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們清空中國工廠!外資撤退宣告中國製造業黃金時代落幕!


2016年3月22日,位於上海金橋的諾基亞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關廠裁員的計劃,這是一年來被關閉的諾基亞第四座工廠。而在金橋這個地方,西門子、明基等先後關張了,可以想像中國的經濟寒冬有多凜冽。

進入2016年,外資企業紛紛把訂單向東南亞和南亞轉移,支持RMB幣值的龐大中國製造業破產倒閉一批、流動資金被樓市和股死套死一批、民營企業家移民或跑路一批,中國的製造業眼看就要被榨乾最後一滴血。

上海諾基亞員工慘被賣豬仔

2016日3月22日,上海諾基亞通信突然發布一張《說明函》,決定將上海工廠的生產轉讓給全球EMS合作夥伴捷普上海公司,而這一決定,意味著將對632名上海員工產生影響。

公司對工廠轉讓原因的說明是:中國及其他市場的4G部署放緩,2016年運營商市場預期繼續持平,以及宏觀經濟擔憂加劇,同時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導致持續的成本壓力,而客戶要求縮短供貨時間。

說明函還交待了人員安置具體的計劃,公司將在4月1日前與受影響的員工進行1對1面談,並給予「N+1+捷普工作機會」的遣散方案。上海諾基亞有很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員工,平均工資非常之高,據說獲得30萬+遣散金的員工不在少數,這一數字足以甩國企幾十條街。

對於公司的決定,在諾基亞蜜罐浸泡了多年的老員工自然多有不舍,一些老員工抱怨說,一些人在諾基亞工作了20年,現在突然宣布關廠,讓50歲的他們如何找工作?還有一些員工在新浪微博上譴責諾基亞賣豬仔的行為。

當然,對於錢包被「新四座大山」綁架的員工來說,爭取更多的經濟賠償才是現實考慮。他們對資方給出的補償方案「N+1+捷普工作機會」大為不滿,要求參照天津和蘇州(天津N+2+25000,蘇州N+2+12000)的待遇。事後員工們在公司門口拉橫幅抗議,上海市總工會趁機介入進來。

諾基亞們清空中國工廠,中國製造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2015年3月,諾基亞東莞和北京工廠全部遣散,2015年西方感恩節,蘇州諾基亞遣散全體員工,三個月後,諾基亞上海工廠宣布關閉。堪堪一年時間,諾基亞清空了中國四座大型工廠,而這些工廠鼎盛時期曾經容納數萬名中國員工。

與諾基亞同步撤離的,還有松下、三星、優衣庫、耐克、大金、日立、船井電機、歌樂、TDK等世界頭牌企業和富士康、金仁寶、廣達、緯創資通等代工巨頭。甚至連華為、聯想、小米、一加等中國民族品牌也紛紛在海外設廠。

1993年,人們只記住了鄧小平南巡講話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正能量,而對另一件影響更加巨大的事情卻知之甚少,那就是93年中國RMB持續大貶值。從此,中國憑藉著廣闊的市場、劫後餘生飢不擇食的民眾和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迅速拉暴東南亞國家製造業,並導致四年後東南亞國家經濟崩盤。

彼時,造紙業出身的諾基亞,尚未真正確立世界科技巨頭的地位。但諾基亞敏銳地意識到了中國經濟騰飛所帶來的巨大商機,開始大舉進軍中國。此後二十年,憑藉中國訓練有素的員工和逐漸繁榮的市場,諾基亞迅速在通訊和行動電話領域發展壯大。2006-2010年,諾基亞手機一度佔據全球半壁江山。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成就了諾基亞。

如今,旗幟型外資企業諾基亞徹底拋棄了中國製造,也正好應驗了中國歐盟商會最近的一份報告所稱的「在中國做生意的『黃金時代』行將結束。」中國製造業,真可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假如2012可以重來

2002-2007的五年時間,堪稱中國製造業的黃金五年,清空了東南亞、歐美日製造工廠的中國製造奠定了獨孤求敗的江湖地位。一時間「中國危險論」甚囂塵上,一些善意的歪果人也對中國以鄰為壑、涸澤而魚的經濟模式提出了批評,認為這一模式不可持續。

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抓住這一「千年未有之良機」進行轉型升級。在少數人利益的驅使下,中國並沒有認真履行加入WTO時簽署的開放壟斷行業、保護知識產權的協議。相反,一系列政府補貼、限購限行等國進民退和逆市場化行動,葬送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大好局面。

08年之後,為了提高建設房地產業所需的鐵礦石、石油等資源的購買力,中國大幅升值人民幣匯率。為了製造更多的剛需保證房地產銷售的紅火,政府硬性規定最低工資和加班工資標準並多次提高。終於,被打壓了二十年的東南亞和南亞開始了對中國製造的絕地反擊。從2012年開始,他們通過加大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大幅貶值本國貨幣,充分利用了中國南海、東海和黃海政治緊張的局勢,憑藉低廉的人工和大量年輕勞動力,吸引了三星、微軟、松下、富士康等世界頭牌外資企業進入。

趁著中國製造酣然入睡的歷史良機,經過四年時間的苦心經營,東南亞製造業產業鏈逐步建立。而中國甚至連通過減稅來挽救高端製造業的牌都沒有打出,反而變本加利提高企業運營成本。於是,從2016年開始,中國製造業已是大勢已去無可挽救。

試想想,如果中國從2012年開始讓RMB大貶值,中國的產品迅速恢復國際競爭力。而且那個時候,工廠設施設備仍在,骨幹員工沒有流失,外銷業務網路暢通,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還沒有星散,手中持有4萬億外匯,基礎設施直追歐美,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充滿期待。在東南亞和印度等國產業鏈並不完備,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的格局下,根本無法撼動中國製造的霸主地位。


2016外資為何紛紛逃離中國製造業?


——可怕的圖景:

資本加速撤離

工廠接連關閉

工人驟然失業

……

——對中國製造業危機的政治經濟學思考

當下,中國經濟正在步入自己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的經濟在2016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面對市場上的通縮和一些外資的撤離,中國的製造業還能不能像曾經的2008年那樣渡過自己的危機?供過於求的產能過剩、伺機增殖的富餘資本又如何尋求自己的活路?

欲解開這些經濟迷局,《福布斯》中文版高級采編吳曉波2月11日發表的《中國製造業熬過了2008,卻熬不過2015?》,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

2月5日,日本西鐵城公司突然關閉在中國廣州投資的工廠,致使上千員工一夜失業,並由此拉開市場焦慮中國製造業厄運臨頭的大幕。

在對珠三角、長三角製造業的年關審視中,吳曉波發現了一些製造業大省接連出來了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製造企業破產倒閉,溫州的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

為什麼這些製造業與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唱起了對台戲呢?是因為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所致,還是全球的市場通縮所為?如若不是,又還能是什麼呢?

短期內,外資外企的逃離不可避免地要使一些涉外工廠出現負面的關閉潮,並進一步加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工人失業、社會動蕩。就像吳曉波多米骨牌效應式地發現的那樣,近年來,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布倒閉,隨後聯建的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相繼倒閉,三家公司累計員工人數近萬人。在聯建科技倒閉之際,位於蘇州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也宣布關門停產。

除了中國政商環境變化的內因影響之外,東南亞國家低廉勞動力的競爭以及發達國家對本國經濟實心化的重塑,也是不可忽視的外因。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越南、印度,也正想通過製造業的繁榮克隆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蹟。另一方面,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復甦經濟的乏力,也想通過迴流一些低污染的高端製造業來進一步坐實自己的實體經濟。因此,已獨享「世界工廠」殊榮幾十年的中國,正在遭受著越南、印度、日本、美國等國在世界生產分工體系上的前後夾擊。一方面,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發力,以對接從中國撤離的中低端製造業;另一方面,原本在華生產的外資高端製造業也紛紛迴流發達國家。

透過這些製造業撤離中國的最終去向,吳曉波看到在2015年1-2月期間,微軟計劃春節前關停諾基亞的東莞工廠,近期又已經關閉了上海工廠,正加快速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此外還有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計划進一步推進位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此外,市場通縮的壓迫、用工成本的攀升、商業付款的延期,也讓這些中低端製造業的盈利空間薄如刀鋒,營運日艱。

在吳曉波的經濟采編中,有這樣一些案例很能說明這種市場經營困境。

比如,兆信通訊在山寨機價格戰的煎熬中,之所以長期虧損經營,是因為不開工的話,幾千萬元的前期投入等於打了水漂。今年海外渠道商延期付款,導致年關前兆信通訊資金鏈斷裂,截至其董事長高民自殺時仍欠供應商貨款約4,000萬元左右,另外還有數百萬元的工人工資。

還有一些老闆透露,現在沿海地區的用工成本越來越貴,也令利潤薄如刀鋒的製造業雪上加霜。目前,珠三角用工成本大約是600—650美元,印度尼西亞大約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則更便宜,大約100美元。如此用工成本落差,也使著珠三角的製造業更多地瞄向東南亞國家尋找活路。

進入2016年,中國的以製造業支撐起來的實體經濟再入寒冬,與2008年那一場「急病」不同,2015年實體經濟得的是「慢性病」,無論下什麼葯拉動經濟,對實體製造業都毫無療效。降息、降准等寬鬆貨幣、降低投融資成本的辦法,復甦更多的不是製造業,而是樓市、股市等市場的泡沫。

產能過剩、資本過剩、市場通縮、經濟泡沫、需求低迷及其它們之間的惡性循環,正在加劇著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這個錯綜的結構性頑疾,並不是簡單的寬鬆貨幣和對外的產能、資本輸出所能醫治的。

習近平的一絲一路戰略及其對亞洲互聯互通的力推,其實質不過是中國過剩產能、過剩資本的對外輸出,並尋求通過這種輸出減少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但這種飢不擇食式的對外輸出,卻也有著不少難以卜知的投資風險。過剩產能、過剩資本是走了出去,找到了下家,但能不能收回成本、獲取收益,這都很難說,就像美國在阿富汗的政治、經濟投資那樣。從習近平的一絲一路戰略所覆蓋的經貿區域上看,其中不乏很多政治高危區。比如,阿富汗、敘利亞、委內瑞拉等國。也許投資這些國家能暫時獲得一些地緣上的政治利益,但若想從中獲取經貿上的長期收益,卻未必天隨人願。

在這股外資外企逃離中國的大潮中,中國的新常態經濟又何以自救呢?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以代工為主的製造業可以轉型生產高端自主品牌,以求出路。但一家東莞鞋企負責人對記者訴苦道,經營20多年的工廠,只有做代工的簡單思維,而沒有針對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敏銳市場觸覺,若從加工廠轉型生產高端自主品牌又談何容易。

現在,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困境在於鄧小平導向出的用「中國市場換西方技術」的後發崛起戰略已經不靈了。西方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死死控制,以及他們對中國山寨蘇俄技術而後鯨吞其世界市場的警覺,已倒逼中國製造業只有大力推進擁有自護產權的技術創新,才可能抓住中國製造的最後一公里,而助推其重新勃興在世界市場。

如若做不到這一點,並還照舊依靠對外輸出過剩產能的辦法來消弭中國製造業的這種慢性綜合征,2015年也許真的會出現中國製造業的滑鐵盧——市場通縮與經營虧損下的工廠接連倒閉與大批工人的驟然失業。

一切都為時已晚,房地產一地雞毛後數千萬人已無工可打,製造業轉移足以造成上億人口失業。現在,就連不需要支付人工的監獄都找不到代工的活,普通打工者要做好隨時失業的心理準備了。


推薦閱讀:

這十八位好漢稱霸了隋唐時代_【今日爆點】
「大資管時代」私人銀行境外財富管理市場布局與轉型
中性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男是女
《裸婚時代》熱播引熱議 "裸婚"不"裸婚"是個問題
中國上古時代的「共同體」意識積澱(憲政講堂第十講)

TAG:中國 | 製造業 | 黃金 | 中國製造 | 時代 | 工廠 | 諾基亞 | 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