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忘卻王陽明 提倡國學不能靠背書

不應忘卻王陽明 提倡國學不能靠背書

2011-03-01 陳輝 北京晨報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專著有《陳亮評傳》、《陳亮文粹》等,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演講,最新出版的普及讀物《傳奇王陽明》深受讀者好評。

不了解民族文化,是讀書人的恥辱

(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董平教授專訪)

  

在近代史上,東鄉平八郎是個顯赫的名字,他創造了熱兵器時代黃種人在海上打敗西方人的先例,被尊為「東方納爾遜」。當對馬海戰將他推向人生事業的最高峰時,他卻令人意外地留下了一句:「一生拜服王陽明。」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明代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令人感慨萬分的是:在這片養育他的土地上,如今知道他的人已經不多了,看過他著作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而能讀懂的,鳳毛麟角。

  不被繼承的傳統,就不再是傳統,沒有延續的驕傲,我們便無權驕傲。

  這,或者可以解釋董平教授的講座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從百家講壇,到網路視頻,太多的年輕人希望從中打撈起我們的根脈,它曾經被忘記,被漠視,然而,我們終於明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面對歷史,我們應有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讀書人,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是一種恥辱。」董平教授之呼,振聾發聵。

不應忘卻王陽明

  晨報:王陽明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為何剛剛被關注?

  董平:不是剛剛被關注,從歷史上看,明以後幾乎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王陽明,影響很大。但後來他被看成是唯心主義的代表,成了「錯誤路線」,所以沒人再敢介紹、研究和傳播他的學說,相關書籍也很少出版,這讓人們有了陌生感,重新關注王陽明,這是多元化發展的結果,像他這樣的傳統文化代表人物,理應受到關注。

  晨報: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日本主流觀念對中國文化一度非常蔑視,可東鄉平八郎為什麼會「一生拜服王陽明」呢?

  董平:這與王陽明學說的特質有關,他倡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對推動明治維新產生過積極作用。此外,當時日本亦有「明以後無中國」的觀念,其實這個看法不對,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歷史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應割裂開來。

王陽明與朱熹並不對立

  晨報:王陽明所處的時代,理學一家獨大,王陽明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董平: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王陽明與朱熹在學理上並不對立,他們理論的目標完全一致,都是試圖建立一種完善的學說系統、道德系統,從而讓人心能達到聖人的境界。只是兩者方法不同,朱熹強調格物,而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這就像從北京到杭州,你可以坐火車去,也可以坐飛機去,這沒什麼衝突。

  晨報:似乎理學至明代,突然被妖魔化了?

  董平:關鍵是元以後社會環境發生了改變,在宋代朱熹只是諸多學說中的一種,曾當成偽學被禁,但後來《四書集注》等成了科舉的主要內容,理學變成意識形態,不可避免地走向簡化和僵化。王陽明少年時代格竹子遭遇挫折,其實他誤讀了朱熹的本意,但這個經歷啟發他去重新思考,最終得出了「聖人處此,更有何道」的觀點,事實上,王陽明熟讀朱熹的作品,他是直接切入聖人心態去與朱熹對話。

「心學」對今人仍有啟迪

  晨報:自「五四運動」後,儒學飽受批評,認為是造成中國落後的關鍵原因,今天重讀王陽明,意義何在?

  董平:從歷史上看,儒學是發展的,並不存在一個標準的儒學,孔子去世後,儒分為八,各不相同,事實上,孟子、董仲舒、朱熹的儒學也都不一樣同樣,也無統一的陽明學,很難籠統地去指摘它有什麼缺陷。陽明學不是科學,它是價值標準的立足點。

  晨報:在科學解釋一切的大背景下,我們是否依然需要心學這個視角呢?

  董平:當然需要。因為價值並不只有一種形態,人的存在首先是物質,但物質存在不是人的存在的唯一方式。在今天的社會中,良知、知行合一等仍能給人以啟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在物質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但人心失衡、道德環境污染等問題,令人擔憂。必須有一種力量來照管、託付我們的心靈,這不是要回到傳統價值中去,而是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生活。在一個物質昌明的時代,相信科學沒問題,但要看到科學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像三聚氰胺,科學不會告訴你該不該放,這不是技術問題,是價值觀問題,不論時代如何變動,人以什麼觀念去生活,都是重要的,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提倡國學不能靠背書

  晨報:科學是祛魅,而回到價值立場上,是不是在附魅呢?

  董平:價值不是附魅,而是看到世界更多的形態。就像一朵花,對我們來說,它的價值在於它的美麗,而不是一堆碳原子的組合。科學可以洞達事物的本質,但人是有情義的,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感與萬物打交道,這是意義的自我賦予,事實是,我們不可能脫離它而獨自生存。

  晨報: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學,希望以此解決現代生活所面臨的意義消解問題,但究竟該如何去做?

  董平:提倡國學,有客觀因素:首先,我們的文化傳統正走在中斷的路上,第二,物質進步後,更需要價值來支撐;第三,國家強大了,需要在精神層面走向世界。所以我不反對一般意義上提倡國學,但那些很狹隘的主張沒必要,小孩子也沒必要去背傳統典籍,人不能脫離時代而生存,現代人當然要以學習現代知識為主。但作為讀書人,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是一種恥辱。

  晨報:我們曾批判國學很多年,今天又說要復興,學國學究竟有什麼用呢?

  董平:有什麼用?效果立竿見影,今天我們每所大學都不缺乏大樓,可偏偏缺大師,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推薦閱讀:

王陽明為何而闢佛?
王陽明靜坐下的智慧:守靜與謹獨
誰知我心?——王陽明(十七)
王陽明:家訓 一盞永遠不滅的心燈

TAG:國學 | 背書 | 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