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中國繪畫的全盛時期[導遊棲息地論壇]
|
||
1.捲軸畫的興起 隋唐時期,壁畫雖為繪畫大宗,如宮殿、寺廟、旅舍、石窟、墓室等處的壁畫,富麗堂皇,令人嘆為觀止,但捲軸畫也開始興起,並因便於創作、收藏、觀賞而逐漸流行。畫家的創作天地更為自由廣闊。 傳為隋代展子虔(約550年—604年)所作的絹本設色《游春圖》,是現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畫卷。畫家表現了貴族游春的主題,以抒情而又近似記實的手段展示了祖國江山的美麗,和貴族生活的優雅舒適。 圖中的山、樹、人物、波紋、屋宇,皆用線描畫成,輪廓準確優美;山樑以石綠,略施淡赭,在山後白雲的映襯下,格外明麗可人,花用粉點,樹敷濃綠,人物與屋宇則染以白粉或朱紅,愈見輕快顯目。風格細膩,情調委婉豐富;咫尺之內,備千里之趣。 這幅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佳作,有「丈山、尺樹、寸馬、豆人」之評,人與自然配景的比例較為合理,與前代「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況大不相同,成為捲軸山水畫興起的代表作,並對後世青綠山水的產生,起到直接地推動作用。 傳為張萱的另一幅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也很著名。
[唐] (傳)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畫的是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在眾女僕的導引和護衛下乘騎踏青游春。圖中何人為虢國夫人,眾說不一。
[唐](傳)閻立本《古帝王圖》 閻立本:(601-673)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曾畫《步輦圖》等,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是古典繪畫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畫宮女,曲眉豐頰,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設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於變化,有粗有細,有松有緊,用筆也較顧愷之細密精緻,富有表現力。
|
|
|
||
3. 山水畫的成熟時期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維(俗稱王右丞)為代表的水墨山水。
[唐] (傳)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煩瑣,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緻動人。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等,色彩富麗,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以之來表現景物的體和面。即便設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凈的境界,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為高。如傳作王維《雪溪圖》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青綠和水墨效能的發揮這二種流派的出現,體現了審美情趣向多元化的發展,它們都受到後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
4. 花鳥走獸的獨立發展階段 與人物、山水畫一樣,唐代的花鳥走獸畫也進入了獨立發展的階段,受到宮廷與民間的廣泛歡迎,並湧現出一批專畫花鳥,或專畫牛、馬的傑出畫家。 如薛稷擅長畫仙鶴,杜甫有詩稱其畫鶴「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姜皎擅長畫鷹,畫面突兀逼人,充滿肅殺之氣。 [ALIGN=CENTER][唐] 韓 幹 《照夜白圖》[/align]《照夜白》描繪玄宗喜愛的御馬拴在木樁上的情態。構圖簡單大膽,將馬樁直立在畫面中央,巧妙地使立柱、橫馬相交錯,形成畫面中心而絲毫不覺呆板。柱、馬之間,穩定與跳動相對比,細瘦與肥壯相映襯,反映出生命奔放與外來遏制在互相衝突。而馬的切齒長嘶或內心吶喊,,使矛盾發展達到頂點,觀者的審美感受也進入最深層次。(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再如曹霸,精於畫馬,生機勃勃,超凡脫俗。其弟子韓幹,有出藍之勝,所繪《照夜白圖》,用洗鍊而富有彈性的鐵線勾勒後稍加渲染,將一匹烈馬狂暴不羈的神情刻劃的栩栩如生,四蹄騰越,昂首嘶鳴,有脫韁而去的勢態,不愧為大手筆之作。他向唐玄宗說,皇宮禁苑內的良馬皆是他繪畫寫生的範本。韓幹畫的馬腳短而身肥,強悍威猛,具千里之相,有「唐馬」之譽,對後世影響較深。
[唐] 韓 幹 《牧馬圖> 《牧馬圖》畫了一位虯須戴巾、腰插馬鞭的奚官準備出外放牧的情景,主題明了,情節簡單。韓斡畫的馬在造型上最主要的特徵是「碩肥」,這幅《牧馬圖》中的馬匹就具有這一風格:體態碩肥,氣勢雄壯,頸項高聳,獨出丰神。在構圖上,此圖亦頗具匠心,黑馬置於畫幅前端,突出全馬的雄壯氣勢;而白馬則利用黑馬的相疊,著筆不多,以臀部交代其雄健,以眼強調其神情,以尾點出其動感。兩馬與人這三者經營位置也非常合理,若白馬稍進半步,畫面則顯得呆板;若後退一步,將使整個畫面產生不平穩效果。(台北古宮博物館藏)唐德宗時的丞相韓滉,擅長畫牛,傳世的《五牛圖》運用粗放豪邁的勁挺的線條來表現牛的健壯樸厚,畫風樸實、沉著,結構嚴謹,五牛各具特徵,形態各異。筆法簡樸而變化多趣,曲盡其妙。
[唐] 韓滉《五牛圖》 此外,騰昌佑的花鳥、刁光胤的羊、蕭悅的竹等,皆以獨門專科見稱於時,給花鳥走獸畫的全方位發展奠定了基礎。 |
|
5.豐富多姿的敦煌壁畫 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半數以上為隋唐創建,這些洞窟內至今仍保留著大量以「經變」與供養人為主的壁畫,或敘述佛經故事,或描繪供養人物,與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說法圖有所不同,光彩煥然,馳譽中外。這顯然與當時封建社會高度發展有關。歡快明亮的氣氛,代替了陰森悲慘的情調;喜慶昇平的極樂幻想,成為人們理想中的佛國世界。圍繞著經變內容的描繪,穿插了宴飲、閱兵、行醫、旅商、農耕等生活場景,簡練真實而富有情趣。如《西方凈土變圖》,除了佛與弟子外,圖中展現了瓊樓玉宇、仙山碧樹,樂隊高奏,舞妓翩翩,一派花團錦簇、絢爛華麗的氣氛,與其說是天上佛國,還不如說是人間帝皇貴族生活的再現。
[唐] 敦煌壁畫 《西方凈土變圖》 敦煌壁畫的人物造型,由粗獷而進入精細,身軀準確生動,男子寬衣博帶,氣象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艷麗多姿。尤其是菩薩像,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莊文靜,窈窕可愛,溫柔親切,一如凡俗。這些均表明隋唐時期的繪畫,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人們重視現世的感受,已勝過對佛國天堂的信仰。畫師們憑自己對現實的熱枕,創造出一幅幅精美絢麗、色調明凈的圖卷,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度的寫實技巧,使隋唐宗教繪畫的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充分地發揮。
菩薩 敦煌第45窟龕北側 盛唐 這尊菩薩上身全裸,飾以瓔珞批帛。高髻、蛾眉、紅唇,身段婀娜,肌膚柔軟,手臂修長,神態端莊溫情。她的形象是人間眷戀有情的嬌宮娃。(傳說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塑身) |
|
6. 世事斑斕的墓室壁畫 唐代的墓室壁畫,亦隨著帝王厚葬之風的發展,規模和藝術水平均令前代望塵莫及。特別是乾陵內章懷太子李賢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壁畫,篇幅宏大,布局嚴謹,內容豐富,如馴豹、客使、宮闕、宮女、伎樂、馬球等宮廷奢逸生活內容,皆在畫面上一一展現,反映了王室貴族至死仍迷戀人世的榮華富貴,希圖死後繼續窮奢極逸。章懷太子墓室有壁畫50餘組,面積近400平方,其中《女侍·觀鳥撲蟬圖》,畫三名宮女在深庭大院內虛度青春,無所事事的遊戲活動,一派寂寞苦悶的幽怨之情,在舉手頭足之間顯現無遺。
[唐] 墓室壁畫 《女侍·觀鳥撲蟬》 另一幅《禮賓圖》,描繪三位外族賓客懷著崇敬、嚴肅的神情,在漢族官員的陪同下,正等候著太子的接見。他們不同的形貌特徵、裝束打扮,刻劃得纖毫畢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況,藉此可見一斑。
[唐] 墓室壁畫 《禮賓圖》 永泰公主陵中的壁畫達百餘米,繪武士及男女侍從,隊列參差有序,掩映呼應,人物或回眸低語,或頷首盼顧,或端莊從容,或閑雅溫馴,無不儀態優美,情感豐富;衣紋線條抑揚起伏,宛若流水行雲,富於跌宕韻律,懿德太子墓室壁畫則表現崇樓傑閣的壯觀,宮廷儀仗的宏偉,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精彩紛呈。唐代無名畫師用筆流暢、色彩明快,以及善於利用空間交錯關係,造成畫面變化豐富而又不失和諧統一的精湛藝風,表明唐代繪畫總體水平的發達。 |
|
修和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
推薦閱讀:
※散文‖給心靈一個棲息的港灣
※【原創】情書---真的好想你【靈魂棲息地、情感舞台】
※[轉帖]26個細節幫你贏得好人緣 - 縱橫職場 - 棲息穀·管理人論壇
※墨西哥恐怖血湖遍布內臟 數百食人鱷棲息
※讀書,靈魂才有安穩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