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在明建立中功勞不大?晚年曾屢遭挫折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是個大人物,被認為是明朝開國第一謀臣,擁有諸葛亮般的智慧,且能燮理陰陽、掌控超自然力量,是十三陵、天津、山海關的修建者,被糖人業、風水業、香菇種植業奉為祖師爺。
據說,劉伯溫曾在北京參加元朝「殿試」,以後幫朱棣建北京城,而《劉伯溫降龍》《劉伯溫私訪聖人府》《劉伯溫砸碑建廟》《劉伯溫天壽山點穴》《劉伯溫劍辟玉泉石》《高亮趕水》《九龍池》等段子,直接膾炙人口。
其實,北京城的設計者是元代的劉秉忠,明代未做重大變動,其中天安門的設計者為蔡信,至於十三陵,設計施工時段各不相同,蒯祥曾參與其中,更何況朱棣定都北京時,劉伯溫已去世多年。
那麼,為什麼劉伯溫會被傳得如此之神呢?
因為朱元璋起兵時,為掩蓋出身卑微,大量編造個人神話,自稱外祖父是宋朝皇帝的隨扈,通巫術,以凸顯自己才是反元的正宗。為了稱帝,他自稱此前一年曾受道教天神指點,受贈「絳衣、冠履、寶劍」等神物,理當得天下。
為了讓這些神話變得更豐滿,朱元璋進一步將「劉邦與張良」的故事也搬了過來,而劉基曾仕元,在江浙名聲甚大,當時流行讖緯之學(一種迷信),劉基恰好是此中高手,種種因素,使他最接近張良的角色,恰好能襯托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形象,而劉基也善於就坡下驢,經常編造一些天象的吉言給朱元璋打氣。在朱元璋發布的詔書中,經常引用相關語言,並刻意突出劉基的「先見之明」,說他是當代的諸葛亮,表面看,二人已是如膠似漆。
但事實上,劉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勞不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並無劉基,後來他只是被封了個象徵性的「誠意伯」。
打天下時被大樹典型,坐天下時卻靠邊站,因為朱元璋對劉基的威望頗有忌憚,唯恐對皇權構成威脅。劉基晚年屢遭挫折,鬱鬱而終,但還算是全身而退。相反,許多紅極一時的名臣則下場凄慘。朱元璋為政過苛,群臣敢怒不敢言,往往轉而讚頌那些已經逝去、尚未被污名化的名臣,如徐達、常遇春等,劉基因此得利,加上劉基後代又是編文集,又是找名手立傳,使劉基身後的名聲越來越大。
朱棣篡位後,對朱元璋時期的政策多有否定,後來明孝宗賜給「誠意伯劉公廟」一塊「翊運祀碑」,讓劉基神話從此有了皇權的加持。
明清是中國小說、戲劇特別發達的時期,既然皇帝都同意宣傳劉基,民間藝人們自然會把平時不太敢說的內容統統附加到劉基的身上,劉基的故事越傳越神,變成了全能型的人物,甚至還位列仙班,這恐怕是朱元璋當年做夢也沒想到的吧。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責編:王敏
推薦閱讀:
※如何撫平由父母造成的心理創傷?
※《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挫折》
※增強孩子心理承受力 挫折教育助全面發展
※遇到挫折,憑什麼本事爬起來
※在醜聞與挫折中,希拉里重新定義美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