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津冀13城的發家史

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掌握蘊含其中的發展規律。耶魯大學歷史教授赫克斯特說:「像大偵探一樣,穿透歷史資料的表面,去觀察歷史事件的真相及意義。」本文把京津冀打包,通過對這13個城市分別是如何建城崛起的歷史進行研究,發現它們之間的催生、依附、制掣關係,以及關係的可能走向。

-1-

天津

之所以把天津放在首位,是因為一直以來天津才是京津冀的發動機。

6000年前,天津海浸結束,開始出現鄉村聚落,西漢時期成為一座富饒的小城鎮,後來經過曹操和楊廣的人工造河形成海河水系,天津成為真正的城市。雍正年間,從軍事重鎮變成行政區域,但是歸河間管轄。這段時間,漕運、海運和鹽業為天津插上騰飛的翅膀,逐漸成為北方商業和經濟中心。

李鴻章讓天津成為洋務運動的中心,中國最早的電報、電話、郵局都誕生在這裡。安裝電燈、自來水,開通電車也都比北京要早很多。可以這麼說,是天津引領北京進入近代物質文明世界的。後來就是更牛逼的,袁世凱的北洋新政:官為商助、市政建設、創辦巡警、實業學堂、地方自治,都是碩果累累。當然,袁世凱的貢獻被教材無視了。

在經濟上支援京師,在軍事上護衛京師,憑藉自身條件輝煌百年的天津,最近幾十年卻頗感乏力,這就不得不提一件事情:1949年,北京的工業產值只有天津的四分之一,其後有40年,天津上繳利稅652億元,所得投資僅212億。

以及165重點工程和整個一五二五時期,全國5947個大中型項目,沒有一個在天津,還承擔了支援西北建設的任務;三五到六五時期,2520個項目,天津只有38個。長期的乏力,導致天津沒有完成八五計劃。

天津曾短暫作為河北省會,確實獲得了很多經濟幫助。但是長期以來,天津有淀河通保定,西河通衡水、任縣、寧晉、邯鄲,南運河通大名,對河北多地與外界商貿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是一個值得致敬的城市。

-2-

北京

北京區域三面環山,被美國地質學家維里斯形象地稱為「北平灣」。遠古先人從河南地帶沿太行山東麓向北,被燕山擋住了去路,便留下形成聚落。對於遠古先人,這裡是向北的終點。直到他們發現了南口和古北口,竟然可以通向更北方,於是這裡就成為交通節點,發展為薊城,這是3000年前的事情。

元朝成為國都,並不是因為這裡多繁華,而是因為這裡可以鎮南方,又離蒙古老窩近,並且這百把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在造城,人家真正的政治中心在內蒙的開平。北京真正的崛起,是在明朝。朱棣曾是燕王,封地就是北平,他篡位後打著「天意所屬」的旗號從南京遷都北平。

但是當時北平人少,不像個都城,於是採取了三個措施,犯罪的發北京墾田(羨慕不),南方富戶遷北平,徙山西人萬戶進京,終於湊夠了幾十萬人。為了養活、保護官員和這些人,催生了周邊很多衛所和小城。還規定18萬戶輪班匠分批來京服役,南京近3萬戶住坐匠也搬了過來,這些人最後都附籍大興和宛平了。

最終,北京成了一個政治催生的消費城市,手工業發達。直到建國初期,仍然沒有什麼工業,也就沒有造血功能。以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為例,北京成為舊都,很快一片荒敝。建國後開始狂補工業,聚全國之力,甚至不惜壓縮天津的空間,在當時,可以說就沒有北京不生產的工業品,完全是一個畸形狀態。

而今天的疏解非首都功能,除了因為太擁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當前體量,只有首都功能可以支持這個城市的正常運轉。

-3-

石家莊

石家莊最早是獲鹿縣的一個小村,共有93戶,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1902年,京漢鐵路修到石家莊並設站,嫌石家莊村小,就以旁邊的大鎮振頭為站名。這並未給石家莊帶來大的變化,直到1907年正太鐵路貫通。比較逗的是,京漢和正太的軌距不同,所以正太也要自己設個站,就叫石家莊車站。

恰恰是軌距不同要設兩個站,導致的無法聯運對接的二逼事情,使得石家莊崛起了。因為這裡成為交通樞紐,但是貨物需要大量人工轉運,於是催生了貨棧和轉運業,逐漸繁華了起來。之後就是著名的煉焦廠、大興紗廠的興建,人越來越多,到1949年有18萬人,面積從0.1擴展到100平方千米。

「一五」期間,石家莊被列為大規模擴建城市。1958年,全國最大的抗生素生產企業在石家莊建成,配套工廠和葯企陸續興建。另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是現代化的紡織企業的建設,包括國棉一到七廠,構成了紡織工業基地。當時,市區人口29萬,紡織系統近5萬人。

如果當時京漢和正太的軌距一樣,是不是就不會有現在的石家莊?

-4-

唐山

120年前,唐山還只是一個叫「橋頭屯」的小村莊,因為背靠唐山(大城山)而改叫唐山鎮。它的崛起,要從天津火藥局說起。《中西見聞錄》記載:天津自設火藥局以來,需用煤鐵,為款巨甚,皆從海外夠來。李鴻章覺得這麼下去不行,就讓唐廷樞搞了個開平煤礦。煤礦開好,唐廷樞想修鐵路,被阻撓,最後聲明用驢拉火車才被批准。

於是有了很短的唐胥鐵路。李鴻章看朝廷反感這事,就把鐵路從礦務局剝離了,兩年後唐山到天津全線貫通。公司也改組為天津鐵路公司,又稱中國鐵路公司。後來東修到奉天,西延到北京,成為京奉鐵路。至此,唐山的崛起指日可待。

因為鐵路,唐山先是成為了「百貨場」,攢足了人氣。之後就是我國首個機車廠唐山修車廠、我國首個水泥廠啟新洋灰和華新紡織等,啟新洋灰還是中國工業史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所以,唐山的近現代工業基礎在國內是名列前茅的。

直到現在,唐山還是省內GDP最高的城市,甚至有人說,唐山崛起是因為大地震,純粹一派胡言。對於持此說法的人,我只想問,你因公致殘後,會因為做了手術和拿到撫恤金而變強大嗎?

-5-

張家口

先有宣化,後有張家口。1429年,宣化很牛逼了,張家口才成了一個軍事堡壘。

1571年隆慶和議開啟了蒙漢互市,張家口開始商賈絡繹,店鋪林立,成為以邊貿為主的塞外重鎮。康熙年間開通張庫大道,直通恰克圖。乾隆時禁止俄商到北京交易,張家口成為重要交易地。1830年英法大戰歐洲海路被封,張庫大道便成了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大陸貿易商道。

《喬家大院》里喬致庸從武夷山往恰克圖販運茶葉,走的便是張庫大道。道光年間,張家口已有旅蒙商號280多家。1736年,晉商王榮廷在張家口開設的祥永發賬局,是北方最早的金融機構,很快更多賬局陸續開設,張家口成為中國金融業的起源地之一。

講個小故事。駱駝是張家口重要交通工具,有個老太在東駝號附近撿駱駝糞,一夜就能搞十幾麻袋,四麻袋可以賣一塊大洋,沒過幾年,老太太就用賣駝糞的錢置辦了13間大瓦房。

張家口在清末後經歷了一段衰落,主要原因是天津開埠,俄國設立了黑龍江輪船公司,並鋪設了莫斯科到上海的海底電纜,海運代替了張庫大道。之後更有同治年間開通到敖德薩港航線,光緒年間《伊犁條約》天津港向俄國開放,張家口就更為衰落了。

-6-

保定

在歷史上,保定和北京的關係最扯不清楚,直到今天仍然如是。自隋唐起,北京就是一個文化發達地區,但是明代的北京經常戰亂,文化發展的連續性會遭到破壞,需要一個文人承接地,距北京140公里的保定就是最佳選擇。當時興建的金台書院和上谷書院,聚集了飽學之士,對這座城市的發展影響深遠。

保定經濟的發展,最直接獲益於康熙年間,從府城變為直隸巡撫的省會。雍正年間,直隸巡撫升級為直隸總督,保定不但有省會功能,還承擔了首都擴散出的部分政治、文教職能,成為北京的政治輔助城市。

當時,省道府縣以及軍事機構在保定的就有幾十個。文化輔助功能在清代有所減弱,但是蓮池書院仍是享譽全國的文化重地。有學者認為書院文化,已經成為保定這座城市的主導功能。

只是保定的商業多是為官僚服務,未形成長距貿易,這也導致了後來河北省會搬遷至石家莊後,保定長時間的後勁不足。

-7-

承德

承德在明代和清初,只是蒙古人的牧馬場。直到北京成為國都,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後,開始準備解決東北、漠北和西北的邊防問題。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能力,設置了木蘭圍場用於秋彌練兵,震懾蒙古,以及用懷柔政策拉攏蒙古。之後又修建了避暑山莊,用以避暑行圍,處理朝政,接待蒙藏王公。

圍繞避暑山莊,還設立了很多政治機構。雍正十一年,改熱河為承德,是僅次於北京的重要政治中心。這也決定了承德雖然幾十年就發展成為大都會,但是人口單一,經濟脆弱,主要是官吏、駐兵和僧侶,以及為他們服務的人。這些人大部分是天一涼就回北京,所以承德即使商業街道都無法形成穩定的經濟活動。

嘉慶時,白蓮教猖獗,北部邊疆趨於穩定,承德的政治功能便逐漸喪失了。政治資源的喪失,直接引起了承德的衰落。直到現在主要經濟來源仍是旅遊業。

-8-

秦皇島

秦皇島這座因港而興的城市,從小島變為建制鎮用了30年時間,之後便在天津和唐山的共同推力之下,快速發展為一座城市。港口是基礎,京奉鐵路是動因。

與天津開埠不同的是,秦皇島開埠是清政府自主決定的,因為天津港歸老外管,開平礦運煤老得排隊,封凍和淤塞也很嚴重。另外財政緊張,看洋人在天津掙錢了,自己也開一個,秦皇島就是個很好的地方。當然其中也有主權意識提高的因素。大碼頭建好後,就聚集起很多產業工人,並吸引來眾多商販,逐漸成為一座工商業城市。

秦皇島港開建時,英國工程師金達發現了北戴河。英法商人想分一杯羹,就聚集在北戴河圈地,清政府急命開平礦務局購買了大部分土地,算是保住了主權,但是仍有英法商人在建教堂蓋別墅。20年後,已卸任的內務總長朱啟紟呼籲成立海濱自治區,再次加強了對北戴河地區的主權控制。

-9-

邢台、邯鄲

這是兩座履歷異常相似的城市。邢台是華北第一個城市,殷商古都,也是中國最早的十個城市之一。甚至下轄的16個縣市中,有13個是千年古縣。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並未給這個城市的今天帶來多少積極影響,或許輝煌只能屬於歷史。

邢台的歷史上有三次崛起。一是建國立都時期;二是漢唐宋時期為全國最大的煉鐵基地,也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鍊鋼技術;三是元朝,郭守敬和劉秉忠兩個邢台人為家鄉討得不少政治資源。元末明初,邢台開始衰落,直到現在,不斷被周圍的新興城市超越。曾經驕傲的鋼鐵產業,留給邢台的最鮮明印記是霧霾指數全國第一。

邯鄲與邢台,並無二致。北大教授李國平、城市地理學家周一星、城市群專家方創琳這幾位專家都認為京津冀城市群不應該包含邢台和邯鄲。當然,最後的方案里包含了,雖然只是節點城市,一定要加油。

-10-

廊坊、滄州、衡水

這三個城市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建城時間都很短,最顯著的發展階段都是建國後。

1898年京山鐵路在廊坊設站,成為近代廊坊的開端,幾年之後,它從一個村莊發展為小鎮。1951年安次縣被洪水淹沒,駐地搬到了廊坊,廊坊開始成為縣級行政中心。1969年和1973年天津地區革委會和行政公署遷至廊坊,開啟了廊坊的城市時代。

河間的沒落換來了滄州的崛起。明清兩代,河間皆是府城,雍正年間天津升府,河間被壓縮,滄州在此時短暫升為直隸州,不過只維持了兩年,又被降為散州。1913年河間被徹底廢府置縣。運河城市滄州因為鐵路的興建而迅速崛起,造紙、發電、煉油和化肥廠陸續建成。但是滄州真正崛起,會是渤海新區和市區的港城聯動。

衡水是河北最沒有歷史感的城市,因為衡水歷史大多屬於冀州史,冀州撤府設縣後,衡水又遭遇了頻繁的撤併。現在,這個GDP全省倒數第二、高校數量全省最少、幾年前才和北京通了高速、至今只有動車沒有高鐵通過的城市,像是被遺忘了。衡水崛起,我們等你!

作者:樊夠嗆

推薦閱讀:

京津冀早點一體化協同發展前景如何?
天津這五年丨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擘畫」新機遇,世界級大港的新擔當
【京津冀論壇】結直腸癌肝轉移的規範化診斷和治療
石家莊,京津冀「第三極」?夢該醒了 | 回看
京津冀應合併

TAG: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