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應篇》心得分享之四十八

【歡迎關注「三個根心得分享」】

《文鈔》「竊謂(我個人常說,謙辭)父母愛子,無所不至。唯疾病患難,更為嬰心(掛心)。小兒甫(剛剛)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事情發生以前),福臻(到)於不知。而關煞(sha未出童關之前所遇到的災禍)、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

印光法師常說,父母愛子無所不至。這當中以疾病災難最牽掛。孩子剛能說話,就要教他念阿彌陀佛。即使宿世善根淺,也能仗佛加持,趨吉避凶,遇難呈祥。尤其是十歲之前,有什麼災難、病苦,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掉。

今天我們聽老法師講,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更易得利益。為什麼?佛怎麼會不如菩薩?兩個都念,關鍵時你念哪個?你念這個就會放下那個,對那個失去信心,信心減少,不好。念一個總在增長信心,得感應,更加增益信心。佛比菩薩高,是故但念阿彌陀佛。

我妹夫的表弟,夫妻信佛,胎教就由母親每天念一部《地藏經》。孩子很好養,從不哭鬧,學習玩耍,從不用父母操心。孩子稍大,父親教她念《大悲咒》。「這孩子省事,好帶」,孩子奶奶如是說。我見到她時,十歲左右,懂規矩,有禮貌,看她眼神,清澈。

「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殺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顯事迹。俾習以成性。在兒時不敢殘暴微細蟲蟻,長而斷不至作奸作惡,為父母祖先之辱」。這幾點很重要,能懂事了,教他忠於自己的本分工作,把自己的家庭責任能做到。對別人能時時寬恕,不生怨恨,總覺得自己有做得不對處,時時反省改過。

凡事能為別人著想,從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尤其不能殺生,明白三世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來的時候,很悲慘。

孩子小不要多講道理,還是講小故事,最有易處。從小先入為主的東西,最容易養成習性。小時候不讓他作惡,大了就不敢做壞事。可是今天,傳媒的染污太嚴重,殺盜淫妄都敢教。父母不帶頭玩手機,孩子就沒理由玩手機。

我們搞網路弘法,就是因為有手機。手機有正副作用。副作用對人的傷害太大,除非人很理智,有能力控制自己。理智差,就得嚴格克服。

你不做到,就會害孩子!

「佛法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唱婦隨,主仁仆忠。雖統名為出世之法,實具足乎經世良謨(治國良謀)」。世法和佛法,都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主仁仆忠。

這是每個人的本分(責任),你在什麼地位,就有什麼本分。能盡本分,是個本分人。我們長期學傳統文化,可不能嘴上是一套,做時又是另一套。騙得了人,騙不了冤家債主,那是在招他們上身。

「經世良謨,亦同儒教。但儒教只令人盡義,而佛教一一各言因果。盡義則可教上智,難化下愚。因果則上智下愚,無不受益」。這些人道的本分,佛法世法都講得清楚。儒家偏重盡義務,我們通常講盡本分,佛教還要加上因果報應。盡義務,個人的業障重,他做不到,他不願意做,不情願做。業障輕者,就能做到。可是佛法用因果報應,業障重、業障輕都能接受。

為什麼?報應等在後面,你敢不盡本分?!

【歡迎轉發「朋友圈」、「qq空間」】

推薦閱讀:

周四知識分享——刑事證明標準研析
[分享]崖泉男命賦
糖友分享|「三飯五菜」最降糖!
分享到:瑪咖吃法大全:瑪咖有那些比較好的吃法?
血管健康人添壽,分享給你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小妙招

TAG:分享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