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經典碑帖 峻拔奇偉《張猛龍》
祁斌:《張猛龍碑》是北魏楷書刻石的代表作品,它與其他碑刻楷書有哪些異同?白砥:漢以後,隸書一方面向楷書演化——從碑隸到碑楷,一方面由章草逐漸過渡到今草。魏晉南北朝即是這一演變的時間段。碑隸向碑楷的轉變,現知較早的如晉代的《爨寶子碑》《好大王碑》,後有《爨龍顏碑》《嵩高靈廟碑》等,《張猛龍碑》已為隸意褪凈後的楷書碑體,但與完全規範後的唐代碑刻楷書相比,《張猛龍碑》則峻拔奇偉,雄秀出於天然,一如王羲之比於趙孟,王書清奇洒脫,趙書平和規正。祁斌:《張猛龍碑》的方筆應怎樣表現?有人說方筆是刻碑的衍生物,您怎麼看?白砥:線條起訖用方切,在碑刻中較多見。但並非碑刻線條都用方切,如《泰山金剛¾ 》《鄭文公碑》《好大王碑》等,則以圓筆為主。這種圓筆,我以為比墨跡書還要強化,可見刻碑有可能使線條起訖用方,但同樣也能刻得很圓。如書寫時用圓筆,我想無論如何刻工是不會將之刻成方的。《張猛龍碑》的方筆,當為書寫時的Ô 貌,因為它的方形,與刀的直切還是有所不同的。北朝寫體¾ 書中有很明顯的方筆,說明方筆在那時流行。與《龍門造像》中過於方切的方筆相比,《張猛龍碑》的方筆顯得飽滿、豐厚,方中間有圓意,基本不見斧痕。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或也有賴於自然的風化。用毛筆寫方筆,可先略作尖切,再鋪毫轉筆,運筆不可提起,但又不能死按拖鋒,中段多有暗動,但決不可顫抖著走筆,否則極易形成鋸齒形,失之造作。祁斌:偶爾見過您寫的以《張猛龍碑》為基礎的行書,從碑楷轉入碑行書,請問有什麼訣竅?白砥:我¾ 常拿《張猛龍碑》與《集王聖教序》比,發現它們之間有某種相通點:一是王聖教時見方筆,而是王字多奇,結構靈活又整飭,這兩點恰好《張猛龍碑》也都有。所以,我常常將王羲之的用筆、使轉滲入《張猛龍碑》的行書化創作中,很Ð 調。祁斌:現在社會上流行帖學,您覺得這與學碑矛盾嗎?白砥:我覺得不矛盾。作為一位有歷史責任心的書法家,我覺得碑與帖都應該學。許多人一輩子只學一兩種帖,這未免有點狹,如同人一輩子只吃一兩種東西一樣,營養結構不合理,身體可能會有問題。碑與帖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放在一起學,或有可能互相取長補短,這有什麼不好?!好比五四前後的一批學者,學貫中西,冶東西方思想與一爐,最後思想觀念很新,對推動歷史發展起到了作用白砥 以《張猛龍》為基礎的創作
白砥 以《張猛龍》為基礎的創作3
白砥 臨《張猛龍》
白砥 意臨《張猛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