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名中醫沈英森告訴你在廣東如何治療小兒咳嗽
沈英森(1941--)歷任暨南大學醫學院中醫針灸培訓中心副主任、主任,首任中醫學系主任。2003年起擔任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圖為沈英森教授在「大醫精誠」嶺南名中醫視頻拍攝現場接受採訪。
沈教授臨床辨證準確,主方嚴謹,用藥靈活實用,強調三因制宜,具有嶺南特色,療效顯著。筆者是沈教授學術繼承人之一,有幸侍診左右,受益匪淺,現將其論治小兒咳嗽的嶺南學術思想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1 外感咳嗽以風熱挾濕為主
小兒體質稚陰稚陽,其咳嗽多由外感誘發。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小兒肺臟嬌嫩,形氣未充,易感外邪,束表閉肺,肺氣失宣而咳。小兒為「純陽」之體,《宣明方論·小兒門》說「大概小兒病者純陽,熱多冷少也」。《太平聖惠方》中:「嶺南土地卑濕,氣候不同,夏則炎毒鬱蒸,冬則溫暖無雪,風濕之氣易於傷人。」[1]清代廣東名醫何夢瑤也指出:「地卑則潮濕特盛。」所以喻昌在《醫門法律·熱濕暑三氣門》中說:「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火熱,無隙可避。」[2]且嶺南人多貪涼飲冷,平時又常以魚鮮為餐,好食甘脂厚膩之品。如同《內徑·異法方宜論篇》云:「南方者,天地之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附,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嶺南的氣候特點及嶺南人生活習慣均較易感受濕熱之邪,導致了嶺南人特有濕熱的體質,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咳嗽中,多以風為先導,故嶺南地區小兒外感咳嗽以風熱挾濕為多。
肺氣失宣,皆因邪束,治法當以宣為主,開宣肺氣,因勢利導,驅邪外出,肺部氣機恢復,不止咳而咳自止。所以沈教授在臨床中多選用桑菊飲、桑杏湯加減治療,以辛涼宣肺,透邪外出,方中以桑葉、菊花、桔梗、浙貝母為主。如發熱,可加青天葵、石膏、大青葉;如咽痛,加崗梅根、連翹、黃芩。對於風寒咳嗽者,辨證基礎上加用荊芥、防風之類。對於外感咳嗽遷延日久者,予以止嗽散以止嗽化痰,兼解表邪,以達到止咳不留邪的目的[3]。
醫案舉例
劉某,女,4歲。咳嗽咳痰5天,咽癢,大便稍乾結,舌紅苔薄黃脈數。辨證屬風熱咳嗽,予桑菊飲加減,處方:桑葉5g,苦杏仁5,黃芩5g,牛蒡子5g,蟬蛻3g,防風5g,桔梗5g,浙貝母6g,甘草5g,蘆根10g。常法煎煮服用,3劑後咳嗽咳痰症減,咽癢緩解,大便如常,效不更方,再服2劑後諸症消失。
2 內傷咳嗽以食積生痰為主
《內經》提出「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論述。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嶺南氣候炎熱,人體常處於陽熱亢盛的狀態,故嶺南人喜飲涼茶,世代相傳,小兒也不例外。小兒常具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4],脾與肺為母子之臟,故小兒內傷咳嗽其標在肺,其本在脾,治療時重點在調理脾胃。肺與脾胃的病變往往互為因果,由於嬌養成性,恣意挑食,易為乳食、生冷或飲食不節所傷,加之嗜飲寒涼,易傷脾胃。脾胃虛則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釀為痰濕,上逆於肺,壅阻氣道,致使肺氣不得宣暢,因而引起咳嗽[5]。臨床多見咳嗽損脾胃引起食積,亦可見於食積生痰生熱,熏蒸肺氣以致咳嗽[6]。小兒為純陽之體,脾濕郁久易化熱,脾胃伏火,煎濕為痰,痰熱上犯致肺失清肅,形成痰熱咳嗽。故嶺南地區小兒內傷咳嗽以食積生痰為主,治法當以健脾消積,化痰止咳為法。
所以沈教授在臨床中多選用保和丸、二陳湯加減,祛痰不傷正,用藥取平和。所謂《醫宗必讀》「脾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7],否則脾胃更弱,若損及先天,則得不嘗失。常加消食導滯之品,如谷芽、麥芽、雞內金、焦山楂、炒萊菔子、神曲、獨腳金等[8],有熱則加連翹清胃中伏火。
醫案舉例
蔡某華,男,6歲。貪吃糖醋排骨之後出現咳嗽3天,喉中帶痰,舌淡紅苔白稍膩脈細。辨證屬食積生痰,予保和丸加減,處方:萊菔子5g,神曲10g,連翹5g,法半夏5g,陳皮3g,茯苓5g,桔梗5g,浙貝母6g。常法煎煮服用,4劑後諸症消失。
沈英森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廣東省名中醫
出診安排:
時間:周二、五上午
地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3樓 中醫科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推薦閱讀:
※中醫按摩可祛除魚尾紋
※8大類型月經不調中醫治療方案
※脂肪肝就怕這三招!懂一點中醫太重要了
※咳嗽吃什麼好的快 40個中醫治療感冒偏方(14)
※中醫治腫瘤有3招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