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感受過愛嗎?
中國孩子最缺什麼,最缺愛。
我說這句話,好多家長要跳腳。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生又無私的,我們還不夠愛孩子?我們都把孩子愛成什麼樣子了?!我為孩子犧牲這麼多!我供他好吃好喝,他的什麼要求我們沒有滿足?難道要縱得他殺人放火才叫愛?
小時候我媽給我煮飯,在水龍頭底下耐心的剝出麻花魚的各類細刺,草莓和櫻桃剛下來的時候貴得要命也要買給我一份。她每天辛勤的織毛衣、給我做她覺得好看的衣服,陪我做作業,從來沒有休息。她愛不愛我?這還用說?
可是當她帶我去買雪糕的時候,我總是挑價目表上最便宜的。因為這樣能得到「懂事」的誇讚。我為什麼這麼渴望得到認可?
有一次,別人送了一條連衣裙給我,上身是假兩件,深紫紅色的馬甲配白襯衣,胸口綴滿鏈條,真是丑爆了。那是一種最最俗氣的紫紅,不管我如何抗議、哭泣,我媽一定要我穿上它去上學。我哭了一路,接下來的一整天都在學校抬不起頭,我覺得自己太丑了,丑得要命。我感覺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我,都在說,真丑啊。
回家的路上我還是哭泣,我爸勸我,媽媽讓你穿,肯定是她覺得好看啊。我那時候小,雖然覺得這不是個道理,但是又說不出來怎麼個不對。然而這真是恥辱的一天。
多年以後,我媽講到她小時候,很想要一個口琴。那時候我外婆算是相當闊綽的,可是絕不允許她買。沒有任何理由,就是不許買。她講起來真是又傷感又惆悵。
我突然就看到這兩個孩子站在一起。一個穿著紫紅色連衣裙在哭泣,一個面對櫥窗里的口琴無能為力。
原來,不是這一代孩子沒被愛過,一代一代,我們大多沒能在最需要愛的歲數得到想要的愛。沒有被愛過,自然不懂如何去愛。
不是嗎?
如果我們得到過這樣的愛,那麼我們不會因為聽到鑰匙開門的聲音就嚇得趕緊關掉電視;不會在看電視的時候如坐針氈,一邊小心翼翼偷窺大人的臉色,一邊惴惴不安的計算剩餘時長;不會在假日里玩耍的時候擔憂被檢查作業。我們總是害怕,害怕考試成績不理想,害怕被請家長,害怕進家門的時候晚了那麼幾分鐘,害怕父母的巴掌是不是馬上要落下來。
所有的討好都來自於恐懼,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不自信,所有的不自信都來自於缺乏足夠的愛。
爸媽們是怎麼表達愛的?正如範例作文里寫的,「媽媽省吃儉用,為了給我買XXX」、「媽媽的額頭爬上了皺紋」、「爸爸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這樣的句子能讓幾個小孩子感覺到我媽媽好愛我?
小孩子哪懂什麼「省吃儉用」。我家貓貓一度認為,沒有錢了,上取款機取就好了啊。一味的教導「節儉」是「美德」除了給孩子帶來匱乏感和不確定感,還能有什麼呢?至於「皺紋」,小孩子更是聞所未聞,青春正盛,不以為意。我有一次攬鏡自憐,感嘆自己蠟黃又憔悴的臉,貓貓說,沒有什麼特別啊,跟平時一樣。
爸媽們念叨的東西太苦情,而小孩子們太無情。每天給小孩子灌輸這些「付出」,這些「愛」,感動的只有爸媽自己。
小孩子就是沒心沒肺啊。
「你飛過。」
「我會飛的那個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回了。」
「你現在為什麼不能飛,媽媽?」
「因為我長大了,小親親。人一長大,就忘了怎麼飛了。」
「為什麼忘了怎麼飛?」
「因為他們不再是快活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只有快活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才能飛。」
「什麼叫快活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我真希望我也是快活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
——詹姆斯·巴里《彼得潘》
而當小孩子長大到能理解這份「愛」的時候,已經沒有歲月可回頭。沒有了。我們拿到工資不敢隨便花掉,我們不敢隨便放棄一份乏味而難熬的工作,僅僅因為它穩定,我們在各種不合理的對待下感到孤苦無依、彷徨無助,我們自卑,我們懦弱。我們明明白白知道,這並不僅僅是因為窮。那些本應支撐我們走過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的安全感,他們在哪裡?他們永遠不會再來了。
可是愛的公式明明那麼簡單!
尊重、理解、信任、包容。為什麼做不來?因為我們光輝燦爛的文化傳統從來只叫你做「家長」,「家長」以下都是孝子賢孫。家長在家裡呼風喚雨、生殺予奪,何其威風!在這樣的威權下,小孩子生來就應該服從,直到他上位;在這樣的不平等下,永遠不會生髮出「尊重、理解、信任、包容」。我們看過那麼多的翻譯小說、歐洲童話、黑白電影,裡面那麼多溫柔的吻和擁抱,有誰得到過?
這個世界真是糟糕透了。
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被包容,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足夠的愛,足夠使他們免於恐懼的愛。他們可以帶著這份愛,去愛。
推薦閱讀:
※攝影人對攝影的感受
※清西陵二日六點感受
※行走文字間,感受生存的樂趣
※為什麼 對最親的人越沒有耐心?
※感受大自然氛圍 99平休閑宜居空間
TAG: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