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受構成煩惱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對治方法

  

  一、由三種受中產生煩惱之理

如是若起樂受,貪慾增長;若起苦受,嗔恚增長;苦樂俱非,隨粗重身,則於無常執為常等,愚痴增長。

  由於近取蘊被煩惱種子所跟隨,這樣如果生起樂受,隨著樂受貪慾便會增長;如果生起苦受,隨著苦受嗔恚就會增長;如果是不苦不樂的舍受,那麼就會隨著這個粗重身,對無常性執著為常等,愚痴便會增長。

  文中「等」字包括對眾苦執著為安樂、對不凈執著為清凈、對無我執著為我,加上對無常執著為常,就是常、樂、我、凈四種顛倒執著。

  由此可見我們凡夫平日的狀態,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是歡喜就是憂,要麼就是愚痴。若不修解脫道,決定逃不出煩惱的狀態,毫無清凈可言。身心稍得一點樂受,便立即生起貪慾。比如,一嘗到味道鮮美的菜,馬上就生起貪慾,筷子不停地往這個盤子里伸。又如一受到別人的吹捧,就心花怒放,露出幸福的微笑。凡夫就是如此地不自在。如果悅意境界現前,根、境一接觸便生起樂受,由樂受馬上就能引起貪慾,心裡便生希求之心。這就是因樂受而貪慾隨增。

  相反,如果不悅意境現前,稍有苦受,便心生惱怒。所以,要讓凡夫發脾氣非常簡單,因為他的相續中本來就是粗重隨逐,心中早已埋好了炸彈,只要製造一點不悅意的色聲香味觸,做為導火線,他馬上就會勃然大怒。比如,罵他兩句,瞪他一眼,或者在他家門口潑點髒水,這一點小事,不懂得對治的人決定會由苦受而立即嗔恚隨增。

  有人會想:我在不苦不樂時,既沒有貪也沒有嗔,這時會有什麼煩惱呢?實際上,雖然沒有貪著或者惱怒,但是卻落在顛倒的愚痴狀態中,比如對自己這個有漏的取蘊身,認為它可以永遠存活,認為它很好看、很乾凈,認為沒有苦樂的狀態已經很安樂,或者認為這個是實有的我。這些都是緣取蘊而生起顛倒執著,所以由於舍受愚痴便會增長。由此可見,凡夫的特色就是一天到晚煩煩惱惱。

  二、從煩惱中產生痛苦之理

其中貪慾能感當來於五趣中生等眾苦。嗔於現法起憂戚等,於後法中感惡趣苦。痴於前二所感二苦隨逐不舍。

 其中以貪慾三門造作有漏業,能感得將來在五趣中受生等眾多苦惱。以嗔心能感得在此生中心生憂惱、口中愁嘆,由此因緣造作三門惡行,在來世中感受惡趣眾苦。又在不苦不樂的舍受當中生起四種顛倒想,這四種顛倒想的痴一直伴隨著貪嗔所生的痛苦中。

  有人會問:以貪嗔而導致在後世中感受痛苦,為何前者所感是五趣中的痛苦,後者唯感惡趣苦呢?

  這是由於因上煩惱作用的差別,而導致果的差別。以貪所攝可以造集有漏善業和有漏惡業,所以分別感得善惡趣的苦。比如,若貪求後世的人天異熟而作布施、持戒等,以此貪愛會引生後世在善趣中受生、死亡等苦果;若貪求現世八法而造惡,就會在惡趣當中受苦。而嗔恚則唯是損害他人的噁心,所以決定感召惡趣之果。

  又有人問:為什麼愚痴會對貪嗔所感的二苦隨逐不舍呢?

  「愚痴」的特色就是非理作意,而正是非理作意才引生並且增長貪嗔,所以說由愚痴而對貪嗔所感二苦隨逐不舍。也就是說,只要愚痴存在,貪嗔所感的二苦就會在相續當中緊緊跟隨,無法擺脫。

  例如:所謂的美女,其實只是一個外麵包了一層皮膚的活動廁所[此處是對於男子所說,對女人來說則應理解為「美男」——編者注],但是人們依靠非理作意,將此不凈相渲染成美麗潔凈的假相,而且會放大。於是,內心便會耽著這種美妙的假相,而導致貪慾不斷增長,如此必將感得三有的生等眾苦。由於這個道理,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上說:「依於非理之作意,生起諸業及煩惱,依於業及煩惱水,生起有漏蘊處界。」

  應將以上這兩個科判的內容,歸攝在五取蘊行苦的自性上,這樣才能掌握關要。以上所說三有當中的無量痛苦,它的根子就是我們這個有漏近取蘊。只要我們仍有這個近取蘊,再加上非理作意,就可以斷定自己的一生乃至盡未來際,都會和煩惱永遠相隨,沒有片刻不起煩惱。

  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如理作意。全知麥彭仁波切在《觀住輪番凈修法》當中說:「三有輪迴諸過患,由自心力煩惱生,非理作意煩惱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因此,下面就宣說對治的方法。

  三、須從三受中以三觀遮止之理

  「三種觀」就是觀樂受是苦,觀苦受如毒癰,觀舍受自性是無常壞滅法。

故於樂受,應觀為苦,滅除貪慾。

  因此,對於樂受應當觀為苦,以滅除貪慾。

  樂受表面上是樂,實際上是苦,以往未能如實了知,現在認識之後,就應認識到樂受痛苦的本質,從而遮止貪慾。也就是必須將「執苦為樂」改為「認樂為苦」。

於諸苦受,應作是思:此蘊即是眾苦因緣,苦從此生,猶如毒癰,滅除嗔恚。

  對於苦受,應當思惟:這有漏五取蘊是眾苦的因緣,痛苦從此處出生,就象毒癰一樣,常常觸惱身心。應該這樣思惟來滅除嗔恚。

  毒癰本來就會產生痛苦,同樣,有漏蘊本來就會產生痛苦,這是自然規律,所以不應當生嗔心。比如,家裡的廁所本來就會長蛆,不應責怪他人。

於諸舍受,應觀無常、銷滅為性,滅除愚痴。

  對於舍受,應當觀它的自性是無常,以及五蘊具有通過修無我空性可以滅盡的自性,這樣思惟就能滅除一切常樂我凈的顛倒愚痴。

不於三受為三毒因。

  總之,應當通過如理思惟,不讓三種受成為三毒之因。


推薦閱讀:

南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為什麼還要選擇聯蒙滅金?
【以理服人】跟孩子講道理有用嗎?
小笑話 大道理
針灸時呼吸補瀉法怎樣操作?道理是怎樣?(十三)

TAG:痛苦 | 方法 | 道理 | 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