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幾步膝蓋就痛死了,老人一忍再忍對或錯?
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在60歲以上人群中約為80% |
受訪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鄭秋堅 立冬過後,不少老年人常常會感覺膝蓋骨疼痛,嚴重的甚至影響行走而不願出門。骨科專家一致認為,天氣的變化確會引起關節活動不適,但是引起膝關節疼痛最大的原因還是膝關節軟骨損傷、關節炎!專家指出,一旦膝關節的軟骨受損嚴重,關節活動時相互摩擦會更加嚴重,導致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卡鎖,甚至無法正常行走。這時候,在藥物和保守治療無效的前提下,應該考慮及時手術,不要一拖再拖,錯失治療時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老人「腿腳不利索」大多一忍再忍
走路膝關節疼得要死,甚至差不多走不動了,老人家該怎麼辦?
十多年前的張婆婆才65歲,走路時右膝關節痛,走幾步就得停下來歇歇腳,老人認為年齡大了腿腳不利索也正常,最多疼得厲害時吃吃中藥做做理療。她曾找骨科醫生檢查,醫生髮現右膝關節內軟骨磨損非常嚴重、關節變形,醫生建議做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女兒也希望媽媽能做手術,但張婆婆既害怕手術,又擔心人工關節置換後不能走路,或者會不會帶來其他問題,一拖再拖就是下不了決定。
前不久,她完全走不了路,坐著輪椅來到骨科求治,醫生為她檢查後發現,由於婆婆年齡太大,合併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身體差、耐受不了手術風險,不得不遺憾放棄手術。
廣東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鄭秋堅表示,類似張婆婆這樣的病人在臨床上時常遇到,目前臨床上遇到超過一半應該手術治療的老病人堅持不手術,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老人自己不敢做,擔心換了也不行,有的是子女擔心出現手術意外不同意老人做,一來二去拖延了時間,錯失了手術良機,非常遺憾。
早期保守治晚期「換關節」
鄭秋堅介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接近50%,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為80%,致殘率高達53%,是成年人致殘的第一大慢性疾病。這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聲響、關節僵硬,嚴重的還會發生關節畸形,有些患者甚至無法行走。
鄭秋堅主任建議,老年人一旦出現關節不適,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建議一旦藥物和保守治療無效,應該儘早選擇手術治療。磁共振(MR)檢查目前被認為是關節軟骨的最佳無創性檢查方法。做MR能發現軟骨損傷及軟骨下骨病變,同時可發現伴隨的損傷,如半月板撕裂、交叉韌帶損傷等,適應於年紀較輕、X光片沒有發現明顯關節退變或者退變較輕者。
他說,早期骨性關節炎以藥物治療和運動鍛煉為主,晚期關節炎病人建議選擇人工關節表面置換手術,因為這樣可緩解關節疼痛、恢復患者行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遠離關節疼痛困擾。
Tips
如何減少膝關節損害?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注意少爬樓梯、少登山、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
●保持合適的體重,肥胖會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會對膝關節造成威脅。
●騎自行車是一種非負重下鍛煉膝關節的良好方法。但騎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注意避免。
●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其次,仰卧抬腿、空蹬自行車,都是很好的保護膝關節的運動。
推薦閱讀:
※瑜伽 | 如何拯救你,我的膝蓋
※爬樓梯傷膝蓋?只要方法對爬爬更健康
※堅持一個月讓你的膝蓋年輕10歲!
※英雄坐不是膝蓋痛就是腳踝痛,還坐不下去這是為什麼?
※孫英傑:80﹪以上跑者膝蓋有傷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