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習進修彙報

作者:門學博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我有幸受醫院公派到美國的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UPMC)普通和移植外科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修。在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UPMC大外科主任Billar教授和副主任Petiziman教授的指導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並取得了中國駐紐約大使館頒發的留學歸國人員證明。通過進修不僅加強了與外國同行的交流,學習了先進的外科醫療技術,鍛煉了外語口語,而且使我還學到了臨床科室管理、醫患溝通技巧,對美國醫院的運行方式,專科醫師培訓的方法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在此我簡略地敘述一下我的進修見聞。UPMC擁有4萬名員工,年收入約60億美元,是一個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連續10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它與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連在一起,建築設施、儀器設備和學術講堂等資源共享,每年用於科研與發展的支出,列全美醫院前5名。普外科中的移植、創傷急救和重症監護、血管、內分泌、整形、消化道腫瘤等專業學科水平均在美國名列前茅,每年吸引很多世界各地的疑難患者來院就醫。在美進修期間我主要在病房和門診工作,並積极參加各種學術講座,感受到一些美國醫院和國內的不同。首先,美國的醫院給人的感覺是安靜、溫馨、整潔,硬體配置現代化。草坪、花壇遍布醫院內各處,室內、走廊掛有各種藝術畫和裝飾品,服務台配有沙發、茶几、檯燈、鮮花、地毯和飲水裝置,並備有報刊、雜誌和印刷精美的宣傳手冊免費供患者取閱,醫院內有寬敞明亮的餐廳和日常用品齊全的商店。各專業病人均由family doctor 轉診而來,預約就診和手術,在醫院中看不到人滿為患的狀況。硬體上,各種器械、設備完善令人驚嘆,如病房、手術室走廊內到處是移動式醫生工作站,醫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工作站詳細了解每一個病人的病史、病情變化、各項檢查結果以及目前治療,及時做出相應處理,護士配備掌上電腦到病房核對醫囑做治療。每個病床都配備移動監護儀、電話及閉路電視系統,手術室每個房間都配備各種腔鏡設備、血氣分析儀、多普勒超聲及血液回收機。其次,這裡的醫生其工作及生活狀態完全可以用「忙碌、辛苦而充實」來形容——一名主治醫生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12小時,住院醫師時間更長。普外科醫生一般早晨6:30開始工作,準時參加交班,擇期手術早7:30開始,手術連台時中午多數不休息、不吃飯。看門診從上午8點開始,也沒有準時下班、準時吃飯的概念,不管多忙,直至將預約的病人全部看完。平均每位病人的就診時間為40—60分鐘,醫生人均門診量為10人/天,我沒看見有醫生不耐煩的,而且臉上始終有微笑,門診時也未見有醫生接聽手機及撥打私人電話。手術室是我工作最最主要的地方之一,UPMC附屬的Presbyterian 醫院共有60餘個手術間,手術室的每一房間總有一兩個很大的壁櫥,裡面按類別填滿了手術的各種耗材,一到手術需要,巡迴護士就會很快的拿出來,不需要跑來跑去或者尋尋覓覓。手術間牆面上貼有每一個醫生的手套號碼及聯繫方式。手術由主治醫師、住院醫生、麻醉醫師、洗手護士、器械護士各1名組成一個手術小組,在主治醫師領導下工作,各手術專業組人員基本固定。手術中無菌觀念非常強,各項工作非常規範,從護士器械準備、術前身份確認、麻醉實施、切口設計、手術方式選擇到術後復甦均有嚴格的程序和標準,術後醫囑全部表格化,按設定的標準執行。手術時注重細節,常規應用電熱毯及暖風保持病人體溫、應用下肢壓力儀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眼睛覆蓋防止暴露性角膜炎,術中嚴格遵循微創原則。主治醫生技術水平普遍較高,護士素質也非常高,工作嚴謹負責,通常術中只討論專業問題,沒有大聲喧嘩。憑藉非常先進、完善的自動化器械,醫生手術過程非常流暢,從麻醉、消毒鋪巾到最後包紮固定,均一氣呵成,無縫銜接。其他如鋪巾、手術衣、病人的被蓋等,均是一次性耗材,規格齊全。此外,只要有實習醫師或訪問學者一進入手術間,主刀的醫師就會要求巡迴護士連接台上錄像顯示系統或打開不同角度的顯示屏,方便大家的觀摩學習。手術室內設有病理科,腫瘤病人常規行切緣檢查。手術室里還設置有休息室,免費供應醫生、護士牛奶、咖啡和茶葉,充分體現了醫院對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愛護。無論在病房還是門診,都可以感受到良好的醫患關係,病人對醫生非常信賴,醫生也很尊重病人。醫生對待病人非常和藹、親切,好似朋友一般,問病史非常詳細,醫生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和病人解釋病情,直至病人對病情及治療方案明白無誤,讓病人覺得你是真正關心他,我們最常聽到醫生說的一句話是: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醫生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全部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循證醫學證據基礎上,不同醫療機構同級別醫生之間水平差距非常小,從未見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的情況,全部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診治病人,並做出最精確的預後估計,醫生還非常重視患者的隨訪,通過這種執著的隨訪資料,不斷總結臨床經驗。醫院患者周轉率特別高,外科患者術後大多不住院,住院患者一般住院2--3天,術後門診隨訪換藥,一方面減少了病人的住院費用,另一方面提高了病床的使用率。在美國醫院裡,非常注重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專門的櫥窗里貼滿了各類講座和會議通知。我所去的普通外科,科室有自己的學術會議室,每周固定安排一次病例討論會和2次學術講座(分別為臨床和基礎),還有讀書報告會,儘管醫療工作很忙,這項工作已成為常規,是雷打不動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早上7點和中午12點,每次一個小時左右。病例討論會是多學科協作交流,放療科、化療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關學科人員都被邀請來共同分享經驗、一起制定疾病的診療計劃、探討患者預後的理想轉歸。學術講座常常是邀請其他單位著名專家,內容是本學科領域或是邊緣學科的最新進展。讀書報告會主講人則不限制,有住院醫生,也有資歷老一點的主治醫生,圍繞最新文獻進行討論,發表自己見解,形成了美國醫院特有的濃郁學術氛圍。另外,嚴格執行住院醫師培養制度,住院醫師每一個階段都有具體的培訓計劃和目標,配備有臨床技能模擬訓練室,只要是世界上的先進設備,在這些臨床訓練室里均存在,極大的加快了其年輕醫師的成長和新技術的開展。總之,在UPMC外科中心進修學習這段時間,是我人生中非常寶貴的一段經歷,我從中受益非淺,既拓寬了我的視野、又豐富了專業知識,學習掌握了普通和移植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治規範,學習了損傷控制、精準肝臟外科、複雜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活體肝移植等先進的臨床技術和理念,美國醫務人員那種強烈的敬業精神、崇高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活躍的學術思維,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推薦閱讀:

【學習技巧】收藏!教你看透古詩——古代詩歌的鑒賞 意象整理
學習的期望和目標,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深度)
郵票收藏者必學習的收藏知識
網頁製作與設計學習中...
如何因材施教?先判斷學生是那一類學習類型!

TAG:美國 | 學習 | 國學 | 進修 | 彙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