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 摘要 ]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使語文學科出現嶄新的面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合併,本文首先指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優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要為語文教學服務;其次,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式表現為與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式的理論融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反思,我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反思,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結合好。

[ 關鍵詞 ] 信息技術 語文學科 整合 優勢 方式 反思

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日益成熟與網路教學漸漸被重視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課程標準》試行的時刻,如何有機地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課題。我們知道,無論多媒體還是網路,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促進學習方式與教育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學習創造新的空間與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在這裡我就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即如何通過有效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學習語文服務,談幾點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優勢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之所以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並茂、知情並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課業環境和時空條件。因此,許多專家都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以下的優勢:

第一,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應該說是非常有利於他們知識的獲取與建構,有利於知識的存儲。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實物站台、液晶顯示儀、網路技術等創設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閱讀、發現、質疑、思考、探究,領會文章的內容,品位語言文字,體會文本的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如《阿房宮賦》一課,描寫的是秦始皇的一座宮殿,這座宮殿早被火燒毀,其宏大的規模,奢華的裝飾今人很難想像,我就藉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多角度向學生展示宮殿的建築群,讓學生到阿房宮欣賞雄偉、壯觀的景象,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樂朗誦,學生的興緻油然而生。他們被阿房宮那美景所陶醉,為秦始皇奢侈的生活而驚嘆。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遙遠壯觀的景物之中,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過的景色,他們怎能不樂於去學習呢?

第二,是語文課堂溝通教學情境的橋樑

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以賞析《荷塘月色》為例,開頭設計的是動化的圖片,目的是才巴學生導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很難讓學生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這點是由學生的欣賞水平,上課的專心程度,對課文類型的興趣等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教師開頭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難以進入狀態,也就直接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荷塘月色》課件一開頭,隨著《春江花月夜》柔和的樂韻,荷葉荷花漸漸變暗。天黑了,一輪圓月冉冉升起。看著荷塘上如水的月光,彷彿思緒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學生進入了意境,接著介紹作者在那腥風血雨中的內心感受,把學生的心由舒緩而引向緊張。重點分析時,再次進入作品那「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優美意境,聽著播音員那抑揚頓挫的朗誦,感受著那大自然的恬靜和幽推,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現實而最終無法逃避的無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緩或緊張,形成了課堂情緒的起伏,最後用與開頭相呼應的意境幻燈圖結尾,節奏美自然顯現。

第三,增加了語文課堂教學學習信息量

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麼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路、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師生雙方利用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交流、討論、啟發等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聽、讀、說、看、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著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由於使學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第四,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互動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式

通過教學實踐,我對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了新的認識,「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語文學科;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要廣泛採用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不是強加的、附帶的、可有可無的,它是與語文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也就是說,「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語文學科原來的一套東西紋絲不動,肯定只能和信息技術簡單「拼合」,或勉強「貼」上去的負擔。所謂「整合」,就是必須有所「整」,而後才有二者的緊密融合。整合應是融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應是兩者的融合,而不是簡單地湊合。我們認為至少應做到「三個融合」。

第一,是信息技術要與新教學理念的理論融合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並指出「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再以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台的 「演」轉為後台的 「導」。所以我們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生理解上,提倡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培養能力。如果不更新理念,只是老的教學理念加上多媒體裝飾,那就是變「人傳」為「機傳」,其實和傳統教學沒有本質的不同。也就是說,在一節課里,不見得你用了電腦,用了 CAI ,用了多媒體,或者上了網就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進行了淺層次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優越的學習平台,為此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平台」上施展才華,動手、動腦,長知識,長才幹。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利用網路教學,需要比相對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有更高的技術支持。教師要熟悉網路管理,熟練地進行網頁製作,還需要掌握必要的網路編程知識,構建利於學生瀏覽的資料庫。為了增加教學的互動性,方便學生交流,可以創建網上論壇。因此,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進現代信息技術中去。

第二,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融合

和其他課程一樣,現行的語文課程在體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過分追求語文學科嚴整的知識系統或訓練系統,把自己孤立起來;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承,忽視語文實踐,特別是忽視聯繫現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課程過於強調統一集中,東、西、南、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同一個教學內容,使課程變得凝固、僵化,缺少彈性。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怎樣使 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呢?

1 、我們要利用信息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

網路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縱橫環球宇宙,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識的海洋里。網路與語文學習的整合使得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再局限於課本。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引進、利用網路上相關的學習資源,並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學習前的準備,有的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學習的拓展……改變傳統語文教學內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學習的內容更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2 、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

傳統的語文課堂非常封閉,其地點是固定的,僅僅極限於某一班級;時間也是固定的,只有區區每周幾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則突破了時空限制。我校的電腦室,學生人手一台電腦,寬頻進入教室,連接到每台學生機上,學生只要一開機,就可以「上課」進行網上閱讀、網上作文、網上交際等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通過互聯網,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語文學習和實踐,運用語文去交流與溝通,從而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第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方式的融合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 = 人腦 + 電腦 + 網路」。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開發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養內容上,我們提倡「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培養方法上,要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互動式的學習平台。也就是說教師要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教師還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教師要組織好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做到:

1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未來社會呼喚既具有個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嘗試學習機會,以使他們的個性嘗試中得到發展。」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機會,以使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在競爭中求發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改變了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為學生的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

基於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上互發信息,交流學習經驗,或進行討論,或爭論課文中的問題……利用網路的交互性學習環境,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信息、學生群體間的交流信息,與師生間的反饋、交流及時聯繫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教師還可以通過屏幕監控,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對學得好的學生則讓他來示範。通過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入。這個過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協同合作的精神得到培養,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2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看重的不再是知識的傳授,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也不是學習的結果。我們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教師在語文課程的教學時,從學習目的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應該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喜愛,在教學實踐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未能遍地開花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理想的整合環境是一間開通了寬頻網的電腦多媒體教室。在這個教室里,學生人手一台電腦,可以上網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過接收,發布信息,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討論。教師可以在互聯網創建論壇,可以通過屏幕監視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學習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或不能解決的問題與予指導解決,提高學習的效率。而在農村中小學裡 , 具備理想條件的學校沒有幾個 。如果沒有這樣的教學環境 , 要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發整合 , 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也只是具備整合條件的學校里進行,在一定的範圍里進行,不能全面開花。

第二、整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整合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才能實現二者融合。因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實施網路教學,唱主角的是學生,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對網路知識的了解,決定著網路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展。因此,在進行網路教學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適合、適度為原則,這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適時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比如,在讓學生通過網路自主瀏覽,搜集資料的時候,有的學生出於好奇,隨意登錄其它網站,瀏覽與學習語文無關的內容,教師必須及時提醒,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有的學生在操作上不夠熟練,影響了學習進度,還有極個別學生只習慣聽教師講課,自己動手能力較差,對這此學生要多加輔導,提高他們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儘快適應網路教學,這樣才能保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第三、整合要講實效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要講究實際效果。一要根據課文的教學需要,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相應的信息資料,採取相宜的策略,通過適當的途徑,運用有效的形式,讓學生學得活,學得好,得益多。為形式而形式,單純作信息技術表演,將徒勞無功,是不足取的;二要使學生感興趣,為學生所接受。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以保證學生愛學,善學,樂學。學生對學習活動感興趣了,學習的勁頭就足了,自覺性就強了,學習效果自然會好。因此網路教學,不是輸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是看學生接受信息並能正確反饋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過多少信息量。因此,在採集、整理信息的時候,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做到適量、適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機搞好調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指導,給予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預期的學習要求。

第四、整合貴在堅持

網路教學的研究實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憑一時的衝動,五分鐘的熱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需要有能適應現代技術要求的高素質的教師。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對多數教師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如果望而卻步,知難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貴在堅持,知難而上,認準目標,堅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認知的途徑,網路教學將給教育帶來新紀元。這是教育教學領域裡的一場深刻的革命,來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須是志者、勇者才能頂得住,堅持得了,為了走出一條教育教學領域裡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必須有披荊斬棘的勇氣,開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實探索的決心,為探索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說,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快得驚人,真是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如果在「整合」這個課題上不能持之以恆,最後還是落在時代的後面。因此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驗,對語文教師是一種挑戰。我們既要潛心學習老一代語文教育家們的寶貴經驗,又要勇於開拓創新;既要了解信息技術,又要用更高的標準重新認識語文教學的精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鑽研新教材,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的方式,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反思,精益求精。只有這樣做,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結合好。

推薦閱讀:

人生四十始悟語文
學易語文趙老師作品●心靜如水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特級教師直言:這份語文資料一般不外傳,錯過可惜了!

TAG:文學 | 學科 | 技術 | 語文 | 信息 | 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