有任何與列強斷絕邦交之意。

大沽炮台抗敵場景還原。6月17日,聯軍攻陷大沽炮台;19日,清廷才發出所謂的「宣戰照會」所謂「宣戰詔書」,僅對內傳達,實乃「內部動員詔書」

再看所謂的「宣戰詔書」。該詔書系清廷於6月21日頒布,其傳達對象,系對內而非對外。事實上,即便對內,該詔書也僅僅傳達到內閣及部分地方督撫一級;至於列強,可以肯定,從未收到過這份「宣戰詔書」。

就詔書之行文,也很容易看出,這不過是一份「內部動員詔書」,而非「對外宣戰詔書。」雖有「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之語,但主旨仍不過是呼籲本國臣民,號召他們「各懷忠義之心,共泄神人之憤」。尤其關鍵的是:詔書中沒有提到任何國家的名字,若為「宣戰詔書」,顯然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③

事實上,這份「內部動員詔書」,僅能證明以慈禧為首的清廷高層,在6月21日確實一度有過與列強一戰的衝動。但這種衝動,僅限於內部傳達,並不意味著清廷已正式對列強宣戰。且該衝動,立即受到了以李鴻章為首的地方督撫的抵制。

1900年7月13日,日軍攻入天津南門。及至此時,清廷仍未對列強正式宣戰聯軍入侵後,清廷仍一再努力泯滅戰端,故始終未正式宣戰

所以,8天之後,6月29日,清廷對內再下諭旨給駐各國使臣時,其開戰決心已蕩然無存,反而竭力解釋朝廷決不想與列強開戰。諭旨稱:

「朝廷非不欲將此種亂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間,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護不及,激成大禍。……爾時不得已,乃有令各使臣暫避至津之事。……不料……(6月17日聯軍)先開炮擊(大沽炮)台。……自此兵端已啟,卻非釁自我開。且中國即不自量,亦何至與各國同時開釁,並何至持亂民以與各國開釁。」④

顯然,直到6月29日,列強已對清廷開戰逾半月之久,清廷仍在幻想泯滅戰端,故始終未曾正式宣戰。正因沒有正式宣戰,故清廷非但沒有召回駐各國使臣,反命令他們,須將諭旨內容向各國外交部門「切實聲明」,遇有交涉事件,仍須「照常辦理」。

稍後,在7月3日致日、英之國書,及7月17日致法、德、美之國書中,清廷再度重申兩點:1、中國沒有對列強宣戰;2、戰端乃列強攻佔大沽炮台引起——總理衙門早於1860年代即組織學者翻譯了《萬國公法》,按照國際法,如何才能算正式對外宣戰,朝廷非常清楚——甲午年對日宣戰詔書即是明證;國書說沒有宣戰,是有國際法為依據的。

綜上,所謂「慈禧向全世界宣戰」、「慈禧向十一國宣戰」,乃子虛烏有之事。建立在這一偽史實基礎上的所謂「聯軍乃正義之師」,也不過是無知之扯淡罷了。至於說「聯軍……主要還是為了解救被困京城的各國外交官和傳教士」——殊不知,清軍對使館區的保護,實可謂不遺餘力。

八國聯軍攻陷紫禁城後,在乾清宮內合影

注釋:

①網文:《庚子戰爭真相——八國聯軍實為正義之師》,該文流傳頗廣。②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P152。③《諭內閣以外邦無禮橫行當召集義民誓張撻伐》,《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P 162-163。④《軍機處寄出使俄國使臣楊儒等電旨》,《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P202。


推薦閱讀:

慈禧太后野史
小故事:慈禧坐汽車
慈禧太后死後,其口中價值8億的夜明珠,現在下落何處?
慈禧陵寢
專家解析慈禧的防脫髮秘方

TAG:慈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