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對人體的危害一 王長松
第1章
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1.頭號殺手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換句話說,寒氣是許多病的根子。分析這些疾病
的癥狀,就能找到寒氣的影子;祛除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現代社會,醫療技術進步了,為什麼癌症患者朋友反倒越來越多?為什麼近年來因心腦血管疾病而英年早逝的人越來越多?原來多不為人所知的奇怪疾病,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等,怎麼一下子多起來了? 這些疾病,大部分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有關。現代人吸煙、酗酒、無節制地熬夜和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營養的不均衡以及藥物濫用等,都是引起免疫力下降、寒氣入侵,導致多種慢性病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寒氣,絕不僅僅只是引起感冒、腹瀉這樣的尋常小病的誘因,而是一種致病廣泛、殺傷力很強的致病邪氣。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腎為先天之本,屬水,性寒。如果寒氣侵入腎,兩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腎陽最易受損。一旦腎陽受損,就動搖了先天之本,會出現怕冷、肢涼、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苔白質淡、脈沉無力等情況。輕者使人重感傷寒;重者引起陽氣暴脫,致人非命;急者則使得血脈閉塞,誘發冠心病和中風;緩者則使寒氣慢慢沉積體內,形成許多慢性疑難病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 從《傷寒雜病論》的命名談起 學中醫的人,都知道一部叫做《傷寒雜病論》的經典醫學著作。這部書在中醫學領域有著極為特別的地位,它創製了中醫最值得驕傲的特色和優勢——辨證論治體系,對中醫臨床的指導意義,遠遠勝於大家所熟知的《千金方》、《本草綱目》等醫學經典,歷代醫家都尊其作者張仲景為「醫聖」。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等,曾對全國330位當代名醫的學術情況進行調查,這些名家無一例外都指出,《傷寒雜病論》是醫家必讀的經典著作,甚至有人認為,不學仲景,不學《傷寒》,就難以進入中醫的門徑。 雖然,對於百姓而言,研究《傷寒雜病論》有些勉為其難,但了解它的一些基本原則,對日常的養生保健,維護我們的健康,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傷寒雜病論》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我們還得從它的書名談起。 《傷寒雜病論》,顧名思義,就是論述「傷寒雜病」的一部專著。大家普遍認為,人類的疾病雖然千變萬化,但可以根據發熱與否,分為外感和內傷兩類。不發熱的,歸屬於雜病;以發熱為特徵的,歸屬於傷寒。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一個傷寒,一個雜病,就把所有的病包括進去了。 其實,我們還可以從病因學的角度來分析本書的書名。《傷寒雜病論》,說的就是人們在感受寒邪之後,所發生的各種病症:包括外感、內傷,包括傷寒,也包括雜病。這裡,強調了寒邪這一特殊病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傷寒雜病論》,實際上討論的就是「寒傷」的問題,它研究在正氣內虛的前提下,感受寒邪引起的病變規律,以及此類疾病的辨證論治方法。 寒氣是很多病的根子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換句話說,寒氣是許多病的根子。分析這些疾病的癥狀,就能找到寒氣的影子;祛除了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寒氣是一種陰邪,最容易損傷人的陽氣。而陽氣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動都需要陽氣的推動。一旦寒氣損傷了陽氣,就會造成溫煦的「柴草」和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不足。溫煦不夠,就不能抵抗外來的寒氣,因而怕風怕冷,風一吹就打噴嚏,打寒戰。動力不足,各種代謝機能就有所減退,表現出低血壓、甲減、消化不良等病症。總之,所有伴有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癥狀的疾病,都可能是寒氣引起的。 寒氣有凝滯的特點。就像寒冬水會結冰一樣,血脈受到寒氣的侵襲,也會凝滯不通,引起各種疼痛癥狀,如頭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脅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氣引起的。寒氣引起氣血淤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為各個部位的腫瘤。所以,以腫、痛為特徵的疾病,也都與寒氣有關。 寒氣會造成水液的運行障礙,引起痰飲的積結。其表現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嘔吐,吐出清水痰涎;腹瀉,拉出清冷的水樣大便;白帶,顏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與水液代謝障礙有關的疾病,諸如水腫、風濕等,也多與寒氣有關。 寒氣還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質都會熱脹冷縮一樣,人的筋脈遇寒氣也會收縮。外表的筋脈收縮,表現為大小腿轉筋、靜脈曲張;冠狀動脈收縮,則表現為冠心病心絞痛;細小的血管收縮,可引起冠脈綜合征或者中風。 不僅如此,許多疾病,什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腫瘤、風濕、類風濕等,大多數都與寒氣有關。 寒氣不算什麼,要命的是寒氣和其他病因裡應外合 朋友們可能要問,您上面說的這些疾病,可都是些疑難雜症啊!如果病因是寒氣,喝點生薑水,喝點酸辣湯,被子焐一焐,發發汗,寒氣一散,不就可以好了嗎? 這話說得好!有些疑難病症,知道了它的根本原因,治療起來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困難。也有些病症,雖然寒氣藏得比較深,但通過刮痧、灸法、熏蒸、拔罐,結合食療、運動,也能得到根治。對於中醫而言,寒氣不算什麼,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寒氣會和其他病因結合起來,使疾病深痼難療。 寒氣會引起氣血的凝滯,形成淤血,寒和淤又可以結合起來,使疾病複雜難治。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和中風,就有寒和淤的雙重特徵。對於這些病症,如果您只知道活血化淤,不祛除寒氣,就只能暫時緩解癥狀,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寒氣會和濕邪結合起來,形成寒濕。許多風濕和類風濕性疾病就是如此,肌肉關節疼痛不適,發熱怕冷反覆發作,關節又腫又痛。這就既要除濕,又要驅寒。 寒氣久郁在里,也可能化熱。有些疾病,表面上是上火,比如口腔潰瘍、痤瘡,內里卻是冰涼怕冷,喜歡暖和。許多醫生被假象迷惑,用清熱瀉火的方法,使疾病越治越重。 如果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再感受寒氣,治療起來就比較棘手。因此,要想健康,最聰明的辦法,當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氣最容易從哪裡入侵,什麼情況會招致寒氣傷身。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2.寒氣逼人(1) 敵人從哪裡入侵,我們就從哪裡把它驅逐出境。同樣,寒邪入侵的途徑,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徑。弄清了這個問題,不僅可以有重點地進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還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自療。 寒氣最喜歡人體的哪些部位 敵人從哪裡入侵,我們就從哪裡把它驅逐出境。同樣,寒邪入侵的途徑,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徑。弄清了這個問題,不僅可以有重點地進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還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自療。 頭部:頭部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陽氣,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衝。有的朋友在戶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頭部就會感受寒濕。加上頭部陽熱氣盛,毛孔常處於開張狀態,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大多數朋友如果因感受風寒而感冒,都會有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這就是寒氣入侵的反映。假如寒氣長期從頭部侵入,就會形成頑固性頭痛、偏頭痛。 從養生角度講,保護好頭部使其不受寒氣侵襲尤其重要。出門在外,特別在寒冷或多雨的季節,一定要注意攜帶雨具,下雨時及時把頭部保護起來。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洗完頭一定要用干毛巾擦乾或者用吹風機吹乾,以防寒氣入侵頭部,引起頭痛。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寒冷,當地老農喜歡在頭上戴個白羊肚手巾,就起到了保護頭部不受寒氣入侵的作用。 背部: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以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而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 口鼻:口是飲食進入的第一關,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可以通過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噁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而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流行時,人們戴上口罩,就是為了防止寒氣的侵入。 肚臍: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別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間睡覺,不小心蹬開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有經驗的老年人,會給孩子做個兜肚,戴在腹部以保護肚臍,能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適的中藥材,還能治療許多疾病。 毛孔:全身的毛孔張開時,若不注意保護,寒邪會乘虛而入。劇烈活動後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調冷風,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時喝生薑紅糖水,使寒氣從毛孔排出,可以防止這些疾病。 腳底: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後不及時更換、睡覺時腳底正對著空調吹,都可以招致寒氣的入侵。經常按摩足底,用熱水浴足,則可以將寒氣從足底排散出去。 前後二陰:迎著寒風大小便,性生活之後吹空調,此時寒邪就可以從前後二陰悄然入侵。這是許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總之,寒氣是「無孔不入」,要防止寒氣入侵,就得保護好我們的五官和這「九竅」。 受寒受風與空調綜合征 南京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陽光普照,突然間便起風了,接著便是大雨傾盆。路上的行人行動很快,迅速拿出隨身攜帶的雨衣、雨傘。一眨眼工夫,各色雨衣、花傘便開滿了大街小巷。 我沒有準備,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驚慌失措。待找到避雨的地方時,衣褲全被打濕了。剛才還渾身出汗,現在一下子就變得涼涼的。 不知那場大雨淋病了多少人,反正我是感冒了。回家後,便頭痛、身困,發低燒。 淋雨受風是寒氣侵入人體的常見方式。特別是在您出汗後,毛孔大開,一身大熱,再突遇冷風暴雨,寒氣便會長驅直入,侵入人體。 寒氣雖然是冬天的主氣,但一年四季皆可受寒。三九隆冬寒氣凜冽,春寒料峭秋風涼,都會引導寒氣入里。炎熱的夏季,本來屬於陽熱外散的季節,但家裡、辦公室、商場,到處都是空調,人們又習慣於把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從暑氣逼人的室外一進入室內,涼氣「嗖嗖」直透入骨。這樣一熱一冷,也最容 易受寒。 以下幾種情況,也容易受寒。 劇烈運動、強體力勞動之後,大汗淋漓,陽氣隨汗而外泄,寒氣可乘虛而入。這時,最忌受風寒。 進行比較複雜的腦力勞動時,需要耗費心血。凝神靜思之時,心血暫虧,抵抗力下降。這時空調不宜過低,風扇不宜過猛,因為風寒可能在您不知不覺間侵入機體。 洗浴之後,特別是蒸桑拿、洗熱水澡之後,汗孔張開,不宜對著涼風直吹,也不宜馬上進入空調房間。此時,風寒入內的通路已經打開。 有的女性朋友洗頭後,不注意把長發吹乾,濕漉漉的頭髮貼在頭部、肩後,就迫不及待地進入夢鄉。而睡眠中,人的陽氣內斂,抵抗力會下降,寒濕之氣很容易侵入。 性生活之後,周身放鬆,體表衛氣暫時虛弱,也不宜吹電扇空調。否則,風寒會悄然侵入。 老年人、體質虛弱的人、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是寒氣侵害的主要對象。睡覺時一定要注意避風保暖,不要把頭和腳正對著空調、電扇。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短褲和襪子,小孩則可以用兜肚護住肚臍,避免腹部受涼。 青壯年常自恃身體壯實,不易受寒,其實不然。那些長期工作在空調辦公室的白領階層,平時可能並沒有感冒受寒的癥狀,但時間久了,體內積存的寒氣就會以空調綜合征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人困頓、疲乏,失眠,胸悶,不會出汗;女性朋友還會發生痛經、月經不調,甚至閉經。這樣的寒氣比較深,祛除較難,因而更應當注意防微杜漸。較為可行的辦法,就是不要把空調開得太低,一般比外面的溫度低兩三度即可。同時,在辦公室最好備一件外套,涼時及時穿上。
第3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2.寒氣逼人(2) 一旦感受了風寒,即使有輕微的癥狀,也要迅速處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熬一碗生薑紅糖湯,趁熱大口喝下,再蒙頭睡一覺,發點汗,便可以把寒氣祛除。最忌諱的是,一見感冒,就不分青紅皂白,用抗菌素,用消炎解熱葯,用清熱解毒藥。這些藥物雖然可緩解一時的癥狀,卻會使寒氣進入體內的更深處,埋下健康隱患,必須慎重。 熬夜內耗氣血,是寒氣入侵的內應 廣州人有吃夜茶的習慣。每天從晚上8點左右開始,一直到午夜,甚至到凌晨,各家茶樓和酒家,都是顧客盈門。在這裡,人們除了品茶、吃點心外,還可以吃燉品、海鮮、山珍,閑聊神侃,可謂別有情趣。 其他大城市的年輕人,也很少在11點以前睡覺。夜幕降臨之後,他們常呼朋喚友,在迪廳、歌廳、酒吧和茶社消遣,一直到深夜。 看來,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只能在農村找到了。然而哥哥嫂子從老家來,帶來的消息卻是——農村現在也變了。吃過晚飯後,人們要麼串門聊天,要麼打麻將。遇有紅白喜事,更是飲酒猜拳,直到深夜不醉不散。 家裡有中學生的朋友,都曾經為孩子的健康而擔心。繁重的作業逼著孩子挑燈夜戰,第二天早上又不得不早早起床。年輕的父母都感到很累,孩子吃得消嗎? 有的朋友說,熬夜是年輕人的專利,因為年輕人精力過剩呀!不是說「20歲的人下班後想玩一玩,30歲的人下班後想歇一歇」嗎?仔細想想卻不是這樣,我所認識的40歲上下的中年朋友,都有熬夜的習慣——查資料、寫標書、做論文……常常忙乎到子時。 老年人也有喜歡熬夜的。有的朋友喜歡看韓劇,而韓劇劇情感人,故事冗長,不把您拖到深夜它絕不會結束,許多老年人還因此得了失眠症。 觀察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現在的人不管自願還是被動,經常熬夜卻是事實。夜生活在豐富我們人生的同時,也在悄悄傷害著我們的身體。 夜間的活動,不管是耗力氣的還是動腦筋的,都是以氣血為物質基礎的。各種活動後,人會感到勞累,頭暈暈的,有點思維不清,那是由於消耗之後,氣血供應不上的緣故。熬夜偶一為之倒不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時間久了,就會引起各種紊亂癥候:時間節律的紊亂、睡眠周期的紊亂、神經興奮抑制過程的紊亂,以及內分泌系統的紊亂等。 熬夜,本身就是一個損耗氣血的過程,而且又佔用了人體營造氣血的時間,因此氣血的耗散遠遠大於白天。本來,到了夜裡,勞累了一天的身心該休息了,睡眠中,身體能得到休整,氣血會得到補充。睡好後,第二天才會精力充沛。而現在,該休息時不休息,卻在瘋狂地活動,必然會導致體內氣血人困馬乏,軍心渙散。氣血虧虛了,寒氣便會乘虛而入。有熬夜經驗的人都有類似的遭遇,一到凌晨三四點,就會手腳冰涼,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就是過多損耗氣血、人體熱量流失的結果,這時寒氣就極容易入侵。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老朋友相聚時,狂歡了一夜,次日就病倒了。這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氣入侵、阻塞經絡的結果。經絡不通,自然就會生病了。 冰冷的飲料和寒涼的食物,使寒邪直接傷胃 昨天在超市,看到有推銷員將清腸茶推薦給小孩品嘗,被孩子的母親大罵了一通。 留意一下,您會發現,現在的飲料中有很多都是清一色的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涼茶。表面上,現在的人好像特別容易上火,冰涼的飲料喝下去,能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本來熱烘烘的胃,一下子變得清爽起來,痛快、過癮!然而,從保健的角度講,這是不利於健康的。冰冷的飲料最容易傷胃。一杯冷飲下去,可以使成千上萬的胃黏膜細胞「為國捐軀」。細胞死亡過多,必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的朋友喝了冰涼的飲料後,會立即胃痛、腹痛,甚至拉肚子。有的朋友長期飲用冰冷的飲料或者吃寒涼的食物,積寒郁中,導致脾胃虛寒,胃裡面涼涼的,像灌了冷水,一吃涼的東西就不舒服。一檢查,是胃炎,甚至是萎縮性胃炎。 有一些食物,本身的溫度並不像冰塊、冷飲一樣低,但卻是涼性的,甚至是大寒的,能夠傷胃。比如,螃蟹、梨、柿子、西瓜以及所謂的涼茶等,吃多了,就會引起脾胃虛寒。比如,吃了柿子又喝涼水,引起腸梗阻,在農村屢見不鮮;月經期間吃西瓜、吃梨,引起痛經、閉經,也很常見;長期服用寒涼的中藥大黃、決明子、黃連等,引起腸道黑變病的病例也不少見。
第4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
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2.寒氣逼人(3) 為了健康,您必須警惕冰冷的飲料和寒涼的食物,它們是導致寒邪傷胃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議您少喝冰冷的飲料,包括碳酸飲料,喝涼茶要適可而止;必要時諮詢一下中醫,不能不加辨證地清熱瀉火;適當喝些暖性的飲料,比如紅茶、生薑湯、紅棗湯,有利於溫暖脾胃;飲料適當加熱飲用,如牛奶、杏仁露等,可減少其寒性……總之,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痛快,丟掉了一生的健康。 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都會內生寒濕 只要稍一留意,就會發現我們周圍有兩類體質不佳的人。一類人形體肥胖,動不動就氣喘吁吁,精力不充沛,懶洋洋光想睡覺,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另一類人則面黃肌瘦,氣短乏力,抵抗力很差,容易傷風感冒,甚至一天到晚病容滿面。如果考察其營養狀況,則會發現,第一類人營養過剩,第二類人則往往是營養明顯不足。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都可以導致體質下降,容易患上慢性病。 所謂營養過剩,主要是脂肪、蛋白質等高能量物質的攝入過多,超出人體所需。營養不足,則是指鈣、鐵、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營養缺乏,主要是由於追求過分精緻的食品、不注意營養均衡而引起的。 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都會導致氣血虧虛,內生寒濕。營養缺乏造成內生寒濕倒不難理解,可是為什麼營養過剩也會造成寒濕內生呢?原來中醫歷來強調「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不僅過量的飲食可以導致脾胃損傷,而且「肥甘厚味」攝入過多,也會給脾胃造成極大的負擔,久則損傷脾胃。脾胃一傷,其化生氣血的能力便大打折扣,其轉運水濕淤濁等代謝產物的能力也明顯下降,造成痰濕滯留,何況「肥甘厚味」本身就是助濕生痰之物。而營養缺乏時,生成氣血的原料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氣血因生化乏源而虧虛,造成抵抗力下降,無力排出寒邪。 總之,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是造成內生寒濕的重要原因,也是各種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看看我們的身邊,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骨質疏鬆、肥胖、高脂血症等病人越來越多,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不過,我們也沒必要驚慌,只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營這些問題。 疾病最傷正氣,不可姑息養奸 同事小李大病初癒,人整整瘦了一圈,說話也不像以前那樣中氣足,走起路來還有點顛簸,一副少氣無力的樣子。 小李得的是腦梗死,不過發現和治療都很及時,所以沒有留下什麼嚴重的後遺症,真是萬幸。不過,這樣的一場大病,免不了會損傷正氣,完全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管什麼樣的病,都會損傷人的正氣。人有病時感到少氣無力,一走路便氣喘吁吁,動不動就出汗,耐力很差,就是疾病傷了正氣的緣故。俗話說,「好小伙抵不住三泡稀屎」,意思就是像拉肚子(現代醫學稱為水土不服或急性腸胃炎)這樣的小毛小病,都能把一個壯小伙搞垮,疾病傷人威力的巨大由此可見一斑。一些急危重病,包括外傷、大失血等,對正氣的損傷更快更重。而一些慢性病,則會通過經年累月的慢性損耗,使人的正氣日漸消弱。 疾病最傷正氣,而正氣損傷的人,更易招致寒氣的侵襲,引發新的疾病。中醫有「因病致虛,因虛致病」的說法,體虛與疾病,兩者常互為因果。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不會對所謂的尋常小病置之不理、姑息養奸,而應該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防微杜漸,在病後、手術後做好防護,防止寒氣的侵入。 用藥不當,是損傷陽氣的罪魁禍首 學術會上,從北京來的老同學談起了這樣一個病例。一個20多歲的女孩,因白血病在一家知名大醫院住院兩個多月,低熱不退。經治療,病情不僅沒有得到控制,而且又增加了拉肚子的毛病。這可不是一般的拉肚子,她拉得非常厲害,每天都在20次以上,並且日夜不停,全是稀水便。拉得她氣息奄奄,連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在朋友的介紹下,她來找中醫,看看有沒有辦法,說是死馬當做活馬醫。女孩面色蒼白,體質很弱,當時天氣並不很冷,她卻穿著很厚的衣服,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老同學診脈看舌,詳細詢問病情以及用藥情況,得知這位患者朋友此前的兩個月內,一直在用不同種類的抗生素——醫生認為發熱、腹瀉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因此便變換著花樣,把各種抗生素都用到了,最後沒有效果,才答應患者朋友找中醫診治。老同學嘆了口氣,這是明顯的脾腎陽虛。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固然與患者朋友的體質和疾病有關,但抗生素的長期不當使用,也是損傷陽氣的罪魁禍首。根據辨證,老同學給她開了3劑四逆湯,用到了附子、乾薑、炙甘草等。二診時,癥狀就明顯減輕,一天大便的次數減到了七八次,並且感覺有些力氣了,晚上也能夠睡一會兒覺了。半個月下來,腹瀉基本上控制,體力明顯恢復。 四逆湯 【藥物組成】甘草2兩(炙),乾薑一兩半(生用,去皮,破8片),附子1枚。 【方劑主治】四逆湯是著名方劑,來源於《傷寒雜病論》。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傷寒太陽病誤汗傷陽,及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病、霍亂病等症見四肢厥逆,惡寒蜷卧,嘔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脈微欲絕者,以及瘟疫、瘧疾、厥證、脫證、痛證。見有上述癥狀,屬陰證者。現常用於心肌梗死、心衰、急慢性胃腸炎吐瀉過多,各種高熱大汗所致之虛脫,各種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屬於陽衰陰盛者。 【煎服要點】可用水3000克,煎剩至1200克左右汁液,去滓,分溫再服。
第5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2.寒氣逼人(4) 在對中藥療效的神奇感慨之餘,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病例所揭示的醫療上的一種不良傾向。西醫過分依賴,甚至濫用抗生素,基層醫生一見發熱動輒用激素。一些中醫動不動就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活血化淤。這種思維固化,不求醫理的傾向,使病人雪上加霜,身體越來越虛,越來越寒。可以這樣說,臨床上虛寒證越來越多,與用藥不當有很大關係。 大量服用清熱解毒中藥導致陽虛,在腫瘤患者朋友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有些中醫不會辨證,一見腫瘤,便不分寒熱、陰陽,把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半邊蓮等清熱解毒藥堆砌到處方上,還給學生講解,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這些中藥能夠抗癌。其實,常年這樣服下去,患者朋友陽氣受損而不自知,難免終有一天倒下。 痤瘡、口腔潰瘍、便秘、鼻炎等,許多人一有這些病症,都認為是「上火」,自己會買一些清熱解毒的葯來吃,什麼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板藍根沖劑,反正這類葯有的是。沒有效果了,去醫院找醫生,大部分醫生也認為是上火,又是清熱解毒。結果,越清寒氣越重,越清氣血越是凝滯不通。於是,這些小毛病由此也成了疑難雜症。 現代人似乎很喜歡輸液。有了病,不管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不管是腸炎痢疾還是胃腸功能紊亂,不管是刺激性的咳嗽還是呼吸道感染,不管是風濕還是類風濕——清一色輸液治療。各個醫院的急診輸液室,每天都有大量掛水輸液的病人。當然,這裡面有許多是應該輸液的,但也有許多是不需要輸液的。冰冷的液體進入體內,對於有些人而言,是有可能損傷陽氣的。有學者指出,輸液引起寒氣入里,相當於《傷寒雜病論》裡面所說的「直中三陰」,是很嚴重的一種情況。 輸液不是萬能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用藥途徑。特別是寒性體質的人,輸液更要慎重。 產後的女人更需要關心 派出所李警官帶她母親來看病。這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說自己比別人怕冷,一年四季都不會出汗。近兩年來,四肢關節開始疼痛,並且有加重的趨勢。李媽媽還告訴我,她的病根是在幾十年前落下的。那時家裡比較窮,也沒有朋友幫忙,所以,她生過小孩沒出月子就要起來勞動,做飯洗衣洗尿布,過早接觸了涼水。 李媽媽的經歷很有代表性,許多體質虛寒的女性朋友,都有產後調理失當、過早接觸涼水,或者受了風寒的病史。 產後的女人,身體處於一個特殊時期。老百姓有「產前一籠火,產後一塊冰」的說法。分娩是一個耗氣傷血的過程,就如同從母親的體內分一籠火出來。嬰兒出生之後,媽媽又要用大量的氣血來生產乳汁。日夜照料孩子又引起睡眠不足,還會影響氣血的生成。所有這些因素,使產後的女人處於氣血相對虧虛的時期,陽氣不足,很容易受寒。所以,我曾不止一次地對準爸爸們說,產後的女人更需要關心。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產後的補、養、調三個字。 首先是補。產後氣血虧虛,陽氣不足,虛弱怕冷,正是需要進補的時候。補什麼?當然是補氣補血補陽氣。小米紅棗粥、花生大棗燉豬手,能補氣血,通乳汁,很適合產婦食用。 第二是養。盡量想辦法讓產婦睡眠充足,不要太過勞累,不要過早接觸涼水,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只有這樣才能養足氣血,避免寒氣的侵襲,以免落下病根。 第三是調。由於產後內分泌的變化,母親此時的心理、情緒不太穩定,加上孩子吃喝拉撒,夜間哭鬧,影響睡眠質量,很容易煩躁、憂鬱,患上產後抑鬱症。這時,做丈夫的一定要注意多替妻子著想,幫助其調節心理情緒,做到寬容大度,不要惹她生氣。許多男性朋友不了解這一點,凡事仍要爭個您高我低,結果傷了感情,也傷了妻子的身體。 總而言之,產後的女人氣血多有不足,寒氣容易侵襲而留下病根。此時的調養非常重要,重點是忌勞累、受寒、生氣。
第6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
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3.溫度定死生(1) 陽氣是生命的原動力,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如果在正常體溫的基礎上,想辦法讓體溫提高1℃,我們的免疫力就會增強5~6倍,許多疾病將離我們遠去。 寒氣侵入人體之後,會損傷陽氣,導致其溫煦不足,抵抗力下降。陽氣不足的客觀指標,就是體溫的下降。日本著名的健康養生專家石原結實指出,近50年中,我們的體溫降低了近1℃。體溫的降低,妨礙了體內脂肪酸、尿酸等廢棄物的燃燒、排泄,引起高血脂、糖尿病、痛風和高血壓的發生。 陽氣是生命的原動力,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如果在正常體溫的基礎上,想辦法讓體溫提高1℃,我們的免疫力就會增強5~6倍,許多疾病將離我們遠去。 人之將死,其體必冰 我們可能讀過一些名醫的故事,羨慕他們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其實,他們之所以有回天之術,就在於他們善於找到起死回生的一些徵象。比如,雖然四肢已經冰涼,但心口窩還有熱氣——這是心跳未停的徵兆;雖然久久沒有動靜,但鼻孔尚有一絲氣息——這是呼吸未停的標誌;雖然已經收殮入棺,但滴出來的血液卻是鮮紅的——這是血液還在循環的徵兆……有了這些徵象,名醫才敢斷定,病人並未真正死亡,因而才能用針法、灸法等,將病人從鬼門關拖回來。 說到底,還是陽氣的作用。心口的熱氣,鼻孔的氣息,鮮紅的血液,都是陽氣一息尚存的徵象。如果人真的死了,只會剩下陰冷冰涼的肉體。老百姓把死亡叫做「斷氣」,叫「命歸陰」,就是這個道理。 陽氣是我們的命根子,人有陽氣則生,陽氣絕則亡。及時驅寒,保護陽氣,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 別拿感冒不當病——從「天下第一方」桂枝湯說起 《傷寒雜病論》隆重推出的第一個方子,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桂枝湯,只有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和紅棗五味葯組成。但這個方,配伍嚴謹,「為仲景群方之魁」,被譽為天下第一方。 這是個調和營衛、祛除寒氣的方子,主要適用於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感受風寒,有頭痛、發熱、出汗、怕風等癥狀者。但《傷寒雜病論》對本方的論述極為詳盡,除了分條論述其各種適應症外,對本方的服用方法也有詳細介紹。葯煎取汁之後,要「適寒溫」,要求葯汁的溫度適當,不熱不涼。「服已須臾,啜熱稀粥」,服藥後喝一點熱湯,來幫助養胃、促進發汗排寒,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同時「溫覆令一時許」,要求蓋上被子一段時間,避風助汗,使其遍身微微出汗,以達到最佳的發汗效果。服藥後,如果汗出病癒,剩下的葯就不用再吃了。沒有效果的,可以再「服至二三劑」。服藥時,禁食生冷、黏膩、酒肉、臭惡等物。 《傷寒雜病論》還特別論述不同病情服用桂枝湯的加減方法,以及桂枝湯的禁忌症。 現在來看,桂枝湯絕不僅僅是治療體虛感冒的一般方子,它對於病後、產後體質虛弱、亞健康狀態,以及不明原因的低燒、多汗症、胃腸功能紊亂、妊娠嘔吐、多形性紅斑、凍瘡、蕁麻疹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從對桂枝湯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作為醫聖的張仲景,對於風寒侵襲肌表這種看似輕淺的小病,是非常上心的。因為這是祛除寒氣的最佳時期,一旦處理不當,或失去治療機會,寒氣就會遷延入里,疾病發生傳變,產生合併症,甚至變為重病。 當代人對感冒似乎並不重視,認為不用處理,反正過幾天就能自愈。有的朋友甚至自恃身體強壯,有明顯癥狀還硬抗著,堅持工作學習、熬夜拼搏。殊不知,許多疾病便由此產生。 我常勸朋友們,千萬不要拿感冒不當病。有了感冒,要停下工作,及時休整,保護陽氣不受侵害。同時,採取措施,把寒氣祛除體外,以免留下後患。 不生病的訣竅就是無寒一身輕 既然寒氣是諸多疾病的根源,那麼,排出寒氣,不讓寒氣滯留體內,是否就能治癒疾病?如果平時能多加防範,避免寒氣侵入人體,是否就能維護健康?回答是肯定的:無寒一身輕,這是維護健康的秘訣所在! 遺憾的是,不管是患者朋友還是醫生,對寒氣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凡病清熱解毒,已成思維定勢;動輒使用抗生素、掛水輸液,從大醫院到小診所,極為普遍……寒氣的危害越來越大,越來越普遍。說重一點,此風一日不除,國人就一日不能得到健康。 觀念的轉變是關鍵。「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您知道了排出寒氣的重要性,如何排出寒氣,便在舉手之間。我曾系統總結過排出寒氣的方法,簡單易操作的大體有以下幾種: 藥物排寒法:通過服用具有溫熱發散性質的中藥,來溫補陽氣,疏通經絡,排出寒氣。這是驅寒的主要措施,既能祛除入侵肌表的新寒,又能祛除淤積在臟腑、經絡的陳寒。
第7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一章寒氣是萬病之根——3.溫度定死生(2)食療排寒法:用美味可口的葯膳,來增加體能,補益血氣,排出寒氣。 針灸排寒法:通過針刺特定的穴位,激發經氣,或用艾條、艾絨直接溫灸某些穴位,驅散寒氣。 推拿按摩排寒法:與針灸原理一樣,通過推、拿、揉、搓、點、按等手法,刺激穴位,激發經氣,排出寒氣。 刮痧排寒法:用刮痧板在人體某些表面按照一定方向進行反覆刮,使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或淤血斑塊,以此來舒經活絡,活血化淤,祛寒排毒,激發正氣。這是打開寒氣排出通路的有效方法。 拔罐排寒法:以罐為工具,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然後將其吸附於俞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從而產生吸力,使局部皮膚充血,以達到舒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的目的。 熏蒸排寒法:通過體表的熏蒸,使毛孔開放,肌表溫煦,血氣循環加快,從而排出寒氣。 運動排寒法: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可以使氣血暢通,汗孔開放,直接祛除寒氣。 音樂排寒法:音樂既可以調節情緒,穩定心境,又可以調節神經和內分泌功能。而且,音樂透入人體後,可以激發潛能,增加能量,促使寒氣的排出。 從根本上維持健康要從保護陽氣著手 陽氣是排寒的根本動力。寒氣侵入體內,能否及時排出,與陽氣關係很大。陽氣不足,單靠外力,寒氣是很難徹底排出的,而一旦養足了陽氣,再通過合適的方法,就能把陳寒排出,達到健康的目的。 沒有陽氣就會失去生命。《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失去陽氣,人就會折壽而短命。明代醫家張景岳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他把人體的陽氣比作是太陽。沒有陽光,萬物就會失去生機;沒有陽氣,人便會失去生命。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這個陽氣。有人把《傷寒雜病論》的核心思想概括為「扶陽氣,存津液」,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要想從根本上維持健康,也要從保護陽氣著手。 怎樣才能保護陽氣呢?首先是要防止寒氣的侵襲。寒氣最容易損傷陽氣,一旦發現寒氣的蛛絲馬跡,就要及時祛除。其二是要補足氣血。氣血充足了,陽氣的生成便有了物質基礎。第三是要保證睡眠充足,使陽氣得到養護。第四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常熬夜、縱慾過度、喜食冷品等,都會耗散陽氣。若從臟腑的角度考慮,保護陽氣,重點在於養護好肺、脾、腎三臟。這些,將在後面詳細介紹。
第8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二章為身體噓寒問暖——1.看面色舌苔 祛除寒氣,不要等身體出現了癥狀才開始處理。我們需要隨時根據氣候和環境的變化,為身體噓寒問暖。必要時,還得掌握一些養生的技巧,排寒扶陽。要想落實到實處,必須得回到正確的生活方式上來。這世間有什麼靈丹妙藥,能比得上順應自然、合乎天道呢? 只要您掌握了疾病的規律,學會望診方法,懂得如何看面色和舌苔,就能診斷一些常見病症,為家人和朋友節省一筆診斷、檢查費用。 中醫診斷疾病,有望、聞、問、切四種方法。四診中望診排在第一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診法。「望而知之謂之神」,意思就是說,面對一個人,如果您一看就能知道他身體是否健康,氣血是否充實,陰陽是否平衡,哪一臟腑有病,甚至是什麼病,那您的診斷水平絕對是一流的,就是「神醫」。 其實,只要您掌握了疾病的規律,學會望診方法,懂得如何看面色和舌苔,就能診斷一些常見病症,為家人和朋友節省一筆診斷、檢查費用。這裡告訴大家的,就是根據面色和舌象來判斷是否陽虛,體內是否有寒氣的簡單方法。 首先說面色。我們黃種人正常的面色是微黃透紅,明潤光澤的。當然,由於遺傳、體質、年齡、職業的不同,正常面色也有所差別,有的偏紅,有的偏黃,有的偏白,有的偏黑……但總以明潤含蓄為特點。明潤是指面色光明潤澤,是精氣充盈的表現;含蓄是指面色隱含於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泄的象徵。當您發現自己或親友的面色與平時有較大改變,在排除了正常的外來影響因素之後,就要考慮疾病或亞健康的可能。 以下幾種面色,往往提示陽虛而有寒氣。 面色白:由於面部毛細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中醫認為,這大多為虛寒或失血所致。面色白而虛浮,屬於氣虛、陽虛;面色蒼白而枯槁,屬於血虛。氣血不足,內里必有虛寒,多見於久病體虛、大出血、慢性腎炎、呼吸系統疾患以及有貧血傾向的人。 面色萎黃:面色萎黃,沒有光澤,常提示脾虛、氣虛、血虛,也見於寒濕內停。 面色青:面部青筋顯露,或整個面色發青,見於受寒、驚風、氣血淤滯、劇烈疼痛等,都提示體內有寒氣。 面色嫩紅:一般來講,面色紅赤代表有熱,但也有的朋友整個面部浮白,而顴骨周圍嫩紅,往往是內寒深重、陽氣浮越的表現。 面色黑:腎虛有寒、淤血水飲停積的人,往往面色發黑。嚴重者如尿毒症晚期患者朋友,輕淺者如熬夜後眼圈周圍發黑、狀如熊貓的朋友,都有血淤寒積的表現。 再說舌象。舌診內容很多,分別包括舌質和舌苔的神、色、形、態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紅舌,薄白苔。具體說來,淡紅舌是指舌色淡紅,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鮮明潤澤,不胖不瘦;舌苔薄白,則透過舌苔,可以隱約看出淡紅的舌底,並且舌苔顆粒均勻,乾濕適中,不黏不膩。 以下舌象,表明陽虛有寒氣。 舌色淡白或嫩白:這種舌頭的顏色比正常的淡紅舌要淺淡,甚至是明顯地泛白色,往往是血氣不能充盈舌部的表現,見於氣血虧虛、陽虛寒積之人。 舌色青紫:舌頭顏色發青,或帶有紫氣,或紫色,同時舌頭潤澤而不幹燥,甚至水滑欲滴涎水,是陰寒內盛的表現。 舌苔白:白厚而膩的舌苔,提示寒濕或痰濕內停。特別是白滑而潤澤者,提示寒飲水積。 另外,不管舌苔的顏色是黃是白,是灰是黑,只要舌面潤澤,口不幹渴,甚至口水難禁,水滑欲滴,都說明陽虛而有寒氣。 對於面色和舌象而言,語言的描述往往不及真實的形象更加生動。因此,課堂上我建議學生,購買一些相關圖譜和視頻材料,反覆觀看,經常演練。 觀察面色、舌象是診測人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方法,熟練掌握並應用這個方法,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這點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還是值得的。
第9章寒氣對人體的危害第二章為身體噓寒問暖——2.冷暖自知 ——「冷不冷」是判斷有無寒氣的最簡法則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您的身體狀況如何,陽氣虛不虛,有沒有寒氣,您自己最清楚。醫生所做的,就是幫您發現這些徵象。而判斷體內有無寒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一問「怕冷嗎」。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您的身體狀況如何,陽氣虛不虛,有沒有寒氣,您自己最清楚。醫生所做的,就是幫您發現這些徵象。而判斷體內有無寒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一問「怕冷嗎」。 無論是在醫院給患者朋友看病,還是在家裡接受親友諮詢,我都會問:「您平時怕冷怕熱?」時間久了,連女兒都會笑我:「您這個中醫也太簡單了,凡是病人都問怕不怕冷怕不怕熱。」 這絕不是客套的噓寒問暖。怕不冷怕不熱,對於判斷是否有寒氣,至關重要。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患者朋友的冷熱,恰恰反映了體內陰陽盛衰的狀況。怕冷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陽氣虧虛,體內「燃料」不足,溫煦機體的熱度不夠,這就是「陽虛則寒」;另一類是外來陰寒之氣入侵,損傷了人體的陽氣,導致怕冷,這就是「陰盛則寒」。總之,只要感覺怕冷,就表明陽虛有寒氣。 我遇到過許多怕冷的患者朋友。有的是全身怕冷,稍一吹風,稍一受涼,就會感冒流涕,甚至有的朋友大熱天穿著棉衣來找我看病,還凍得瑟瑟發抖。有的晚上必須穿著毛褲、襪子才能睡著,否則凍得不行。當然,這只是極端的例子,很多人只是比別人怕冷,比別人容易受涼。全身怕冷反映整體陽氣虧虛,體內有寒氣。 局部怕冷,則反映相應的臟腑氣血不足,內有寒氣。比如,有的朋友背部特別怕涼,背部中間有像手掌大小的一塊地方,總是冰涼冰涼的,非常難受,到處求治而不能解決。其實,這正是陽虛有寒、水氣不化、水飲停積的表現。在《傷寒雜病論》里對這早有定論,「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如掌大」。至於治療,也非常簡單,「當以溫葯和之」。我喜歡用《傷寒雜病論》中的苓桂術甘湯:茯苓30克,桂枝30克,炒白朮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20分鐘服用,三五劑就可見效。有的朋友常說自己胃部冰涼,像一個冷水袋放在裡面,甚至有時還咕咕作響,這是脾胃陽氣虛、寒氣結聚於胃脘的表現,多見於胃潰瘍患者朋友,只需要溫中散寒就可以緩解癥狀。而有些醫生不知道這些,一見是胃潰瘍就清熱養胃,往往是越治越重。還有的朋友腹部怕冷,特別是有些女性朋友,月經期小腹部冰涼冷痛,這肯定是寒氣凝結的表現,千萬不要一味地活血化淤。有的朋友腰部怕冷而疼痛,這是腎經有寒。有的朋友頭痛而怕風怕冷,這是寒氣傷了頭部血脈。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怕冷這一癥狀,中醫有惡寒和畏寒的區別。如果您感到怕冷,但給您加件衣服、多蓋床被子、用個電熱毯就能有所緩解,那就是畏寒,提示陽氣虧虛、內里有寒。如果這些措施都不見效,通常還伴有發熱、寒戰,則是惡寒,是外來邪氣侵襲人體,邪氣在表的反映。 另有一些特殊徵象,也可以看做是怕冷,提示有寒氣的存在。一種是病人身上熱乎乎的,但又總想添衣加被,說明他內里有寒。另一種是病人雖然怕冷不顯,但總體來說比較喜暖,身體局部發冷的地方,總想用手或者暖水袋焐一焐才覺得舒服,這也是寒氣的特徵。 對於陽虛,輕者可經常喝一點生薑紅糖湯,或者用第三章介紹的葯膳,也可補足氣血,排出寒氣。嚴重的,就要用中藥湯劑來進行調理了。 我常告誡學生,要做一個好醫生,必須了解患者朋友的冷暖。這不僅是醫德的要求,也是辨析寒熱、提高醫術的重要環節。對於讀者而言,知道了判斷自身寒氣的最簡法則,就不會一見口腔潰瘍就去喝涼茶清火,也能避免被那些不問寒熱、不辨陰陽的庸醫所誤。 寒熱極為重要,在明代醫家張景岳的《十問歌》里,它是列在第一位的。「一問寒熱二問汗」,可惜在好多中醫那裡都沒有得到重視。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在總結前人問診要點的基礎上寫成《十問歌》,後人又將其略作修改補充為: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解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十問歌》內容言簡意賅,可作問診的參考。但在實際問診中,還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詢問,不能千篇一律地機械套問。
第二章為身體噓寒問暖——4.寒積發渴
作者:王長松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口渴不渴能反映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口不渴,或者口渴而不想喝水,或者想喝熱水,都提示我們體內陽氣不足,寒氣內存。「嘴巴干不幹,想不想喝水,想喝熱水還是涼水?」中醫看病時常會這樣問。也許,您會感到奇怪:我不是糖尿病,不是尿崩症,也不是乾燥綜合征,怎麼醫生盡問一些不相干的癥狀呢?其實,對於中醫而言,了解患者朋友口渴不渴,對於判斷機體的氣化狀態極為重要。氣化,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名詞術語。在中醫學中,氣化指的是人體內氣機的運行變化和升降開闔,如臟腑功能的實現、氣血津液的輸布、經絡的流注等。氣化,還可以專用於概括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三焦對體液的調節稱「三焦氣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稱「膀胱氣化」等。我們都知道,人體內有大量的水液,這些水液只有不停運動,才能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停止運行,就會形成水腫、積液、痰涎等。而水液運行的一種重要形式,就是要在陽氣的溫煦作用下,化成水氣。這一過程主要依賴於腎陽的作用,稱為腎的氣化。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天熱、乾燥的時候,容易感到口渴,而在冬季,一般不易口渴。因此,如果您生病時不感到口渴,往往提示您陽熱不盛,甚至寒氣內停;體內氣候不熱,所以您就不渴。如果您感到口乾,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只是想用水潤一潤口唇,並不想咽下,也提示有寒,或者是淤血阻滯。這是因為有寒氣,水不能化,因而拒絕更多的水進入體內。如果口渴想喝水,則又分為兩種情況:想喝涼水者,提示熱盛陰虛;想喝熱水,甚至滾燙的水,那是體內陽氣虛竭、寒氣太盛的表現。因為體內陽氣不足,不能通過蒸騰作用將水液化為水氣,水就不能向上運行到口腔,起到滋潤作用。對這種口渴一定要注意,不能補水,而應該補火——及時溫經回陽,祛除寒氣。概括一下,口渴不渴能反映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口不渴,或者口渴而不想喝水,或者想喝熱水,都提示我們體內陽氣不足,寒氣內存。我曾遇到過一些乾燥綜合征患者朋友,口很乾渴,但卻喜歡喝熱水,怕冷也比較明顯,其他醫生用滋陰的方葯沒有獲得效果,而我判斷為陽虛有寒,通過溫陽散寒,最後就藥到病除。
您可能也喜歡:傷寒雜病論 1 寒氣是萬病之根 寒氣+排除寒氣的途徑和反應 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中醫上講體內有寒氣是體內機制失衡的一個原因,又什麼辦法能更好地祛除呢? 【引用】] 寒氣是萬病之"根"、 【引用】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 受寒與生病 +為什麼說後腦勺是連神仙都害怕的「軟肋+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 《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健康書2 【引用】馬悅凌《溫度決定生老病死》1-30節 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附子真諦尋找在何方+地龍丹參通脈湯 如何理解「血、寒、濕、風、虛」+武國忠談如何判斷「排病反應」 清華教授談李天一案稱強姦陪酒女危害小遭質疑+陪酒女」也不允許隨意侮辱和姦淫 兒童打吊針的危害和白血病 【轉載】科學已經危害人類
推薦閱讀:
※人體臉上的痣相如何看?
※五臟(人體心,肝,脾,肺,腎)
※胡蘿蔔,人體內的細胞警察
※人體特效穴
※人體四個部位百萬蟎蟲天天作伴
TAG:人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