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引用】以壺會友 養壺養性

走近這個熱愛生活、追求雅緻的格調人群,探訪茶文化的奇葩——紫砂壺文化,就如同透過一扇小窗融進了無邊無際的浩瀚夜空,其中蘊含的歷史源遠流長,學問博大精深,足以令圈外人讚歎之、嚮往之。

龍鳳提圓壺

紫砂方壺

□記者 李岩 實習生 馬幸 文 洪波 圖

核心提示

備壺、溫壺、洗壺、投茶、潤茶、浸茶,一番細水高沖之後,茶台上的紫砂壺中,墨綠的茶葉如花展開,清幽的醇香頓時溢滿書齋。約會幾位摯友,把茶言歡,幸甚至哉。

走近這個熱愛生活、追求雅緻的格調人群,探訪茶文化的奇葩——紫砂壺文化,就如同透過一扇小窗融進了無邊無際的浩瀚夜空,其中蘊含的歷史源遠流長,學問博大精深,足以令圈外人讚歎之、嚮往之。

壺友親歷

愛壺如命 以壺會友

位於城區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茶城,是鄭州紫砂壺的集散地,也是壺友的大本營。

漫步茶城,入眼的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持壺品茶景象,當中紫砂壺比比皆是。

作為一名老壺友,今年41歲、來自信陽潢川的楊海清經營茶葉、茶具多年,有著價值上萬元的正宗宜興紫砂壺、蓋碗、茶盞、茶漏,茶托,茶布,壺刷,非洲紅木茶台以及專用茶爐、凈水機等全套專業飲茶裝備。

「現在喝茶已經不純粹是喝茶了,更多的是求得一種寧靜的環境,平和的心態,淡定處世,修身養性吧。」楊海清說,現代社會是個浮躁的社會,每一個人都需要時常反思,而思考的方式每一個人都有不同,「對紫砂壺壺友來說,飲茶就是最好的方式」。

「飲茶不用紫砂壺,真是遺憾之極了。」鄭州的另一位壺友楊斌也是紫砂壺的鐵杆粉絲,對紫砂壺鍾情數十年,堪稱骨灰級壺友。

身為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紫砂茶藝專業委員會會長的楊斌喜好飲茶,不僅對茶文化頗有造詣,更是省內造詣頗深的紫砂器收藏家。他的數百件紫砂壺藏品,佔去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收入,可謂命根子。

如今的楊斌,不僅自己全身心投入了紫砂圈子,妻子郭占華也志同道合,是一名紫砂壺工藝美術師。

壺友心語

雅緻魅力 欲罷不能

資料顯示,紫砂壺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已經發展成了別具一格的紫砂文化,成為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的精髓。

「客來敬茶,禮誼增情;口渴飲茶,潤喉解渴;閑靜品茶,修身養性;疲勞喝茶,舒筋消累,滯食用茶,去膩消食;煩惱吃茶,去燥清心。」楊斌講,飲茶是東方傳統習俗,也是修身、禮儀、文雅之舉,但用紫砂壺飲茶,更為雅緻,甚至提起紫砂,就可與雅緻畫上等號,而使用紫砂壺的壺友,也會被認為是雅緻之士。

在楊斌看來,造成這一結果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長久以來,紫砂壺上積澱的文化氣息。

在自己的工作室內,楊斌拿出了各種各樣造型的紫砂壺,逐個進行介紹。

「它們或雍容,或富態,或淡雅,或清麗,每一把都有獨特的品性。」楊斌說,明清時期,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在紫砂壺上或撰寫壺銘、或書寫款識、或刻之花卉,或印蓋鈐章,托物寓意,使得融合了陶瓷、書法、繪畫、雕刻、詩詞等眾多藝術形式的紫砂壺漸漸脫離了純粹的茶具範疇,升華為充滿人文和藝術氣息的雅緻之物,有「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之譽。

楊斌認為,紫砂壺的魅力,除了歷史賦予的文化內涵外,其形體美也是無可置疑的,堪稱中國古典藝術美的集大成者。

壺友說壺

獨特結構,最佳茶具

對前人將紫砂壺作為最佳茶具的既定評價,楊斌深表贊同。他認為,這個結論不僅是傳統文化達成的共識,也是現代科技深入研究的結果。

「當你用紫砂壺和一般的茶具泡茶對比之後,你就會感受到、品味到差別,發現紫砂壺的好。」楊斌說。

據楊斌講,紫砂器是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的炻器,燒成溫度在1200℃左右。透過顯微鏡,人們可以看到成品紫砂器中存在著由石英、赤鐵礦和雲母等多種礦物構成的大量團聚體,以及由高嶺石等單一礦物構成的少量團聚體。

「每個紫砂壺的團聚體上,都有團粒內部氣孔。相鄰團聚體之間,還有鏈狀氣孔,這就成就了紫砂壺的雙重氣孔結構。其中,鏈狀氣孔是開口的,保證了壺的透氣性;團粒內部氣孔是閉合的,保證了紫砂壺不會滲出茶水,這與滲水的陶器和不透氣的瓷器形成最大區別。」他說。

楊斌認為,正是因為結構與眾不同,紫砂壺導熱較慢,不易燙手、可以炙燒、耐冷熱驟變、不易爆裂,不奪茶香又無熟湯氣,還因能散發、吸附、留存茶味,使得茶香持久,回味悠長。

同時,由於「泡茶色香味皆蘊」的紫砂壺製作精度高,壺口、壺蓋壓蓋結構配合密切,且嘴流出口小,並與壺身成一定的斜角,客觀上減少了空氣流向壺內的渠道,使得用紫砂壺泡出的茶比瓷壺更難變質,「暑月越宿不餿」。

「紫砂壺具有雙重氣孔結構,這是其他材質的器具難以企及的,也正是這個極為特殊的結構,成就了紫砂壺泡茶的獨特效果。」楊斌說。

壺友養壺

養壺養性 人壺共生

在壺友圈另一位資深玩家——省收藏家協會紫砂茶藝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富立看來,社會上有一部分壺友,雖然有壺,但不懂養壺,使得紫砂壺的效用和價值成為空中樓閣。

王富立說,紫砂壺在使用之前,要先「開壺」。一般做法是,先將壺蓋與壺身分開,以文火慢熱至沸騰,這樣可以藉助熱脹冷縮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土味及雜質。第二步,用老豆腐、甘蔗頭各煮至少1個小時,目的是讓紫砂壺氣息平和,最後用茶葉煮至少1個小時。完成這些個步驟後,紫砂壺才能發揮它的最佳功效。

「養壺方法其實也是五花八門,學無止境,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過都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則,那就是用完徹底將壺身內外洗凈,杜絕油污、蜂蜜及腐蝕性物質接觸,以及『一壺一用』,減少串味,保持所飲茶品味道醇正。

「相對於開壺,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的養壺對紫砂壺使用更為重要,也更複雜,養壺就像養性,你把壺養好了,它就會以更加溫潤的氣息、光亮的外表來回饋你,這也算是壺友與壺的互動交流吧。」他說。

壺圈藝人

制壺不易 名壺難求

工藝美術師郭占華說,不管是紫泥、紅泥、綠泥和團泥,每種紫砂泥料燒成後,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和品格。

據郭占華介紹,剛從數百米深地下開採出的紫砂泥,似塊狀岩石,俗稱生泥,在制壺之前,一般都要風化很長時間,使其質地變疏,這個過程最長的可能達到幾十年。然後,經初碎、粉碎,按產品要求的顆粒數目篩選。篩選後的泥灰,由攪拌機攪拌成一塊塊涇泥,再經堆放陳腐處理,再把腐泥進行真空澄煉,這樣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如此再經過錘打,成型、入窯煉燒,紫砂壺才算基本完工。

「這個過程時間漫長,工序要求嚴格,稍有疏忽,就可能半途而廢。」她說。

「好泥才會燒出好壺。」郭占華說,在上好泥料難覓的情況下,為豐富紫砂壺的色澤,紫砂藝人們開始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利用泥料配比、添加金屬氧化物等方法燒制,成品或紫而不奼,或紅而不嫣,或綠而不嫩,或黃而不嬌,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也可能有不錯的品相。

郭占華說,現在紫砂壺市場非常注重「名家名壺」,工藝美術員做的壺,可能只有幾百元到幾千元,但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可能會高達幾十萬,特別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手工製作的原礦紫砂器,更是天價。

楊斌提醒說,依據目前的情況,購入普通紫砂壺使用是可以的,但如果想投資紫砂壺,那就需要謹慎了。

教你一招

如何挑選紫砂壺?

從使用效果看,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一般2至5人會飲的話,壺容350毫升即可,其容量4杯左右,壺淺能釀味,能留香。

挑選紫砂壺,第一就是看泥質,不論它是哪種泥色,都應具有純凈溫潤感覺,看上去色澤鮮潔,無異味。二看底足是否平整,放在平面上一試,不能起伏顛簸。再者,將壺浮於水中,壺身不歪,說明壺制工精巧均衡。

此外,在壺中注滿水,以手指按住壺嘴,然後將壺翻轉,若壺的密閉性好,壺蓋不會掉落;用手指按住壺蓋上的氣孔,壺也倒不出水,鬆開手指,壺的出水要順暢有力,水束緊聚不散,壺嘴沒有滴瀝現象,若壺內能滴水不剩,則是上品。

評論這張

轉發至微博
推薦閱讀:

【引用】醫易匯通
【引用】金城
【轉載】引用 如何辨別「催熟水果」
【引用】充滿時尚與神秘的——印度寶萊塢

TAG: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