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俄在敘利亞由「暗鬥」轉向「明爭」

田文林:美俄在敘利亞由「暗鬥」轉向「明爭」 田文林 · 2015-10-13 · 來源:國資觀察 0 收藏(0 評論(0) 字體: 大 / 中 / 小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是中東政治中的一件大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僅為巴沙爾政府繼續掌權注入強心劑,還使美俄博弈日趨公開化,雙方日趨由「暗鬥」轉向「明爭」。動蕩不定的中東亂局又增添一大新變數。

  9月初以來,有關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的消息引發世界輿論聚焦。先是以色列和土耳其媒體稱俄羅斯開始向大馬士革派遣戰鬥機和軍事人員;隨後英美媒體也聲稱,俄羅斯已向敘利亞派遣航空分遣隊。9月8號,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法新社均稱,數架俄羅斯安-124重型運輸機飛抵拉塔基亞附近機場。9月9號,路透社稱,俄已向敘利亞塔爾圖斯派遣兩艘坦克登陸艦,並部署少量海軍步戰人員。路透社還稱,俄羅斯將向敘提供「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9月13日,法新社報道稱,俄正在拉塔基亞建設簡易機場,跑道足以起降大型飛機。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大方承認。「一石激起千層浪」,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引發美國強烈反應,由此使中東博弈正在進入「美俄時刻」。

俄為何加大軍事介入敘利亞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一直是個「公開的秘密」。巴沙爾政府能夠在內外交困的內戰中支撐至今,內因主要是敘利亞政府軍忠心耿耿,沒有出現大規模嘩變或潰敗,外因就是伊朗和俄羅斯等外部國家鼎力援助,這些援助就包括軍事領域的相關合作。問題在於,過去相當長時期,俄羅斯在對敘軍事介入問題上表現低調,甚至在8月初還計劃撤離常駐敘利亞的俄公民。為何現在卻增強在敘的軍事存在,甚至普京還公開承認這點呢?說到底,是形勢發展使然。

  首先,當前巴沙爾政府處境危急,亟需外部援手。經過長達四年多的血腥內戰,敘利亞政府軍疲態日顯,尤其是兵源不足問題日趨凸顯。據統計,自2011年3月衝突爆發的敘利亞內戰,已造成政府軍8萬多人喪生。由於傷亡慘重,連忠於政府的敘利亞人也不願服兵役。據說有7萬敘利亞人逃脫兵役。巴沙爾所屬的阿拉維派在敘利亞總人口中只有l5%左右,因此兵員緊張問題日趨凸顯。2015年7月28日,巴沙爾總統首次公開承認,因陣亡、變節和逃避服兵役等情況,曾擁有近30萬軍力的敘利亞政府軍規模減少近半,並坦承「軍隊感到疲乏」,「其他什麼都有,但就是缺人」。因軍力不足,敘政府軍只能收縮戰線,使「伊斯蘭國」輕易奪下巴爾米拉,親政府部隊還退出伊德利卜省。據報道,敘利亞政府控制的領土面積不足25%。如果沒有外部強援,巴沙爾政府很難長久支撐下去。

  巴沙爾政府續存對俄羅斯至關重要。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為數不多的忠實盟友,塔爾圖斯港還是俄羅斯在海外的唯一軍港,巴沙爾垮台將使俄羅斯在中東失去重要的立足點;從地區反恐看,巴沙爾政府是目前遏制「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向北高加索地區擴張的重要屏障。如果巴沙爾政府垮台,敘利亞很可能完全被極端恐怖勢力佔據,並將直接威脅俄羅斯南翼的安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高調示強,宣布將擴大對敘利亞軍事介入。

  其次,歐洲難民潮引發的輿論變化,為俄羅斯強行介入敘利亞提供契機。2015年以來,歐洲正遭遇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目前已有數十萬難民湧入歐洲,令歐盟國家焦頭爛額、疲於應對。這些難民絕大部分來自戰亂不斷的西亞北非地區,其中80%難民來自內戰猶酣的敘利亞。連年內戰使敘利亞近半數國民流離失所,400萬人流亡海外。歐洲國家要想遏制難民潮的勢頭,必須正本清源,設法結束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內部戰亂。而這些國家當初陷入戰亂,與美歐此前推行的「政權更替」政策直接相關。當年正是英法主導發動利比亞戰爭,以及在敘利亞策動政權更替,才使這些國家陷入戰亂,製造出大量難民。普京9月4日稱,難民潮是歐洲國家在中東和北非錯誤政策的「必然結果」。歐洲國家的外交政策「對美國亦步亦趨」。歐洲國家開始重新反思對敘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普京承認並加大軍事介入敘利亞,實際是適時引導敘利亞的政局走向,顯示俄羅斯在地區事務上發言權和影響力。

  再次,「伊斯蘭國」對俄羅斯威脅增大。2014年興起的「伊斯蘭國」非常敵視俄羅斯,該組織因不滿普京支持巴沙爾政府,聲稱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一樣,是「伊斯蘭國」的敵人,曾揚言要打到俄羅斯,並揚言解放車臣和整個高加索地區。此後,該組織曾出資7000萬美元,在中亞開闢新戰場。而俄羅斯是世界上信奉伊斯蘭教人數較多的國家之一。伊斯蘭人數僅次於東正教,俄羅斯穆斯林超過25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數的15%,其中不乏「伊斯蘭國」的同情支持者。據俄羅斯專家稱,IS組織中有1000多名俄羅斯人。對俄本土安全構成一定威脅。但俄羅斯2014年忙於應對烏克蘭危機,無暇顧及打擊「伊斯蘭國」。目前,隨著烏克蘭危機局部緩解,俄羅斯的安全關注重點逐漸轉移。與此同時,由於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出工不出力」,「伊斯蘭國」在2015年持續壯大,其活動範圍遍及西亞北非各個國家,極端思想繼續向外滲透。在此背景下,俄需要將目光轉向中東,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投入更多資本。而軍事介入敘利亞、扶植巴沙爾政府就是重要步驟。

美為何反應強烈

  面對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的新態勢,美國反應強烈。9月8號,美國國務卿克里稱,對俄在敘利亞建立軍事設施的做法「深感憂慮」。美國還向北約成員國保加利亞和希臘施壓,拒絕俄飛機飛越其領空。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稱,「俄羅斯的有關行動會進一步惡化敘利亞局勢,這些行動會導致更多人員死亡,會令難民潮進一步擴大,甚至會有與在敘利亞作戰的反伊斯蘭國的美軍及盟友發生軍事對抗的風險」。美國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介入反應如此強烈,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近年俄美關係持續緊張,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美國強烈反應。圍繞反導、車臣、中亞「顏色革命」、斯諾登事件等問題,美國與俄羅斯已經持續較量多年。尤其2013年底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俄矛盾更趨白熱化。2014年9月,奧巴馬在聯大會發言時,將俄羅斯、「伊斯蘭國」組織及埃博拉疫情並稱為當今世界和平面臨的三大威脅。2015年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強調,要用制裁及其他手段使俄羅斯承受破壞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代價,並同盟友一道遏制俄羅斯未來可能的脅迫行為。2015年7月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的2015年度《美國國家軍事戰略》,稱俄「好用武力手段實現國家目的」,「俄方及其代理勢力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地區的安全」。美新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瑟夫·鄧福德在任命聽證會上稱,俄羅斯是會對美國構成存亡威脅的國家,鑒於其擁有核武器,俄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大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雙方關係高度敵對的情況下,美國對俄羅斯在敘利亞加大軍事行動,自然高度警惕,充滿戒備。

  其次,美國擔心俄羅斯與其爭奪中東主導權。近年來,美國整體實力日趨下降,中東政策明顯失敗,奧巴馬總統又急於戰略東移,因此在中東戰略收縮加快。然而,儘管如此,美國實際是想要低成本維護中東統治,而不肯放棄在中東的主導權。而近年來,俄羅斯在中東則明顯由守勢轉向攻勢,地區影響力日趨回升。中東亂局為俄羅斯在中東抓牌、改善與地區國家關係提供了新機遇。近年,俄與埃及、伊拉克、敘利亞乃至沙特等國的關係都在加強。當前俄在敘利亞加大軍事介入,某種意義就是俄在中東填補權力空白、擠壓美國影響力的新信號。德國《明鏡》周刊稱,俄羅斯幫助敘利亞,背後是其新的中東戰略。在美國將大選之際,歐洲又陷入敘難民危機之時,俄羅斯出其不意地開始針對美國展開行動。對西方來說,這是要與西方爭奪中東秩序。

  再次,從國家層面看,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目標大相徑庭。儘管美俄都力主打擊「伊斯蘭國」,但美國政策優先重點是推翻巴沙爾政府,乃至借「伊斯蘭國」來消耗敘利亞政府軍的實力,因此對打擊「伊斯蘭國」出工不出力。俄羅斯則恰恰相反,其一直力保巴沙爾政府,並將巴沙爾政府作為打擊「伊斯蘭國」重點依靠力量。俄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俄羅斯多次呼籲「國際聯盟」在聯合國主導下與敘利亞政府合作,因為敘政府軍是打擊「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組織的最積極力量。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較量,本質是對巴沙爾政府去留問題的博弈,是按照哪種思路來解決敘利亞危機。而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就是要力挺巴沙爾,使敘利亞危機朝著俄羅斯期待的政策方向演進。這顯然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11日公開稱,「俄羅斯現在推行的『加碼押注』阿薩德戰略是一個巨大錯誤」。

  總之,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是中東政治中的一件大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僅為巴沙爾政府繼續掌權注入強心劑,還使美俄博弈日趨公開化,雙方日趨由「暗鬥」轉向「明爭」。動蕩不定的中東亂局又增添一大新變數。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k0856)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芳草地

推薦閱讀:

特朗普:美俄關係處於歷史性的「危險點」
原定35分鐘談了兩小時 「雙普會」能否讓美俄關係回暖?
「雙普」通話與美俄關係前景
中國航天雄心正將美俄甩開?核動力飛船直飛火星 在月球建造基地
薛理泰:美俄不會在克里米亞軍事對抗

TAG:美俄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