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婦人大全良方》對中醫婦科學的貢獻
【摘要】 《婦人大全良方》對中醫婦科學所做出的貢獻如下:重視氣血,詳論婦科病因病機;強調肝脾沖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婦科疾病特有的治則及用藥規律;重視優生優育,提倡妊娠期及產後護理。
【關鍵詞】 婦人大全良方 中醫婦科學 陳自明
陳自明,字良甫,宋代臨川人,深得《內經》要旨,博覽歷代醫家著述,結合臨證經驗和家傳驗方,於嘉熙元年(1237年)撰成《婦人大全良方》。該書計二十四卷,分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後等八門,每門列述若干病證,總共二百六十九論,論後附方及治驗。陳氏對各種婦產科病證,按照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不調、房室不節等致病因素進行分析,並著重用氣血、沖任二脈和臟腑理論解釋病變機制,創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劑,較完整地體現審證求因、辨證論治的學術思想,構成了理法方葯的證治體系,對中醫婦產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現分析如下。
1 重視氣血,詳論婦科病因病機
陳氏在《婦人大全良方》中論及氣血關係時說:「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其不先傷其氣血者」。充分強調了氣血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婦人月經、胎孕、產育、哺乳期都以血為用,同時又易於耗損陰血,使機體處於血分不足、氣分偏盛的狀態,故曰「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根據以上理論,陳氏提出婦人病的病因大多是勞傷氣血、感受風冷;病機或為氣血逆亂,月水不循常道;或為五臟不能相生,生化之源耗竭;或為榮血虧損、沖任失養和肝氣上逆。陳氏論治婦人之病,臨證以治血名方四物湯化裁,有加減四物湯專篇,曰:「夫通用方者,蓋產前、產後皆可用也。或一方而治數十證,不可入於專門,皆是名賢所處,世之常用有效之方」;「加減四物湯治婦人經病,或先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服之如神」。陳氏以四物湯靈活加減,治療婦人胎前產後諸疾,均獲良效,說明了治血在治療婦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2 強調肝脾沖任在婦科的重要作用
女子以血為本,血生化於脾,藏受於肝,源源不斷,灌溉全身,「沖任二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經互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血水」;「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否則不通也」。陳氏十分強調肝脾二臟在婦產科臨證中的地位,指出婦人病的病位多在肝脾,肝脾功能失常損及沖任二脈而致婦科諸疾峰起。
在論及經水不通時,陳氏指出:「婦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飽入房,或因勞役過度,或因吐血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經自通」;「婦人月水不利者,傷於沖任之脈故也」 。肝脾兩臟是月經的化源,脾為氣血生化之本,肝為藏血之臟,若肝脾受傷,脾不生血,肝無藏血,則化源斷絕。沖脈為總領諸經氣血之要衝,能調節十二經之氣血,而任脈具有妊養胎兒的作用,沖任二脈之功能與婦女的月經、胎孕、產育、哺乳等生理特點息息相關,肝脾之病導致了沖任二脈的損傷則出現月水不利,經閉不行。目前臨床上所見的閉經、月經不調或不孕症的患者,往往有因脾胃虛弱而不能生血者,有因郁怒傷肝而血閉者,也有因沖任虛損而血少者。在治療上,脾胃虛而閉經者宜補,肝鬱氣滯而閉經者宜通,沖任虛損而閉經者宜固,陳氏抓住了疾病的關鍵所在,綱領即得,治法隨之而立,療效確切。
3 提出了婦科特有的治則及用藥規律
推薦閱讀:
※二胎剖腹產,如何科學坐月子預防月子病?
※美科學家稱人類祖先可能與恐龍相伴
※如何科學的處理剩飯——多彩南瓜飯盅
※科學健身知識100條
※科學務實推進「三步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