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國做了 40 年漫畫,不過到底沒有日本同行的好運氣:100 個有想法的人

娛樂

陳心怡2 小時前

《漫友》試圖複製日本漫畫模式, 40 年了,他還在一個彆扭的位置上。

金城做了快 40 年的漫畫,不過這個眼下被資本瘋狂追捧的行業,卻和金城、以及他創立的漫友文化沒什麼關係。

這倒不是說金城是一個失敗者。他創立的《漫友》曾經被認為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漫畫雜誌之一。在漫友系最輝煌的那些年裡,公司旗下一共有十餘本雜誌。2007 年的時候,北京開元策略發布報刊市場調查報告,漫友系雜誌有 4 本位列全國排名前 30,因此也有人稱他為中國漫畫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這兩年,漫友文化的狀況可算不上太好。漫友文化的副總經理賴春暉不願意透露相關雜誌的具體發行量,只是說:「雜誌,無論是漫畫還是其他雜誌,整體這幾年都是走下坡的。」

而根據漫友文化的母公司華聞傳媒近期發布的 2016 年財報,動漫產品及動漫服務業收入為 1 億元,比 2015 年下滑超過三成,漫友也因此成為了華聞旗下盈利最少的公司。相比起騰訊動漫、有妖氣這些目前最受追捧的漫畫公司和平台,漫友的名字很少被人提及。

面對這樣的現狀,金城多少還是顯得有些不甘心:「如果按照原本那個紙質出版的時代,我想漫友文化肯定今天就早已經成為日本小學館什麼的,肯定沒有問題的。」

但他本人已經淡出漫友的運營了,去做漫畫相關的研究,「掙錢的事讓別人去做,我去做不掙錢的事。」

有意思的是,金城在過去 40 年的時間裡做的事情,就是試圖讓漫畫從一件不掙錢的事情變成一件掙錢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功勞都得記在金城的賬上,只可惜現在摘取果實的人並不是他和他的漫友文化。

早期的《漫友》雜誌

金城自己也是一個漫畫家,不過最初他畫的是連環畫,也就是俗稱的小人書。

文革結束以後,原本進入停滯的連環畫創作捲土重來。到了 1982 年,中國全年共出版連環畫作品 2100 余種,單本印量 10 萬冊,是 1960 年代印量的 20 倍。1978 年高中畢業之後,金城就開始從事連環畫的創作。1983 年,他剛剛憑藉連環畫《明姑娘》在當時國內發行量最大的畫刊《連環畫報》上出道。

然而很快,連環畫這個市場就崩潰了。新興的電視媒體對於從前沒有過多娛樂生活的人們而言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其他豐富的讀物也讓連環畫這種大多根據文學原著改編的小人書不再受到歡迎。過去依賴連環畫出版盈利的出版社,在市場轉型面前,也幾乎馬上就選擇了放棄。

「這個時候我就不太甘心。」在金城看來,當時國內的連環畫距離發展到漫畫這種形態只有半步之遙——在日本,四格漫畫也是在手塚治虫的帶領下發展出了現在的新漫畫,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一個龐大的動漫產業——於是他將連環畫轉變成目前我們所熟悉的漫畫形式,拿著自己的創作開始奔赴於不同的出版社尋求機會。

但出版社並沒有接受金城的想法。「大家覺得你們所謂的漫畫是國外的,不是中國這種能夠接受的。」儘管金城來來回回地跑出版社,但這種「舶來品」一直得不到認可。「四處碰壁,沒有辦法,我就自己來創辦漫畫公司。」

在 1987 年和 1992 年,金城曾兩次創辦了漫畫公司。說是漫畫公司,但它們實際上都更像是個人的漫畫工作室。除了自己畫漫畫,他還拉來了幫手一起創作,但由於公司自身沒有出版的能力,再加上市場環境不成熟,這兩次創業都很快夭折了。

在 1997 年,金城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他在北京創辦了漫畫公司「金城時代連環漫畫中心」,也就是今天漫友文化的前身。金城覺得,這一次時機是真的到了。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 1995 年前後日本動漫在中國的繁榮。隨著衛星電視、有線電視以及教育電視台的興起,再加上當時動畫片進口不受審查和配額限制,《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新世紀福音戰士》等動畫開始風靡一時。這讓很多人意識到這個市場可能大有可為。

《灌籃高手》

政府也感受到了危機感,日本動漫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讓他們開始意識到了扶持國產原創的重要性。1995 年起,國家啟動了中國動畫出版工程,扶持相關產業,於是誕生了《北京卡通》、《卡通先鋒》、《漫畫大王》等一批原創漫畫雜誌。

一開始,金城還是想做原創內容,於是推出了一本名為《時代漫畫》的全原創漫畫雜誌。問題是,《北京卡通》們看似風生水起,但卻這只是政府扶持下的表面繁榮。像《時代漫畫》這樣完全市場化的雜誌,因為沒有成熟的消費者市場,所以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時代漫畫》無疾而終後,2000 年,金城從北京出發,把公司遷移到了當時動漫發展氛圍更好的廣州。跟著他一起前往南方的成員只有三個人:一位負責雜誌的排版製作,一位負責發行,還有另外一位是司機。

2002 年 6 月,數次改版後的《漫友》雜誌終於重新出發。這一次金城沒有再執著於自己的「原創漫畫雜誌」,為了讓雜誌先存活下來,金城給了它一個更容易討好讀者的定位。「既然讀者喜歡日本的漫畫,我又沒有辦法出版日本的漫畫故事,我就出版日本漫畫的介紹和評價。」

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漫畫產業的階段,早期的大部分愛好者依然是日本動漫作品的消費者,而《漫友》則充當著中介的角色。《漫友》等動漫資訊類雜誌成為了不少愛好者獲取動漫情報的一手信息來源。

除了介紹日本新番、漫畫以及漫畫作者外,《漫友》的特色還在於加入了對於動畫作品以及角色的評價分析。憑藉資訊及一系列分析專欄起步的《漫友》獲得了不錯的人氣,銷量也水漲船高。2003 年,《漫友》已經成為全國動漫畫雜誌中刊期最密且單期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了。

除了迎合讀者的喜好,金城覺得漫友文化存活下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終於開始涉足出版發行業務:「我自己去跟出版社合作,拿來書畫自己跑發行。」台灣漫畫家敖幼祥的《烏龍院》系列就是最為成功的一個案例,這本創下 1.2 億冊銷量的漫畫系列就是由金城引進的。

敖幼祥《烏龍院》

這時候的《漫友》已然成為了漫畫雜誌市場上的佼佼者。但對於金城而言,日本動漫資訊內容只是雜誌進行過渡的一個小小技巧。即便是引進港台漫畫家的作品,也還是為了引起讀者對國內原創漫畫的關注。

金城有一種感覺:」實際上感覺中國漫畫市場消費已經形成了,讀者喜歡看漫畫但是沒什麼可看,原創漫畫作者有一批,又得不到培養。「

金城因此就開始和編輯一起去四處搜羅原創漫畫家。然而當時在國內,漫畫家普遍被視為是一份「不務正業」的職業,能真正完全投入漫畫創作的人少之又少。「真的就像獵頭一樣,去了解誰畫得好。」

為了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金城開始琢磨:「靠我們找不是事,靠我們找才可以找到幾個呢?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平台,有一個機制,那樣的話別人找我們才是一個比較長久的保障。」

當時國內還沒有針對原創漫畫的評比獎項,金城覺得如果能通過比賽的方式來吸引國內的一批優秀原創作者,那麼不僅雜誌的原創連載內容有了保證,或許也能改變讀者的一種漫畫閱讀趨向。於是,最令金城感到自豪的獎項」金龍獎「在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正式誕生了。

2004 年,第一屆金龍獎一共有 100 多部漫畫作品參賽。到了第二屆,參賽的漫畫作品已經達到了上千部,從第三屆開始,金龍獎的影響力開始真正擴大。金龍獎很快幫助漫畫家在行業里打響了知名度:通過漫友的宣傳以及對漫畫單行本的營銷,Benjamin 的《記得》以及寂地的《我的路》一度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漫畫作品。

就這樣,一條非常初級的漫畫產業鏈開始出現——漫畫家在雜誌上刊載作品,積累足夠的人氣後由出版社將熱門漫畫印成單行本出版,而單行本的營銷成功又可以反過來促進漫畫雜誌的銷量。在這個模式中,金城和漫友掌握的是紙質漫畫雜誌和漫畫單行本的發行渠道,自然就擁有著重要的行業話語權。

國內當時的人氣漫畫家也幾乎都匯聚在漫友文化旗下的雜誌:Benjamin、朱斌、客心、丁冰、寂地、夏達、於彥舒、Ling、愛歐、韓露……除了刊載這些漫畫作者的作品,雜誌還不時加入對他們的介紹和訪談,並開始有意識地對於這些作者進行包裝打造。相比同類期刊,《漫友》的連載不僅意味著更高的稿酬,還能幫助作者提升知名度和人氣。

夏達《子不語》

儘管看上去蒸蒸日上,但中國原創漫畫的受眾仍然相當有限。

2007 年,也就是漫友文化已經成立十年之際,漫友的貼吧里出現了這樣一則帖子:「裡面原創的實在太多了,出了單行本,但還是有部分登在書裡面,實在是太貪心了!相比之下動漫的消息顯的很少。」這條帖子下幾乎都是其他讀者贊同的回復。

整個行業都因此受到了衝擊。受到政府扶持創刊的《卡通先鋒》已經從原創漫畫志轉型為普通的資訊雜誌;曾經在 90 年代創下過 10 萬發行量的「5155 工程」雜誌《北京卡通》也於 2006 年正式停刊。

「很多雜誌倒掉了,大家都覺得漫畫雜誌不能做了。」漫友文化的副總經理賴春暉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漫友的,從生活雜誌編輯轉行到動漫領域的他剛好見證了一批雜誌的消亡。

《漫友》自身也能感受到來自讀者的壓力。公司內部也一度流傳著一句話:原創增一寸,發行量降一尺。「當時讀者有偏見,認為只要是中國的就不行,日本的就可以。」對於這樣的情況,金城很無奈,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要雜誌一增加原創漫畫內容,漫友就選擇多贈送小文具、貼紙等免費小禮物來緩和讀者的反感情緒。

但金城最終還是頂住了這種壓力,繼續增加原創漫畫的內容。2008 年出版的《漫友·動畫 100》中日本動漫資訊類的內容已經不足四分之一,200 頁的雜誌中有 150 頁的內容都是國內漫畫作者的原創連載。

除了大大增加原創內容的篇幅,漫友還效仿小學館、集英社等日本漫畫出版業巨頭,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細分受眾的雜誌:主打青春文學的《新蕾》、少年向漫畫雜誌《漫畫 SHOW》,甚至是更為小眾的增刊《漫友·cosplay 100》。

這都是出於金城對日本漫畫行業的觀察和借鑒。「細分實際上還是帶有一定的引領作用,當時市場也沒有細分到一個特別的程度,但是因為我們是一直都在以日本漫畫的模式來作為我們發展這個領域的一個參照。我認為未來我們這個市場一定會細分,所以我們就是等於提前有這樣一個方向。」

然而在金城所希望的細分市場到來之前,互聯網來了。

對於《漫友》而言,一個殘酷現實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掌握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雜誌再只是單純以日本動漫的介紹人身份出現在市場,已經太過滯後了。

此外,從 2009 年開始,中國數字出版業已經憑藉 795 億元的生產總值超越了傳統書、報、刊出版物的生產總值,整個行業的年增長率接近 50%。相比之下,傳統的紙質出版物則是一年不如一年。漫友也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漫友開始對旗下雜誌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版,尤其是《漫畫 SHOW》。這本聚集了國內當時頂尖漫畫創作陣容的雜誌,在兩年時間裡進行了四次大變動。2011 年 2 月起,雜誌加頁至 100 頁;同年 5 月,雜誌為 100 頁的旬刊;到了2012 年 1 月,雜誌改為 100 頁的漫畫周刊;而在 2013 年 5 月,雜誌又變成了 144 頁的雙周刊。

金城對此的解釋是:「當時一方面來講,就是我們覺得針對市場的產品要不斷變化。事實上做出版這個領域淘汰率很高,就是每年都會有不適應市場的東西,包括期刊被淘汰,實際上這就應該還是一個比較健康,比較主動把握自己發展的一個舉措。」

但這樣頻繁的改版對於漫畫作者的創作以及讀者來說都是極大的消耗。2013 年 9 月,《漫畫 SHOW》雜誌正式停刊。《漫友》、《漫畫世界》也都進行了連載大換血。那些離開的漫畫作者以及被迫腰斬的作品給不少漫畫讀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一些敏銳的讀者隨即察覺出了漫友內部的動蕩。

《狐妖小紅娘》的漫畫作者小新就曾在動畫的番外篇中提及當時的無奈。他在動畫中表示儘管當時自己每個月畫 40 頁,但《漫畫 SHOW》的突然停刊讓他一下子沒了飯碗。最後,小新、白驍、於彥舒等一批《漫畫 SHOW》的作者都選擇了走向網路漫畫平台。而這又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了漫友文化。畢竟,想看的漫畫都去網上連載了,誰還買紙質雜誌呢?

《狐妖小紅娘》

漫友並不是沒有嘗試過數字化。2011 年,漫友成立了自己的原創動漫出版平台 91AC。除了將旗下的《漫友》、《漫畫世界》、《漫畫 SHOW》、《漫畫 BAR》、《新蕾》、《約繪》等雜誌全線數字化之外,91AC 同時也呼籲更多的作者直接在平台上投稿。

事實上,91AC 才是國內最早的網路漫畫平台之一。2009 年,有妖氣在得到盛大的支持後開始逐漸轉變為原創漫畫平台,但初期用戶投稿漫畫的內容質量還遠遠無法與《漫友》這樣積累了多年的雜誌相比;2012 年,騰訊成立騰訊動漫進入這個領域;像大角蟲漫畫、快看漫畫等現在一眾人氣漫畫 App 的起步也是 2015 年之後的事了。

根據漫友文化的數據,91AC 在上線一年以後推出的漫畫單行本為 180 本,雜誌共 263 期。 這一年,91AC 還宣布登陸騰訊 Q 雲平台,並與京東商城、亞馬遜正式簽訂協議,讓數字版的原創漫畫登陸京東及 Kindle 平台。

但到了 2014 之後,91AC 漸漸沒了聲音。91AC 官方微博的最後一次更新也停留在了 2016 年。

金城將 91AC 沒能繼續下去的一部分原因歸結於自己。這位對連環畫充滿熱忱的創業者更偏好紙質漫畫作品的質感。在這種影響下,當時的漫友也並沒有完全將重心放到數字漫畫領域,還繼續增加了一些紙質新刊。他可能有些後悔:「任何一個事業的轉型,如果不是從基因上進行轉型,實際上效果應該都還是不一定能根本改變。」

對於漫友的發展,金城認為公司的規劃仍然相對保守。「其實也是存在一個燒錢的問題。像漫友這樣一個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的以實體為主的公司,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盈利模式。如果說要把大筆的盈利去燒錢,去看不到哪裡能夠帶來多大盈利的一個新的領域嘗試,可能也不符合漫友的一個實際情況。」

另一方面是,作為一家十多年來專註紙質出版業務的公司,漫友整體不具備技術上的優勢。在金城看來,技術無疑成為當時漫友團隊的一個障礙。「做數字平台這一塊,不是漫友擅長的事。」賴春暉說:「當時我們整體對這一塊的判斷是覺得這一塊能做,也進去做了。做的不太成功,這個沒有堅持下來,也是有一點遺憾。」

隨著雜誌銷量的下跌,沒有能夠成功轉型的漫友文化終於還是易了主。2014 年 5 月,華聞傳媒發布公告收購漫友文化 85.61% 的股權,包括漫友文化在內的 4 家公司以資產合計 28 億元的價格被華聞收入旗下。

網路終於徹底擊潰了金城將漫友文化做成中國「小學館」的夢想。

「到了這個時代以後,原有的很多模式都被打破了。」金城說:「互聯網帶給了我們很多東西。」

現實的漫畫市場已經和漫友文化鼎盛的時期相差甚遠了。漫畫的發行渠道已經從傳統的紙質雜誌逐步過渡到了互聯網平台,漫畫消費者也在向線上轉移。漫友在這場市場轉型中失去了原有的渠道價值,面對著騰訊動漫、有妖氣、快看漫畫等數字平台的衝擊,它漸漸被邊緣化。

現在的漫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出版公司了,畢竟出版雜誌已經不再是個賺錢的生意了。現在,他們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綜合動漫內容的運營和服務商。

具體說來,漫友目前 200 人左右的團隊中有超過 100 人都集中於漫友的 IP 孵化中心,這個團隊主要聚焦於漫畫內容的創作和運營。此外,漫友文化也開始主辦一些大型漫展及線下活動。在失去數字渠道這一環後,漫友嘗試以其他業務來挽回。

但在有妖氣、騰訊動漫等平台紛紛開始把旗下的漫畫 IP 轉換成動畫作品,以及各視頻平台投入大量資金推出國產動畫之時,漫友還是保持著以往的「老派」作風——華聞傳媒在去年 2 月宣布漫友文化並沒有投資動畫的計劃。

漫友文化目前也只是充當著授權合作方的角色。2016 年 ,漫友文化將旗下《艷勢番》、《長安幻夜》等漫畫作品授權給影視公司進行影視劇的開發。「我們自己還沒有投入,這一塊也是覺得風險比較大。」賴春暉又提到:「影視的授權,我們某些特定情況會採用跟投的形式。」

韓露《長安幻夜》

甚至是在漫友一直以來感到自傲的內容,也由於自身渠道的失效、雜誌銷量的減少而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漫友》上比較高人氣的《識夜描銀》、《瞬零》、《黑刀》等也不再是雜誌獨佔的連載漫畫,而即使發布在騰訊動漫、有妖氣等平台上,這些作品也比不上平台自身扶植起來的像是《狐妖小紅娘》、《鎮魂街》等作品。

「現在數字平台這一塊流量大的幾家基本上佔滿了,漫友這個時候做一個數字平台不太現實。」賴春暉說,現在他們更趨向於和這些數字平台進行合作。

賴春暉認為目前漫友的優勢在於多年的豐富出版經驗以及線下的推廣資源,一些在網路平台成功的作品可以通過漫友來出版單行本。「很多互聯網企業沒有出版的特質,而且也沒有出版的功能,我們可以。」

當然,漫畫單行本目前依舊是這些漫畫作者的重要收入來源渠道。在微博上走紅的條漫《非人哉》於去年 6 月正式出版了紙質書,首印 10 萬冊的成績讓背後的公司獲得了百萬級別的收入,這個數字勉強彌補了公司的人力投入成本。

但在騰訊動漫等擁有強大發行能力的網路平台面前,漫友文化目前顯得有些無力。儘管很早洞察到了風向,但他們失去了重要的數字渠道,也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可以迅速地在市場上推出一名漫畫作者和漫畫作品了。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動漫市場的下滑。根據藝恩諮詢的數據,2010 年中國動漫產業市場規模為 208 億元,目前則已經超過了 1200 億元。而騰訊動漫則宣稱自己擁有 9000 萬的月活躍用戶。

快速增長的動漫市場對於漫友文化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從整個行業的情況來看,這家公司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擁有大量優質漫畫家以及大量用戶的那個重要玩家了。

題圖來自:夏達《子不語》、寂地

推薦閱讀:

運氣不好,再婚也不順的八字實例解析
運氣好的時候別輕易搬家,一定要記住!
人分兩種:運氣好的&運氣差的
記住這三點,你一生都有好運氣!
在9月金秋好運氣臨門,將會有喜事連連的4大生肖

TAG:日本 | 中國 | 漫畫 | 運氣 | 想法 | 沒有 | 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