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李鎮西:好的教育,應讓教師成為精神自由的人

李鎮西

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天才不可培養,但人格可以鑄造。好的教育,應讓教師成為精神自由的人,要給學生以舒展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

在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教學樓的牆上,有幾張巨幅照片是我給上體育課的孩子們抓拍的,他們奔跑的身姿極富青春活力。我為這幾幅照片配了一句話:「像風一樣迅猛,像火一樣熱烈,像鹿一樣敏捷,像鷹一樣飛翔……青春的翅膀,拍打著天空;成長的足音,震撼著大地。告訴未來我能行,告訴世界我來了!向著太陽,激情出發!」在這幾幅照片對面的牆上,是幾幅學校教師的照片,也是我抓拍的,每個教師都燦爛地笑著,充滿生命的活力。兩組照片交相輝映、遙相呼應。

我總在想:好的教育應該是給人心靈的自由。對於教師來說,應該是精神自由的人。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必須具備思想創新。可現實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也不願意去思考。這當然不能完全怪教育者,我們要呼喚行政管理部門、社會給教師以心靈的自由,要還教育者——包括校長和教師思想創新的權利!要允許和釋放教育者思想創新的權利和情緒,允許每一個校長和教師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這是思想創新的最基本條件。

教師要具備現代知識分子擁有的天然使命感和批判精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其前提是教師本人應有思想創新的意識、能力和膽略,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有獨立思考的勇氣。如果習慣於在權威面前關閉自己思考的大腦,就談不上任何創新。

像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他本身富有思想創新的精神,也擁有相對寬鬆的心靈自由的環境。關鍵是,他與教師們都是有想法的人。所以,北京十一學校的改革創新取得了成功。李希貴的成功,首先是思想創新的成功,是「與眾不同」的成功。不過,對教育創新的成果,有的人還是有一些慣性思維,覺得必須能夠「複製」「推廣」,有所謂的「創新成果」才有價值。其實,創新的意義在於多元,難道不能「複製」的創新就沒有意義嗎?動輒就想到「推廣」「複製」,想到「統一」「規範」,這乃思想的禁錮。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教師對孩子的感染與影響。如果教師沒有「靈魂的陽光」,用什麼去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只有教師擁有思想自由,才會有學生的心靈飛翔。教師對孩子精神的影響,就是用思想照亮思想,用個性發展個性,用激情點燃激情,用夢想喚醒夢想,用創造激發創造,用智慧開啟智慧,用民主培育民主,用人格鑄造人格……只會做題的教師,教只會做題的學生,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

要給學生以舒展的心靈。重溫陶行知當年的教育思想,他說:「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與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只有校長教師學生工友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個民主的學校。」

這是陶行知的原話,這些話在今天聽起來還是很前衛的。我們的教育離學生真正解放還有一段距離。

「六大解放」中最關鍵的是第一條「解放他的頭腦」,即我今天說的「讓學生擁有心靈的自由」,讓學生能想也敢想。比如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與其煞費苦心地「引導」學生找這個「關鍵詞」、尋那個「關鍵句」,不如讓學生暢抒己見,寧肯讓閱讀課成為學生精神交流的論壇,也不能成為教師傳授閱讀心得的講座。又如作文教學,與其僅僅讓「訓練」學生如何在「怎樣寫」上下功夫,不如放開讓學生在「寫什麼」上多動腦筋。衡量一堂語文課成功的標誌,不在於學生與教師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多少「不一致」。從某種意義上說,寬容學生的「異端」,就是對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權利的尊重。

給學生以健全的人格。創新也好,創造也罷,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我們說「給人以心靈的自由」,是在一定前提下講的,絕不是無法無天。這個前提就是健全的人格。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天才不可培養,但人格可以鑄造。

我們或許還記得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寫的《致教育者的一封信》。當時,全法國85萬教師同時接收到了薩科齊所寫的信,他聲稱自己滿懷信念和激情,要與教師談談兒童及教育。信中有這樣的話:「教育就是試圖調和兩種相反的運動,一是幫助每個兒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進每個兒童走上人們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我的理解是,教育有兩個方向相反的運動,一是尊重個性,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成長之路,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找到這條獨特的路,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培養共性,無論這個孩子多麼「獨特」,他總是人類的一分子,人類所有的文明遺產、文化成果,比如真、善、美,都應該擁有並傳承下去。尊重個性與培養共性不可偏廢,不可走極端。教育就是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應當使兒童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培養人,讓兒童成為自由的人、渴望知曉美好事物與偉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滿愛心的人、獨立思考的人、寬容他人的人,同時又是能夠謀到職業並以其勞動為生的人。

對兒童最好的愛,便是對兒童的尊重,這就是教育。在這個前提下,所有的創新對人類才有意義。我們所期待的創新人才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應該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中國所有師生的人格健全、心靈自由與思想創新,是讓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真正躋身世界強盛民族之林的前提。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


推薦閱讀:

幼兒教師教育格言
等咱有了錢(教師版)
教師節祝福簡訊
救救教育、救救教師、救救學生
不,我只是個教師! | 我是教師

TAG:教育 | 教師 | 精神 | 自由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