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蜀僧浚彈琴·李白|注釋|翻譯|賞析|講解
【作品簡介】
《聽蜀僧浚彈琴》由李白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是寫作者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聯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雲流水,明快暢達。這首詩在讚美琴聲美妙的同時,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對故鄉的眷戀。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寫聽琴,並沒有著重寫彈奏技巧和琴聲,而是把重點放在描寫聽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從側面表現了音樂的高妙。頸聯兩處使用典故,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點明了自己也是通曉音律之人,「霜鍾」和傳說點明物候時令,此外,這兩處的用典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濟蒼生的抱負,也期待著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原文】
《聽蜀僧浚彈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註解】
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認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楚王有琴曰繞樑,司馬相如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馬相如是蜀人,這裡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縣。
⑶一:助詞,用以加強語氣。揮手:這裡指彈琴。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聲。」
⑷萬壑松:指萬壑松聲。這是以萬壑松聲比喻琴聲。琴曲有《風入松》。壑:山谷。這句是說,聽了蜀僧濬的琴聲好像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⑸「客心」句是說,聽了蜀僧濬彈的美妙琴聲,客中鬱結的情懷,像經過流水洗了一樣感到輕快。客:詩人自稱。流水:《列子·湯問》:「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這句詩中的「流水」,語意雙關,既是對僧濬琴聲的實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彈的典故。
⑹餘響:指琴的餘音。霜鍾:指鐘聲。《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這句詩是說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⑺「碧山」句是說,因為聽得入神,不知不覺天就黑下來了。
⑻秋云:秋天的雲彩。暗幾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韻譯】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高山流水音調一洗情懷,裊裊餘音融入秋天霜鍾。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評析】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像。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里。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
二三句正面描寫蜀僧彈琴。「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嵇康《琴賦》說:「伯牙揮手,鍾期聽聲。」「揮手」二字就是出自這裡的。「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這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但它還有更深的含義,其中包涵著一個古老的典故。《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現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
下面一句「餘響入霜鍾」也是用了典的。「霜鍾」關於《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餘響入霜鍾」,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列子·湯問》里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用「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餘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後,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像。「餘響入霜鍾」也是如此。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感覺時間過得真快。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唐詩里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了出來。唐代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格律比較嚴。而李白的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明快,似乎一點也不費力。其實,無論立意、構思、起結、承轉,或是對仗、用典,都經過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著痕迹罷了。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的藝術美,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
【讀後感】
喜歡音樂的人恐怕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聽了一支美妙絕倫的曲子,感動得不得了,但卻很難把樂曲的高妙和自己在欣賞時的那份感動與共鳴告訴別人。無論怎麼形容,最後還是只能無奈地說一句: 「妙處難與君說」啊!所以,很多東西都可以和人分享,唯獨音樂卻只能獨享。尤其是在錄音技術和設備沒有發明之前,用其他形式來再現瞬間即逝的樂音就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李白卻有著超凡的本領,他用文字為我們保存了一場「古琴獨奏」音樂會的實況——
「高僧浚公帶著他那把名貴的古琴,千里迢迢從西南的峨眉山東來與我相會。他氣定神閑瀟洒地撥動琴弦,錚錚綜綜的琴聲,就像萬山深谷中傳響著棵棵松樹在與風雲搏擊時發出的諸般聲響:時而雄渾,時而清越,時而悲沉,時而歡快……。彷彿有一股潺潺的清泉在流動,我的心也變得清澈明凈、疏朗純和;悠揚的琴聲餘韻綿綿,遠方寺廟裡的古鐘也為之共鳴,發出嗡嗡的清響。不知不覺中,高爽的秋天竟已是層層灰雲積聚,碧綠的山峰早已暮色蒼茫……」
詩人首聯敘述,交代彈琴者的身份和來歷:「蜀僧」即詩題中的「濬」,是蜀地一位名「浚」的僧人;「綠綺」,是漢代出生於蜀地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為自己心愛的琴起的名字,司馬相如是彈琴高手,綠綺是天下聞名的好琴。這裡是借代,說明蜀僧之琴的名貴;「峨眉峰」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它不僅點明彈琴者是得道高僧的身份,而且還暗示出詩人與他深重的情誼,峨眉山是李白故鄉的名山,暗含「他鄉遇故知」的親切喜悅與仰慕。這是獨奏會的開場白:琴是名貴罕有的好琴;人是技藝超群的高僧,而且還是倍感親切故知。接下來的演奏,就可想而知一定會精彩絕倫了。
頷聯和頸聯描寫彈奏實況:「一揮手」狀寫蜀僧彈琴的動作、姿態和神情,很容易讓人想到「伯牙揮手,鍾期聽聲」(嵇康《琴賦》)上古那著名的彈琴場景;「萬壑松」即千山萬壑的松濤聲,古琴調有《風入松曲》,這裡化用來比喻琴聲,形象鮮明而富有動勢和立體感,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流水」 既比喻琴聲如淙淙流水般美妙,又是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琴聲融暢,心境澄明,彈者與聽者彼此心緒的交流都在其中了; 「霜鍾」指秋日的鐘聲,(《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應而不可為也。」)這裡也是化用典故來表現琴聲有感應天地自然的魅力,而且又與末句的「秋雲」互為映照,點明了時令。這兩聯是獨奏會的現場實錄:瀟洒從容的演奏,抑揚頓挫疾徐有致的琴聲樂韻,天人共應、物我兩忘的美好境界,全在詩人的巧妙用典中呈現出來,給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的現場感。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尾聯融情於景,烘托琴聲的感染力:「碧山暮」,碧綠的青山黯淡下來,籠罩在暮色之中;「秋雲」重疊,就如《列子·湯問》中記載的秦青動情之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那樣,天上的秋雲也被這美妙的琴聲吸引而不願離去了;「不覺」二字,將彈者高超的技藝、傑出的音樂才能和樂聲令人如痴如醉的魔力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另一方面,我們也真切地感到,詩人內心的著迷、陶醉、讚許、欽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這繞樑的「餘響」那樣流動不止。這是獨奏會的尾聲:琴韻的餘音裊裊,散入重重夜幕,讓人遐想聯翩,回味無窮。
全詩一氣呵成,彈琴者的身份、來歷,演奏的動作、神韻,以及琴聲的感人韻律、聽者特有的情懷,都生動傳神的呈現於紙上。雖然幾乎句句都有典故,但都巧妙地被詩人熔鑄於現實的情境之中,貼切自然,毫無雕琢痕迹。透過行雲流水般的筆觸,我們彷彿也現場「聆聽」了一場由非凡之人、非凡之琴演奏非凡之曲的「非凡古琴獨奏音樂會」,我們彷彿也和詩人一樣,被美妙的琴聲洗滌並升華了心智,進入了音樂那物我兩忘的美妙境界。
千年之前的這場「獨奏會」落幕了,蜀僧濬沒為我們留下樂譜,詩人也沒為我們附錄下曲目,精妙的演出就此成為「絕響」 。儘管美妙的音樂給了詩人無盡的靈感和慰藉,但「曲銷詩存」的結局卻似乎傳達出一個真理:唯有文字,才有穿越時空、永恆不滅的魅力和力量……
余試以詩解之曰:
君自峨眉來,為我撫綠綺。
林泉指間流,松濤弦底溢。
曼音行雲遏,妙響霜鍾起。
曲終人未散,暮色秋山依。
【賞析】
聽蜀僧彈琴,斯蜀僧,與吳僧、楚僧有何不同?首句「蜀僧抱綠綺」,言簡意約,已透消息。按青蓮長養於蜀,蜀地琴韻,久矣夫紹緒風流——綠綺者,相如文君當日以通靈犀之物也。想蜀僧以方外出塵之身,襟懷竟涉此等玉樓香澤之故事,聽琴者,固風流韻事也,然則究琴韻耶,抑情韻耶?旖旎惝恍,難於盡言。而標舉風清,泠然句上。「西下峨眉峰」,峨嵋乎?蛾眉乎?此處宜不求甚解,適涉於妙賞。峨嵋,亦名峨眉。峨者,高貌;蛾則女眉妙曼貌。然則峨嵋狀其雄奇,蛾眉寫其秀媚,奇秀併兼,非惟峨嵋為山之本色,亦復蜀僧風致寫照。此二句一「抱」、一「下」,用語尤佳,以靜起,以動承,一收繼以一放,絕有飄灑之致,第此義詮之未達,唯涵詠得耳。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全詩直寫彈琴,止一揮手而已。然而此一揮非比尋常,下句以萬對一,表現尤富,雖只一揮,而聽者如聞萬壑松鳴,則蜀僧琴藝超妙,可見一斑。另據謝庄《雅琴名錄》,「萬壑松」為古琴名,於此亦寫高山之意,可見太白放言皆是法言,兩典兼用之渾然無間矣。古人摹狀彈琴,喜用「揮」字。「揮」非同於「彈」、「鼓」,後二者但言操奏,並無他義,而「揮」則有情勢在焉,迅疾而隨意,「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伯牙揮手,鍾期聽聲」 (嵇康《琴賦》),俱見怡然自適,洒脫出塵之舉。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前句「如聽萬壑松」之「萬壑松」,高山也,此句又見「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即「高山流水」,知音之意也。客心者何,吳均《與朱元思書》所謂「鳶飛戾天」、「經綸事務」是也;流水者何,洋洋琴聲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感發善念。」「客心洗流水」,即是俗心放心陶冶凈化於琴音。「餘響入霜鍾」,斯句尤妙,按古琴以絲為弦,發聲沉逸,以象君子謙謙之風;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如此則明時令,秋以申酉為君,金氣至為健旺,當斯時也,霜鍾金鐵之振,體大聲宏,而琴聲以絲弦之沉逸,兼之以餘響,竟能出入之,則蜀僧琴藝出神,畢現全豹矣。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暮而暗,俱見聽琴入神,忘時日遷流,而言外有意焉,試想身臨其境,曲終仰首,見暮色四合,秋雲重重,天地湫隘,遂感壓抑,然則氣盪胸衷,音繚耳際,俱囚囿於是,餘音不絕,斯足當之。雖摶之又不得,而淪肌骨澡精神,何其驚省也。或謂末句「秋雲『隔』幾重」,以義析之,亦無不可,秋雲相隔,遠空迢遞,餘響之裊繚,欹逸幽跳,令人想見指法吟猱之妙,其音杳,其境闊,其意長。
【點評】
「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峨嵋代川,指琴師來處。開頭兩句把這位琴僧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欽慕。
「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聲。」,又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之句。「如聽萬壑松」,這句用松濤比喻琴聲,贊琴僧琴技高超,心境與天地自然相合,琴聲使人如聞天籟。
客心洗流水」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但它還有更深的含義,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詩人藉此典故,暗言自己乃是琴師知音。五字含蓄、自然,雖用典,卻毫不艱澀。
「餘響入霜鍾」一句,「霜鍾」語出《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餘響入霜鍾」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之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列子·湯問》里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語,蘇軾在《前赤壁賦》里也用「餘音裊裊,不絕如縷」來形容洞簫之餘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後,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像。「餘響入霜鍾」也是如此。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何時,青山已染暮色,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李白此詩清新、明快,描寫音樂的頗有獨到之處,除「萬壑松」之外,再無他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用典及分析】
詩歌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稱為「用典」。典故用得巧,便了無痕迹,不僅可以起到「寓萬於一」「以少勝多」「言簡意豐」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更為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便是用典恰切自然的典範,讀來清新撲面,給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享受。
全詩共用了「綠綺」「揮手」「流水」「餘響」「霜鍾」五個典故。
首聯用「綠綺」一典寫出了蜀僧非凡的來歷,並以此來襯托蜀僧技藝的超群:有道是「寶劍名馬配英雄」,懷抱「綠綺」琴,可見藝非俗類。再加「西下峨眉峰」的來歷,就更讓人欽慕這位世外高人了。當然,這裡詩人也委婉地表達了對蜀僧的親切之感,有考證說李白是四川人,而且他的詩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頌過「峨眉山月」,今見僧從峨眉來,怎能不由然而生親切之感呢?
頷聯用「揮手」一典給人豐富的聯想,首先是蜀僧彈琴時蕭灑的動作和氣定神閑的從容姿態,其次是與此相似的「伯牙彈琴」「子期聽聲」的場景。詩人內心的感動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顯露出來。「如聽萬壑松」的比喻,寫出了音樂聲音的宏偉、浩蕩和鏘鏘悅耳,其實這何嘗沒有融進一顆感動的心靈的呢?
頸聯用「流水」一典,從字面上理解,是蜀僧的琴聲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和愉悅;而字句的後面隱含著的是伯牙和子期故事,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那種心領神會的默契。詩人藉助這個典故含蓄、委婉、自然、恰切地表達了通過音樂建立起來的知己之感,這是心靈相通的深層感動。「餘響」這個典故寫出了音樂的旋律優美、迴環不絕、久久縈繞在人耳畔的感覺,突出了琴聲的魅力。「霜鍾」點明了時令,與末句的「秋雲」照應;時間過得真快啊!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尾聯用自己著迷而不知時間飛逝來暗示琴聲的感染力。彈者高超的技藝和傑出的音樂才能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給讀者帶來無窮的想像和回味。另一方面,我們也真切地感到,詩人內心的讚許、欽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這繞樑的「餘響」那樣流動不止。
全詩了無痕迹地化用了五個典故,著重表現聽者的感受,彈者和聽者的感情交流,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歷代文人對李白的詩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李白生前就有詩名。賀知章一見就稱他「謫仙人」。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到元白時期,開始揚杜抑李。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英漢對照】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 秋雲暗幾重?
ON HEARING JUN THE BUDDHIST MONK FROM SHU PLAY HIS LUTE
Li Bai
The monk from Shu with his green silk lute-case,
Walking west down Omei Mountain,
Has brought me by one touch of the strings
The breath of pines in a thousand valleys.
I hear him in the cleansing brook,
I hear him in the icy bells;
And I feel no change though the mountain darken
And cloudy autumn heaps the sky.
推薦閱讀:
※寧做妓女也不嫁「三種男人」 | 亂彈琴 - 文化廣場 - Powered by PHPWi...
※為什麼彈琴人多長壽?
※對牛彈琴
※從存世文物看 鼓琴·撫琴·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