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瀛:故宮博物院的忠實守護者(上)

  20世紀30年代初,吳瀛在故宮博物院任職期間到北海遊園時留影

  易培基與吳瀛(右)

  母親庄還(中)與吳瀛等在北京合影

  故宮博物院創建時的吳瀛(前排右二)

  就任江蘇都督時的吳瀛舅舅庄蘊寬

  1926年故宮維持會成員名單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1925年10月10日-2015年10月10日,中國歷史文化的第一名片、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故宮博物院從創建至今,走過了整整90個春秋。從幾乎被扼殺於搖籃中,到歷經戰火,無數次躲過軍閥侵佔、兵馬踐踏、外國入侵者搶掠……一代代故宮博物院守護人殫精極思、鞠躬盡瘁。其中,有一位我們特別不能忘卻——

  吳瀛:故宮博物院的忠實守護者

  (上)

  □王凡

  紫禁城原為皇家宮闕,於1925年10月10日成為對廣大國民開放的故宮博物院,至今已經整整90個春秋。如今,它已是與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從故宮博物院當年的艱辛創建,到而今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第一名片的輝煌,若無歷代故宮博物院守護人殫精極思、鞠躬盡瘁的守護維持,是不可想像的。在那些守護人中,有一位是我們特別不能忘卻的,他就是吳瀛。

  知道他的人大概不多,倒是他的兒子吳祖光、兒媳新鳳霞在中國戲劇界、文化圈乃至社會上都鼎鼎有名。然而,要論及對國家文化事業的貢獻,吳瀛絕不輸於吳氏家族的前輩後生——在故宮博物院創建及最初那七八年最為坎坷曲折的階段,吳瀛為故宮博物院多次挺身而出,他的擔當與付出的心智和勞苦,無可替代。

  壹

  與文博事業早有淵源,

  《富春山居圖》曾是吳家藏品

  吳瀛,字景洲,公元1891年4月1日出生在近代名人輩出的常州青果巷。他祖上是一個有著五百年家譜文字記載的士族大家。這個家族中不少人的身世,牽連著明代以降歷史上眾多政治文化的重頭人物。

  在史書上記載最多的吳家前輩人物,是吳中行。他因對「中國歷史上傑出內閣首輔之一」張居正不守規制窮究不舍,留下「直聲震天下」的名聲。風靡近代的經世致用思潮之源常州學派創立者庄存與、劉逢祿,和吳家也有著親緣關係,晚晴開風氣之先的龔自珍、魏源乃至康有為,都是這一學派的後來尊崇者。

  更為有意思的是,吳家在文化與收藏領域流傳下來的諸多佳話:明朝的大畫家唐伯虎、文徵明、沈周、董其昌都曾是吳家座上客;有關宜興紫砂壺融入文化內涵的最早文字記載,與吳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赫赫有名的《富春山居圖》曾是吳家藏品;明末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吳家前人吳炳,同時還是與湯顯祖齊名的「臨川派」劇作家。數百年後的吳瀛,成為中國現代文博事業的拓荒功臣,實乃前世淵源的後續。

  吳瀛的祖父,是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湖北新軍的創始六教官之一吳佑孫。幼年吳瀛於父親吳稚英在湖北任職期間來到武漢,被父親送進湖北方言學堂學習英文專業。在此,吳瀛與後來對他人生產生極大影響的易培基成為親密好友。

  1913年,吳瀛父親辭世。在母親庄還的勸導下,吳瀛到了北京投奔舅舅庄蘊寬。後來冒死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的庄蘊寬,不僅是個政壇人物,他還以書法大家知名,對書畫、文物的欣賞水平非一般人能及,這對吳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濡染。吳瀛後來義無反顧地拋卻官職,全身心投入中國國家級文博事業的創始,與舅舅「無心插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黎元洪任總統後,在出任民國政府審計院院長的庄蘊寬舉薦下,吳瀛進了北洋政府的內務部當上科員。由於有前輩父執關照提攜,加之本人辦事勤勉認真,他時間不長就做到了北洋政府內務部警政司第三科科長,後來又兼任了北京市政督辦公署的坐辦。

  在這段時間裡,對吳瀛而言,有一件事特別讓他引以為榮。那就是在民國三年,亦即1914年,他被內務部派往熱河的原皇家行宮(避暑山莊),將此處所藏全部文物字畫押運到北京,收藏於設立在東華門內的古物陳列所。後經整理挑選,其中部分文物在紫禁城內文華、武英二殿展出。這是中國皇家所收文物第一次對大眾開放展示,可謂民國以來中國文博事業的開端之舉,吳瀛有幸參與了全過程,應算是開風氣之先者也。

  貳

  紫禁城接收差一點被終止,

  故宮博物院幾乎被扼殺於搖籃中

  1924年10月,發生了在中國、在北京都是極其重大的事件——溥儀等清朝皇室被黃郛攝政政府趕出了紫禁城。

  11月5日,以孫中山私人代表身份來京的易培基突然來到吳瀛家,對他說:「你平日總念叨要把遜帝溥儀請出紫禁城,昨晚我們開了個會,議到深夜,決定要這樣做了。」

  易培基還告訴吳瀛,開會時還商討了接收紫禁城事宜,要組成清室善後委員會,除少數專任職員外,將聘請專家和有關人士作顧問,政府各院部都要推派兩人為助理員參與接收。易培基深知吳瀛功於書法繪畫,是文物鑒賞的行家,因此他特邀吳瀛參與此事。

  第二天,吳瀛被聘為清室善後委員會顧問。

  根據善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議定的日程,12月22日下午,參與紫禁城接收點查的人員在神武門城樓上召開點查預備會,23日即開始點查紫禁城內的清宮物品。

  但就在12月21日,內務部突然接到段祺瑞執政府的命令,要內務部出面制止善後委員會對紫禁城的接收點查工作。內務部次長王來於22日親自布置,要非常警察部門的負責人吳瀛去辦理此事。

  接到指派後,吳瀛對王來說:善後委員會是依前政府命令組織的,執政府並沒有否認前攝政政府任何法令,而且各部院都派了助理員參加接收事宜,因此不好由我們內務部出面禁止此事。

  吳瀛還說,警衛司令鹿鍾麟是積極主張接收的,紫禁城現在即由鹿鍾麟的部隊看守,萬一他堅持接收查點,就可能導致軍隊與非常警察的對立。如此一來,內務部將陷於兩難尷尬境地,所以一定要慎重行事。

  王來覺得吳瀛說得有道理,但又擔心違拗了執政的諭令會受到責罰。吳瀛進而建議說:內務部可以出個文給善後委員會和警衛司令,告知有政府指令這麼一回事,至於接收查點與否,由委員會和警衛司令自行酌量,內務部對此不表態度。如此這般,內務部等於履行了將執政府命令下達的職責。王來遂要吳瀛立即起草文書送達善後委員會和警備司令。

  當天下午,吳瀛到紫禁城神武門,參加了接收查點紫禁城的預備會議。這時,吳瀛草擬的行文也送到了善後委員會。在預備會議上,李煜瀛、易培基、庄蘊寬、鹿鍾麟都針對內務部送達的文書,表態接收查點工作必須進行,絕不能中止,而且言辭激烈。

  得知預備會議上的情況,王來憂心忡忡,於當晚前往庄蘊寬家,討教一旦執政責怪下來如何應對。庄蘊寬與王來一直談到次日凌晨,他對接收查點紫禁城態度堅決。王來走後,庄蘊寬把吳瀛叫到家中,把他們談話的內容告訴了吳瀛,還說已與王來商定,由吳瀛做內務部與善後委員會之間的聯絡人。

  面見段祺瑞之後,王來對吳瀛說:「已經見過執政,說了許多的話。就是秘書長梁鴻志堅持原議,同他抬了好久的杠。幸而我們理正,終究打消了他的主張,准由部再行酌定辦法請示,並在國務會議決定大致辦法五條,請你根據它用龔總長的名義擬一個手摺請示。」

  吳瀛當即以內務部總長龔心湛名義,草擬了個由善後委員會「仍照該會原議辦理」接收查點紫禁城的呈折。段祺瑞隨後在呈折上批示「可,如擬辦」。雖然寥寥數字,但等於段氏政權正式認可了黃郛內閣時期組建的清室善後委員會的合法地位,正式籌建故宮博物院的工作由此啟動。

  正是由於吳瀛及時出謀劃策,及時行文奔走,段祺瑞、梁鴻志等阻撓善後委員會接收查點紫禁城,繼而否定清室善後委員會存在既定事實的陰謀未能得逞。吳瀛在不期然之間,使故宮博物院倖免被扼殺於搖籃之中。

  叄

  清皇室幾次意欲盜拿文物出宮,

  溥儀的鋪蓋中,發現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紫禁城的接收查點工作終於開始了。這項工作主要是技術性的,由精通文物鑒賞的人組成若干小組,輪流在紫禁城內宮殿查看,對所有掛件、擺件、物品予以甄別,然後將文物、珍品裝箱、封存、造冊。

  然而查點進行期間並非風平浪靜,吳瀛不得不一次次為保護這昔日的皇家禁地和其間珍藏的文物挺身而出、殫精竭慮。

  先是作為清王室的五位代表載潤、紹英、寶熙、耆齡、羅振玉從不按有關約定到達接收查點場,他們的缺位,使得接收查點總有一點缺乏公信力;

  繼而是清王室一再致信民國政府,要求將接收查點停下來,同時一再籲請執政府另籌紫禁城處置辦法;

  接著是清王室方面四處散布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京師警察總監張璧盜竊紫禁城寶物的謠言,以毀損這些人物的聲譽,阻止接收查點的進行……

  1925年1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清室內務府人員一反常態地突然出現在養心殿的查點現場。他們並不是來參與查點事宜的,而是另有所圖。

  20日那天,由耆齡、寶熙出面說:「溥儀出宮倉促,冬衣都沒有帶走,請求委員會在陰曆過年以前,准他們酌量取出一些衣物應用。」善後委員會以寬大為懷,慨然允許。但同時正告清皇室方面,只能拿日用物品,絕不許攜取有關文化歷史物品,如朝冠、龍袞等帶有帝制性質、違反國體之件,尤在禁止之列。耆齡、寶熙等當時也同意了。

  但在21日那天,清皇室內務府人員卻借著拿衣物,企圖強拿乾隆時期的瓷器以及仇十洲的畫作出宮。查點人員發現後立即予以制止,只讓他們拿走了許多首飾,這些雖與禦寒衣物無關,但沒有嚴格追究。

  22日,耆齡等帶來了更多原清宮的員役,在養心殿後燕喜堂廊拿取所謂衣物。為防止他們再施昨日故伎,善後委員會委員吳稚暉親自對他們所取物品逐件唱名檢點,吳瀛和監察人員馬廉前後照應。

  時為隆冬,朔風凜冽,檢點工作非常辛苦。耆齡等除了拿取單夾衣物外,還要拿貂皮等珍貴皮貨,許多都是還沒有成衣的,約有好幾百件,檢點小組也沒有過多為難他們。但臨到收組時,隨耆齡來的員役們突然開始哄搶宮中的物器。吳瀛等見此十分氣憤,連忙下令軍警干涉,將他們驅逐出宮。

  類似這樣的事,自溥儀出宮查點開始後,便發生過多起。例如在12月末,久滯宮中的瑜、瑨兩位老太妃出宮,清室方面也派人來取溥儀夫婦的部分應用物品。來人將一些文物夾裹在生活用品中,企圖矇混出宮。看守人員就在溥儀的鋪蓋中,發現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明朝著名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等稀世珍品。當然,這些都被扣留了下來。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乾清門前舉行了隆重的開院典禮,從此對外開放,允許民眾參觀。據吳瀛回憶,那天往觀者如潮。空前盛典由吳瀛的舅舅庄蘊寬主持,首任理事長李煜瀛報告了故宮博物院籌建的情況。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國家級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雖然在第一屆董事會和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上,我們看不到吳瀛的名字,但吳瀛始終以顧問的名義,為與故宮博物院存亡攸關之事忙碌著。

  肆

  軍閥覬覦故宮寶藏,

  忠誠護衛,奔走維持

  就在故宮博物院成立開放剛剛5個月,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了。誰也沒想到這個政治事件,竟然會涉及故宮博物院的幾位主要負責人。

  1926年3月18日,為抗議日本軍艦侵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的罪行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國對中國的無理通牒,中國共產黨北方區委同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發動北平80餘所學校5000餘人在天安門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國民大會」。會後群眾結隊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願,遭到預伏的軍警開槍射擊,打死47人,傷200餘人。慘案發生翌日,段祺瑞執政府即發出通緝令,稱「徐謙、李大釗、李石曾、易培基、顧兆熊等,以共產黨學說,嘯聚群眾,屢降事端,率領暴徒數百人闖襲國務院……實屬目無法紀」,要「一體嚴拿,盡法懲辦,以儆效尤」。

  由於故宮博物院理事長李煜瀛(石曾)、古物館館長易培基都在通緝名單上,他倆因此不得不藏身東交民巷的瑞金大樓,故宮博物院頓時失去了主持者。為了應付這一變局,故宮博物院董事會、理事會於3月26日舉行聯席會議,推舉盧永祥、庄蘊寬做維持員,主持故宮博物院院務。

  當時任直隸軍務善後督辦的盧永祥不在北京,實際上等於是要庄蘊寬唱獨角戲,這讓他感到很為難。躲在瑞金大樓里的李煜瀛、易培基連忙傳信吳瀛,請他出面勸他的舅舅勉為其難。庄蘊寬這才同意出面維持,並要吳瀛協助。深愛故宮和文物事業的吳瀛感到這是義不容辭的事。

  誰知庄蘊寬剛接手維持故宮院務,國民軍就在與直奉魯聯軍作戰中失利,鹿鍾麟的部隊不得不撤離北京。自溥儀被逐出宮後,故宮即由鹿鍾麟的部隊把守,他一走,故宮的守衛便成了問題。

  博物重地,不可一日不設防,庄蘊寬以自己名義給內務總長屈映光寫信,請借調內務部的警衛隊接防,此事又是經吳瀛辦理落實。

  守衛之事剛辦妥,段祺瑞政府就垮台了,直奉魯各軍直逼北京城下,故宮面臨被軍隊衝擊的危機。世人都知道故宮是北京城內的一座寶庫,軍閥們都對之分外眼紅,而其轄下將領更無文物概念,視文物等同於錢幣,無不懷有染指寶藏的覬覦。

  4月23日下午,兩個魯直聯軍的軍官帶著衛兵馬弁突然闖入神武門,聲言第二天一早軍隊就要入宮駐紮,且不由分說自動踏勘了所有的辦公房屋,分派一通便揚長而去。秀才遇上兵,在場的人對此只有瞠目結舌的份。

  庄蘊寬得知這情況,立即在吳瀛的陪同下,親自去找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王士珍、參政院院長趙爾巽等元老。聲言:「故宮責任重大,本人極願意有力者來繼續維持。但必須有一番手續,交代清楚。神武門內所有故宮所藏,都是歷代重要文物,倘若不候交代,強來駐紮軍隊,我等萬不能拱手相讓。」

  當時王士珍、趙爾巽等正在宴請直奉魯各軍的將領,幾位將領當場都否認此事是自己部隊所為,並同意下令制止此類行為。京畿警備總司令王翰鳴其時也在座,他表態:「如果有軍隊前往,可以立即電告司令部,由司令部派員與軍隊接洽制止。」

  次日清晨,大批軍隊果真開到了神武門前。故宮方面立即請來警備司令部李繼舜等參謀進行交涉,方才制止了軍隊湧入故宮。李繼舜隨後在故宮門口貼了嚴禁軍隊駐紮的布告,故宮就這樣躲過一劫。

  維持故宮博物院,面子是庄蘊寬的,但具體打理落實樣樣都少不了吳瀛。

  在故宮博物院建成後的最初幾年裡,都是如此,每遇關涉存亡的難題,總是少不了吳瀛參與籌謀化解。需要聯絡各方,必有吳瀛前後奔走;需要呈文,必有吳瀛執筆起草;最後落實,又必有吳瀛敦促、督辦。吳瀛,實在是故宮博物院初創期最竭盡忠誠的護衛者。

  伍

  多方籌謀,使故宮一再躲過兵馬踐踏,終於名列故宮博物院領導班子

  20世紀20年代前後,是中國政治翻雲覆雨、變化萬端的年代,軍閥間的戰事不斷。從二次直奉戰爭,到直奉魯聯手合攻國民軍,民國政府隨著戰事幾度變換,先是黃郛攝政替換了總統曹錕,接著是段祺瑞執政府,轉眼又輪到前海軍司令杜錫珪來組閣了。

  每逢政府變換,清皇室及其遺老們便會暗中鼓噪,試圖讓溥儀重返紫禁城,讓清皇室重享最初的優待條件。

  各路軍閥更多次欲進佔或接收故宮。幸好,經吳瀛這個故宮顧問的積極奔走,使故宮一再躲過遭兵馬踐踏的禍患。

  後來,理事長李煜瀛提議邀集名流學者發起一個維持會,讓政府當局以及與軍警有關係的人以私人資格加入,大家合力來維護故宮。庄蘊寬、易培基也都贊同。具體操作的事,又交給了實際主管總務的吳瀛。

  吳瀛為此找了汪大燮,70多歲的汪大燮扶病與吳瀛一起籌劃。10月13日故宮維持會組成,他們是江瀚、庄蘊寬、王寵惠、王士珍、孫寶琦、趙爾巽、顏惠慶、柯劭忞、汪大燮、熊希齡、梁士詒、湯爾和、潘復、任可澄、盧永祥、張學良、韓麟春、於珍、顧維鈞、梁啟超、許世英、范源濂、蔡元培、葉恭綽、張弧、胡若愚、何煜、陳垣、楊度、俞同奎、馬衡、袁同禮、吳瀛、沈兼士、湯鐵樵、李宗侗、吳承仕。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新舊文武,學者政客,應有盡有,其中有6位曾出任國家首腦的重量軍政人物。而為故宮博物院奔波受累最多卻始終是無名英雄的吳瀛,名字終於第一次被公開寫入故宮領導班子,這恰恰是對他嘔心瀝血不辭勞苦守護故宮博物院居功至偉的最好肯定。(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上海電影博物館 3
海南省博物館
從博物館藏看明萬曆民窯青花的風格特徵
香港文化博物館

TAG:故宮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