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讀金庸

這學期讀書會,最開始想講的其實是阿摩司.奧茲的《愛與黑暗的故事》,去年年末看了一個月才看完,很喜歡。只是準備起來,費時頗多,對於奧茲,以色列,猶太人還不是很熟,估計效果也欠佳。後來一位同學說要講武俠,但又沒講。後來一想,何不我來講一下金庸,很熟悉,準備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問了一下讀書會的同學,大都沒怎麼讀過。而金庸小說是很值得推薦的,於是介紹一下吧。

讀金庸很晚,到大學才讀。少時家貧,沒讀過幾本閑書。初中時從一位堂兄那裡看到《倚天屠龍記》,但覺得恐怕不是什麼好書。一來盜版書封面都是血腥色情為主,二來這位堂兄平素也不好好學習,看的書怕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高中學習壓力巨大,三年讀過的閑書怕是沒有十本,自然沒空讀武俠小說。大學終於放鬆下來了,北大當年每周末在西南門旁邊有周末書市,一次逛的時候看到三聯版《笑傲江湖》四冊,也很便宜,10元一冊,當然是盜版了。買了回來,從此開始很喜歡先生小說,本科研究生那幾年,尤喜《笑傲江湖》,其他的幾本也都看了,而很喜歡的幾本,《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鹿鼎記》和《天龍八部》,也都看了不下三四遍。因為受83版《射鵰英雄傳》電視劇的影響,對於小說一直不太提得起興趣,但最近看了下,還是很喜歡。其他的幾本,不是那麼喜歡,但也都看過一兩遍。

很喜歡先生的小說,因為確實是集大成者,武林絕學,愛恨情愁,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奇門遁甲,忠義家國,無所不包。所謂成人童話,先生以一己之力,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古典世界,令人流連忘返。而且小說中儒釋道通達,讀之三觀一致,也是反思人生。

先生筆下,刻畫出無數有意思的人物,令人印象極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北喬峰南慕容,神鵰俠侶相忘江湖,張三丰與武當七俠,張無忌與趙敏,四大惡人桃谷六仙,令狐沖任盈盈,東方不敗任我行,不戒和尚與不可不戒,小白龍韋小寶,還有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感覺這些人物,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

金庸小說受眾如此之廣,很喜歡的一點是雅俗共賞,不單是陽春白雪,還有下里巴人,實在是個極其幽默有趣的人。小說里的好幾個主角,也都是很可愛的性情中人。讀《鹿鼎記》無數次叫絕,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以先生經歷,寫文人騷客自然不在話下,但寫韋小寶這種地痞流氓,也能栩栩如生,這份天才,實在是令人望塵莫及。而自己讀書,一向不喜歡那些端架子裝逼裝純的作品,有時候開玩笑說,我是土匪下山,農民進城,一邊是大學教授口吐蓮花,另一邊則是農民出身土氣很重。先生小說亦雅亦俗,雅得精緻,俗得可愛,所以很愛,尤愛晚期作品。而先生文筆優美,也使得自己即使對於故事情節爛熟於心,重讀起來也是甘之如飴。

說了這麼多,似乎還只是個引子。現在寫文章又臭又長,罪過罪過。以下部分,盡量從簡。先介紹先生基本生平,再介紹一下作品,後面則是餘論,如很多人感興趣的金古龍對比。

金庸先生簡介

先生原名查良鏞(以下簡介主要來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詞條),出自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寧縣袁花鎮,農曆甲子年二月初六(公元1924年3月10日)。金庸之名,由鏞字拆分而得。先生家學淵源,同族先祖查慎行與查嗣庭,都是清初有名的詩人。《鹿鼎記》里韋爵爺衣錦還鄉,一名歌妓還唱了查慎行的一首詩。先生祖父為查文清,曾任光緒年間丹陽知縣,愛護百姓,在教案中庇護百姓而被清廷免職,《連城訣》後記中有記載。先生父親查樞卿在1950年代三反運動中被處決。此外,徐志摩為先生表兄,著名詩人穆旦(原名查良錚)為先生遠房堂兄。

先生求學與赴港經歷大致如下:1929年5月入讀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6年入嘉興一中讀初中。1937年日軍入侵,隨學校輾轉,1938年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他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收效不凡。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衢州。1942年自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1948年畢業。1946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外交部求職,但因不滿外交政策而歸併重入《大公報》。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

先生有三任太太。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後離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育二子二女。1976年,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年的林樂怡為妻。曾看見訪談,先生自稱太太像溫青青,他自己比較像張無忌。

先生與兩岸三地政治領袖也有交往。1973年春,曾應中華民國政府之邀前往台灣,並與蔣經國見面會談。1981年與1984年來到中國大陸訪問,並先後在北京與鄧小平和胡耀邦會談。小平同志1973年就搞到一套金庸作品集,堪稱金庸在大陸的第一批粉絲。1981年見面,還將抽剩的香煙送給金先生。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金庸為委員之一。1993年兩會期間赴北京訪問,並獲江澤民接見。

此外,先生晚年還繼續求學。2005年10月,已81歲的金庸離開香港,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取得歷史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開始,以遠程教育方式在北京大學修讀中文系博士,2013年8月畢業。先生一生,可謂豐富多彩,吾輩楷模。

作品

先生作品,基本上可歸為十四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作品年表如下:

作品名稱

首次刊載(連載)日期

首次刊載刊物

總字數/萬

書劍恩仇錄

1955年2月8日–1956年9月5日

新晚報

51.3

碧血劍

1956年1月1日–1956年12月31日

香港商報

48.8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月1日–1959年5月19日

香港商報

91.8

雪山飛狐

1959年2月9日–1959年6月18日

明報

13

神鵰俠侶

1959年5月20日–1961年7月5日

明報

97.9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武俠與歷史

43.9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明報

6.7

鴛鴦刀

1961年

明報

3.4

倚天屠龍記

1961年7月6日–1963年9月2日

明報

95.6

連城訣

1963年

東南亞周刊

22.9

天龍八部

1963年9月3日–1966年5月27日

明報和南洋商報

121.1

俠客行

1966年6月11日–1967年4月19日

明報

36.4

笑傲江湖

1967年3月18日

新明日報

97.9

1967年4月20日–1969年10月12日

明報

鹿鼎記

1969年10月24日–1972年9月23日

明報

123

越女劍

1970年

明報晚報

1.6

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

先生小說最初大都在報紙上連載,而且自1959年於香港創辦《明報》後,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其實很好奇先生的小說具體是怎麼寫出來的,但初步找了一下,知之甚少。只是在《飛狐外傳》後記中有一段描寫,或許可以窺見一些秘訣,先生言:《飛狐外傳》寫於一九六○、六一年間,原在《武俠與歷史》小說雜誌連載,每期刊載八千字。在報上連載的小說,每段約一千字至一千四百字。《飛狐外傳》則是每八千字成一個段落,所以寫作的方式略有不同。我每十天寫一段,一個通宵寫完,一般是半夜十二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晨七八點鐘工作結束。

先生在《鹿鼎記》後記中,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和《飛狐外傳》(在新修版《鹿鼎記》中的後記加入了《天龍八部》)。而我個人,則要在上述幾本中,排除掉《飛狐外傳》,再加上《射鵰英雄傳》與《鹿鼎記》。

如果說最喜歡的是哪本,可能還是最初讀的《笑傲江湖》。讀的最早,讀的次數怕是也是最多,那裡面幾個人,令狐沖,向問天,劉正風與曲洋,都是很對自己脾氣的。令狐沖從一出場救儀琳,滿嘴跑火車地與田伯光文鬥武斗,幫助傳承《笑傲江湖》曲,學獨孤九劍,再到與向問天結交,擔任恆山派掌門,這份俠義與瀟洒真是難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但真能拋開那些狗屁名門正派的偏見,相忘於江湖,不也挺好。讀小說的時候很容易有代入感,而有的時候可能也覺得自己與令狐沖有所相像吧。甚至當年去廈大,一位朋友開玩笑說,連令狐沖也都去福建走了一遭呢,可能言者無心,但那會兒正是彷徨無計,聽到這話其實還是蠻欣慰的。

《笑傲江湖》改編的電影電視也不少,最喜歡的還是1990年胡金銓先生導演的《笑傲江湖》,裡面一曲《滄海一聲笑》真是膾炙人口,大學至今都是自己最愛,KTV必點神曲。許冠傑版的令狐沖,張敏版的任盈盈也最符合我想像中的形象。只可惜胡先生與作曲的黃霑先生都已作古,港片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後來還有徐克的《東方不敗》系列,林青霞出演的東方姑娘可謂經典,但男主實在是不喜,也不喜歡後來的電視劇,令狐沖本是洒脫不羈之人,而演員都是為人古板一身浩然正氣,整個氣質就不對頭嘛。

笑傲江湖之外,其他幾本,可能就難分伯仲了。也是為了準備讀書會,再看了一下《天龍八部》,很喜歡,以前沒有這麼喜歡的。小說最後附錄,陳世襄先生說小說里「無人不冤,無情不孽」,寥寥八字,精妙至極。論命運,蕭峰、段譽、虛竹三位主角,人生遭遇無不令人落淚,尤其是蕭峰,英雄本色大好男兒最終自盡於雁門關。自己現在碰到很多人很多事情,很難改變甚至無法改變,最後也就一句話:這都是命。而這話,來自於當年讀博時老闆的隨口一句,但印象極深,或許真有命運這回事吧。還有四大惡人之段延慶葉二娘岳老三,慕容復,包不同,游坦之,鳩摩智,蕭遠山與慕容博,其人生,最後都是一場空。論感情,有阿朱阿紫,塞上牛羊空許約;有段正淳,幾位夫人香消玉殞;有段譽,苦戀王語嫣,最後終於得償所願,但那麼勉強,有什麼意義呢。還有葉二娘與玄慈方丈,所以到玄慈到最後說:「人生於世,有欲有愛,煩惱多苦,解脫為樂!」。

還有就是射鵰三部曲。三部裡面,《射鵰英雄傳》讀的最少,主要還是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小時在老家,有幾年鄉村電視台放了可能三四遍1983年拍的翁美玲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愛極,反而對小說本身沒太大興趣。不過電視劇與小說,本來就是兩種很不同的表現形式,各有優點吧。電視劇一些情節有大幅改變,而很多細節,還是小說里更加細緻。小說主角是郭靖黃蓉,而配角似乎有壓倒主角之勢。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可能很多人最喜歡的都是絕頂聰明,狂的沒邊,亦正亦邪的黃老邪。是啊,黃老邪啥本事都有,所以為鬼神所忌,人生不可能完整,愛妻早亡,門生零落,女兒還找了個傻不隆冬的女婿。可能也是金庸於心不忍,最後讓他晚年時收了程英這個溫婉懂事的徒弟。小說最後一部分,郭靖想忘了武功,而洪七公對裘千仞的一番訓斥對郭靖啟發頗多,也是有意思。以前有段時間覺得啥都沒意義,而犬儒主義那套很有吸引力,最後還是費了蠻大勁才走出來,也如同郭靖的處境吧。

想起初中時看電視劇,很喜歡郭靖黃蓉啊,對其他人反而沒啥感覺。如今再看,最喜歡的是洪七公和黃老邪,所以人其實都在變。現在對很多人沒啥耐心,覺得很多人真尼瑪的愚不可及朽木不可雕也,倒有點黃老邪的脾氣了。只是黃老邪陳梅陸曲四大徒弟都快死絕了,被個李莫愁氣個半死,做老師的還是莫學的好啊。要學,就好好學學張三丰。

射鵰之後是神鵰,只是楊過小龍女也未免太慘了,師徒名分禮教大防,即使狂如楊過,也要歷盡千辛才能衝破,而十六年生死兩茫茫,隔得也太久了。感覺郭靖郭大俠的形象在這本書里才樹立起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小說當然不同於歷史,只是把苦守襄陽的呂文德寫得這麼不堪,似乎也不太應該。金庸小說的很多配角令人印象深刻,而神鵰俠侶之外,也很喜歡程英,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可嘆。

《倚天屠龍記》雖是射鵰三部曲,但感覺與前面兩部關係已經不是那麼大了。那麼可愛的小郭襄,最後不免深入空門,青燈古佛伴此一生,而居然教出了滅絕師太這麼一個徒弟,也是怪事,可能做明師,擇高徒真的是難事吧。相比之下,張三丰門下有武當七俠,與七個徒弟情同父子,真是不易。張真人武功絕高,對弟子盡心儘力,但為人隨和,無門派之見怕是一個重要原因。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張無忌其實還蠻寫實的,恐怕很多男人都有點像吧。先生在後記中說,中國的政客,都講究忍,容忍與殘忍;還有決絕,一將功成萬骨枯,眼都不眨一下的;還有就是極強的權力欲。張無忌武功天下第一,而這三點一樣沒有,做不了政治領袖,但做朋友,也是很好。只是不同的是,先生最喜歡小昭,而自己其實最喜歡趙敏,靈芙醉客綠柳庄,趙敏英氣逼人,聰明絕頂,很是對我胃口。影視作品裡面,張敏在93年那一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里飾演的敏郡主,最符合心中的形象。只是片子總體太過於惡搞,很有點美中不足。

還有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是武俠小說而是歷史小說了。俠以武犯禁,權力徹底壓倒了江湖。小白龍韋小寶武功差勁至極,行走江湖靠匕首寶衣蒙汗藥,偶爾還得用上生石灰。但馬屁功夫了得,不僅封官晉爵,在江湖中也是如魚得水,拜了好幾位大英雄大俠客為師。妓院官場本是最虛偽的地方嘛。小說里最讓我吃驚的還是先生嫻熟的文筆,以金庸先生的經歷,寫文人騷客不在話下,但要刻畫一個地痞流氓,還能栩栩如生,實在是了得。

金庸還有一部作品,《袁崇煥評傳》,不太喜歡《碧血劍》,但蠻喜歡袁崇煥。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個平凡人,而袁崇煥是大英雄大豪傑,可捨生取義,敢殺身成仁。中國歷史上膿包聰明人無數,這種漢子蠻子少見。去年讀《洪業》,實在是討厭崇禎這個傻逼,但袁崇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足見英雄本色。感觸很深的還有,金庸在評傳最後一部分,想想袁崇煥死去那年的情形,饑民,清兵,崇禎,獄中的袁崇煥,關外的祖大壽,或許真是天地不仁吧。

先生還有好幾部其他作品,都還是翻過一兩遍,只是沒有那麼喜歡。《書劍恩仇錄》,主要是不喜歡陳家洛這個廢柴,又要玩政治又那麼幼稚,搞毛。很多人估計都很喜歡《飛狐外傳》里那位冰雪聰明的程靈素,我也不例外,只是不太喜歡胡斐,同樣的原因,太蠢了。《碧血劍》也是,不太喜歡袁承志與溫青青,金蛇郎君倒是很不錯。《連城訣》里,狄雲太慘了,丁典和凌霜華更慘,這都什麼事啊。《俠客島》也覺得一般。

金庸的小說經常與古龍梁羽生一起對比,但感覺後兩位確實還是差得蠻遠。古龍小說數量不少,很多代筆之作確實質量堪憂。比較經典的那些,包括《多情劍客無情劍》、《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七種武器》、《楚留香》、《陸小鳳》、《武林外史》、《絕代雙驕》、《大旗英雄傳》、《歡樂英雄》、《白玉老虎》,大都看了不下兩遍,很是喜歡。感覺很多古龍小說很是邪門,情節非常奇特,而金庸小說,除了《天龍八部》,往往還比較正常。而那幫人行事確實不如大英雄大豪傑,但反而顯得比較可愛。只是若論大師,論集大成者,包括文筆底蘊,感覺古龍還是與金庸相去甚遠。不喜梁羽生先生的小說,主要可能還是三觀不同吧,對名門正派那些裝模作樣很是抵觸。

現在讀金庸小說,情節已經在其次了,大多數情節都是倒背如流,只是還是很喜歡讀,好書是經得起反覆讀的,而金庸小說無疑是好書。文筆和寫法可以學習,而很多細節也值得品味。俠義,命運,歸宿,家國,師徒,愛情,朋友,父子,隔一段時間再讀往往會有不同體會。而講了這麼多,具體妙在何處,還是要靠各位的閱讀。


推薦閱讀:

金庸小說裡面的印章:《書劍恩仇錄》
何足道與任盈盈到底誰更喜歡用A貨?
岳不群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都說三國演義老版全集84的比新版的好看?
假如幼年石破天不是恰好拿了那個藏著玄鐵令的饅頭,他的命運又會如何?

TAG: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