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實說話,被乾隆貶斥為「貳臣」的王鐸其實非常受歡迎?

王鐸是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寫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好字,被譽為「神筆王鐸」,本應是清白儻蕩留名青史的一代書法大家,卻因開門降清而為傳統儒家所不恥。清乾隆皇帝在敕編《四庫全書》時,將王鐸的書刊全部查毀,甚至將他列入《貳臣傳》最下級之乙編——此後三百年,「貳臣」就成了王鐸抹不去的人生污點。

然最近幾十年,王鐸書法日益受到書法界、收藏界的青睞熱捧,一時之間成為「王」和「宗師」級人物,作品在市場上也是水漲船高。「大師」的稱呼似乎都已經不足以加冕王鐸,日本更有「後王(鐸)勝先王(羲之)」之說,將王鐸列入絕頂高手之列。以中國傳統「書品即人品」的價值觀來判斷,這種情況顯然頗有些令人費解。

被打上「貳臣」標籤的王鐸作品真的如此受歡迎嗎?本回東京中央香港2017秋拍「含弘光大——和歌山縣書道資料館藏中國書畫」即呈獻有2幅王鐸作品,其中一幅長達近4米,是目前存世王鐸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被日本學界稱為「王鐸之王」。以此兩幅作品為例,我們用事實來說話,一探王鐸作品超高人氣背後的故事。

據說可以治療頸椎病的王鐸書畫巨製

1

奔躍千里,只為看你一眼

今年9月浙江省美術館舉辦了「健筆蟠龍——王鐸作品展」,作為其修整兩月重新開放的第一個領銜大展登場,聯合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廣東省博物館各大機構精選王鐸作品50件,全面展現這位草書大家的藝術面貌,聲勢可謂浩大。而於開展之前,來自北京、台灣、香港等各地書法愛好者來電詢問,甚至有王鐸愛好者專程從日本趕來看展,足見其在中日兩國都有著超高人氣。

浙江省美術館王鐸展現場人氣鼎盛

王鐸的立軸,從六尺到丈二巨幅,寫來得心應手,一氣呵成,雄健悠肆,骨力暢達。其實,王鐸擅長真行草隸各體,楷書師法鐘繇,又學顏真卿及柳公權,筆力洞達,既端正莊重,又顯靈氣俊逸。但最為世人所重的是他的行草書,宗法「二王」,後得力於宋米芾,其手卷蒼勁跳躍,布勢連綿,變化神出。

正是因為其獨特的書風,歷年來收藏王鐸作品的人日甚。令人意外的是,「皇阿瑪專業戶」張鐵林不僅自己練得一手好書法,同時也是一位隱藏的書畫收藏家、愛好家,有大量私人藏品,其中就有一幅巨幅王鐸立軸作品,作為他精心所藏的珍品之一,非常引人注目。

張鐵林藏王鐸作品

「皇阿瑪」的這幅王鐸長達3.27米,在王鐸作品中已算是出類拔萃的珍品巨製,然較之本次香港秋拍的王鐸 行書臨「宋儋帖」的3.91米,仍短上少許,足見此作之珍稀程度。

2

「青史」不愛他,「青史」卻無法阻擋其他人瘋狂愛他

在中國書法史上,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書家一道,提倡取法高古,開展復興書壇的活動,一掃明末書壇因循守舊之氣,開創了明末清初大寫意書風格局,其在書法史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於正統史冊上,卻沒有一個關於王鐸的讚美字眼。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使得後來王鐸的墨跡沉寂了上百多年。雖沒有「青史」的讚美,「青史」卻無法阻止同時代人對王鐸墨跡的熱愛——

同年代文人傅山評價王鐸:

手熟為能,邇言道破,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能大家。

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試卷跋》云:

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王鐸)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王鐸友人彭而述為他作序記:

四十年來,薦紳士大夫罘罳綺疏無先生一字,則以為其人鄙不足道。

由此可見王鐸之墨跡,人人視為珍襲重寶,不惜重金求之,甚至被視為身份象徵,沒有收藏一件便是「鄙不足道」之人。至現當代,吳昌碩的讚美更是廣泛被引用:「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捆」;啓功也曾以倪雲林贊王蒙之句「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王鐸之魅力,可見一斑。

Lot214

王鐸(1592-1652) 行書臨「宋儋帖」

崇禎庚午(1630)年·39 歲作

絹本 立軸

391×63cm 約22.2 平尺

HKD 8,000,000 - 12,000,000

來源 : 天石東村舊藏、後為日本和歌山県書道資料館館藏。

注 : 題盒者中村不折(1866-1943)乃日本著名油畫家、書法家和收藏家。

出版: 1.《 王鐸の書法【絛幅篇】》,村上三島編,(株)二玄社,1979年4月,頁16,圖版2。

2. 《王鐸書法紀念冊》,(株)二玄社,1982 年10 月,頁9 ,圖版2 。

3.《 王鐸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1月,頁4,圖版4。

4.《 王鐸書畫編年圖目》,齊淵編,文物出版社,2004年1月,頁9。

5.《 王鐸書法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6月,頁43。

6.《 王鐸書法全集4》,黃思源主編,河南美術出版社,頁117,圖版30。

7.《 王鐸書法精選》,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頁2。

8.《 王鐸書法集》,李宴清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台灣),2007年1月。

著錄: 《王鐸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月,頁70。

出展: 1.<王鐸展>,村上三島策劃,謙慎書道會,1979年。

2.<王鐸書法展>,河南省博物館,1982年10月9日-20日。

3.<王鐸書法展>,大阪三越百貨商店,1982年11月9日-14日。

Lot213

王鐸(1592-1652) 草書臨王獻之「忽動?委屈帖」

丁亥(1647)年 56 歲作

花綾 立軸

212×51.5cm 約9.8 平尺

HKD 3,800,000 - 5,800,000

來源 : 天石東村舊藏、後為日本和歌山県書道資料館館藏。

出版: 1.《書道藝術-王鐸、金農、劉墉》第九卷,中田勇次郎編,中央公論社,昭和51(1976)年7月,圖版6 6。

2.《王鐸の書法【絛幅篇】》,村上三島編,二玄社發行,1979 年4月,頁154,圖版3 5。

3.《王鐸書法紀念冊》,(株)二玄社,1982年10月,頁6 4,圖版26。

4.《中國書法全集 第26卷》,劉正成主編,榮寶齋,19 93年3月,頁3 37,圖版9 4。

5.《王鐸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1月,頁101,圖版59。

6.《王鐸書畫編年圖目》,齊淵編,文物出版社,2004年1月,頁137。

7.《王鐸書法全集4》,黃思源主編,河南美術出版社,頁1048,圖版224。

著錄: 《王鐸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月,頁206。

出展: 1.<王鐸展>,村上三島策劃,謙慎書道會,1979年。

2.<王鐸書法展>,河南省博物館,1982年10月9日-20日。

3.<王鐸書法展>,大阪三越百貨商店,1982年11月9日-14日。

3

日本人才是「王鐸愛」的忠實粉絲

王鐸如今之所以廣受矚目,其背後離不開日本人的狂熱推崇及大力宣傳,其中以著名書道家村上三島及中村不折等人影響最大。1981年10月,村上三島帶領衆多弟子前往王鐸故居朝聖,在此前的日本,早已存在眾多的王鐸墨蹟崇拜者,這就是王鐸墨蹟流傳到日本的數量極多的原因。

王鐸故居

日本謙慎書道會1979年謙慎書道會在日本上森美術館曾舉行過一場聲勢浩大的《王鐸展》,當時正是書道展覽全盛期,其中著名學者西川寧、青山杉雨、 村上三島等為首的巨大策展團體,不斷地在日推廣王鐸墨跡。無論是美術館抑或書道會組織,甚至私人藏家,都寶有王鐸墨蹟。因為這股王鐸風潮,當時日本書道家紛紛到中國追尋歷代名人墨跡,帶回日本研究學習。就是在近代日本書道家的推崇下,而作為王鐸故鄉的河南,也將王鐸作為鄉賢隆重推出,從而使研究王鐸、臨習王鐸蔚然成風,又再次形成一股熱潮。

天石東村先生亦是其中之一,並從中日交流之路走上收藏之路。天石東村收藏了王鐸等明清時期書家作品之後,在日後的教學中,均讓學生臨摹其所藏的不同時期的王鐸書法,而令其所引導的青潮書道會,對王鐸的喜愛從單純的審美,到研究得越來越深入,且日漸影響到整個和歌山縣,甚至是此一帶書壇對明清調的審美趨向。

書道資料館「鎮館之寶」王鐸行書臨《宋儋帖》

而和歌山書道資料館,也繼承其遺志,常舉行明清書道展,將此接近四米王鐸行書展示,在關西一代,書道界、藏家、新聞界無人不知此王鐸行書《宋儋帖》巨軸。

本作題盒

值得注意的是,此藏匣中,有中村不折(1866-1943)先生所題匣書,他所創立的台東書道博物館,以收藏有王獻之《地黃湯帖》(唐模本)、顔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等藏品而聞名藝林,而中村親為王鐸巨軸題匣,可旁窺此軸在收藏界之分量。

4

單字如盆大——這才是王鐸style

王鐸作品如今之所以在中日受歡迎,還因為其作品契合了現代人的審美。他將古人如「二王」的尺牘小品進行了非常大膽的「高堂大軸化」,這種大幅作品具有超強的視覺衝擊力,符合當代人追求「高大上」的審美訴求。

王鐸本人體魄強健,食量大酒量好,往往豪飲數升酒後,於食飽氣足之時下筆,所書絹紙堪稱「巨幅」。本行書《宋儋帖》巨軸,正是王鐸將書法的肆意抒情發揮至極致之見證。此軸縱橫取勢,字體偏長,雄渾有力。字之排布移位,或左高右低,左斜右正,或左低右高,左正右斜,變化多姿。對比原帖,多有脫字改字,正可見其興之所至,越寫越是痛快。

本作中的「景」字和「蕭」字

本作中第一行「蕭」字和第二行「景」字,字上出現一道橫線,則是墨瀋往字外流淌的痕跡,猶屋漏雨痕。出現這樣墨汁橫流形同「漏雨」的痕跡,乃是王鐸於絹素懸空的狀態下所書,正因王鐸這種「不據案」那般「不安定」的書寫方式,他寫得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從絹素上看到移曳跌宕的行筆痕跡,彷彿可見其英姿之再現,正是「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對於王鐸的這種創作方式,彭孫貽《王學士草書歌》中亦有提及「 酒酣對客揮巨管,十丈吳綾照墨池。」 王鐸酒後於絹綾上揮灑,「十丈」有可能是較誇張的說法,但亦可旁窺其「不惜書絹」之程度。而在薛龍春博士曾引用王鐸致友人信札中,王鐸抱怨「刻下赴無益燕聚,又勞五指,奈何?」由此可知,王鐸是常常被邀請至酒宴上,為助在場官員或文人的興致,在眾人的圍觀下,即席揮毫。眼前此巨軸,極有可能是文人武官的圍觀叫絕中誕生。

本作落款

此軸上,王鐸清楚地記錄了「庚午十一月初五日」(崇禎三年,1630年),此年年初,其祖母逝,王鐸五月已請辭歸故里,九月與家人親友至河南少室山,於此僦居、讀書,至十一月十一日「仍在少室山」(參見王鐸年譜),十一月受贈人「孔老賈公祖詞宗」可能是河南府的官員或其親友,而此軸堪稱巨障,更可窺孔氏地位顯赫。

5

你能買到的最後一幅民間流傳王鐸巨軸墨跡

巨軸雖然於明朝大量出現,且已有多處文獻記載王鐸雖善書巨幅,然現存世者寥寥。自明末至當下,皇朝的變換、戰火的逼近、社會的動蕩,都令這些難以攜帶、藏匿的巨軸字畫,在此歷史洪流中,被無情淹沒。

本作盒裝

日本所藏王鐸墨跡數量雖然可觀,但尺幅接近四米者,則寥若晨星,且多為國立博物機構所藏。如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行書三汊江野情》、河北省博物館的《行書五言古詩》等,前者長3.345米,後者4.22米,都可謂驚天巨製,然以尺幅計,又以本作之22.2平尺為最。

下方為本作與各大博物館藏巨幅王鐸作品等比例縮小之對比圖

由左至右:

①本作391×63 cm 約22.2平尺

②河北博物館藏品422×52 cm約19.7平尺

③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334.5×45 cm 約13.5平尺

④2017年浙博展覽中全場最長尺幅王鐸《好懶詩》289.5×48cm 約12.5平尺

如此尺幅,由於展覽空間的限制、安全上的顧慮,民間難得一見。現存可查的僅在1979年由謙慎書道會主辦、村上三島所策劃《王鐸展》、以及1982年由河南博物館和日本大阪府中日友好協會等所聯合主辦的中日王鐸巡展上曾出展過,此後再難以在中日書壇展覽中,見得到王鐸巨軸墨跡。而前文中提到的博物館藏王鐸,我們也僅是能從博物館文獻資料中能看得其「真容」。而此王鐸行書宋儋帖巨軸,或許是民間流傳的最後一軸巨軸墨跡了。如今釋出藝林,實可謂藝林盛事矣。

輾轉流年,時光沉澱,曾經的「貳臣」王鐸如今確實如他自己所云「我無他望,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之言,歷史公允地肯定了他的書法成就。王鐸也成了當代書壇的頂級熱門人物,他的書法作品更是眾多拍賣場上的「寵兒」,可謂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此作王鐸 行書臨「宋儋帖」又將創造出怎樣的拍賣奇跡,令人翹首以待。


推薦閱讀:

「碾壓」特朗普,她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政客
作為作假和田玉的原料,這種料子卻大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和田玉交易
最受歡迎的3種野生盆栽植物,第三種每天有3.12萬棵在運輸途中
易學關門弟子 秘傳(歡迎同道中人斧正)
歡迎您也來提問/生克制化實例

TAG:說話 | 事實 | 乾隆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