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智慧》第1集、源遠流長(曾仕強)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句話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聽得多了。但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家看過巴比倫、希臘的文化,你說它不同呢它又很相近,你說它相同呢它又差得很遠,到底是近還是遠?到底是同還是不同?各位應該自己問一下。同樣是人類,為什麼語言不一樣?風俗習慣不同?而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看法相差很遠。所以西方人老是不了解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看西方人也好象霧裡看花一樣猜不透。它為什麼這個樣子?我們今天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四個字講完了:叫做自然孕育。它是自自然然。當然,然後慢慢演化而成的。所有的文化,都不是由哪一個人登高一呼說:我們要這樣。它就會造成,不是的。都是一點一滴慢慢形成。大家都覺得這樣比較好,然後就成為那個地區的主流,而這個地區的想法又跟它有一點差異。

我們是只有一個地球,沒有錯。但是畢竟西方人他是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地球。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他是從東方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地球。但是看出來結果還是不一樣。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因為大家在書本上都可以看得到,西方人看這個地球看到最後就看出一個結果,他說:「啊!我知道了,就是一分為二,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二分為四,兩個細胞分裂為四個細胞,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這樣,無窮無盡,就產生萬物。也不能說他不對,它本來就是這樣子。可是偏偏中國人,他的看法不一樣。《道德經》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面他就講了,因為不需要講了。萬物都產生了,你還講什麼?這兩種都對,但是分析起來,它就有很大差異性。西方的一分為二其實就是簡單的分裂,是數量的變化。而中國的一生二,則是傳統經典,《易經》里的智慧。是萬事萬物自然繁衍,生生不息的規律。那麼東西方的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又有著怎樣的差別呢?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一分為二,這是事實。一生二也是事實。但是這兩個字我們真的要好好去想一下,一個叫分,一個叫生,分就是分開、分開、分開。西方人說一它會分裂成兩個,是什麼原因?因為一本來就是兩個構成的,你看這四個字對,他們文化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西方人:二構成一。你看他們都是兩個合成一個。所以很容易分成兩個,你看西方的家庭,是由丈夫跟妻子構成的,意見不合可以分開,這是他們的觀念。我們不是,中國人:一內含二。二構成一,以二為中心;一內含二,以一為中心。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開剩下一個都不算家庭。西方分大於合,他們當然也有合的觀念,不可能沒有,只是太重視分了。分到最後它會合成什麼,它很重要,它會變成社會、人群最小的單位:個人。中國沒有,中國是合中有分,我們怎麼你都離不開要合,合是最重要的。為了合而分可以,為了分而分我們認為不好。所以我們的觀念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認為社會、人群最小的單位是:個人。大家就慢慢知道,我們基本的觀念跟西方是有點不一樣。這樣一來,就產生很多後面的現象,是越來差得越遠,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一本萬殊。就是本來只有一個地球,本來只有一種現象,但是你看出不同的東西來,它就形成很多很多種變化。「一本萬殊」,本只有一個,但現象千變萬化。這裡我們可以發現,西方人是上帝,高高在上,主宰一切,創造萬物。他們的文化叫做:神本位,神人分離。而我們的文化受《易經》的影響,叫「人本位」,神人合一。表示我們對神的概念跟西方人對神的概念不一樣。西方人的神是高高在上,它是可以主宰一切的,它跟人是切割的,不聯繫的。可是我們有個觀念,神人也是合一的,神人是不分開的。西方人的公司,由股東跟員工所構成。所以老是覺得員工偷懶,老想辦法去管他;而員工總覺得股東唯利是圖,只顧自己,剝削我的勞動力。所以他們勞資經常起糾紛,甚至於衝突、罷工、對立都有。中國的公司它有一種說法叫「以廠為家」。這個公司是個大家庭,這個工廠就是他自己的家,那還分什麼呢?所以老闆很照顧員工,員工也把老闆叫做衣食父母,跟家裡那個父母是一樣的,那你怎麼會衝突?怎麼會對立?所以我們勞資很和諧,就是因為我們認為一內含二。一家公司它必須要有員工,必須要有老闆,否則就不成公司。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根本的起源不同,就會產生後面越來越大差異,西方人分的思想其實就是注重人個。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只要是能分的,都越分越細,越分越小。那麼這種「分」的思想給西方傳統文明的傳承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分」對文明的影響

西方他所有的文明都是從神話開始的,我想大家聽得很多了。巴比倫有巴比倫的神話,希臘有希臘的神話,印度也有很多神話。可是神話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嗎?你能夠生活在神話當中嗎?我想不行的。神話聽聽你總是將信將疑,到底這是在幹什麼?因此神話沒有辦法滿足人類的求知慾望。所以就產生一種叫做哲學。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學,每個民族的哲學都是從神話裡面提升出來的。神話只有一個目的: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哲學也只有一個目的: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但是哲學,大家總覺得好深好遠,好象都在象牙塔裡面。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我們的哲學家從來沒有生活在象牙塔裡面。你看孔子他多麼地貼近老百姓;老子,他多麼地深入我們的人心。因為我們是不分的,我們是合在一起的,我們把理想跟現實合在一起,把高的跟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話它慢慢形成哲學,哲學就變成所有學問的母親。當所有學問都生出來以後,母親還在。媽媽不會因生小孩她就去逝的,不會的,這是生的好處,你生了,你自己還在。你分,分光了,自己沒有了。這就決定了我們中華文化為什麼會源遠流長。而西方有些文化,它會斷代,一段時間它就不見了。西方人做學問,他是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去做成的。我們常常講,西方人他的方法其實都叫做嘗試錯誤法。反正我試試看,對的,我再試,對過幾次,我就認為對了;我試試看,錯了,錯了我調整、檢討、改進,最後不成就表示不能用,我再找其它的方法。他們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所以他們有一句話叫做: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我很尊敬我的老師,但是我更重視真理。在真理面前我是不認老師的。所以後浪推前浪,後面的學說經常推翻前面的。當然我們現在會覺得這太好了,就是進步。實際上,我們如果深一層想,我們就知道,凡是常常被推翻的東西就是不成熟的,成熟的推翻不了,真理推翻不了。會被推翻就表示前面那個是不成熟的。這個過幾年又被推翻了,就表示你還是不成熟的。我如果這樣想像的話,各位就可以知道,常常改變,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所以我就全力想要推翻我老師的理論,這自己建立一個,當然是斷掉了,它不會連續的。西方人過分強調「分」的思想,從而導致很多的理論研究逐漸脫離大眾和日常生活。而從事研究的這些學者們,又各自為政,不斷推翻前人的理論,這就導致了西方很多文明的失傳。與此相反,中國人「合」的思想,是如何促進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呢?

我們中國人是不一樣的。西方人:追求真理;中國人:重視師承。就是老師永遠是老師。這樣對嗎?西方人經常說中國人同樣是中國人,怎麼相差那麼遠?比如:孔子簡直是聖人,樣樣都高明;要麼就是庸庸碌碌,差得那麼遠。的確,在我們歷史上只有少數值得我們仰望的聖人,其它好象都不行。是不是我們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笨?其實不是,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東西。中國人做學問,跟西方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並不是摸索著一點一滴去建立起來。我們是由那麼高明的祖先,他摸透了整體宇宙人生的奧秘,掌握了全部的變化,然後他提出來一種學說,這種學說經得起千古的考驗。到今天我們所有出土的東西都可以證明,我們是一脈相承的。但是每個地方出土的多少有點不一樣。可是你說它不一樣,它都是一個系統。這樣大家就可以了解,中國人做學問不是我個人有什麼創見,而是我們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與個人創見有什麼不同?個人的創見後人很容易把他推翻掉,成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學生,都把自己的創見當作是老師的延伸,而不是把他去掉,我取代你,不是。為什麼叫做師門?就是孔子他所領導的是個群體,他絕不是個人。因為我們不認為個人是一個單位,老師帶了一群學生,這些人他的講話是相同的,思想是一致的。使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家。如: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墨家、名家.....而這些家又是統治於一個大的太極的系統。所以整個叫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最大的家庭,裡面有很多中型的家,大家相融不相斥,互補,而且它可以使我們在方方面面做到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細水長流,順著那個地勢不斷地流轉,一點不費力,它就可以持續下去。經過歷代先賢的不懈努力,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從有文字記載的兩千多年的歷史來看,中華民族一直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只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近代史就成了一部恥辱史。因此許多人在思考,難道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導致了中華民族的落後挨打嗎?

為什麼近代中國落後挨打?

近四百年來,我們不能怪中國人,因為整個歷史,使我們太傷心了。使我們喪失我我們的自尊,使我們對自己開始產生很大的懷疑: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強盛?為什麼我們這麼衰弱?但是我們提醒各位,如果到了二十一世紀,你還有這樣想法的話,那就是不切實際的。你看我們近二十年來,中國人在世界上的表現,各位要冷靜想一想,連西方人都感覺到很驚訝,怎麼會這樣呢?怎麼那麼快呢?我們一直認為我們科學不發達,可現在呢?外國人覺得很奇怪,怎麼一夜被你們趕上了?中國人怎麼會進步這麼快?難道是突然間我們一夜夢醒都變成西方人了?沒有。難道是我們整個都變了?全盤西化了嗎?也沒有。那我們怎麼會有這樣的成績呢?就是當我們的思路開始現代化的時候,我們所表現的一定是很優越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的思路只要清楚,我們的發展就是無窮的。當我們的思路不清楚的時候,我們自己就遭殃了。我們的思路是什麼?就是一本《易經》。我們對《易經》的認識,應該要很明確地了解到《易經》,它不是告訴我們什麼知識知識的,它不是。如果《易經》是一本講知識的書,那老早都丟掉了。因為那麼久了,什麼都變了,你這留著有什麼用?

《易經》帶給我們的是思路。思路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走什麼樣的方向,一個人只要方向正確,然後你一努力你就很快有成果。如果你方向根本是錯誤的,你越努力就越糟糕。你看我們上了高速公路,如果南北方向搞錯了,那你越跑越遠,而且你越快越倒霉。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中華民族的歷史,都是《易經》的思路。為什麼有時候很強?有時候很弱?有時候又表現得可圈可點?有時候又實在很丟人?有時候清醒有時候迷糊?這個也是《易經》的道理。當一個人很自大,很自滿,老感覺自己了不起,你的思路就開始昏庸了。然後就開始沒落了。為什麼我們講:富不過三代?就是你一富有以後,然後就不重視小孩的教育了,然後小孩就可以為所欲為,敢霸王了。這樣的人一長大,他怎麼能夠維持這個家庭呢?所以你看我們的歷史,它的確有時候興,有時候衰,有時候讓人感覺到很有面子,有時候又感覺到很丟臉。那不是《易經》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冷靜下來,找到我們自己的那個可長可久可大可興的那個脈絡,然後在現有的基礎上面我們去發揚光大,這是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所應該做的事情。

中華民族興衰的基礎。

我們看到西方也是有興有衰,沒有說一直興的,如果一直興,現在巴比倫還在呢,古希臘還在呢。這幾個古文化裡面,大家應該去想到,那為什麼印度現在還在?印度也曾經這樣,甚至於變成人家的殖民地,它又回來了。其實很簡單,你看印度人不管跑到哪裡,他頭上那個包子始終打著。我常常問印度人:這是什麼意思?他說這就是印度人的象徵,這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再窮我這個東西也綁在那裡,再富有也綁地那裡,我告訴你我永遠是印度人。只在印度人不忘記他是印度人,印度文化它就會延續。只要我們不忘記我們古代的聖賢,不忘記《易經》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們再倒霉,我們還是會起來的。中華民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持久性?就是《易經》的道理,深深地在我們血液裡面,變成我們的文化基因。那西方人就覺得孔子講的話,跟現在都能合適嗎?其實也不然,因為孔子告訴我們:你要與時俱進。你隨著時代的不同,你去發展,但是有一點,「根本」不能動。我們重視老師,重視師承。但是孔子告訴我們:當仁不讓於師。就是在仁面前,你是不要讓老師的。他告訴我們:只有一樣東西,你是可以當仁不讓的,即「仁」。你看到「仁」,你才可以不讓。「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個「根本」。人之所以為人的那個「根本」你如果抓住了,你怎麼變都會萬變不離其宗。你永遠是個仁者。我們這個仁者,它就是說:我是頂天立地,我是順天應人,我是按照自然規律在做人做事,這個「根本」絕對不能動,我們也從來沒有動過,然後其它你怎麼變都可以。因為我們都知道時空是萬變的,一直在變,永不停止。這樣就可以知道,我們的文化為什麼會源遠流長。就是我們掌握了那個「根本」。所以你怎麼變它都不會亂的。西方人就是抓不到那個「根本」,所以一變就亂,就把以前統統推翻掉了。

世界大同與地球村

近四百年來,西方人在主導整個的地球,他們分,分,分,分到最後,已經知道非合不可了。可是要合找誰呢?不是找中國人,要找《易經》。因為《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個最大的體系,最完整的思維,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不破壞現有的各個民族的文化,換句話說:我們非常尊重每一個民族的文化。但是我們只有用《易經》把它包容起來,互相尊重,彼此和諧相處,然後來達到和平發展,這個人類當前的總目標。我們今天如果眼看世界,已經慢慢要全球化了。大家聽到全球化,會不會想到孔子講的:世界大同?會不會想起《易經》裡面有一個同人卦?大有卦?「大有」、「同人」,加起來就是大同世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然後西方人把它叫出來說:全球化。是不是慢慢又是一致的?只要大家認識這樣的一種狀況,你就知道中華文化這個時候起來有它的時代意義。因為有時候分比較有利,有時候合比較有利。全球化是勢在必行的,除此之外,人類沒有路可走了。再分下去最後利害關係,不對就打起來,以前打打還無所謂,現在武器那麼厲害,殺傷力那麼強,我們還忍心戰爭嗎?所以我們唯一的路,就是和平相處。和平相處就是要彼此包容,互相尊重,那只有《易經》了。我相信很快外國人他會來了解《易經》的道理,然後人家思維慢慢去調整,大家各自為共同的目標來共同努力,那我們的理想就是全人類的理想,很快就會完成。

推薦閱讀:

曾仕強: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
曾仕強《愛情與婚姻》語錄:
曾仕強:《周易的奧秘》十四講
【曾仕強百家講壇 】《胡雪岩的啟示》先義後利
曾仕強:深藏不露有三個要點

TAG:智慧 | 易經 | 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