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濕氣重,教你四招,輕鬆排除體內濕毒!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濕氣重」,你是否內心浮起一系列的困惑:「濕氣」究竟為何物從何而起,又如何祛濕?

筆者收集了患者臨床中提出的常見問題,為各位一一揭開「濕氣」的神秘面紗。

何為「濕氣」?

濕」指代一類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的邪氣。濕可從外而受,亦可從內而生,故從發病的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

外濕由外感濕邪所致,常由淋雨、涉水、居住潮濕之地,以水為事(如漁業,常年依水而居)等因素引起。

內濕為水液運化失常所致,「久坐傷氣」、「思慮傷脾」,現代常見於白領、腦力工作者等(久坐、思慮過度、飲食不規律者)。

有何身體表現?

濕滯經絡者,癥狀可見精神狀態差、疲勞感,肌肉關節酸痛、沉重感;

濕滯臟腑者,可見噯氣反酸,腹脹,胃口差,口粘口臭,大便次數增多,質稀粘呈糊狀;

濕襲陰位者,可見雙下肢水腫,婦女尚有白帶量多,色白或黃,甚則有臭味。

舌診方面可見舌苔厚膩,色白或黃。

如何祛濕?

祛濕方法一:按摩排水

洗個溫水澡並稍事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溫水澡能讓身體微微汗出,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不僅可以起到排出體內濕邪的作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

祛濕方法二:適當午睡,身體更輕盈

睡好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為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而夏季晝長夜短,再加上許多忙碌的職業人晚上加班,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祛濕方法三:排水減重,從健脾開始

脾虛的人往往更容易濕氣大,體重也會比其他人更重。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脾胃受損後,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體內濕邪大量積聚後身體沉重、腹脹甚至腹瀉,晨起眼瞼浮腫等不適就全

夏季到來,如果冰激凌、冷飲吃太多,會加重脾虛的問題,讓體重的困擾更深。

祛濕方法四:午後一杯茶,排水又減壓

茶是最自然的利尿劑。每天下午開始工作前,給自己泡上一杯茶,不僅可以提神醒腦,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而且由於茶葉還有利尿的作用,可及時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

自製健脾祛濕茶——蒲公英淡竹葉茶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綠茶

作用: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凈晒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葯。」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淡竹葉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現代實用中藥》: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薏仁,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收斂,消炎,鎮痛,降血壓,強化血管。《醫林纂要》:泄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綠茶不發酵,茶中的咖啡鹼、茶多酚等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之效。

每天一杯,天天喝,天天養,去除體內濕氣!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夏季體內濕氣重 祛濕常按3大養生穴位(圖)
怎樣去除體內濕氣
濕氣重, 生百病光靠艾灸真不行!
夏天濕氣重,每天吃點小零食,濕氣排得一乾二淨,比拔罐強百倍
濕氣纏身10年,桂圓加它煮水喝,當天就好轉

TAG:夏季 | 輕鬆 | 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