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這個名詞大家都聽到過很多遍了。西醫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那麼中醫上管糖尿病叫做消渴,就是消瘦加上煩渴。實際上糖尿病從醫學的角度上來看有這樣一個定義:它是一個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兩個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一個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說到慢性即得了以後好不了,說到全身性即全身各處都受影響,說到代謝性疾病很多代謝紊亂,不止是血糖不好,而且血脂、血壓包括電解質、包括急性併發症的時候還有一些酸中毒,水的代謝紊亂、全身代謝紊亂。它的臨床表現大概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體重減少。另外一個就是併發症造成的癥狀,如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糖尿病誘發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島炎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後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為顯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 3、體力活動 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4、妊娠 妊娠期間,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誘發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誘發糖尿病。 5、環境因素 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為誘因在糖尿病發病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噪音、社會的竟爭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著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醫學上稱之為「閾值」)即發生糖尿病。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肥胖者。·高血壓、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歷史者。·40歲以後,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 這些受到糖尿病威脅的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發生糖尿病。怎樣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險降到最低水平呢?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即"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多學點兒:就是要多看看有關糖尿病的書籍、報刊、電視,多聽聽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和廣播,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的熱量攝取,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煙喝酒等等。·勤動點兒:就是增加自己的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保持體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發生。·放鬆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哪些人必須警惕糖尿病?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病人的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多。從80年代初的不足1%,上升至現在的2.5%,其中60歲以上的人群中5%以上為糖尿病病人。保守地估計我國2型糖尿病有2000萬人以上,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糖尿病病人人數最多的國家。典型的糖尿病癥狀為「三多一少」,但是5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常常無任何臨床癥狀,僅在體檢時偶爾發現,有些則是以不典型的臨床癥狀就醫時發現了糖尿病,包括:乏力、反覆感染、創口久治不愈、皮膚瘙癢尤其是女性外陰瘙癢、四肢皮膚感覺異常(如麻木、針刺樣疼痛、螞蟻在皮膚表面爬動的感覺)、視力下降、性功能障礙等,故必須引起重視和警惕。 以下人群容易患糖尿病,必須提高警惕,及時檢查:1.遺傳,家庭中成員患有糖尿病(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則自己得病的機會較其他人高出五倍或以上;2.年齡超過40歲者,年紀越大,有糖尿病的機會越高;3.長期食糖過多者,特別是高熱量飲食的攝入;4.體型肥胖及平常缺乏運動者,需要更多胰島素來代謝所攝取的食物,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上升,引致糖尿病。5.生產過重嬰兒(4公斤或者以上)的婦女;6.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痛風病人以及吸煙者;7.工作高度緊張、心理負擔重者。練瑜伽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發許多可怕的疾病:失明、尿毒症、感覺異常、心臟和腦血管的問題……造成糖尿病並不是因為糖吃多了,糖是我們身體的能量來源,而在這個能源轉化的過程中,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起著關鍵作用,一旦胰島素過少或細胞對其的敏感性下降,血液中的糖就只能待在血管中,到達不了細胞,就出現了血糖升高的狀況,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引發糖尿病。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對預防糖尿病會有幫助。魚式動作:1.坐位,先將一側肘部撐地,將上體後仰,漸漸地將另一肘部也觸地支撐。2.兩肘及前臂支撐,抬高胸部,頭頂觸地板,成弓形。3.閉眼,保持5至15秒,緩慢地呼吸回位,放鬆。提示:動作過程中,絕對不要勉強。作用:刺激下體、松果腺、甲狀腺,提高生殖腺活動,治療女性不孕症等。半蝗蟲式動作:1.俯卧,雙唇至下巴之間的部位觸地,雙手放體側。2.吸氣,上身及雙腿緩緩抬離地面,雙臂用力抬起來幫助腹部盡量離地。屏氣,保持5秒。慢慢回位。3.呼氣,放鬆。提示:腿回落過程中,應屏氣。到達最高位後應該逐步延到30秒。作用:消除腰骶部疼痛。對糖尿病、便秘、泌尿疼痛、腸胃問題與月經不調有幫助,改善椎間盤錯位,消除失眠、哮喘、支氣管炎、腎功能失調的毛病,治療婦女子宮腫。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如何? 有人說,肥胖對人而言,除了使骨質疏鬆發生的機會減少外,沒有一點好處。確實,肥胖對人的害處很大。首先,胖人由於脂肪細胞變得肥大,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密度變小,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容易升高。為了保持血糖不至於升高,病人的胰島就不得不拚命工作,多放出胰島素,引起高胰島素血症。久而久之,胰島累垮了,功能衰竭了,血液中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就升高,甚至得了糖尿病;其次,肥胖者活動不便,體力活動量往往減少,這不但會造成體重進一步增加,而且動少本身就會使糖代謝減慢,血糖水平升高;第三,肥胖者往往同時伴有高血壓和高血脂,有人發現,高血壓及高血脂是發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有這「兩高」的人就容易增加一個高血糖,結果湊成一個「三高」,變成糖尿病病人。實際上,國內外多項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也已證實,超重或者肥胖者得糖尿病的機會要比體重正常的人高數倍。所以,我們預防糖尿病必須從熱量控制、加強鍛煉和避免肥胖開始。糖尿病人吃的越少越好嗎? 在與眾多糖尿病患者接觸中.我常常發現有些患者為了使血糖下降.盲目地縮減飲食量,整日飢腸轆轆,備受飢餓的折磨。他們不吃米、麵食,僅以蔬菜及部分動物類食物充饑,或僅以少許玉米面.南瓜粉等,代替主食果腹。更有甚者,每次備膳總要用秤來稱准進食的量。曾有一個患者告訴我,他每頓吃5O克麵條,哪怕多一根也要丟棄,嚴格程度讓人嘆為觀止。最令人驚奇的是.當我向這些患者解釋這樣的做法並不正確時。他們往往聽不進。反而固執地認為,得了糖尿病就應該吃得越少越好。 我們知道,人體猶如一台每時每刻都在不停運轉的機器.提供這台機器運轉的動力來源於我們一日三餐吃進的食物。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可分為三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物質進人體內後,根據新陳代謝的需要.各自發揮不同的功用。一般地說,每個人要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對三大營養物質的攝取都有一個基本需求量。機體隨著活動量的增加,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否則機體就會動員自身儲備的能量物質,如消耗脂肪或肌肉組織。久而久之,機體就會變得消瘦.嚴重者會出現營養不良。 患了糖尿病.表明體內的糖代謝過程出現異常.但並不意味著體內的糖真正過量。適當地減少飲食.尤其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這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舉措。然而,這種限制應該建立在保證基本能量需求的基礎上。例如,一個從事輕體力工作的糖尿病患者。若體形正常,以7O千克體重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大約為9627千焦。著粗略地換算大米或麵粉類食物,前者是575克,後者為75O克。當然.在實際飲食中還要減去蔬類所佔的份額。在此基礎上,血糖仍不能得以控制,就需依賴降糖藥物。而不是進一步縮減飲食。如果不能提供獲得基本熱量的膳食。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頭昏、眼花、無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因肝臟、胰腺功能障礙而加重病情。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什麼才是既省力、省時.又能滿足糖尿病患者需要的膳食呢?下面簡單的計算方法可供參考。 1主食: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或活動強度制定全天的量。職業男性一天以350—45O克糧穀類食物為妥,女性為30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應適當減少。休息或卧床者男性的主食量為250一300克,女性為2OO—25O克。上述各類患者中,肥胖者進食量限制應嚴格一些,而瘦弱者則可適當放寬。 2蔬菜類:量及種類無特殊限制。 3肉食類:避免高脂食物.可選擇少量瘦豬肉、牛肉、雞、魚等。 4豆、奶製品及蛋類:此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與肉類一樣,每頓適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漿,或一個雞蛋(有高脂血症者應少食蛋黃).外加SO克或IO0克主食。 5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進食少量的水果,但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如橘、柑、葡萄、荔枝等.並適當減少飯量。血糖未得到滿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不少患者聽說南瓜、苦瓜可治療糖尿病,因而大量進食,以替代主食。儘管我國民間確有用南瓜治療糖尿病的做法。但若長期以南瓜做主食,不僅食之無味.而且由於食物的單一,反而會引起其他疾病。總之.糖尿病患者只要合理調配好自己的飲食.並且治療得法.就可以像正常人一周一樣工作和生活,而不必去做「苦行僧」。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一、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 1979年在蘭州舉行的全國糖尿病研究專題會議上提出,經1980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糖尿病協作組組長會議上修訂後,經衛生部審批的糖尿病診斷暫行標準為: 1、典型病人 即病人已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口渴、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同時查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或及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不需做糖耐量試驗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2、糖耐量試驗(OGTT):口服葡萄糖100克,用鄰甲苯胺法測定血漿葡萄糖含量,各時相正常靜脈血漿血糖上限值如下: 正常OGTT上限值 mmol/L(mg/dl) 空腹 6.9mmol/L(125mg/dl) 1/2小時 11.1mmol/L(200mg/dl) 1小時 10.6mmol/L(190mg/dl) 2小時 8.3mmol/L(150mg/dl) 3小時 6.9mmol/L(125mg/dl) 上述血糖值,30或60分鐘血糖值為1點,其他各時相血糖值分別為1點,共4點。診斷標準為:4點中有3點≥上述各時相標準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其中, 1、有典型糖尿病癥狀或曾有酮症酸中毒病史者,OGTT達到上述標準者稱為顯性糖尿病; 2、無癥狀,但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OGTT達到上述標準者稱為隱性糖尿病; 3、無癥狀,OGTT四點中有兩點數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正常值上限稱為糖耐量異常(IGT); 4、無癥狀,血糖值正常,OGTT在上述上限範圍內為非糖尿病。 二、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第二次報告提出糖尿病診斷暫行標準如下: 1、凡符合下列標準之一者診斷為糖尿病: ①有糖尿病癥狀(口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任何時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不需作糖耐量試驗即可診斷糖尿病。 ②有糖尿病癥狀,但血糖值未達到上述指標者,應進行OGTT(成人口服75克葡萄糖,兒童每公斤體重用1.75克、總量不超過75克)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診斷為糖尿病。 ③無糖尿病癥狀者要求OGTT2h及1小時血糖均≥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OGTT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方可診斷為糖尿病。 2、糖耐量異常(IGT)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5.6~7.8mmol/L(100~140mg/dl)、OGTT測2小時血糖>7.8mmol/L(140mg/dl)但低於11.1mmol/L(200mg/dl)。胰島素治療的飲食問題 我們打胰島素,首先在吃飯上有一個新的要求,我們首先要求大家,一天吃6頓飯,包括3個主餐,3個加餐。比如說,我們主餐一頓一兩,加餐一頓半兩,就是在兩頓飯之間加上半兩。為什麼要加餐,這個加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打胰島素打的是皮下,皮下是要慢慢吸收胰島素的,所以說我們吃完飯血糖高了,我們在飯前打胰島素,這個胰島素要把餐後血糖降下來,到了餐後兩小時,血糖降下來的時候,我們的皮下打的胰島素還在慢慢吸收,它的作用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說我們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在胰島素後勁的作用下,血糖又繼續下降了,會造成下面的低血糖。低血糖對我們糖尿病是最危險的......治糖尿病如何少花錢? 昂貴的醫療費用往往使糖尿病病人忽視了對高血糖的正確治療,怎樣才能花最少的錢,更有利於健康呢? 「無本萬利」的花費,指預防和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費用。忌肥胖、忌嗜酒、多運動、多微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或延緩糖尿病發生。 「薄利多收」的花費,指預防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費用。包括長期控制血糖的診療、檢驗和藥物花費。按省級醫院收費水平,糖尿病人每月隨診一次計算,年花費下限800元,上限8000元左右,多數病人能夠支付得起這種醫療消費。同時正規治療還會減少對併發症治療的投入和過早喪失勞動力的經濟損失。 「收支平衡」的花費,指發現和治療早期併發症的費用。包括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早期高血壓控制、應用改善循環的藥物等。一般需初診3~5年後在上述預防併發症的花費上再增加1/3~1/2的費用。 「血本無回」的花費,指治療各種晚期併發症所支付的費用以及因併發症造成嚴重殘疾狀態(如失明、截肢等)引起的額外經濟付出。更糟糕的是,此時的治療效果往往不能令病人和家屬滿意。比如治療糖尿病足平均費用在2萬元以上,有時還不能避免截肢(趾)的厄運。糖尿病腎病透析年花費5萬元以上,如果腎移植需花費大約20萬元以上。心肌梗塞和腦血管意外搶救,一般均超過萬元,給存活的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臟器功能改變,體力活動嚴重受限,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再加上家庭成員放棄工作或減少工作量去照顧病人及病人本人因患病而減少的經濟收入,總之涉及糖尿病晚期併發症治療的費用是相當昂貴的。據估計,一位終末糖尿病患者最後半年的醫療花費,是他患糖尿病全部花費的3~5倍,可謂傾家蕩產。
推薦閱讀:
※II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這7種跡象,該引起重視!
※吃飽了就困的人快查查血糖
※糖尿病人秋季吃這5種水果對血糖好
※糖尿病吃米飯血糖不高的技巧!
※人稱雞爪參,田邊地頭常見,能清熱解毒,尤其對糖尿病有奇效!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