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性戀:男左女右都是真愛
斷背山下,百合花開。LGBT早已不是一個隱形的群體,然而在L(女同性戀)與G(男同性戀)的聲音日益響亮的如今,同樣身為少數派的B(雙性戀)卻被悄無聲息地忽略了。
雙性戀(Bisexual),顧名思義,就是能被男女兩性所吸引、不排斥與這兩種性別的人產生情感聯結並進一步發生性關係的性取向。也正是這樣「男女皆宜」的特點,讓大眾對這個群體產生了各種誤解。
誤區1:雙性戀都花心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雙性戀既然男女通吃,那麼必定時時流連群花芳草之中,吃著碗里的「男友」還望著鍋里的「女友」,一定要玩起三人行才罷休。這便是習慣性思維,認為「能做」=「一定會做」。
實際上,是否花心更與個體有關,與性取向並沒有必然關聯。
正如紅玫瑰白玫瑰各有風情,最後花園裡栽的是哪一株則全憑園丁心意。有的園丁雖然喜愛紅玫瑰的奔放,但自己的院子里已經種滿了白玫瑰,也不會再動其它心思;也有園丁樂意讓院子里百花爭艷、百草爭春,這是個人選擇,與ta們究竟是花匠還是剪枝工無關。
誤區2:雙性戀不過是探索性取向的「搖擺」階段異性戀想當然認為雙性戀不過是同性戀的託詞,而同性戀則時時擔心自己的雙性戀伴侶會隨時「叛變」回到異性戀陣營。於是雙性戀便尷尬地夾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橫豎不討好。
然而,雙性戀是一種確定的、獨立的性取向,而並不是同性戀與異性戀的過渡期或者搖擺期,更不能逼著ta們「選一個陣營」。並不像某些青春期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的年輕人強迫自己嘗試交往異性來最終測試自己真正的性取向一樣,雙性戀者則能同等愉悅地約會同性或者異性伴侶,無論從心理還是身體上他們做出的選擇都是主動的積極的。「雙性戀一定要決定是變成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論調,正如強硬地逼著食客從豬肉餃子和白菜餃子里做單選題一樣無理取鬧,不知道還有「白菜豬肉餃子」可選嗎?
誤區3:人人都是雙性戀李安導演的名言搭配《斷背山》一起銷售,效果很是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於是「人人都是雙性戀」這一標語再度受到追捧,一度被無數人奉為傳世真理。於是,許多人明明直得像把尺子,卻依舊堅信自己是雙性戀,對著同性好友曖昧玩笑。也有人以此自我麻醉,瑟縮在柜子里,堅信自己有愛上異性的那一天。好像這年頭不標榜自己是雙性戀走街上都不好意思跟熟人打招呼。
然而現實總是不留情面地啪啪啪打臉:研究表明雙性戀並不是人數最龐大的取向,即使考慮到「尚未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的情況,綜合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人口統計結果,異性傾向約佔總人口的95%,同性傾向約3-5%,雙性傾向僅占約1-2%。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015年7月15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34557名18歲以上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雙性戀的只佔0.7%,甚至低於同性戀比重。
但諷刺的是,雙性戀這種「雙性適應」的特性,令這一性取向受到別樣的追捧。
不少網紅大V們高調扯出雙性戀大旗,一邊摟著同性好友賣腐,一邊懷抱異性佳人入眠,以表示自己雖然是政治正確的友同人士,卻依舊一顆紅心向異性。如此一來,既能騙來性少數粉絲的支持,還不會嚇跑異性戀老粉。
亦有同性戀以此出櫃,希望藉此求得父老鄉親的諒解:你看,我雖然不是百分百的「正常人」,但是我還是有一半「正常」的呀!比那些徹頭徹尾的「異類」還是好一點的!更有同志借「雙性戀」名頭騙婚,被抓姦在床也能理直氣壯地藉此脫身。
然而最最尷尬的還是真正的雙性戀群體。在異性戀霸權的洗腦下,ta們的出櫃只能得到一句不痛不癢的:「那你只要愛上異性不就沒事了嘛!」這就像《傲慢與偏見》中大姐與伊麗莎白之間半真半假的打趣:「你只要確保自己愛上一個有錢人就好啦!」
所幸莉齊還真愛上了腰纏萬貫的達西先生,而雙性戀若是牽起同性戀人的手,免不了要面對親朋好友的怒罵:「你不是雙性戀嗎?怎麼愛上同性去了?你這個大騙子!」
(文:杜宇,不務正業的文科畢業生,自學成才的心理愛好者,關注性與性別議題,支持平權運動。)
(原題:尷尬的雙性戀。特約專欄,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推薦閱讀:
※到達真愛的旅程 第一章 性——愛的根源_新譚崔~愛的鍊金術
※那分真愛想要忘記談何容易
※多重婚戀觀頻現熒屏 80後青年男女:呼喚真愛回歸
※12星座命中注定的真愛是誰
※不為難下男朋友,怎麼知道是不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