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旅遊攝影快速指南 - 攝影交流專區 - 烏傷印象攝影俱樂部 烏傷印象攝影論壇|論壇...

總目錄前言第一章:幾個必要的名詞解釋第二章:買什麼樣的數碼相機去旅遊?第三章:到了旅遊點怎麼拍?第四章:回家後的簡單圖片處理第五章:對旅遊和攝影的再思考附錄: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目錄第一章: 幾個必要的名詞解釋 第一節:圖片質量與ISO 第二節:快門 第三節:光圈 第四節:測光、曝光與曝光補償 第五節:焦距和焦距轉換係數 第六節:景深與光圈優先 第七節:白平衡與RAW第二章:買什麼樣的相機去旅遊 第一節:旅遊數碼相機推薦型號列表 第二節:追尋完美的旅遊相機 第三節:必不可少VS可有可無的旅遊攝影附件 第四節:數碼相機的分類 第五節:關於防抖 第六節:小數碼DC購買的幾個原則 第七節:數碼單反機身的選擇 第八節:數碼單反鏡頭的選擇與推薦 第九節:商場購買注意事項 第三章:到了旅遊點怎麼拍 第一節:拍什麼(旅遊攝影綜述)第二節:出門前的準備工作第三節:怎麼拍(綜述:判斷照片好壞的標準)構圖的原則和方法 A,三個基本原則a,黃金分割b,對稱與對比c,滿框與留白 B,其他構圖注意事項a,尋找有趣的形狀b,前景與背景c,包圍構圖d,橫拍與豎拍 構圖法則綜述(例外與創新)第四節:分類技術指導:A,風光 - 穩定壓倒一切 B,建築 - 尋找有趣的形狀C,靜物與特寫 (含博物館攝影)D,人物 - 准大頭帖E,街頭攝影 F,旅遊合影第五節:怎樣從根本上提高旅遊攝影水平A,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知識和修養B,堅持神經質和獨立思考第四章:回家後的簡單圖片處理 第一節:照片文件如何備份1,數碼照片的保存方法2,傳統膠片的保存方法第二節:照片的電腦後期處理(數碼暗房)1,顯示器的調整a,顏色管理和色彩空間綜述b,顯示器快速校準2,RAW圖片轉JPEG的處理a,RAW與JPEG綜述b,RAW轉JPEG具體步驟3,Photoshop(PS)圖片簡單處理:A,超快速的4步搞定PS(上圖前)a,旋轉和裁剪b,調整亮度,對比度,顏色(曲線與色階)c,圖片改小並銳化d,加邊框並署名B,超快速的4步PS進階a,小局部調整:消除紅眼 、粉刺、電線杆等;b,大局部調整:i,局部勾圖處理;ii,疊加;c,糾正鏡頭暗角和建築變形(數碼移軸)d,自動批處理第三節:照片的輸出1,傳統膠片的沖擴2,數碼照片的擴印和列印第四節:「自己賺旅遊費」如何推銷自己的照片1,照片的分類歸檔2,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圖片3,常見的圖片銷售價格4,如何推銷自己的照片第五章 對攝影和旅遊的再思考1, 對攝影的一點思考2, 對旅遊的一點思考3, 對旅遊攝影的一點思考附錄: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前言我經常在各大書店徘徊。已經有很多旅遊攝影書了,為什麼我還想增加一本呢?這是因為很多旅遊攝影書:1, 還是膠捲時代的老古董;2, 術語多且文字生澀,不好理解;3, 以摘編為主,漏洞繁多,誤導性強;4, 只教具體場景的拍攝技術,如日出晚霞,夜景焰火,至於為什麼要這麼拍則欠奉。沒有從原理上闡述,以至於換個場景又犯愁了。因為找不到一本理想的旅遊攝影入門,我回到家開始自己動手。經過兩年間歇性努力終於基本定稿。本書有如下特點:1, 全面針對數碼相機而作,兼顧舊膠片;2, 所有示範圖片都是本人所拍,95%的文字都是原創;3, 家常白話風格,保證人人能看懂。除了光圈快門等幾個名詞外沒有任何術語;4, 在具體技術指導上強調為什麼要這樣拍,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我從2000年開始用數碼相機,從古老的三百萬像素G1到頂級佳能1Ds以及nikon D3,從135到120,從數碼到膠片,除了沒用過天價數碼背,各類相機我基本都把玩過,其間走了很多彎路,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錢。不讓後來的同志吃虧也是我寫作的動力之一。我的專業是財務管理,攝影是純自學的,本書也可算作與諸位朋友的攝影自學交流。也許你會發現我的一些觀點和傳統攝影書不太一樣。個人看法不同,做法迥異,但條條大路都通羅馬。不敢保證我的都正確,但這些方法我自己都實踐過(還有些土辦法),通過多年的努力我辦過個展,開過講座,出過書,算小有成就,希望這些實踐經驗對您有所幫助。左圖:筆者2001年用三百萬像素佳能G1拍攝的城市雕塑(影展圖片)。攝影有幾個無法繞開的專用名詞,如光圈、快門、RAW和ISO等。本書第一章白話加舉例解釋了這幾個必要的名詞。第二章是旅遊數碼相機購買指南。攝影器材夠用就好,能手動曝光的小數碼和入門級數碼單反都足夠職業旅遊攝影用。廉價變焦鏡頭一樣能拍出好照片。關心相片遠比關心相機重要。第三章是具體拍攝指導。本章首先探討了照片好壞的標準:立意準確,表達簡潔。然後介紹了黃金分割、對稱和滿框三種最常用的構圖法。在風光攝影上本書特彆強調穩定性(三腳架),參照物、低ISO、中等光圈。在靜物攝影上強調簡潔的背景。在建築攝影上強調尋找有趣的形狀。在街頭人物拍攝上強調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反應。攝影在技術上並不難,數碼攝影就更簡單快捷。相對於需要至少四五年才能基本掌握的鋼琴技巧來說,攝影技巧真的不算什麼。我經常在講座中開玩笑:如果你沒有在一個月之內掌握基本攝影技巧,不是你太笨就是我太笨。第四章是簡單的圖片後期處理。本章從電子文檔和底片保存開始,介紹了色彩管理和顯示器調整,最常用的Photoshop處理(顏色調整及變形修正等),還簡要敘述了照片輸出(沖印和自己列印)。最後一節介紹了旅遊圖片市場的現狀,圖片價格和簡單推銷方法。只局限在技術環節是無法拍出好作品的,本書附錄簡單回顧了攝影史,意在使讀者對攝影有縱向的全面理解。本書第五章是個人對旅遊和攝影的一些思考。俗話說三流攝影師比器材,二流攝影師比技術,一流攝影師比思想。獨立思考永遠最重要,與眾不同的思考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圖片,旅遊圖片也是一樣。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曾說:照片從來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它總是在不斷的提出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你就會不斷的按快門,把你的思考和疑問傳達出來。如果觀眾看過你的照片後也良久駐足,思考著你的思考,疑問著你的疑問,那您就快接近攝影的最高境界了。本書得以完稿要嚴重感謝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鄭亮同志。本人生性懶散,如果不是鄭大俠鍥而不捨地追魂,這個稿件很可能一如既往地沒下文。我還要感謝所有兩年來對本書初稿和電子版提出過意見和建議的朋友們,謝謝諸位。楊飛,2009年6月4日第一章, 幾個必要的名詞解釋 種田要知節氣,開車要懂離合,任何一樣手藝都有行話和俚語。這本小冊子盡量不用術語,但有幾個攝影名詞無論如何也無法跳過去,必須掌握它們:光圈,快門,曝光,焦距,ISO,景深,RAW。 ---------------------------------------------------------- 第一節,圖片質量與ISOISO是國際標準組織的縮寫,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它制訂的膠捲標準有ISO100,200和400等多種,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膠捲。ISO(感光度)是CCD(或膠捲)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膠捲2秒可以正確曝光,用ISO200的膠捲只需1秒即可,用ISO400則只要0.5秒。 數碼相機都有ISO選擇,100,400或800,最高有到25600,數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午餐和愛情都流行快餐,什麼事都要快點搞,按道理我們應該喜歡高感光度。高ISO雖然速度快但圖像顆粒粗,經不起精細放大出圖。一定要用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細的畫面。ISO200以上不可拍攝風光,除非萬不得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少,如昏暗的室內,午夜的街頭,還有些地方則乾脆不準用閃光燈,如博物館劇院。沒辦法只有提高ISO到800甚至1600。 所以高ISO圖片質量是數碼相機最重要指標之一。高感光度圖片質量是小數碼DC和數碼單反(DSLR)最大的區別之一。如果都用ISO100拍,它們圖片質量會比較接近。但ISO 400質量差別就明顯了,DC的圖片質量會下降明顯,噪點多,細節丟失。ISO800 下DSLR的圖片質量依然可以接受,此時小DC的圖片質量已慘不忍睹,如果提高到ISO1600,其圖片質量之差,您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才敢看。 圖1-1 數碼相機CCD/CMOS感光晶元大小(與35mm膠片對比)為什麼同是1000萬像素,DC與DSLR的高ISO圖片質量差別這麼大?這主要是因為DC與DSLR的感光晶元大小(面積)不同。CCD感光晶元是一個光電轉換器,把光照轉變為可記錄的電子信號。假如CCD為1000萬像素,要正確曝光,每個像素點必須要有一定的光照強度。若曝光一秒鐘,面積大的CCD接受陽光多,分配到每個像素點的光照充分,CCD就能正常工作,圖片細節豐富,噪點少,顏色準確。 小數碼DC的CCD面積小,如果也只給一秒曝光時間,分配給每個像素點的光照強度就不夠了。微弱的光線只能產生微弱的電子信號。這時候數碼相機的放大電路就開始工作,把信號放大來得到正確曝光的照片。提高ISO實際上就是提高電子放大倍數,這和擴音機一樣。但擴音機的效用是有限,如果音量開到最大,環境雜音及電流聲也被一同放大,最後導致啥也聽不清楚。數碼相機的電子放大效用也有限,提高ISO雖然能正確曝光,但噪點多,細節丟失,顏色失真。 在同等技術條件下,若像素相等,CCD面積越大,高ISO的成像質量越好。也就是說:在CCD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會造成圖像質量的下降。1000萬像素已經足夠旅遊攝影之需,簡單增加幾百萬像素意義不大,降低高感光度噪音以及增大曝光寬容度才是當務之急。第二節:快門在攝影術最初發明那些年,曝光時間一般都要好幾分鐘,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後看錶,五分鐘後蓋上,照片完成。 後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為一分鐘,幾秒鐘,1/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也不夠準確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很多種類。定義:快門就是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安全快門速度。用135相機有一個手持拍攝原則: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如果用50mm鏡頭,快門速度不要低於1/50秒,使用200mm鏡頭速度不低於1/200秒,以此類推,否則圖片可能糊。 第三節:光圈 所有相機都是基於小孔成像原理:拿一個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鑽個小圓孔,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樹什麼的,就會在圓孔對面的箱內壁生成此樹的倒影。假如在箱子小孔對面的內壁塗上感光材料,這個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針孔相機。 既然一台照相機可以不需要鏡頭,為什麼現在的相機前面不是一個小圓孔而是幾塊玻璃呢?而且這幾塊玻璃還賣得那麼貴。這是因為小孔要成像的話,孔必須很小,如果孔開得和門一樣大,這個孔就成不了像。孔小進光量就小,針孔攝影一張照片曝光幾小時到幾十個小時都常見。我們要想辦法加大進光量。凸鏡有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鏡裝到大孔上,問題不就解決了? 確實如此。鏡頭就是這樣誕生的。今天的各種鏡頭都是幾塊凹凸鏡的排列組合,然後用塑料或鐵皮一包。有了鏡頭,小孔成像的這個孔 –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 就不再是針孔了,它變成了洞。 但有時候問題又來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大洞。夏日沙灘上烈日當頭,四處白花花一片,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還是白沙,我們需要眯著眼睛仔細觀察。鏡頭是照相機的眼睛,這時候相機也需要眯起眼睛。為了應付不同的光線強度,我們還需要給鏡頭裝上能夠調節這個洞大小的裝置,以便在強光時縮小為針孔,弱光時開成大洞。這個裝置就是光圈(Aperture)。一組凹凸鏡再加上光圈就誕生了完整的鏡頭。 標準鏡頭在最大光圈F1.8的狀態(後視圖) 標準鏡頭在最小光圈F22的狀態定義:光圈就是鏡頭裡調節進光孔大小的裝置。 常見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兩擋相鄰光圈值之間進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從F4調到F2.8,進光量便多一倍;從F2.8到F2又多一倍。光圈值和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進光量最大時光圈為F1,最小時為F64。圖1-2:光圈值與光圈大小示意圖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時候鏡頭的成像最好?根據上圖,最小光圈F22時光圈跟針孔差不多,數碼相機成了針孔相機,成像都較模糊;光圈最大的時候小孔又變成了大門,成像也差。所以,根據中華民族傳統的中庸之道,請牢記: 重要結論:鏡頭在中等光圈的時候成像最好(最清晰)。 如果是135數碼單反,中等光圈為F8或F11。小數碼DC要看具體機型,如果可選光圈值在F2.5到F8之間,中間的F4.6為最佳光圈。假如光陰似水,鏡頭的光圈就是水龍頭,它控制著水流(進光量)的大小。我們當然是希望光圈越大越好,但大光圈鏡頭價錢很貴,重量驚人。是否值得為大一級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錢和負重的汗水就見仁見智了。 第四節:測光,曝光與曝光補償 假設一個黑乎乎的密閉房間,一面牆壁上開了個小圓窗戶,在窗對面的內壁上安上感光材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機。在沒有打開小窗之前,房間里是黑乎乎的。 上帝說:要有光。我們打開小窗,光線從小孔而入,射到對面牆壁的膠捲上,產生光化反應(或CCD光電反應),圖像就誕生了。此過程就叫曝光。要正確曝光必須精確決定曝光量,也就是讓多少光進入房間。光圈和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光圈大小其實就是小圓窗戶開多大,快門(速度)就是窗戶開多久。若窗戶開1/4,時間4秒能正確曝光,很顯然窗戶打開1/2,時間2秒鐘也能正確曝光,1/4*4=1/2*2=1。如果窗戶全開,曝光時間就只要1秒了。 假若一個鏡頭光圈全開為F4,用攝影行話來說,光圈F4快門速度1秒為正確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樣能得到準確曝光的圖片。重要結論:一張正確曝光的圖片可以有N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簡單總結,有三個因素能影響一張圖片是否正確曝光:光圈,快門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聯合決定進光量,ISO決定CCD感光速度。進光量不夠則可開大光圈或者增加曝光時間,還不夠就提高ISO。大光圈的解像度不好,快門速度低則圖片可能會糊,高ISO圖片質量也差。沒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捨要靈活決定。測光與測光模式曝光和測光是一對雙胞胎,不測定光照強度正確曝光就無從談起。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內置測光表,它能測量光線的強度,自動給出正確曝光的光圈和快門。數碼相機里都有一個光敏電阻(光照不同時電阻不同),相機內根據電阻的變化就能確定光線強度,進而確定曝光值。測光模式主要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區域(平均)測光三種。點測光只測取景框內中央小點的光線強度。區域(平均)測光則把取景框分為很多小塊,分別對每塊測光再加權平均得到光照強度。中央重點測光只把取景框分為中央圓圈和四周兩塊分別測光。大多數情況下用區域平均測光即可,在明暗反差很大時多採用點測光。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ansation) 曝光是否準確是根據經驗判斷的。總原則:照片要真實反映拍攝時的環境亮度。如果正午陽光戶外被拍得昏暗如夜,這就是曝光不足;夜景拍得跟白天一樣則是曝光過度。 相機自動確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準的,如雪景應該純白拍出來卻是灰色,或純黑的煤球拍出來卻是灰煤。圖1-3:18度中間灰(柯達灰卡)假設兩個極端,純黑物體反射率為零,純白物體反射率是100%。在這兩個極端取中間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稱柯達灰,也稱18度中間灰。以客廳為例,牆壁又白又亮,電視機屏幕又黑又暗,傢具等亮度居中。要以誰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相機自動測光就是取平均數,最後給出一個讓圖片達到中間灰的曝光值。相機的自動測光是個死腦筋,它認為全世界所有場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度中間灰。好在大部分生活場景平均起來差不多也是灰色。但在雪景或者煤球等純色場景,相機依然給出中間灰的曝光值,拍出來就會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此時我們就要對自動曝光予以修正,對雪景增加曝光,煤球減少曝光,這樣才能拍出亮度正確的照片。增減曝光值就叫曝光補償。 圖1-4/5:曝光補償的操作(Canon 450D為例):按下Av+/-按鈕,然後轉動快門旁邊的主轉盤即可。下圖是450D的顯示屏,第二排Av代表曝光補償,450D可以正負各補償兩檔(共四檔,從+2到-2),以三分之一檔為調整單位。 曝光補償原則:白加黑減。如果有大片白色物體或有強燈等特別明亮的物體就要增加曝光量;有大片黑色物體則要減少曝光量。之所以需要曝光補償,是因為相機的小電腦還沒有聰明到能判斷物體到底是什麼,如果有一天電腦能辨別白雪或者煤球,也就不用補償了。不過就算相機能認識物體,在藝術創作時還是需要曝光補償,例如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增加曝光量,把一個深色皮膚的妹妹拍得白白的。這些相機的電腦永遠學不會,因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永遠需要補償。在膠片時代精確測光和曝光極其重要,負片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難看,反轉片過曝一檔,色彩和層次就消失大半。數碼相機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準可以馬上改,如果拍RAW,只要沒曝成完全沒層次的一片純白,過曝/欠曝1EV之內都能後期調正。但差太多還是不行,相差2EV以上調正也會很難看。掌握曝光補償白加黑減的原則依然重要。第五節:焦距與焦距轉換係數(focal length multiplier)鏡頭的焦距就是從鏡片(或鏡片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離,單位毫米(mm)。對全幅135數碼單反來說,50mm鏡頭為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標頭嚴格的定義:焦距等於底片(或CCD)對角線長度的鏡頭。單張135底片對角線長度為43mm,我們把焦距40-60mm的都稱為標頭。請注意:一個鏡頭是不是標頭不是看焦距而是看視角,視角45度左右就是標準鏡頭。對120相機來說80-110mm焦距的鏡頭才是標頭。對Nikon D5000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35mm才是標頭。用20mm廣角鏡頭拍攝的上海南站月台廣角鏡頭(焦距小於35mm)能夠讓照相機「看得更寬廣」,因為它視角大;長焦鏡頭(焦距大於70mm)能讓照相機「看得更遠」,但視角窄。長焦鏡頭也稱遠攝鏡頭或望遠鏡頭。廣角鏡頭都身材矮小,長焦鏡頭都高大威猛。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1960年以前,變焦基本靠走。現代變焦鏡頭優勢明顯,不用再走路,只需轉動變焦環或撥動變焦開關。但變焦需要一套複雜的光學與機械系統,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1,體積和重量大; 2,鏡片多,成像比定焦稍差。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數碼相機上都寫著XX倍光學變焦(Optical Zoom)。變焦倍數=最大焦距/最小焦距。一個28-280mm鏡頭的光學變焦倍數是280mm/28mm=10倍。倍數越大鏡片越多,體積相應較大,畫質相對較低,光圈相對較小。如Nikon P90光學變焦為26-624mm(24倍),但實測鏡頭邊緣解像度差,看來24倍已經接近光學變焦目前的技術極限了。關於digital zoom數碼變焦我只有三個字:騙人的。數碼變焦只是電子放大,軟體稍作改動就可以從一倍到一萬倍變焦任君自取。光學變焦才是真正的變焦。表2-1:焦距與全幅135相機鏡頭的分類焦距 鏡頭類型 視角 備註小於20mm 超廣角 大於95度 適合拍攝建築與風光20-35mm 廣角 95-63度 適合拍攝建築與風光以及街頭抓拍50mm 標準鏡頭 45度左右 具有F2以上的大光圈,便宜量又足70-300mm 長焦 34-8度左右 適合拍攝遠距離物體。其中85-135mm焦距段適合拍攝人像大於300mm 超長焦 小於8度 適合拍攝超遠距離物體比如野生動物鏡頭的焦距轉換係數只有少數全幅數碼單反CCD才與原35mm膠片一樣大(36x24毫米),大部分數碼相機CCD面積都比35mm膠片小,由此產生了鏡頭焦距轉換係數的概念。Nikon非全幅DSLR的焦距轉換係數為1.5,也就是說原來135相機的50mm標頭變成了75mm,200mm的變成300mm,以此類推。幾十年來我們習慣了135相機和35mm膠捲的世界,往往把50mm焦距,標準鏡頭以及45度視角三者等同起來。進入數碼時代以來,這個觀點是不對的。若焦距不變,CCD面積變小,鏡頭的視角也會變小。鏡頭的視角是由鏡頭焦距和膠捲(CCD)尺寸聯合決定的。參見下圖:圖1-3:焦距,CCD尺寸,視角三者的關係圖中focal length就是焦距,angle of view就是視角。假如焦距不變,CCD越小,視角越小。如Nikon D90相機CCD對角線長約為33mm(原35mm膠片的2/3),焦距33mm的鏡頭其視角為45度(也就是說,33mm鏡頭的成像因為CCD變小而與原來50mm標頭的成像一致)。我們就把50/33=1.5稱為鏡頭的焦距轉換係數,計算公式為135膠片與DSLR的CCD對角線長度之比。不同數碼單反CCD大小不一,焦距轉換係數也不同。CCD越小,焦距轉換係數越大。SONY,Nikon和Pentax轉換係數多為1.5。 Canon多為1.6,奧林巴斯Olympus和松下Panasonic等3/4系統的轉換係數為2。進入數碼時代以來, CCD從24x36mm到1/2.5英寸甚至更小,有多個不同規格,光看鏡頭焦距不知CCD大小,我們無法得知視角範圍。為了讓大家回到那難忘的看焦距知視角的35mm膠捲時代,數碼相機在實際焦距後面都註明「相當於135相機xx-xxx焦距」。 認識單反鏡頭前面那一圈字:CANON ZOOM LENS:佳能變焦鏡頭EF是佳能鏡頭卡口名稱。EF-S是小CCD數碼單反專用鏡頭。EFS鏡頭不能用在佳能全幅數碼單反上。18-55mm 代表變焦範圍18-55毫米(乘以焦距轉換係數1.6後相當於全幅單反焦距28-88mm)1:3.5 - 5.6:在最小焦距18mm時最大光圈為F3.5, 最長焦距時最大光圈為F5.6。?58mm鏡頭濾色鏡口徑為58毫米 佳能A650IS小數碼DC。該機鏡頭變焦範圍為7.4 - 44.4毫米,在最小焦距7.4mm時最大光圈為F2.8, 在最大焦距44.4mm時最大光圈為F4.8IS為Image Stabilizer, 表示此鏡頭內有圖像穩定器。6x表示6倍光學變焦,44.4/7.4 = 6該鏡頭相當於35mm照相機35-210mm焦距,由此可得該鏡頭焦距轉換係數為4.73,計算如下210/44.4=4.73=35/7.4單張135底片對角線長度為43.3mm,若焦距轉換係數為4.73,我們得出該機CCD對角線長度為43.3/4.73=9.15毫米,非常小。第六節:景深與光圈優先景深就是照片焦點前後延伸出來的「可接受清晰區域」。它只是一個概念,相機上並沒有一個開關叫景深。清晰與否也沒有絕對標準。一張合影若人臉很清晰,前面的鮮花和後面建築物都模糊,清晰區域只限於人,我們就稱此照片景深較淺(小)。若人鮮花和建築物都清晰,照片的清晰區域很廣,就稱景深很大。風光攝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前後景物都要清楚。人像一般需要小景深,我們只要美女的臉部清楚,四周的樹枝和醜男最好都模糊。有三個因素決定景深:1,光圈大小;2,焦距長短;3,被攝物體的遠近。景深的確定原則是: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2,焦距越長,景深越小;3,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若鏡頭的最小光圈為F22,這時候景深最大,在F2.8的時候景深最小(如果此鏡頭最大光圈是F2.8)。焦距越長景深越小這個好理解,廣角鏡頭景深大,長焦鏡頭景深小。實際上17mm的超廣角鏡頭如果使用F11以下的中小光圈,隨便你朝何處對焦,前後景物都清晰。200mm或更長的鏡頭景深很小,一定要仔細小心對焦,最好在三角架上拍。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所以在超近距離拍攝時要特別小心對焦,例如用微距鏡頭拍花花草草或小狗臉部特寫。我們一定要摸清上述三個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在不同的焦距段用不同的光圈各拍幾張,馬上回放,熟悉圖片的景深變化。要做到爛熟於心,一看焦距和光圈就知景深。上海外灘的蝴蝶,淺景深示意圖。光圈F5.6,焦距135mm---------------------------------------------------------------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回頭再談談光圈了,它是攝影里最重要的一個詞。光圈有三個作用:1,控制進光量。這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2,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雖然焦距和拍攝遠近都影響景深,但焦距和被攝物遠近的改變同時也會改變構圖。當構圖確定,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3,光圈影響圖片的清晰度。任何一個鏡頭都是中等光圈時成像最好(最清晰),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時解像度差。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如何選擇就要看拍攝意圖了,如果要最小景深,那就選最大光圈;如果你要最大景深,那就選最小光圈;如果你要解像度最高,那就設置中等光圈。由此我們引出攝影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手動確定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能正確曝光的快門速度。大寫的A或者Av就代表光圈優先模式。曝光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光圈優先對應的概念是快門優先或速度優先:手動確定快門速度,相機會根據這個快門速度確定能正確曝光的光圈大小。簡寫為T或Tv。在某些時候快門速度很重要,要定格運動員衝刺撞線,快門速度最好在1/500秒甚至更快;如果要把流水拍得如絲般柔滑,快門速度要在0.5秒或者更慢。圖1-6:Canon佳能A650主轉盤,Av和Tv代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 圖1-7:Canon佳能40D主轉盤,Av和Tv代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第七節:白平衡與RAW要了解白平衡white balance就必須先了解另一個概念:色溫color temperature。所謂色溫就是以開爾文溫度表示光線的色彩,單位是K。物體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就會發出光線,此光線不僅含有亮度的成份,也含有顏色的成份。溫度越高,藍色的成份越多,圖像就會偏藍;溫度越低,紅色的成份就越多,圖像就會偏紅。表1-2:光線的色溫光源 色溫(K)蠟燭 2000鎢絲燈 2500-3200熒光燈 4500-6500日光(平均) 5400有雲天氣下的日光 6500-7000不同色溫的光源下物體會呈現不同的色調,在日光燈下整體偏白,在普通白熾燈下整體偏黃。白平衡就是相機在不同光源下對白色的還原。有時候相機對色溫判斷錯誤,嚴重偏藍或發黃。這時我們就要手動設置白平衡。萬一人腦也判斷錯誤怎麼辦?要徹底解決白平衡和色溫準確性只有一個方案:選擇RAW存儲格式。 色溫嚴重偏黃的照片(原圖) 色溫調整後的效果對比高檔小數碼DC和所有DSLR都有圖片存儲格式選擇。圖片文件巨大,一千萬像素照片如果以TIFF格式存儲,一張可超過25MB。我們需要把圖片文件壓縮以便一張卡能存更多照片。常用的圖片壓縮存儲格式為JPEG或JPG。但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某些細節丟失。大部分相機都有圖片質量選擇,也就是JPEG壓縮比選擇,壓縮得越厲害,文件越小,一張卡能存儲更多照片,但細節丟失更多。圖1-8:Canon佳能450D顯示屏上的圖片畫質調整菜單。數碼相機CCD經曝光產生電子信號,相機把電子信號進行處理,再傳給存儲卡。這些處理包括白平衡配置,顏色飽和度的增減,銳度和對比度增減,降噪等,最後壓縮為JPEG格式存儲。RAW英文是原始的意思,這很好地說明了RAW圖片的特點:它是原始的,CCD產生的電子信號直接傳給存儲卡,沒有經過相機的任何處理,沒有一點細節丟失。我們回家後在電腦上可以給RAW圖片任意配置色溫(徹底解決白平衡問題),調整顏色,銳度,對比度,曝光等等。桌面電腦比相機內的小電腦強大得多,後期精心處理RAW轉換成的JPEG圖片肯定漂亮。RAW的問題還是文件太大,而且處理費時間。如果旅行十天拍了上千張RAW,後期處理會讓人頭變得巨大。還好很多相機可以同時存儲JPEG和RAW,如果JPEG圖片還不錯就不用處理RAW了。重要的拍攝存JPEG+RAW,一般圖片存JPEG.---------------------------------------------------------------本章結束語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很多事情無法兼顧,比如高ISO和圖片質量,高倍變焦與圖片質量,RAW和圖片文件大小。如果要求最大景深的同時圖片解像度也要最高,這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最大景深要求光圈F22,最高解像度要求F8。在實際拍攝中這樣的矛盾還會有不少,這時只能確定哪個目標最重要。如果景深最重要,那就毫不猶豫的選擇F22。我們必須要學會取捨,確定主要目標,忘記其他目標,然後堅決按下快門。人生就是選擇,選擇就是妥協。第二章:買什麼樣的相機去旅遊 第一節:旅遊數碼相機推薦型號列表 表2-1旅遊拍攝需求 推薦相機類型 推薦型號 推薦原因A,以遊玩為主,多數照片為家庭到此一游,順便拍幾張風景 任何一個小數碼DC傻瓜機 ,或者好點的手機也行(攝像頭需帶自動對焦功能) 松下Panasonic Lumix LZ8 便宜又好用。圖像質量好,32-160mm焦距不錯 Nokia N82手機 500萬像素自動對焦手機兼有GPS和WiFi上網功能B,需要拍攝漂亮的夜景 任何一個帶M檔手動曝光功能並能手動調節ISO的小數碼相機 松下Panasonic TZ7 25-300焦距非常好,是旅遊一鏡走天涯最佳選擇之一。光學防抖。高清攝像功能。 富士F200EXR 高ISO圖片質量好。28-140mm的鏡頭焦距非常好。C,如果你對圖片質量有進一步的要求,或者你經常在弱光下高ISO手持拍攝 任何一台數碼單反DSLR 佳能450D套機 入門級DSLR差別不大,隨便買哪個都不錯,尼康和佳能出貨量大,鏡頭比較好配一些。SONY的A230套機售價只有三千多元人民幣。 尼康Nikon D40x套機 SONY A230套機 尼康Nikon D700加24-120mm VR鏡頭 兩萬元預算的最佳選擇之一,D700操作手感極好,高感光度舉世無雙。全幅DSLR最佳選擇之一。 佳能5DII加EF24-105IS鏡頭 兩萬元預算的最佳選擇之二,全幅DSLR最佳選擇之一。解像度超高,高感光度非常好。1080P高清攝像。 松下Panasonic Lumix DMC-GH1 一萬元預算最佳選擇。非常輕巧(機身不到400克)。旋轉液晶屏構圖方便 。1080/24P自動對焦高清攝像天下無敵。 索尼SONY α700加16-105鏡頭 8000元預算的最佳選擇。性價比非常高。機身CCD防抖。相當於24-160mm的焦距是旅遊攝影一鏡走天涯之最佳選擇之一(聲明:只供參考。以上列表型號只是我個人喜好,而且廠家型號經常更新變化)第一個問題:多少萬像素的相機比較好?常用的135膠片解像度大致相當於800萬像素。現在數碼相機很少有低於800萬像素的,所以任何數碼相機都足夠旅遊用。全自動傻瓜小數碼相機街頭紀實沒有問題,拍白天的風光也不錯,但夜景風光不太行,因為傻瓜機沒法手動設置ISO和光圈。但有M擋手動曝光功能的小數碼相機是完全能夠勝任旅遊攝影任務的。在昏暗街頭若不用三腳架(大量使用ISO800以上感光度),那還是需要數碼單反,因為小數碼ISO800以上圖片差到幾乎不可用。雖然很多小數碼都號稱ISO1600甚至3200,但那都是擺看而已。在攝影這個圈子裡,圖片質量高意味著器材體積大,重量大,價格貴。如果你願意一邊旅遊一邊鍛煉身體,口袋裡錢多,那數碼單反不是問題。單反加上幾個鏡頭及附件很容易超過十公斤,而且鏡頭的購買是個無底洞。小數碼DC就比較厚道,一兩千元,由於鏡頭無法更換小數碼DC斷絕了繼續花錢升級的可能性 - 除非買新的。 第二節:追尋完美的旅遊相機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一台完美的旅遊數碼相機。如果圖片質量是唯一目標,那討論數碼相機純屬浪費時間,我們應該扛一台8x10照相館座機去旅遊。但說到旅遊,輕裝前進永遠第一重要。如果需要便攜性好(能塞進襯衣口袋裡),那就不可能買數碼單反只能買小數碼DC,而小DC的圖片在高ISO下是慘不忍睹的;數碼單反能解決ISO400以上圖片質量問題,但你必須承受數碼單反比DC貴得多的價格,大得多的體積和重量。 高畫質但體積巨大的大畫幅相機在鏡頭的配置上我們也面臨同樣問題。定焦鏡頭光學素質最好,但一大堆丁丁當當的定焦頭嚴重不利於旅行,我們只得選擇變焦鏡頭。變焦鏡頭有輕便的,光圈較小光學素質稍差,但大光圈變焦頭又大又重,這就要看個人的體能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又輕又小光圈又大的變焦鏡頭。即便你身強力壯,還有一個錢的問題,恆定F2.8大光圈的防抖望遠鏡頭沒有低於人民幣一萬元的。關於攝影器材的價格有一點要強調,付出與收穫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付出越多收穫越少。一個六千元的鏡頭其綜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等)可能只比一個三千元的鏡頭好10%,而一萬兩千元的鏡頭比六千元的提高可能還不到5%。是否值得花大價錢因人而異。個人的收入和體力不同,旅遊攝影器材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要先掂量一下口袋裡的鈔票,然後到攝影器材店掂掂相機和鏡頭的份量,看看長途旅行是否背得起。第三節:必不可VS可有可無的旅遊攝影附件 A,必不可少的旅遊攝影附件除了相機本身,我特彆強調以下四種攝影附件: 1, 三腳架。好腳架勝過好鏡頭。沒有大型三腳架就不要談風光攝影。而且三腳架必須配優質雲台。 2, 圓形偏振光濾色鏡,簡稱偏振鏡(CPL,circular polarizing filter). 3, 快門線或遙控器;4, 備用電池和8G以上的備用存儲卡。 以上附件除了三腳架都不存在重量的問題,無論如何要和手機錢包一起攜帶,也就是說沒有CPL、快門線、備用電池和存儲卡我就不出門旅遊。 旅遊攝影的必備附件:偏振鏡,快門線,備用電池,存儲卡三腳架出門的時候一定要帶上,克服困難也要帶上,除非你從不拍風光夜景,也從不和家人一起合影。我自己無論白天黑夜都帶著三腳架。原因有: 1, 三腳架可作防身武器,特別是在治安欠佳的景點;2, 三腳架可作拐杖或扁擔;3, 方便自拍及家人合影;4, 風光片經常需要用到大景深,光圈在F16甚至F22,而且經常使用ISO100,很多時候快門速度將在1/10秒甚至更慢,此時必須三腳架;5, 拍攝夜景沒有三腳架還不如在家睡覺,省得浪費時間。 旅遊攝影需要的又輕又穩的三腳架,碳素(碳纖維)材質的最佳,其次是鋁合金。碳素三腳架價格昂貴,但多花點錢絕對值得。數碼相機過兩年就不值錢了,一個優質三腳架可以用上二三十年。湖南株洲炎陵縣桃源洞東坑瀑布局部。300萬像素的佳能G1數碼小DC,使用偏振濾色鏡消除水面反光,ISO50,三腳架,自拍,曝光約1秒,最小光圈F8。好三腳架比好鏡頭還重要。風光攝影特別是夜景,一個幾百元的套機鏡頭(所謂狗頭doggy lens)架在穩定的三腳架上用中等光圈來拍,比一個上萬元的鏡頭用最大光圈手持拍攝的效果還要好得多。最好的三腳架也不過四千多元,對比那些動則上萬的鏡頭,這錢花得值得。雲台是連接三腳架和照相機的重要裝置。三向雲台和球形雲台各有所長。要注意你最重的相機加鏡頭一共多重,假如是3公斤,那就要買承重至少6公斤的三角架(兩倍以上)。其次,雲台也要能承重至少6公斤,不然這套腳架系統就不匹配。購買多高的三腳架:將架子腿全部展開,裝上雲台和相機,其高度應該正好能平視取景。這是不升腳架中軸的高度。升中軸會增加不穩定因素。從東方明珠塔上看上海浦東。曝光13秒,形成了動感的雲。這種夜景圖沒有三腳架是拍不出來的。最好也買一個好點的三腳架包,此包要能裝下連雲台的三腳架。我一般不把三腳架背在肩上,用一個雙肩背攝影包即可,然後三腳架掛在背包上,一則可以保護腳架,二則盡量隱蔽。用一般的旅遊背包也可以,但其大小要能裝下拆除雲台後的三角架。就目前來說,我推薦如下列表的三腳架系統:三腳架(售價) 雲台(售價) 推薦原因捷信Gitzo1540T碳素腳架(4400元) 岡仁波齊NB-2(1980元) 非常穩定,非常輕巧百諾Benro旅遊天使套裝A-268 M8三腳架+B-1雲台(1200元)。國產思銳三腳架系統也很不錯。 國產精品,輕巧而穩定美富圖MeFOTO B-580鋁合金腳架(380元) 偉峰Fancier FT-6663H(190元) 便宜量又足請注意這是一個大致的推薦。型號是經常變化的,買三腳架一定要親自帶相機到店家去試。三腳架是否必須也要看拍什麼,風光常用,紀實抓拍一般用不著。在數碼時代,除了偏振鏡外所有的濾色鏡都可以用電腦後期製作來替代。偏振鏡是風光攝影必需品,它可以減少玻璃和樹葉的反光,使色彩更濃郁,藍天更藍,白雲更白,還可以當減光鏡用。在購買鏡頭時要考慮統一口徑,如佳能EF17-40,24-105和70-200f2.8三支鏡頭濾色鏡口徑都是77毫米。這樣出門就只要帶一個濾色鏡了。新加坡河,使用快門線,30秒曝光,在三腳架上拍攝下面解釋一下快門線或遙控器為什麼是旅遊攝影必須的: 1, 我們都希望自己拍攝的風光圖片如刀刻一般的銳利,所以相機千萬不能震動。快門線能徹底消除手按快門的震動;2, 弱光拍攝經常需要曝光15秒以上,手按快門久了會酸。若拍攝星星的軌跡,曝光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如果用手按快門,手可能會斷了。 很多相機能同時使用快門線和遙控器,一般推薦快門線。備用電池和存儲卡當然多多益善,都是白菜價,多買幾個吧。長沙墮落街。15秒曝光製造動感人流,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B,可有可無的旅遊攝影附件a,UV鏡。買相機時免費贈送的UV最好直接扔了,劣質UV鏡會把所有的照片搞砸。我從來不用UV鏡,都是用遮光罩,它可以防止散射光進入鏡頭,也能起到保護鏡頭的作用,就和烈日下的太陽帽一樣重要。如果你一定要用UV鏡或保護鏡,一定要購買Kenko Pro1D級別以上的,人民幣一百元以下的UV鏡或保護鏡最好別買。b,閃光燈。外接閃光燈並非旅遊攝影必需。外接大閃燈有效距離在15米之內,經常看到體育館演唱會閃燈四起,那都是浪費電。街頭紀實抓拍很忌諱閃燈。如果要精簡輕裝,第一減掉的就是大型閃光燈。c,最好別用數碼伴侶,因為硬碟一出問題就是毀滅性的。幾天的旅行帶上16G以上的各種存儲卡即可。實在要出遠門就帶上兩個數碼伴侶互為備份。第四節:數碼相機的分類數碼相機有很多種分類。旅遊攝影第一考慮是輕裝前進,所以我們以體積和重量為標準把數碼相機分為兩類:小型和大型。表2-2 小型(DC) 大型(DSLR)1,體積和重量 小/輕 大/重2,鏡頭是否可更換 No Yes3,能否手動曝光 Yes/No Yes4,高ISO圖像質量 差 好5,感光晶元尺寸 小 大6,操作的安靜性 安靜 吵鬧7,能否攝像 Yes Yes/No圖:300萬像素佳能G1拍攝的象泉河的落日現逐點解釋表中各項: 1,能塞進褲子口袋裡的就是小型數碼相機。否則為大型。說到旅遊,第一個考慮是便攜,必須體積小重量輕。從這點考慮我們應該選擇小DC。2,一般來說小數碼DC的鏡頭不可更換;鏡頭可以更換的都是DSLR。 可換鏡頭的優勢是明顯的,可根據場景自由選擇鏡頭。缺點是鏡頭都太重,不利於旅行。3,能否手動曝光。一說到夜景風光,手動曝光就是必須的了,我們需要手動設置ISO100或更低,中小光圈值(F11或更小)。相機主轉盤的大寫M代表手動曝光模式。4,高感光度成像質量(ISO400及以上)。像素相等時感光晶元面積越大,高ISO成像越好。一般來說小DC的感光晶元面積小,ISO400以上的圖片很難看。數碼單反就好很多。5,感光晶元尺寸。感光晶元是數碼相機的心臟,大型和小型數碼相機的心臟尺寸相差很大。CCD面積越大成像越好,但面積越大價越貴,所以數碼單反一般比小數碼貴,全幅數碼單反的價錢更是貴得驚人。 今天市售大多數DSLR都是非全幅的,如尼康DX格式的D60,D90,D300,其CCD為23.7x15.7mm,約為全幅CCD面積的44%。佳能的尺寸還要小一點,約為全幅CCD的40%,如EOS500D,50D。6, 操作的安靜性 小數碼DC沒有機械式快門,曝光時間由電路控制,拍照是悄無聲息的。數碼單反沿用了傳統單反的反光板和快門系統,拍攝時有明顯的咔嚓聲。靜音拍攝具有優越性,在某些安靜的場合快門聲音是不受歡迎的。如果你在山上遇到了野生華南虎,你一定會痛恨快門聲。7, 能否攝像 絕大多數小數碼DC都有攝像功能。這是最大優勢之一。在尼康D90數碼單反之前,所有DSLR都不能攝像。D90永遠改變了這一切,它以及隨後發表的佳能5DII都具備了高清攝像功能。2009年3月松下發布了一款革命性的數碼照相機Panasonic GH1(上圖:外接槍型麥克風的GH1),能拍攝1080/24P的高清錄像,自動對焦。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參數時,我搞不清楚到底它是一台能攝像的照相機還是一台能照相的攝像機。數碼單反的CCD尺寸大, 意味著低照度下攝像和拍照的效果都很好,而且數碼單反可以更換鏡頭,廣角長焦隨心所欲。以前可換鏡頭的攝像機售價大都在四萬元以上。能高清攝像的廉價數碼單反是一個重要的影像技術革命。----------------------------------------------------------奧林巴斯E-P1可換鏡頭小數碼相機上文多次使用「一般來說」等詞,這是因為數碼相機的分類不是絕對的,相機界從來不乏一些另類,例如:1, 松下GH1。嚴格的說來它不是數碼單反,因為它沒有反光板。然而它的感光晶元又是3/4系統的,比普通小DC的大好幾倍。這個四不像把數碼單反、小DC和高清攝像機的界限搞得越來越模糊了。2, 適馬 Sigma DP-2,這是一台可塞進襯衣口袋的定焦28mm小數碼,但它採用的是一塊DSLR級別的感光晶元。3, 以奧林巴斯E-P1為代表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雖不是DSLR,但使用DSLR級別的大感光晶元,和松下GH1一樣屬於M3/4系統相機,既能拍照又能高清攝像,小巧輕便適合旅遊。4, 以Nikon P90,Olmpus SP590,Panasonic FZ28等為代表的大變焦數碼相機。這些相機長得一幅DSLR的樣子,但它的鏡頭是不可更換的,用的也是黃豆大小的小型CCD。 第五節:關於防抖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數。有了防抖安全速度可降低兩檔以上,比如200mm鏡頭拍攝時快門速度低至1/50秒甚至1/25秒依然能夠得到清晰的圖片。這是攝影技術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防抖目前有三類:光學防抖、電子防抖和CCD防抖。光學防抖就是鏡頭防抖,鏡頭裡有一個探測器和一個浮動組件,探測器感知手抖的情況(方向和力度),浮動組件隨之進行反向補償,保證了圖片的清晰。佳能的防抖簡稱為IS(Image Stabilizer),尼康簡稱為VR(Vibration Reduction),松下簡稱為Mega O.I.S.,原理是一樣的。奧林巴斯和SONY則採用了另外一種叫CCD防抖的技術,手抖探測器不在鏡頭裡而在機身里,CCD被安裝在一個浮動支架上,同樣能根據手抖情況進行反向補償。CCD防抖比較厚道,它意味著所有的鏡頭都自動獲得防抖功能,而不管是佳能的IS還是尼康的VR,你必須購買新的防抖鏡頭,價格昂貴。 尼康18-200防抖旅遊鏡頭,VR代表防抖,Viberation Reducton 佳能18-200防抖旅遊鏡頭,IS代表防抖,Image Stabilzer 最後介紹電子防抖。我只有三個字:騙人的。光圈,快門和ISO三者聯合決定曝光是否正確。光圈只有那麼大,如果快門低於安全速度兩檔,電子防抖就是把ISO從100提高到400。 這樣一圖片清晰了,但代價是圖片質量嚴重下降。其實我們根本用不著這個電子防抖,在菜單裡面人人都會調ISO。結論:第一購買CCD防抖的相機,第二購買光學防抖的鏡頭,不買電子防抖的玩具。第六節:小數碼DC購買的幾個原則 如果只是以遊玩為主,多數照片為到此一游,順任何一個小數碼DC都行。如果以DC為主機(不想帶單反去旅遊),在買DC的時候就要三思了。以下幾點需著重考慮: 1, 最好能塞進襯衣口袋裡;2, 最好有M檔手動曝光,必須能手動調節ISO;3, 最好有28mm或24mm廣角,長焦一般135mm就夠;4, 最好有雙電源,平時用鋰電池,緊急時可用5號或者7號電池;5, 最好有RAW圖片存儲格式,方便調整曝光和白平衡;6, 最好能用轉接環使用濾色鏡,外接廣角和長焦;7, 最好是可旋轉的液晶屏,方便取景和偷拍;8, 最好有防抖功能(注意電子防抖是騙人的)。9, ISO400以上圖片質量好。這就是說盡量購買CCD面積大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台DC同時滿足以上9個條件,取捨要看個人需要。如果一定要選,前三項應該重點考慮:體積小,手動ISO,24/28mm廣角。第七節:數碼單反機身的選擇經常有人說:這照片拍得真好,用的佳能還是尼康?其實只有兩種人能回答這個問題:神仙和神經。沒有人能單憑照片判定是用什麼牌子的相機(和鏡頭)拍的。數碼單反品牌的選擇並不重要,因為它們都能拍出 (好)照片。比機身更重要的是鏡頭的選擇。鏡頭決定機身。如果有些特殊拍攝需要特殊的nikon獨家鏡頭,那就只能選擇尼康的機身。但獨特鏡頭只是極個別現象。Canon和Nikon的鏡頭產品線都差不多,所以買哪個品牌的去旅遊都行。一般推薦Canon或Nikon不是因為它們特別好,而是因為它們擁有最全面的鏡頭系列。超全面的佳能鏡頭系列數碼單反入門級的如Nikon D60, Canon 1000D, Pentax K200D, SONY α230, Olympus E420,套機售價都在人民幣四千元以下,小巧方便,重量不超過600克,適合旅遊用。價格在人民幣5,000到10,000的是中級和准專業數碼單反,包括六七千元的SONY α700, Pantex K7,Nikon D90,Canon 50D等,這些機型也適合旅遊用。表2-3 部分數碼單反點評級別 型號 優點 缺點 人民幣參考價格入門級 Nikon D60 1000萬像素,最便宜的數碼單反之一。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1,不支持老款nikon鏡頭。如果你沒有老境頭,則問題不大 。2,沒有反光板預鎖 4000套機 Nikon D5000 12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只能使用鏡頭內置對焦馬達的新款AFS鏡頭,不支持老款nikon鏡頭 5000機身 Canon 500D 15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可攝像 1,手柄太小,男士握著不爽。2,取景器成像略小。 6000套機 Pantex K200D 10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取景器成像略嫌小。 3000機身 SONY α230 1000萬像素,世界最便宜的數碼單反之一,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取景器成像小。 3000機身 Olympus E410/510 1000萬像素,機身防抖,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取景器成像太小以至於手動對焦困難。CCD動態範圍小 4000/5000中級 Pantex K7 機身防水防塵,CCD防抖,1400萬像素,性價比高。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這個價位好像沒有什麼缺點 8000套機 Canon 50D 14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 高ISO居然比其前身40D差 7000套機 Nikon D90 12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高清攝像 這個價位好像沒有什麼缺點 7000 Panasonic GH1 1200萬像素,輕巧便攜,適合旅遊用,可翻轉LCD。1080/24P高清攝像強大 鏡頭相對難配;性價比較差。 1500美元套機 Sigma SD14 獨特的Foveon X3感光晶元,色彩非常好。 1.7的鏡頭轉換係數,CCD比較小,高ISO相對較差 7000准專業級 SONY α900 全幅數碼單反,CCD防抖,2400萬像素, 性價比超高。適合旅遊用 RAW圖片被做了降噪處理,不完全是RAW。高ISO比5DII差。 16000機身 Nikon D300 1200萬像素,作為非全幅有著巨大取景器,操作手感極好。適合旅遊用。 除了體積偏大好像沒有什麼缺點 9000機身 Fujifilm S5 Pro 獨特的Super CCD感光晶元,色彩好。適合旅遊用。 性價比稍差 7000 Canon 5DII 最便宜的全幅DSLR之一,高ISO圖片質量好,解像度高。高清攝像。 操作手感稍差,連拍速度稍差。沒有內置閃光燈。 16000 Nikon D700 ISO25600全球無敵。等於是D3的縮小版,價錢只有D3的一半,非常超值。 基本沒有缺點,除了像素稍低。 15000專業級 Canon 1D MarkIII 每秒十張連拍,適合運動攝影 重量不適合旅遊攝影。太貴了。 28000 Canon1Ds MarkIII 佳能的頂級旗艦DSLR,我沒有話說 重量不適合旅遊攝影。超貴了。 48000 Nikon D3 ISO25600全球無敵。 重量不適合旅遊攝影。太貴了。 28000 Nikon D3x Nikon的頂級旗艦DSLR,我沒有話說 重量不適合旅遊攝影。超貴了。 52000第八節:數碼單反鏡頭的選擇與推薦 1,關於焦距段:旅遊攝影焦距(全幅)很少廣過20mm,長焦很少超過300mm。標準變焦鏡頭即可滿足90%以上的旅遊攝影需要。2,關於定焦和變焦鏡頭單反鏡頭可分為定焦和變焦。定焦鏡頭光圈大,成像好,但旅遊第一要考慮輕裝,除瘋狂玩家外一般不考慮攜帶定焦頭。3,關於標準變焦鏡頭(標變)和套頭任何包含45度視角的變焦頭都稱為標準變焦鏡頭。一般推薦購買套機。套頭又小又輕,不超過300克,旅遊最合適。 以後升級了賣二手也虧不了幾個錢。佳能500D和尼康D5000套裝18-55mm鏡頭,大致相當於傳統135相機的28-85mm,這個焦距段是最常用的,涵蓋28和35mm小廣角、50mm標頭以及85mm小長焦。不少品牌DSLR還推出雙鏡頭套裝,也相當划算。表2-4:佳能Canon原廠標準變焦鏡頭 人民幣售價 適合機型 點評EF28-105 1,500 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 價格便宜,大光圈解像度稍差EF24-85 2,500 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 價格便宜,輕巧,成像優秀,有廣角24mm,旅遊推薦EF28-135IS 3,500 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 成像優秀,防抖,旅遊推薦EF24-105L IS 6,500 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 L級鏡頭成像優秀,防抖,有24mm廣角,旅遊推薦EF24-70L 9,500 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 L級鏡頭成像優秀,貴,重一公斤,雖有24廣角但長焦不夠,不適合旅遊EF-S18-55 600 50D 500D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套頭,便宜,彷彿不要錢,成像馬馬虎虎,輕巧,適合旅遊EF-S17-85 3,500 50D 500D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防抖,旅遊最佳選擇之一EF-S17-55 6,500 50D 500D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全程恆定F2.8大光圈,成像優秀,價錢稍貴,旅遊用長焦略嫌不夠EF-S18-200 3,800 50D 500D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防抖,有長焦,旅遊最佳選擇EF17-40L 5,500 佳能數碼單反 L級鏡頭成像優秀,用在5D等全幅數碼單反上是非常優秀的廣角變焦鏡頭。用在50D和500D上相當於27-64mm,長焦端不夠對於5DII等全幅數碼單反推薦24-105和28-135兩隻旅遊鏡頭,對於500D和50D等,EFs17-85或18-200為目前最佳旅遊鏡頭。4,關於光圈的大小大光圈的優勢在於弱光下手持拍攝,而且虛化背景好。但大光圈鏡頭又重又貴,只推薦身強力壯又錢包鼓鼓者購買。旅遊攝影對鏡頭要求不高。風光攝影常在三腳架上用F11中小光圈拍,幾百元的套頭和上萬元的鏡頭成像區別不大。對人文攝影,圖片質量不重要,重要在於你拍到沒有。我甚至推薦N82拍照手機。時刻手上有相機才是人文紀實的王道。5,Canon的EFS廣角鏡頭一般不能用在全幅數碼單反上。Nikon的DX鏡頭雖然可以用在全幅數碼單反以及原135膠捲單反上,但拍出來圖片四周有黑圈。見左圖,大紅圈是全幅鏡頭成像圈,小紅圈是DX鏡頭成像圈,黑圈不可避免。6,關於副廠鏡頭佳能尼康等數碼單反機身廠家都同時生產鏡頭,這就是原廠鏡頭;也有些專門造鏡頭的公司,如騰龍,圖麗,適馬等,它們所生產的鏡頭就稱為副廠頭(一般較便宜)。原廠頭一般比副廠頭光學質量好,但也有反例,如德國Zeiss蔡司公司為SONY生產的鏡頭。7,數碼單反旅遊鏡頭推薦型號列表:型號 標準變焦 長焦 廣角 定焦頭(非必須)Canon 500D/450D 購買套機(EFS18-55或者EFS17-85IS) EFS55-250IS,錢包鼓者推薦EF70-200 F4L(IS) EFS10-22,副廠Sigma 10-20 HSM EF50 f1.8標頭Canon 50D 購買套機(EFS18-200IS) 錢包鼓者推薦EFS17-55F2.8IS EFS55-250IS,錢包鼓者推薦EF70-200 F4L(IS) EFS10-22,副廠Sigma 10-20 HSM EF50 f1.8標頭騰龍Tamron 90mm微距Canon 5DII 購買套機(EF24-105 F4L IS) EF70-300IS,錢包鼓者推薦EF70-200 F4L IS 或EF70-200 F2.8L或100-400L EF17-40 F4L EF50 f1.4標頭Canon 100mm微距Nikon D60/D5000 購買套機(NIKON AF-S DX 18-55) NIKON AF-S DX VR55-200mm f/4-5.6 副廠Sigma 10-20 HSM 50F1.8標頭Nikon D90Nikon D300 購買套機或NIKON AF-S 18-200 DX VR 副廠Sigma 10-20 HSM 或Nikon AFS DX12-24 50F1.4標頭AFS VR105微距第九節:商場購買注意事項 1, 不能去大百貨公司買相機,那地方宰人沒商量;2, 正確的購買地點是電腦城和婚紗攝影器材城;3, 購買時貨比三家,防止有不良商家惡意報高價;4, 相機的價格在網站上已經比較透明,奸商會在附件上想方設法賺你的錢。建議一般不在相機店購買存儲卡,備用電池,相機包。5, 購買前需上網查價格,中國大陸的用戶可查銳意和藝聯相機。淘寶網的參考價需去除最高價和最低價取中間值。海外用戶建議上亞馬遜 www.amazon.com 和www.dpreview.com 看歐美行情。6, 如果你做好了功課,購買時要意志堅定,只購買已決定的型號。7, 仔細查看是否行貨,要有優質印刷的簡體中文說明書。水貨一般不是假貨,如果原意冒險拋棄保修,也可買水貨。8, 仔細對照裝箱單查附件是否齊全。特別注意電池,如果電池上的字歪歪地,那原裝電池一定被奸商調包了。9, 仔細查看外包裝是否良好,無明顯的損毀,說明書沒有卷折,否則有可能是翻新貨或櫃檯展示品。10, 仔細查看相機是否外觀和漆水完好如新,還要仔細查看螺絲是否有動過的微小痕迹。11, 試拍幾張,放大仔細檢查。貴重相機最好帶筆記本電腦看圖片。12, 不建議去香港或海外購買,因為保修非常麻煩。13, 記得索要正規含稅發票。對於不需要正規發票也能保修的品牌,開普通收據蓋章也可以。 -------------------------------------------------------------------------------------------------本章結束語我不是技術狂人也不是攝影機收藏家,我對圖片本身更有興趣,相機只是工具。每次看到那些震撼的照片我並不關心攝影師用的是什麼相機和鏡頭,就如看《紅樓夢》並不必關心曹雪芹用的是什麼品牌的毛筆。2002年我在雲南和西藏用的是Canon G1,300萬像素小DC,這老機器拍的照片已在書籍和雜誌上出版多次,我甚至曾用G1圖片裁減一半插值放大到19寸做展出。現在任何一款入門級DSLR用5年前標準來看都是石破天驚之作。我們不應該再抱怨任何器材。如果一定要說器材,就風光攝影來說一個攝影者是否盡心主要看他是否總帶著大型三腳架,就人文紀實來說主要看他在上廁所的時候是否也帶著小傻瓜機。只要盡心,什麼相機都能拍出好照片。圖:藏族少女(影展圖片,300萬像素的G1圖片裁減一半插值放大到19寸)第三章:到了旅遊點怎麼拍 第一節:拍什麼(旅遊攝影綜述)如何拍好旅遊照片這個問題實在大,我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嘴。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去掉旅遊二字直接問:如何拍好照片?因為除了使用大型燈光設備的廣告攝影和影樓婚紗,旅遊攝影包含了其他所有攝影門類。旅遊攝影至少包括以下內容:風景點,當地建築,人物肖像,生活環境,特色服裝,當地特產,特色交通工具,特色旅館,風俗禁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特色文化(歷史、繪畫,戲劇,建築,雕塑)等等,這是個正宗萬金油,城裡鄉下,天上人間,地球上所有東西都是旅遊攝影拍攝對象。為了行文有序,本文把旅遊攝影強行分為五類:1,風光;2,建築;3,人物;4,靜物;5,街頭。攝影分類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各類型之間總有重疊。建築難道不是風光的一部分?街頭攝影難道不可以包括靜物和肖像?為減少混淆,說明如下:1,風光包括自然風光和城市風光。2,建築主要指單個建築物及其內部的照片。建築物群像屬於城市風光;3,人物主要為半身照和大頭照。人群的照片屬於街頭攝影,但如果圖片突出的是人群中的某一位,這張照片也屬於人物類;4,街頭攝影屬於萬金油里的萬金油,如果一張照片模稜兩可不知怎麼分類就把它歸於街頭攝影。這個分類只是紙上談兵,在旅遊拍攝實踐中沒有今天拍風光明天拍人物之類的搞法,所有的拍攝都是穿插進行,比如拍日落的路上遇到少數民族妹妹,那就改拍幾下人像;拍人像的時候視角再廣一點,多交待點環境就是街頭攝影了。對付旅遊攝影這樣一個萬金油,正確的方法就是一頓亂拍,見什麼拍什麼。從路上就要開始拍了,飛機上拍雲,火車上拍人。到了旅遊點更加,不論任何情況,時時刻刻相機不離手。風光,人物,建築什麼都拍,全景、小品、特寫一個都不能少。越是天氣惡劣越容易出好作品,有雨就拍雨巷,有霧就拍朦朧感。吃飯的時候要拍菜,上廁所也要帶相機 - 地方特色馬桶?或者廁所的後窗望去風景還不錯。以下為我在廁所垃圾堆等處拍的照片。拍這些照片的時候你要頂住壓力,因為很多人會把你當神經病看。魚尾獅的垃圾桶局部 西安兵馬俑的廁所門口 長沙街頭行為藝術第二節:出門前的準備工作本章標題是到了旅遊點怎麼拍,不過有些準備工作要在家裡就做好。這些主要有:1,參加旅遊團還是獨自去旅遊? 團隊旅遊較難拍出好圖片,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對。拍風光最佳時間是日出日落,而旅遊團大都在日出後才出來活動,日落前就聚餐去了。團隊出行也不可能為拍照而將就你一個人。如果認真對待旅遊攝影的話,最好還是一個人背包出來吧。單身一人旅遊雖然孤單,但艷遇的機會也比團隊行動大很多。2,是否幾個攝影愛好者一起出行?如果要兼顧腐敗活動,找幾個志同道合者也未嘗不可。但人數最好別超過4個。人多嘴雜。一堆人扛著長槍短炮走在大街上回頭率太高,嚴重不利於偷拍。建議兩人結伴或者乾脆獨自行動。攝影和寫作一樣,基本上是個單打獨鬥的事。您大概沒聽說幾個作家相約一起去寫作的吧。要拍出好作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話說回來,和幾個攝影好友出行也有獨到的好處。大家走的是相同線路,回來互相交流就能發現別人比自己拍得好的圖片 - 為什麼他拍到了而我卻沒有?這樣分析多了進步就很快。3,做一點家庭作業雖然說對付旅遊攝影這個萬金油是見啥拍啥,但這並不意味著拍攝計劃不重要。出發前還是要盡量多找點旅遊點的資料。主要信息渠道是互聯網。首先確定旅遊點風景最好的季節,或最隆重的當地風俗節日是什麼時候。選對出遊時間很重要。然後根據自己的假期排一個行程表,參考攻略資料,拍幾個點要做到心中有數。最後要多看高手拍的該地圖片,包括去圖書館找旅遊書籍和畫冊。4,如何攜帶攝影器材?這實際上是一個用什麼攝影包的問題。常用的攝影包有腰包,挎包,背包三種。腰包最便於攜帶,但容量有限。挎包容量比腰包大,但挎包背久了單肩疼,如果你的行程有長時間遠距離徒步,千萬不要使用挎包。背包容量最大,也最省力,任何重物只要一上雙肩就輕鬆了。它也是最方便攜帶三腳架的。三腳架對風光攝影是絕對必須的。但雙肩背包有個缺點,取放器材不方便,必須先從肩上卸下來再開拉鏈,會耽誤十幾秒時間,對一秒鐘就能決定成敗的街頭紀實攝影,黃花菜都涼了。沒有一種攝影包是萬能的,用什麼包要看具體需要。背包旅行有個原則:單人攜帶的包不要超過三個。推薦大包套小包:腰包,挎包,背包可都帶上,但都塞在一個大背包里。 通常我是把數碼單反裝上掛機頭(標準變焦),用衣服一捆塞進雙肩背攝影包,廣角和長焦頭塞在腰包里,然後所有的包都塞進一個80升的大背包。如果你覺得用衣服捆相機太寒磣,有內膽包或三角包可用。也可用筆記本電腦的內膽包代替。這樣連雙肩背攝影包也不用買了,任何45升戶外背包都一樣的用。三角架也可以拆下雲台,一起塞進45升背包里。好處是很隱蔽,攝影包都太打眼,上面還印有紅色Nikon或者Canon大字,這簡直就是在召喚:來偷我吧。因為街頭偷拍很多,所以隱蔽性很重要,攝影包最好買那種看起來和普通家用包或辦公包差不多的,還可以一包多用。若自駕車就帶上所有類型的包,裝上所有的器材。到了旅遊點後我的單反是裸體的,時刻掛在肩上,24小時開機,連鏡頭蓋都不裝,只用遮光罩,這樣可以保證隨時以最快速度拍攝。 在旅遊點我有時只用腰包,三腳架掛在腰包的帶子上。如果確定今日拍街頭為主少拍風光,那什麼攝影包也不用了,只用單反和掛機的標準變焦,或者乾脆用口袋機,最隱蔽也最輕鬆。 5,到底是旅遊還是攝影?有不少朋友說同時兼顧遊玩和攝影頗有難度,扛著沉重的攝影包起早貪黑,為趕日出日落有時只能靠乾糧充饑,哪裡還有什麼旅遊的樂趣。旅遊的另外一個極端是純散心,比如和女朋友一起出來玩,當然不推薦笨重的數碼單反系統也不推薦起早貪黑(早上估計也起不來),口袋機將是明智的選擇,每天悠哉游哉的享受陽光沙灘。不過凡事別走極端,大多數時候攝影和旅遊是可以相對兼顧的。這裡有一個度的把握,雖然不推薦像職業風光攝影師那樣為照片在山頂扎帳篷連守幾天,但遇到罕見的壯觀日落多堅持個把小時並不為過。普通遊客要觀賞到好風光,也是經常趕日出日落的。反正都是趕,順便拍幾張,這並不難。旅遊攝影的最高境界是連拍帶玩一起搞定。人生最難的就是度的把握,凡事皆有度,我們就離成佛不遠了。 第三節:怎麼拍要討論如何拍出好照片,首要的問題是:好壞的標準是什麼?第一,一張好照片必須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必須言之有物。在按下快門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你想通過這張照片向讀者(看照片的人)傳達什麼?表達什麼意思?說明什麼問題?自己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的照片最好都藏抽屜里,以免萬一成名了影響聲譽。一張照片(或一組照片)要有什麼樣的主題? 要傳達什麼意思?我不知道。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個思想問題,和攝影技術沒有關係。我們觸景生情,有感而發,舞文弄墨者會用文字或繪畫來表達他的觀感,作曲者會用音樂來表達,而攝影者則用照片來表達。如何提高一個攝影者的思想修養,使他感情豐富而善於觸景生情,這個問題應該單獨寫一本書,和攝影基本無關,雖然本章最後會簡單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第二,這張照片是否正確地表達了主題。自己有了想法還不行,一張好照片必須迅速讓讀者(看照片的人)明白你的想法。這種攝影技術相關問題是本章探討的重點。主要需從兩方面努力: 1,精心構圖; 2,熟練掌握光圈快門等技術活。本章的風光人物建築等分類拍攝指導將詳細探討對應的光圈快門等技術活。下面先說構圖。構圖的原則和方法構圖是一張照片能否正確表達主題的決定性因素。根據一張圖片好壞的標準,構圖要想方設法突出主題。有人發言十分鐘還沒切入正題,有人寫的文章廢話連篇,這些都很讓人厭煩。你能不能簡短點?同樣,攝影最重要的是:和主題無關的事物一律排除在取景框之外。在按下快門前一定要想想:能否繼續減少取景框內的事物?如果再排除一個那我想表達的意思就不完整了,這時才可以按下快門。攝影是做減法。綜上所述,簡潔二字是攝影構圖最基本的原則。只有在完全貫徹了這個原則,確定一張圖片里絕對不能缺少的事物之後,才談得上如何在取景框里如何擺放這些事物。這如何擺放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下面要談到的構圖法,最重要的有三個:黃金分割法,對稱法,滿框法。a,黃金分割法把一條線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0.618,這個分割點就是黃金分割點。黃金分割在所有的構圖原則里是最重要的一個,很多數碼相機在菜單里都有是否打開構圖線的選擇,打開後液晶屏就會出現九宮格,四條線把取景框長寬各作三等分。構圖時我們應該把照片中的主體(視覺焦點)擺在三等分線上或者三等分線的交點上(參見下圖的紅線及其交點)。通俗的說,不要把主體放在正中間,那樣照片顯得很呆板,要靠左右/上下一些才好看。 黃金分割構圖法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實際拍攝中並沒有必要嚴格遵守0.618比1或者1比3,多一點少一點均可,只要看起來舒服就好。我們也沒辦法嚴格遵守,難道隨身帶個皮尺?鳳凰縣的橋。視覺焦點示意圖補充說說圖片的視覺焦點。視覺焦點就是一張圖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看一張有明顯視覺焦點的照片時,第一眼我們肯定會被圖片最醒目的點所吸引,然後我們會看看圖片的四周有些什麼,最後目光還是會集中到視覺焦點上。這就是我們看圖片的視覺習慣:集中 - 分散 - 再集中。 請看範例,那個打紅傘的就是照片的視覺焦點,我們第一眼肯定看這個傘,然後是木橋還有水,最後目光還是會回到紅傘。也就是說,我們的目光最後要有地方放。請注意這個紅傘並沒有遵守黃金分割,它被擠到圖片的左上角去了。石橋這張也是,那個戴斗笠的人非常小,都快被擠出去了,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圖片的焦點。黃金分割比例沒有必要生搬硬套。練習:請比劃一下,以下圖片是如何貫徹黃金分割構圖法的: b,對稱與對比一般來說,70%以上的圖片可以用黃金分割構圖法,但對有些圖片黃金分割並不是最佳選擇。典型的例子是建築。大多數建築都是對稱結構,強行按照黃金分割來構圖反而破壞了原有的美感。水面倒影也是一例。對倒影和建築等本來對稱的景物顯然我們應該順其自然採用對稱構圖法,一半對一半。對稱可以是左右,上下,也可以斜著對稱。練習:請比劃一下,以下圖片是如何貫徹對稱構圖法的:對稱並不一定要是同一類型物體(建築或倒影),不同的事物也可以對稱,或稱之為對比。比如下圖中的擁抱的戀人與五角星。 從表面上看人和五角星毫無關係,但五角星代表革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般是忌諱戀愛的。這就是間接的對比襯托。下面這些圖片都可以稱作對稱/對比構圖: c,滿框與留白黃金分割加上對稱構圖能搞定85%以上的圖片,但還是有一些圖片讓人左右為難。那就乾脆把主體充滿取景框,排除任何其他物體(簡潔到極限)。這就是滿框構圖原則。 以下是滿框構圖舉例: 滿框往往意味著構圖只取局部,並不一定要把主體拍全,觀眾能根據局部想像全局。這是一種極端構圖,它最大限度地突出主題。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太滿了,讓人感覺堵得慌。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給畫面留點空出氣,這就是構圖時的留白。留多少合適?一般來說留1/4或者1/5。留在圖片的什麼地方?可以是任何位置。留白四分之一原則也要靈活掌握,多一點少一點看具體需要。留白也可以走極端,這就是與滿框相反的留白構圖法:主體只在取景框內佔一個小角落,其他地方大量空白。這是一種反向襯托,大量空白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非空白處 - 照片角落的主體上。 留白另外一個好處是方便編輯排版,空白處可供寫字。如果你的照片日後要給雜誌社,大量留白需要重點考慮。構圖留白案例B,其他構圖注意事項 a,尋找有趣的形狀 生活場景通常都是亂七八糟的,攝影要做的就是從亂七八糟中找出一些形狀來拍,如人形,S形,X形,L形,三角形等。這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找。宏觀就是從大場景找。通常這意味著在一大片景觀中取局部。導遊就很擅長,他們經常會說:看,前面那片山峰很像一個仙女(或猴子)吧?攝影就要充分發揮這種宏觀想像力,從一堆亂石里找形狀。 微觀找形狀就是要視力好,眼光毒,從幾英寸幾厘米的小面積上發現有趣的形狀。這通常也是物體的微小局部。尋找有趣形狀還是意味著追求簡潔,不要貪多是構圖的總原則。以下是有趣形狀舉例: b,前景與背景前景指照片中位於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任何景物。它的作用是增強畫面的空間感,提高畫面的感染力,也能起到交待拍攝地點(環境)的作用。這一點很重要,它使照片能傳達儘可能多的信息。好的前景還兼有引導視線的作用。前景的幾點建議:1.選擇有地方特徵的景物作前景; 2.選擇框架式前景;3.選擇具有對比、比喻和比擬效果的景物作前景。前景並不一定好。是否包含前景要看個人創意。躲開前景很容易,鏡頭稍微轉動或邁開腿走兩步,前景就沒了。請比劃一下,以下圖片如果去掉前景是否好些? 背景是照片上位於主體四周或後面的景物。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如果說前景還可以躲開,背景是無論如何也躲不開的。極端例子是證件照,為了突出我們腦袋大,它的背景是一大塊紅布。這塊紅布告訴我們:背景要儘可能簡潔。以下是簡潔背景舉例: 去旅遊很少有人攜帶一塊紅布,所以景點拍個留影,人物旁邊總會有花草樹木什麼的。既然躲不開,我們應該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物體作背景,以證到此一游。c,包圍構圖(多拍幾張)構圖簡潔第一重要,但凡事沒有絕對,如果全景與局部難以決定,或不能確定是否應該包含某一物體,那就包含與否都拍,回家再仔細分析哪張效果好。反正數碼片子不用花錢買膠捲。分析多了就知道以後如何取捨了。包圍構圖這個詞是我自己發明的,和包圍曝光相對應。包圍構圖案例1:以下這幾張圖片都是梅里雪山,但構圖相差很大:有幾張拼起來的全景,有包含不同前景的山峰,有佛塔的特寫。總之多角度多焦距都拍,回來再選。 包圍構圖案例2: 下面四張為同一地點所拍(鳳凰沱首風情客棧的二樓陽台)。第一張是28mm廣角拍的鳳凰縣石橋和木橋,第二張把鏡頭左移只拍石橋,並和瓦片屋頂形成V字型。這兩張都是中午拍的,色調很不好。第三張是陰雨的早上8點所拍,用的Sigma70-300狗頭,焦距約150mm,使用了偏振鏡消除水面的反光。即便站在高處構圖時也不要貪多,要盡量精簡,只選取最吸引你的局部。d,橫拍與豎拍人是豎的,一般拍肖像應該採用豎構圖(合影除外)。風光全景都是大場面,一般應該橫構圖。但如果你的圖片日後要給雜誌或出版社用,橫拍豎拍就都要兼顧。書籍和雜誌都是豎的,採用豎圖片比較方便排版。在拍風光時就算這張片子明顯只適合橫拍,拍完之後最好加拍一張豎的,為日後雜誌的圖片編輯提供方便。構圖綜述一口氣講了一堆構圖原則與方法,每一條都很好理解。但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局限於條條框框沒有必要。一張照片可能毫無構圖法則可言,也可能是好幾條構圖法的綜合。比如下面這三張圖片,既可以說它是對稱的,也可以說符合黃金分割法則,也符合滿框留白原則。很多攝影大師從根本上就是反對任何構圖法則的。本星球最大牌的靜物攝影大師愛德華?韋斯頓曾說:「在拍照前請教構圖的規律,有點像在散步前請教移動的法則。」有篇美國女攝影師Helen Levitt的評論文章也說: it would be mistaken to suppose that any of the best photography is come at by intellection; it is, like all art, essentially the result of an intuitive process, drawing on all that the artist is rather than on anything he thinks, far less theorizes about... Goethe wrote it is good to think, better to look and think, best to look without thinking.簡單翻譯如下:人們往往認為最好的攝影作品都是深思熟慮的產物,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攝影傑作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都是本能和直覺的產物。。。 歌德曾寫道:勤于思考很好,邊看邊思考更好,但最好的是憑直覺看,什麼都不想。大師們各有各的說法。之所以是大師,就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他們自己玩攝影多年,各種基本構圖法早就濫熟於心,他們需要的是突破常規,所以才站著說話不腰疼。初學者了解基本構圖法是必要的。先學會走才能跑。第四節:分類技術指導:A,旅遊攝影之風光篇 1,風光攝影綜述:穩定壓倒一切2,風光構圖注意事項3,白天的風景拍攝(不使用三腳架)4,弱光/夜晚的風景拍攝(使用三腳架)5,兩種特殊風景的拍攝 a,車流、瀑布和星光 b,焰火與煙花---------------------------------------------------------------1,風光攝影綜述:穩定壓倒一切旅遊攝影第一重要的是拍風景。說到風光,我們第一就會想到明信片、畫冊以及掛曆,這些圖片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清晰。鄧小平說過:穩定壓倒一切。要拍出超清晰的照片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相機要超級穩定,杜絕任何震動。最重要的是以下三點:1,盡一切可能使相機穩定,杜絕任何振動;2,相機設定在最佳光圈F8或更小(如F11,16);3,ISO設定要盡量低,如ISO100。為什麼要ISO100?因為ISO最低時噪點最少,圖片最細膩。ISO400以上的風光片是慘不忍睹的。請注意有小部分數碼單反如SONY的A700和Nikon D300,它們的動態範圍最佳在ISO200。為什麼要F8?因為鏡頭在中等光圈的解像度最高。為什麼有時需要F16甚至F22?因為最大景深要求光圈F22。如果景深的重要性超過解像度,那就只能優先照顧景深。曝光準確性基本不用擔心,現代相機的區域(平均)測光都很准。但光線反差很大的時候要注意加以曝光補償。比如日出前後,光照強度變化非常大(有雲時尤甚),要不停的回放看圖片效果,及時加減曝光。重點提一下逆光拍攝。一般來說,當取景框里有特別明亮的物體如太陽和街燈時,相機的測光系統會誤認為整體光照都很強。此時一般我們要手動增加曝光量。具體加多少要看具體場景和機型而定。也可改用點測光,避開太陽和街燈,對準你認為最重要的局部來測光。關於穩定性,並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必須三腳架。如果光線非常好,快門速度已經高於安全速度好幾倍,又或某些特殊情況無法使用三腳架,手持相機也要拍。本章把風光攝影在技術上分為兩類:使用三腳架和不使用三腳架。 2,風光構圖注意事項在討論光圈快門等技術活之前,先說幾句構圖。總體來說依然應該遵守第三節提到的構圖原則,以黃金分割為主,輔以對稱,搞點前景,並注意留白。風光圖片的留白往往指天空,也就是天空在圖片中佔多大比例。一般來說從1/3到1/6都可以。如果天空雲彩漂亮就多留,反之則少。如果遇到罕見的戲劇化天空如火燒雲,那就乾脆反客為主,以天空為主體。戲劇化的光線也是風光攝影需要刻意找尋的。所謂戲劇化就是明暗或者顏色對比很強烈的場景。拍攝風光要時刻注意那種偶爾鑽出來的一縷縷的光線。遇到這種場景要眼疾手快地狂拍,必要時採取包圍曝光。 對比強烈的光線案例 風光構圖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參照物。有人拍了很多名山大川,自己看著很雄偉,但外人卻感覺不到,因為沒有參照物,誰知道是不是假山?參照物很重要,它可以是人,亭子,汽車,房子,任何知道大小的物體都行,用以襯托山川的雄偉。參照物還能起到視覺焦點的作用,乃點睛之筆。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應該包含參照物,那就包含與否都拍,反正數碼片子不要膠捲錢。這裡順便說說地平線。一般情況下地平線一定要平,如果雲台上有水準儀是最好。除非你要的就是那種把人脖子扭斷的視覺效果。參照物示意圖風光拍攝前踩點很重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拍風景最要找的是制高點。到景點就要打聽最高點在哪裡。大全景當然要拍,爬到山頂滿眼風光,很多人上來就換上廣角鏡頭,但不要忘記也換上70-200/300mm中長焦鏡頭,選最漂亮最有特色的局部也拍幾張。構圖要簡潔,切忌貪多是我們的一貫原則。以下為在制高點用中長焦拍攝之案例:       30樓屋頂拍攝的長沙湘江大橋,105mm中焦距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觀景台所拍的黃浦江,135mm中長焦 在酒店50樓用85mm中焦距拍攝的新加坡金融區踩點首先是家庭作業(查資料圖片);第二,到達旅遊點趕緊找當地明信片和畫冊,看看哪幾張拍得最漂亮,然後問店家是在哪拍的? 地點確定,然後扛著三腳架去那地方守著,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光線,這風光糖水片就搞定了。這些當地明信片一般都包含旅遊點的地標建築,北京肯定要有天安門,拉薩一定會有布達拉宮。包含地標建築的風光片是旅遊攝影的首要目標。模仿明信片並沒有什麼不好,有誰生下來就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大家都是從臨摹開始。運氣好的話在臨摹的過程中我們還能發現比市售明信片更好的構圖。 3,白天的風景拍攝(不使用三腳架)點踩好了,在作案的具體實施階段,最重要的還是穩定性。基本原則:時刻記住安全快門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如50mm焦距拍攝時最慢要用1/50秒快門,最好再快點,1/125乃至1/250秒,越快越好。為此要不惜使用高ISO/大光圈。不管凡事需有度,沒有必要一味追求超高快門速度,超出安全快門速度兩三倍即可。保證速度後也要適當考慮最佳光圈(F8)和盡量低的ISO。在萬不得已不能使用三腳架的情況下,手持拍攝注意事項有:I,堅持雙手持機,即便口袋小DC也要如此。II,光線不佳時只要手持相機,就習慣性打開機身或鏡頭防抖。III,兩腿前後站立,不要平行站立。IV,儘可能尋找身體支撐,如靠牆或樹站立,或手肘撐在欄杆或窗台上等。V,按快門要溫柔,呼吸要均勻,也可短時停止呼吸。按下去切忌突然加速。VI,如果覺得這張照片有糊掉的嫌疑,那就趕緊重複多拍幾張。關於防抖的補充說明:打開防抖後按快門不要太快,防抖系統從啟動到穩定下來需要0.5到1.5秒,別在這個時間內觸發快門,要等防抖系統穩定之後才觸發快門。按快門堅持慢速和勻速總是正確的。對於轉瞬即逝的街頭抓拍,有時不得已需要迅速按下快門,如果光線條件好走在大街上,建議乾脆關閉防抖。 4,弱光/夜晚的風景拍攝(使用三腳架)時間和耐心對弱光拍攝非常重要。最能拍出好風光的時間是日出和日落時分。如果日出為早上七點,你需要提早一個小時起來去踩點,然後架好三角架在那等著。也可提前一天踩點。日落時分先別忙著吃飯,這時的天空往往是最戲劇化的。而夜景的最佳時段是在黃昏,天快黑但還沒完全黑的15分鐘左右。此時建築物的輪廓還依稀可辨,而燈光已經很突出。再晚半小時就黑乎乎的,除了燈光什麼都看不見了,明暗反差太大。適合拍攝漂亮夜色(深藍色背景)的時間往往只有短短的15分鐘。等待拉薩(時間和耐心非常重要) 夜景經常需要曝光數秒、數分鐘以至數小時,這必需一個穩定的三角架及雲台。其次要堅決用快門線。一個幾百元的狗頭以中小光圈固定在穩定的三角架上用快門線,比一個上萬元的專業鏡頭手持拍攝的效果要好N倍。 再次強調三腳架。我發現不少攝影者的相機和鏡頭都很高級,但他們沒有隨身攜帶三角架的習慣,要不就是用著一個晃晃悠悠的劣質三角架。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一旦相機端不穩或架不穩,在機身和鏡頭上的投資都將化為烏有。三腳架還能讓我們養成嚴謹的攝影習慣。相機老拿在手上容易啪啪的一頓掃射,習慣不好。沒有三角架就不要談嚴肅的風光攝影。在體力所及範圍內扛上一個盡量大的三角架,最好任何時候都不離身。克服困難也要帶上。三腳架也正是職業風光攝影師和業餘愛好者的主要區別。加拿大風光攝影權威之一Michael Reichmann 說過:我有三個三角架,它們分別是:大的,更大的,最大的(big, bigger, and the biggest)。 我本人有點不穩定恐懼症,連風吹對三腳架的微小晃動都很擔心,經常在三腳架下掛石頭或攝影包以增加穩定性(注意石頭和攝影包別晃)。有時候在大橋上拍,三角架本身的穩定性沒問題,但汽車引起橋面振動也讓我心驚肉跳,都快成神經病了。一般來說,相機一上三腳架我會就習慣性地干兩件事:1,打開反光板預升功能;2,關閉相機或鏡頭的防抖功能。不管是CCD防抖還是鏡頭防抖,那都是在手持相機時發揮作用的,在三腳架上防抖功能反而會使圖片清晰度下降。雖然最新型的鏡頭號稱能自動關閉防抖(據說能自動探測是否使用了三腳架),但保險起見還是手動把它關了吧,一秒鐘的事。談一下反光板預鎖/預升(MLU,mirror lock up)。單反相機一按快門就會咣當或者咔嚓的一聲,這是因為反光板要先翻上去,然後再打開快門曝光。反光板的上翻會撞擊相機產生微小震動使照片發糊,雖然很微小,但如果圖片放大到12寸以上還是能看出來,快門速度在1/10秒左右時反光板震動產生的模糊尤為突出。反光板預鎖實際上就是按兩次快門才拍一張照片。按第一下快門時反光板翻上去,此時請耐心等待三秒鐘,等微小震動完全消失,再按一次快門,完成拍攝。反光板預鎖一般是結合快門線使用的,因為直接按快門的手很難做到完全不抖。口袋小數碼相機和M4/3系統相機沒有反光板,無需擔心反光板預鎖問題。沒帶快門線也不要緊,可用自拍代替。用三腳架拍夜景風光推薦用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也可用M檔全手動控制光圈和快門。夜景風光千萬不要使用相機的綠色自動檔或者半自動P檔。高速快門能防止抖動,弱光下相機內的電腦選擇的曝光組合是盡量高速的快門和最大光圈,一個鏡頭在最大光圈下解像力是最差的,所以不能用P檔。 城市夜景為了顯得燈火輝煌,略微過曝光是必要的。具體過曝1/3檔,半檔或一整檔要看你自己的喜好,和此相機對夜景測光的準確性。拍攝時要及時回放看效果。夜景拍攝的準備工作:秋冬季要注意多帶衣服,戴上半指手套,一個小保溫水壺。夏季要注意帶上花露水等驅蚊用品。其次要帶個小手電筒,有時候目標太暗以至於無法自動對焦,手電筒可以照明讓相機對上焦。手電筒照也不管用?那就目測一下距離然後手動對焦,或者乾脆設置到無限遠。關於濾色鏡,夜景一般不用偏振鏡,白天偏振鏡也不要濫用,比劃一下效果,必要時才用。UV鏡我從來不用。灰漸變濾色鏡也帶一個吧,夜景明暗反差很大時用得著。沒有漸變鏡也行,包圍曝光三張再PS後期合成,效果也很好。還建議帶個黑色小紙片,明暗反差太大時可在鏡頭前局部遮擋。 5,兩種特殊風景的拍攝a,車流、瀑布、噴泉和星光瀑布和夜景車流看起來一點也不相關,一個白天一個晚上,但拍攝方法是相同的,那就是用三角架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瀑布最短的曝光時間也需要半秒,常用2秒,這樣流水就能在底片(或CCD)上滑過,得到如霧似煙的效果。車流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通常在十秒以上,有時超過三十秒,這樣車燈才能滑過相當的距離。具體多少秒可以自己試。推薦步驟如下:世界最大噴泉,新加坡新達城的財富之泉。曝光約四秒。三百萬像素的佳能G1小DC拍攝。 湖南株洲炎陵縣桃源洞東坑瀑布局部。曝光1秒,光圈f8,使用偏振鏡。三百萬像素的佳能G1小DC拍攝。       曝光約十秒的長沙火車站噴泉 第一步,先把ISO調到最低,一般來說是ISO100。第二步,確定測光模式。瀑布和車流一般用局域平均測光即可,中央重點也可以。第三步,確定拍攝模式。可以用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或者全手動,任何一種都可以:光圈優先:對135數碼單反來說我們應該把光圈設為最佳解像度f8或者f11。把相機頂上的主轉盤打到Av(或A),然後設置光圈f11,對準瀑布半按快門,相機就自動給出能準確曝光的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不夠慢,只有1/4秒怎麼辦? 減小光圈即可,從f11減小到f16。如果減小到f22還是達不到一秒的快門速度怎麼辦?此時可以使用偏振鏡,它像墨鏡一樣能起到減光的效果,進一步降低快門速度。偏振鏡一般可以使快門速度降低兩檔,比如從1/4秒降到1秒。偏振鏡還有消除樹葉和水面反光的作用。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減光鏡(中灰鏡),其作用類似墨鏡。中灰鏡有2x、4x、8x等不同規格,數值越大減光性越強。上海外灘。光圈f16,曝光約20秒 快門(速度)優先:把相機主轉盤打到Tv(或者S)快門優先模式。拍瀑布一般設速度1秒以上,車流多用10秒以上。確定構圖,半按快門,相機就能自動給出能準確曝光的光圈。如果是f11那是最好。如果是f5.6或者f4也不要緊,進一步減低快門速度即可,f5.6兩秒、f8四秒以及f11八秒都能正確曝光。全手動:把相機的主轉盤打到M,同時調整快門和光圈,觀察相機的測光指示,等達到中間值(不+也不-)時按下快門即可。綜上所述,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或全手動模式其實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要達到兩秒或者更長的曝光時間,並使用最佳光圈。如果不行就繼續把光圈開小(此時景深也會變大)。如果開到f22最小光圈還是不能正確曝光就使用濾色鏡。拍瀑布如果你想拍得幽暗些,減低曝光半檔即可。拍車流如果你想拍得金碧輝煌一些,增加曝光半檔或一檔就行。如果極端一點,把曝光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3600秒)甚至更長,黑漆漆的夜空也能拍出漂亮的星星軌跡。地球每十四分鐘轉動一度,星星的光雖然很弱,但曝光兩個小時就亮了,還會拉出漂亮的軌跡。夜空都是黑漆漆的,我們的肉眼其實看不到這些軌跡。從這個角度來說,瀑布車流和星星軌跡的照片都是造假。假得漂亮一些,就藝術了。珠穆朗瑪的星空。晚11點到凌晨3點4小時曝光。  拍瀑布或夜景車流嚴重推薦使用快門線以徹底消除手震。如果沒有快門線就用自拍,反正手別碰相機。如果是拍星空,快門線就是必須的,總不可能手釘在快門上幾個小時吧?  焰火與煙花逢年過節經常有煙花焰火表演,很多人覺得看起來容易拍起來難。其實拍禮花和城市夜景的方法是一樣的,那就是1,盡一切可能使相機穩定,杜絕一切振動;2,設定最佳光圈F8,ISO設定在最低(如100);3,想辦法包含一個醒目的前景。前景很重要,要不然世界各地哪裡的煙花都一個樣子。在這張示範圖片里我選擇了魚尾獅為前景,在新加坡沒有比作為國家象徵的魚尾獅更好的前景了。數據:B門, 3.9秒, F7.1, ISO100, EF28-135鏡頭 @ 28mm, 三腳架,快門線,手動對焦到無限遠。推薦光圈F8要靈活掌握,如果拍了兩張發現欠曝嚴重,那就趕緊加大光圈,反之則縮小光圈。曝光時間一般建議4秒以上,看單個煙花燃放時間的長短。之所以要4秒以上是要拍出煙花拖著長尾巴升空然後炸開,顯得有動感。數碼單反拍攝我建議用B門和快門線。B門可以任意控制曝光時間,快門按下去幾秒就曝幾秒,可根據煙花升空的情況靈活掌握。比如你可以曝光10秒以便讓更多煙花炸開,但也要注意別過曝太多。這必須用三腳架。如果連續幾張都是一個角度相機紋絲不動的話,後期還可以PS做疊加,顯得燦爛無比。 B,旅遊攝影之建築篇 - 尋找有趣的形狀大部分建築本身是對稱的,所以在構圖上我們應該以對稱為主,黃金分割為輔,可能的話搞點前景,並注意留白。此外,因為建築設計本身是以形狀取勝,所以建築圖片最重要的是尋找有趣的形狀,如圓形,L形,V型,三角形。如果建築物全局的形狀不好找,局部的也行。腿要勤快,如果構圖不滿意就繞著建築走,不同距離不同角度看看,直到發現滿意的形狀為止。以下為有趣形狀舉例:上海火車南站候車室 新加坡Gateway Tower局部 北京國家大劇院 上海金茂大廈 新加坡居民樓 北京天安門上圖左一和左二都是正面拍攝,全對稱結構,稍嫌呆板。從側面拍攝畫面會活潑一些,如右邊這張北京天安門就是45度角拍攝。機位一般有仰視、平視和俯視三種。下面左邊兩張是典型的仰視,其特點是線條向上匯聚,誇張變形很嚴重。機位越靠近變形越大。這種變形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高大雄偉。取景時要注意雖然兩邊線條是斜的,但圖片最中間一定要垂直於地平線,否則建築有倒塌的感覺。如果不想要這種變形,那就離它遠點拍,等基本相當於平視取景時匯聚變形就消失了(下排最右邊那張)。 左邊這張是新加坡金融區,典型的俯視拍攝,線條向下匯聚,與仰視相反。當時為陰雨,天空沒什麼特色,所以天空只佔很小部分。Sigma適馬17-35mm鏡頭@20mm.這張新加坡淡賓尼購物中心也是俯視拍攝,線條向下匯聚,建築物的內景俯視。構圖基本遵循了黃金分割,天花板佔了圖片上部約25%的面積。佳能1ds MARK II相機,Sigma適馬17-35mm鏡頭@20mm,ISO1250,手持拍攝。嶽麓書院 長沙富麗華酒店客房 長沙北正街天主教堂上面三張都是在三腳架上拍的,Sigma適馬17-35mm鏡頭,20mm左右的廣角。前兩張基本平視,所以沒有線條向上或向下匯聚的問題。拍室內一般常用20mm左右的廣角鏡頭,能誇大空間感,使本來沒多大的房子顯得很大,這也正是酒店和房地產商最喜歡的。新加坡會展中心Expo地鐵站。天空為漂亮的藍色,很顯然是在傍晚拍的 - 夜景的最佳時段。Sigma適馬17-35mm鏡頭@20mm。由於大廣角加仰拍,變形非常嚴重,整個屋頂變成了一個大橢圓。變形雖不好,但將計就計也能搞出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效果來。雖然拍建築常用廣角鏡頭,但並不是說中長焦就不用。在拍攝建築物局部,以及遠距離拍攝時依然離不開長焦。左圖為200mm焦距拍攝的新加坡印度廟。右圖為105mm中焦距拍攝的北京前門局部。 廣義來說建築也是風光攝影的一部分,所以前面提到的風光攝影技術原則同樣適用於建築攝影,那就是:1,盡一切可能使相機穩定,杜絕一切振動;2,相機設定在最佳光圈F8或更小(如F11,16),ISO設定在最低;3,確定是否包含參照物。除了建築的外形,建築物的內部也是重要的拍攝對象。但很多大廈的保安人員都不讓拍照,尤其當你手持體積巨大的數碼單反時。辦法1,事先聯繫大廈管理部門取得許可;2,偷偷進來,拍了就走。搞許可證太費事,但溜進來拍了就跑意味著無法使用三腳架,有時只能使用高ISO或者大光圈。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清晰度稍差總比沒拍到好吧?拍建築物內景一般需要廣角鏡頭,如果偷拍,進來之前就要換好廣角鏡,把ISO設置在400或更高,打開防抖,隱蔽進入,拍了就撤。一般商業建築這樣干都沒問題,但宗教建築比如寺廟,最好還是事先聯繫好。   C,旅遊攝影之靜物與特寫 有當地特色的物品是旅遊攝影的重要內容。靜物的拍攝我依然推薦三條: 1,盡一切可能使相機穩定,杜絕一切振動;2,相機設定在最佳光圈F8,ISO設定在最低(如100);3,以滿框構圖為主,且盡量簡化背景。對靜物與特寫,參照物並不是必須,所以省略參照物,增加滿框構圖和背景簡化。 第1和2與風光攝影完全一樣,同樣需要清晰的圖像,盡量用三角架和快門線,有反光板預鎖的必須用上。總之相機的穩定性至高無上。 拍攝靜物用簡潔的背景突出主體非常重要,就如同證件照用單一的紅布背景突出大腦袋一樣。舉我在西藏拍的一個木碗為例。當時為了突出木碗實在找不到一個暗背景,我就把黑色羽絨衣脫下來當背景。當時是左邊窗戶的單一直射光,我就把白色茶杯托盤豎在右邊當反光板用。西藏普蘭縣以銀邊木碗出名。佳能G1數碼相機,ISO50,三角架,微距模式,十秒自拍。拍攝微距要注意精確對焦,因為景深非常淺,一不小心焦點就跑了,背景清楚而主體模糊。圖:背景的調整。西藏普蘭木碗。雖然建議光圈F8/11(鏡頭的最佳解像度),但也沒必要生搬硬套,如果虛化背景很重要,則可用F4,F2.8甚至更大。如果你需要背景也清楚,則可用光圈F16或更小。 對於建議的ISO100也是一樣,必要時也可用高ISO。比如我在北京拍這個冰糖葫蘆,當時排隊的人群擠來擠去,不可能用三腳架,而且風吹得糖葫蘆直晃,要用儘可能高的快門速度才能把這個糖葫蘆定格,於是我用了ISO400,最大光圈F5.6,這才達到了1/125秒的較高快門速度,基本滿足了1/135秒的安全快門要求(這裡的焦距是135mm)。雖然不是最佳解像度,但基本滿意。圖:北京街頭冰糖葫蘆如果拍糖葫蘆時風再大點,我會毫不猶豫的用ISO800甚至更高。攝影的幾個基本元素經常互相矛盾,不可能同時滿足,比如大光圈和銳度,大光圈和大景深,高ISO和低噪點。如何選擇要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力保一個,放棄其他。這張圖片也說明緊湊的構圖是靜物特寫必需的。沒必要把一大束糖葫蘆都拍全,只選最有特色的這個核桃糖葫蘆,像個大笑臉。別人應該能想像這是一大束冰糖葫蘆的一部分。  靜物特寫之博物館篇大型博物館也是旅遊常去之處,尤其中國自2008年以來大多數博物館免費開放,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吃實在可惜。如何把博物館的圖片拍好,這裡簡單總結:1,別穿白色衣褲,避免任何淺色衣服,純黑色最好。淺色衣服玻璃反光嚴重。2,展品的正面側面都拍兩張,構圖一般把圖片拍滿框。 因為玻璃反光嚴重,我一般都繞著展品轉一圈,在反光最小處拍攝。3,一般不用UV鏡和遮光罩。選好角度後,把鏡頭緊緊抵住玻璃拍攝。鏡頭抵玻璃有兩個好處:a,進一步減少反光;b,減少相機的震動保證圖片清晰。 4,選擇RAW圖片存儲格式,最好不要存JPEG。展品的照明光源很複雜,冷暖色參雜,色溫不好判斷。JPEG後期調整白平衡難度較大。5,成百上千的展品會把人搞暈,為了避免後期張冠李戴,每拍一張RAW後立即對著展品的說明標牌拍一張。請注意立即,不然還是有張冠李戴的可能。拍展品說明用JPEG即可,RAW太大了。6, 光看圖片很難估計這展品到底有多大,拍一些包含參照物的圖片很有必要,通常我是都把觀眾包含在圖片裡面。展品都是死的,圖片包含人物也有利於活躍氣氛,讓看圖的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7,如果主要目的是拍照,最好去之前打電話問是否允許拍照。不準拍照可以聯繫博物館辦公室,稱自己是職業攝影師並許諾免費(或低價)提供所拍圖片給該館使用。還不行的話可以繼續跟他們磨,給點錢也許就讓你拍了。8,如果有數碼單反DSLR最好。因為展品的照明不是很強,而且博物館一般不許用閃光燈也不準用三角架,很多時候被迫使用ISO1000以上的感光度。絕大部分圖片我都是用佳能Canon EF28-135IS拍攝,這個焦段基本夠用。9,要準備好足夠的時間,仔細拍攝一個大型博物館有時需要一整天,要帶上礦泉水和乾糧、備用電池和足夠的存儲卡。10,不但要拍單個的展品的特寫,還要拍展廳內景,最後還要拍博物館建築外景,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博物館專題。 D,旅遊攝影之人物篇旅遊途中拍人物的機會是很多的,當地人長相打扮都頗有特色,會使我們的相機忙個不停。構圖當以簡單為主,肖像照就似大頭貼,按護照和身份證照片的要求辦事,和前面提到的滿框構圖原則一致。以下為大頭照案例:不過凡事別走極端,不可一味追求大頭照。如果少數民族衣服很漂亮,那就把上衣拍全。如果褲子也漂亮就拍全身。簡潔構圖也不可盲目,看看下面這些案例,如果只拍大腦袋不拍上半身,效果會怎樣呢?          除了大頭照和半身像,如果人物周圍的東西能起到交待環境和烘託人物的作用,那就別管大頭照原則了,連人帶物一起拍吧。此時就不是純肖像攝影了,稱之為環境人像更準確些。            環境人像案例在光圈快門等具體操作上,肖像照教科書都推薦大光圈,這一般不錯,大光圈小景深,除了大腦袋清楚,四周的雜物都模糊。而且大光圈意味著高速快門,能提高圖片清晰度。但環境人像需注意,光圈太大會導致景深太淺,可能人臉部清晰而四周的物品模糊。實際街頭抓拍我通常沒用(大)光圈優先,用的P模式,ISO設定在較高的400,因為街頭人物是轉瞬即逝的,能抓住這個瞬間就是勝利。我只管眼睛去捕捉,一切技術活都交給相機的電腦。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光線條件好則ISO能低則低,如ISO100/200。但光線差的陰雨天或清晨黃昏,過低的ISO會導致慢速快門,如果快門速度低於安全速度就不好了,就算你在防抖的輔助下端穩了相機,拍攝對象一動身或一轉頭,照片依然會糊。要時刻記住清晰的圖像第一重要,為了清晰我們要毫不猶豫地使用高ISO或大光圈。高ISO噪點多,大光圈時銳度不佳,但這沒辦法,只能保第一重要的目標。提兩句擺拍的肖像。曾經有嚴肅的大俠反對擺拍,我認為大可不必。旅遊攝影不是也不是車禍現場,擺拍抓拍一般均可。擺拍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迹,達到抓拍的效果,這也是需要相當功力的,有時還意味著花時間與拍攝對象溝通,使他忘記你的相機。人像的焦距一般推薦85或者135mm,這也是人像鏡頭的焦距。但並不推薦在街上用定焦人像鏡頭,因為靈活性太差。標準變焦頭的焦距一般都涵蓋從小廣角28mm到85mm,方便靈活,適合抓拍。上面舉例的那些人像大部分都是EF28-135標準變焦鏡頭拍的。用標準變焦鏡頭拍大頭照,這往往意味著離拍攝對象只有一兩米的距離。對於性格內向的同學這需要相當的勇氣。沒辦法,只能臉皮厚一點。也可採用慢慢靠近法,或聲東擊西法,裝作拍別的東西,然後突然轉向拍他。有一點要注意,不少旅遊點的居民在發現你拍他之後會問你要錢。這個風氣不好,除了明碼實價收費拍照之外,給現金是不可取的,給個笑臉吧。如果對方是商販,那就在他攤子上買點什麼小東西。或者乾脆裝日本人,聽不懂。大街上抓拍會不會有肖像權問題?如果只是回家自己欣賞當然沒問題。照片上傳到論壇或博客也基本沒問題。但用於商業目的需謹慎。2005年5月北京海淀區法院就飛人劉翔訴北京《精品購物指南》侵犯肖像權作出了判決,劉翔敗訴。此案關鍵在於報社使用劉翔肖像時是否為廣告中的一部分。只要不直接用於廣告,在報刊雜誌上發表街頭抓拍的肖像,一般不會構成侵犯肖像權。但謹慎起見,最好先和編輯或律師協商。對於聘用模特在旅遊景點擺拍,那是另外一回事,簽肖像協議是必須的。 E,旅遊攝影之街頭篇如果說旅遊攝影是萬金油,旅遊街頭攝影就是十萬金油。它涵蓋一切,任何街上拍的都行。在數碼相機全自動的今天,走在大街上隨手按幾下快門,世界上比這簡單的事還真不多。街頭攝影在技術上也最簡單,一般全自動就行,如果嫌單反扎眼,傻瓜機也一樣幹活。不在乎你器材有多好,只要在那個關鍵時候你在那裡,而且手裡有一個相機。器材雖然簡單,但要拍出好的街頭紀實作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街頭片子比較考功力,相機只是一個表達工具。你怎樣觀察人生百態,然後按下快門,把你的觀察和思考用圖片表達出來。相機這時只是思想的翻譯工具。但是如果你從來沒觀察到,沒感觸到,那就沒辦法了。怎樣才算是好的街頭攝影作品呢?本章開頭說過:第一,一張好照片必須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但這實在沒有太多標準可言。走在大街上,是什麼讓你感動然後按下快門呢?是一個孩子真切的笑臉?台階上一朵搖曳的小花?或只是街尾一個場景突然讓你想起故鄉,你就把這個場景掐下來了。問題是,這些讓你感動的東西也能讓別人感動嗎?這才是街頭攝影最要考慮的問題。不過,有時單張照片看起來沒有什麼含義,一組照片加起來還有那麼點味道,這街頭攝影好壞的判斷標準就更模糊了。史上最執著的街頭攝影狂熱分子之一是尤金.阿杰特(Eugene Atget,1857-1927)。他30年如一日天天在巴黎街頭戰鬥。Eugene Atget 晚年時曾感嘆道:我擁有了整個巴黎。這些照片大部分就單張看來確實一般。但在近百年之後的今天,這些當時看起來單張無甚意義的照片變成了巴黎歷史的重要寫照,具有重要的文獻(時間)價值,被譽為「毫無矯飾的現實主義」攝影作品。街頭攝影嚴格來說應該屬於紀實攝影。好消息是,相對於風光糖水片,紀實圖片更能在攝影史上佔據一席之地。壞消息是,現在藝術界很亂,已經搞不清楚什麼是作品什麼是塗鴉了。比如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的那本《美國人》,美國自駕游組照,有些圖片地平線都是斜的,有的連焦都沒對準,但偏偏這些看起來很業餘的圖片被譽為開創了現代攝影新潮流,成了現代攝影的「聖經」之一。啰嗦這麼多主要是鼓勵大家(包括我自己),片子看起來爛,但說不定哪天就藝術了。頂不濟,100年之後也能成為「歷史的重要寫照,毫無矯飾的現實主義」攝影作品 ,就如尤金.阿杰特一樣。街頭拍攝是參雜在風光、建築、人像、靜物等旅遊攝影過程中的。比如拍建築時前面有一群人躲不開,乾脆把那群人包含進來就是街頭紀實了。拍人像的時候視角再廣一點,多交待點環境也就是街頭攝影了。純紀錄性質的圖片也行,那就在有限的取景框內盡量傳達多一點信息,單張不行就組照。總之口袋裡時刻揣個小數碼就好。街頭攝影案例:上海弄堂 上海地鐵   鳳凰縣   新加坡Muscat street. 穆士卡特街。現代大樓,殖民地時期的老房子,豐田車,穆斯林婦女,街道指示牌,這張圖片包含了很多信息。    拍建築時前面有一群人躲不開,乾脆把那群人包含進來就是街頭紀實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濱海南戀人中心。 F,旅遊合影出門旅遊拍幾張到此一游的片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其實屬於環境人像,此環境主要為地標建築,或任何具有當地特色能證明到此一游的物體。簡潔的構圖仍然第一重要。地標建築有時沒必要都拍全,露出眾所周知的局部即可。人物也是一樣,有時半身即可,甚至臉部就行,沒人會在意你穿的什麼鞋。但裁剪人體要注意,從膝蓋剪會給人截肢的觀感;也別從腰部裁,以免給人腰斬的感覺。裁小腿和胸部較好。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讓背景物體與人的腦袋重疊,如一棵大樹或比薩斜塔正好長在人頭上,要錯開一點。地標建築和人物各應該在圖片面積中佔多少比例?此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三七開,對半開,或其他比例均可。地標建築和人物在圖片中應該如何擺放?此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黃金分割沒錯,上下或斜著對稱也可。     理論上來說旅遊合影任何焦距段都可以,但類似人眼視角的焦距一般在35-85mm,所以推薦此焦距,除非你要的就是大廣角的誇張變形或超長焦的壓抑感。 焦點一定要在人的臉部(眼睛)。如果要建築物也特別清楚,那就用小光圈或換用廣角鏡頭(注意別太廣,否則人易變形)。左邊這張圖片用的F4大光圈,焦距135mm,背景一片模糊,已經看不出這是什麼地方了。藝術人像經常這麼干。旅遊留影大家都會喊茄子留個笑臉,不喊者也會做個V形手勢。千篇一律的姿勢會讓人厭煩,正面的大笑臉膩了可以換側面的試試,V形手勢已經泛濫成災,還是少用為佳,改回眸一笑較好。要記住擺拍的最高境界是看起來像抓拍。    合影留念常用三腳架自拍。白天光線足,用全自動即可,但夜景合影不能用全自動,光線暗相機會自動閃光,但機內小閃光燈的有效距離不超過8米,拍出來只有人清楚,背景依然漆黑一片。前面夜景風光說過,要拍出細膩的城市夜景需要三腳架,而且快門速度經常會在兩秒以上。但曝光好幾秒難免人會動,圖片就糊了。正確的做法是用全手動M模式設定曝光2秒(拍好背景),同時打開閃光燈補光(拍好人物),這樣漂亮的夜景人像就搞定了。這裡順便介紹前簾同步與後簾同步(也就是慢速同步)。稍高檔的閃光燈相機都有前簾或後簾同步選項。夜景合影2秒的話,相機快門先打開,持續曝光兩秒。在這兩秒之內閃光燈會觸發照亮人臉,照片完成。但閃光的瞬間只有1/1000秒,到底是在快門打開後的瞬間觸發閃光燈,還是在快門關閉前的瞬間觸發閃光燈?都可以,前簾同步就是快門一打開就閃光,如果先曝光2秒,在快門即將關閉時才閃光則是後簾同步。夜景合影用後簾同步較多。第六節:怎樣從根本上提高旅遊攝影水平至此我們把旅遊攝影的技術問題都梳理了一遍。但優秀照片的產生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思想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我們觸景生情,然後克服技術難關把感情用照片表達出來。如果觸景生不了情,那就沒辦法了,最好的鏡頭也白搭,攝影技術再好也最多模仿明信片搞點風光片。一個攝影師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功底才能拍好旅遊人文圖片。如何從根本上提高旅遊攝影水平? 建議如下兩點:A,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和修養B,堅持神經質和獨立思考要拍好人文片應該首先加強自己的修養。一個有思想的頭腦不是一天得來的。需要全方位的閱讀,文學,哲學,歷史,天文地理,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等,儘可能擴展知識面。《讀者》《家庭》之類的煽情小雜誌猶如快餐,吃多了會營養不良,最好少看。我們要強迫自己每年啃幾本公認的各領域的權威著作,這才是思想的大餐。 第一階段推薦十本書:一,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二, 《傅雷家書》三, 《人與世界/自我/國家》(廣西師大出版社大學人文系列)四, 《億萬又億萬,卡爾.沙根的科學沉思和人文關懷》五, 卡普蘭《怎樣欣賞音樂》六, 羅素《西方哲學史》七,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八,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九, 巴金《講真話的書》十,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古代文人說修養都會論及詩詞和琴棋書畫等,這些在當今依然重要。我尤其強調音樂,最好能學個什麼樂器。沒時間玩樂器至少也要多聽,成為音樂美食家。節奏感對音樂、文字、圖片、建築等來說都很重要。除了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和修養,堅持神經質和獨立思考也很重要。所謂神經質就是要培養敏感的心,比如桃花落地很平常,但林黛玉就覺得很傷感,為落花立冢並作葬花吟。人文攝影最重要的是同情心。不過也不能亂同情,否則就和神經病患者沒區別了。這裡強調的是獨立思考能力,永遠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與眾不同的思考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圖片。比如看到一個乞丐,不要同情心胡亂髮作,要想想他為什麼會在這裡?是真要錢還是假要飯?如果是假的,為什麼這個社會流行造假騙取同情心?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說:照片從來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它總是在不斷的提出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你就會不斷的按快門,把你的思考和疑問傳達出來。如果觀眾看過你的照片後也良久駐足,思考著你的思考,疑問著你的疑問,那您就快接近攝影的最高境界了。第四章:回家後的簡單圖片處理 第一節:數據如何備份很多人有過硬碟損壞或系統崩潰的慘痛經歷,那感覺和世界末日差不多。存儲卡和數碼伴侶也一樣,萬一有個什麼閃失,辛苦拍回來的照片就全完蛋了。所以旅遊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欣賞圖片也不是處理圖片,而是做數據備份。1,數碼照片的保存方法重要數據至少要有兩個備份。只有一個備份是萬萬不可的。如果多年辛辛苦苦拍攝的圖片都只在桌面電腦里,萬一硬碟壞了,那我是跳樓還是上吊?筆記本電腦就更脆弱,一杯水不小心倒了就能把它報廢,它還容易被盜。 數據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購買存儲卡或硬碟的時候就要開始考慮。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a, 存儲卡最好買Lexar或者Sandisk的專業卡,這些卡一般少出問題。但要注意防偽。 b, 如果相機是雙存儲卡的(如Canon 1D及Nikon D3系列),最好使用雙卡互為備份的存儲方式。 c, 最好不要使用數碼伴侶,硬碟無論如何也沒有存儲卡防震。現在存儲卡很便宜,多帶幾個8G卡足夠一次中短途旅行用了;U盤也超便宜,如果帶著筆記本電腦旅行,則用U盤來備份存儲卡更安全。如果出遠門一定要用數碼伴侶,建議帶兩個數碼伴侶互為備份,或者帶一個筆記本電腦一個數碼伴侶,總之即便是在旅途中也要有兩套備份。強調一點:新買來的卡和數碼伴侶在重要的旅行拍攝之前一定要測試。我有朋友去柬埔寨回來發現數碼伴侶一半數據讀不出來,急得哭了一天。 d, 旅途中的這兩套備份必須放在不同的地方,比如筆記本電腦放在酒店而U盤隨身攜帶;或U盤給同伴帶著而筆記本自己帶。 e, 回家後第一件事不是欣賞圖片而是備份圖片。一般我都是雙備份。這個雙備份最好是一套硬碟一套光碟,雙硬碟也行,不推薦雙光碟。方法如下: i, 第一套備份是把圖片拷到硬碟里。最好不要存到電腦硬碟里,要存在移動硬碟里,這樣即使電腦系統崩潰也沒事。移動硬碟最好是3.5寸的桌面電腦大硬碟,這種硬碟小偷就算進了家門也會嫌重不會拿。3.5寸硬碟數據傳輸也比2.5寸的筆記本移動硬碟快很多。 如果你嫌USB2.0的移動硬碟不夠快,可以買帶火線介面的移動硬碟。firewire火線介面也就是1394介面, Firewire800的比Firewire400的更快。最快的數據介面是eSATA的。如果錢不是問題,建議購買Studio edition的西捷Seagate或邁拓Maxtor原裝移動硬碟,具有USB2.0,eSATA和Firewire三種介面。劣質低價硬碟盒千萬不能買,其糟糕的電源是硬碟殺手。硬碟也是有壽命的,不處理圖片時不要把移動硬碟連在電腦上。現在最大的移動硬碟都有2TB的了,一般每隔兩年我就買一個新的移動硬碟,把舊硬碟上的數據都拷過來,剩下的空間還很大。舊移動硬碟不要處理,折舊也賣不了幾個錢,留著也算一個備份吧。對專業用戶,建議用四塊硬碟組成RAID0+1磁碟陣列。ii,第二套備份是DVD或藍光光碟。刻光碟不要用刻錄機的最高速度,DVD用4倍速刻錄為好;一張盤也不要刻得太滿,DVD盤最好不超過4G。另外,刻好的光碟一定要拿到另外一台電腦上檢查是否能順利讀出。 要購買行貨正版的光碟,這和買存儲卡一樣。理論上來說光碟和塑料袋一樣都能保存100年,但本人遇到過在2000年所刻的一張碟2005年就無法讀出。光碟要防止陽光直射,如果有專用的防潮箱是最好,沒有的話就放在書架裡面。每年要抽樣檢查光碟是否能順利讀盤,最好每隔兩年重新轉刻一次。光碟標籤建議買最細的油性筆直接寫在盤上。 iii,因為硬碟光碟都便宜,多做一套備份也無妨。對於非常重要的圖片推薦兩套硬碟一套光碟,總共三套備份。兩套硬碟分別使用不同的品牌,比如邁拓Maxtor硬碟的一套,西捷Seagate的一套。f, 所有的本地備份做完以後,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異地備份。把重要的數據買一個移動硬碟複製一套,然後交給外地的可靠朋友。這個朋友住得越遠越好,最好是在地球的另一端。 g, 網路硬碟來做異地備份也是可以的。缺點是大空間價格貴,數據上傳下載都很慢。購買GB級網路空間還不如主機託管。 到底哪些數據如此重要值得兩套甚至三套備份呢?我認為值得兩套備份的是從存儲卡上copy到硬碟里的原始圖片文件,值得三套備份的是轉換後的RAW圖片文件(JPEG壓縮比10或者Tiff格式),以及網上交流用600x400邊長的小圖,當然還有文字。凡是花了時間的,都值得三備份。  2,傳統膠片的保存方法家裡的底片和老照片怎麼保存?最好存放在防潮箱里,絕對不能陽光直射,頂不濟也要放在書架裡面。但不管如何精心保管,底片和照片10年後就會出現肉眼都能發現的退色和變質,20年之後更加明顯,看看你小時候的照片就知道了。50年之後很多老照片將因為片基老化而報廢。所以建議用掃描儀以最大解像度把底片和重要照片掃描成電子文檔(JPEG壓縮比10或Tiff格式)然後備份。方法參照數碼照片備份。很多人認為掃描照片就行,實際上從底片擴印成照片時就已經損失了一部分細節,所以最佳方法是直接掃描底片。最好使用專用的底片掃描儀。帶底片透掃的平板掃描儀也可以。最佳方法是滾筒式電分掃描,但電分掃描儀太貴。一兩千元的普通掃描儀也能想辦法接近電分掃描的質量,那就是三次掃描然後疊加。第一次正常掃描,第二次掃描曝光量減低一擋,保留高光部分的細節,第三次曝光量增加一擋以得到暗部的細節。然後用Photoshop把三次掃描的文件進行疊加。第二節:照片的電腦後期處理(數碼暗房)1,顯示器的調整a,顏色管理和色彩空間綜述相機顯示屏回放鮮艷奪目的圖片有時用家裡電腦看顏色差好遠;再用辦公室電腦看又不一樣。如果能感覺這些差異,那恭喜你,你有一雙銳利的對顏色敏感的眼睛。問題是:到底哪個顯示器是準的?顏色的描述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東西。一個蘋果到底有多紅?能不能用準確的數字把這個紅色表示出來?公司和國家必須要用數字進行管理,否則就是一筆糊塗賬。顏色也是一樣,數字化的顏色管理(color management)是攝影和印刷製版行業的基礎。幸好業內人士已經制訂了對顏色進行數字化管理的標準。不幸的是,一下子搞了好多種色彩標準。色彩標準又稱色彩空間(color space,又稱色域)。常見的色彩標準有sRGB,AdobeRGB,CMYK等。sRGB最常見,它的全稱是標準紅綠藍standard Red Green Blue,由惠普和微軟公司聯合制訂。所有色彩都是紅綠藍三原色混合而成,sRGB規定三原色各有256階,像從低到高的台階一樣。比如紅色,0為一點紅色都沒有,隨著數字的增加變得越來越紅,到256為最紅。三原色各有256種,按sRGB標準全世界共有256x256x256=16,777,216種顏色,其中任何一種顏色都能用數字表述出來,比如純紅為R(255),G(0),B(0),又比如三原色都達到最大值時為純白R(255),G(255),B(255)。小數碼相機多默認sRGB標準,多數單反有Adobe RGB和sRGB色域選擇。Adobe RGB是1998年Adobe公司制定的色彩標準,比sRGB色域更廣。理論上來說應該選擇Adobe RGB,但現實中大多數網路運用、顯示器、印表機、掃描儀,特別是中低檔的,都默認sRGB,我們不得已只得選擇sRGB,因為需要保持色彩空間的一致性。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例子。但如果你的照相機掃描儀等設備支持Adobe RGB,你又以列印照片為主,則應選擇Adobe RGB。一旦確定一種色彩空間最好要前後一致 (從拍攝一直到後期製作),非必不得已不要換來換去。Adobe RGB相機拍攝的圖片在sRGB的顯示器里看感覺顏色被洗了一樣淡了好多。b,顯示器快速校準設定了色彩空間並不能解決顯示器偏色問題。例如現有一個色塊,數值為R(255),G(0),B(0),如果顯示器很準的話應當顯示高度飽和的紅色。但是在甲顯示器上鮮艷的紅色在乙顯示器上可能是暗紅。原因是:i,顯像管電子槍的燈絲溫度以及熒光粉的發光特性不同,色彩就會有差異。液晶顯示器由於面板及電路不同也會出現顏色差異。40%的偏色由此而致;ii,不同顯卡或顯示器對色彩空間、色溫、對比度和亮度等設置不同,這導致了60%的顏色差異。顯示器的終極校正需要色度儀、分光光度儀等專業儀器。這些儀器超貴,一般人不是燒得冒煙誰也不會去買。顯示器調整專業服務也收費不菲。次一級的選擇是購買spyder蜘蛛系列校正器,但也不便宜,專業版售價人民幣三千多,入門級的Spyder 2 Express 快捷蜘蛛也要人民幣一千元。如果你購買了價值三千元以上的專業級顯示器,建議買個蜘蛛。這麼貴?其實不花錢或花少錢也能調整顯示器。根據上面的分析只要統一了顯示器的色彩空間、色溫、對比度和亮度等基本參數就能糾正大部分色彩偏差。推薦以下三個方法:I,按鈕調整顯示器的色彩空間、色溫、對比度和亮度,直到自己看著舒服為止,或者用另外一台顯示器來對比;II,下載安裝免費的顯示器調整軟體;III,如果你手頭有較好的彩色噴墨印表機,可用印表機來校準顯示器。開始調整前,請先把光照強度調到適度水平。白天請把窗帘拉上,晚上請打開天花板的日光燈,不要讓檯燈直射。顯示器不要面向強烈光源,要背對窗戶。有條件的話建議手工製作一個顯示器遮光罩,幾塊錢買張純黑卡紙裁減粘好就行,效果類似左圖。好點的顯示器都有DVI與VGA兩種介面,很多用戶習慣使用VGA,忽視了畫面更清晰的DVI介面(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下左圖為傳統的VGA介面,右為建議使用的DVI介面。電腦的顯示系統由顯卡和顯示器兩部分組成。顯卡本身沒有按鈕,但可以通過軟體來調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及顏色飽和度等。顯示器外部都有按鈕,進入菜單後也可以調對比度和顏色飽和度。到底調顯卡還是顯示器?一般只調一個,如果兩個都調,一個正一個反,那永遠也調不對。一般建議顯卡在安裝最新驅動後默認出廠設置,以調顯示器為主,除非顯示器調節怎麼也搞不定。具體調整步驟。i,首先訪問顯卡和顯示器的製造商網站,下載和安裝最新驅動程序;ii,重新啟動電腦,用滑鼠右鍵點擊電腦桌面,再點擊「屬性」,然後點擊「設置」,顏色質量選擇為最高(32位),如果是液晶顯示器,請把「屏幕解析度」調到最大,大多數液晶顯示器最大解析度就是點對點的最佳解析度;如果是顯像管的,請調到製造商推薦的最佳解像度;iii,台式電腦外接顯示器:通過按鍵進入調整主菜單。先把遊戲模式、影視模式等各種情景模式都取消。然後按自動調整鈕(AUTO),調整成廠家默認設置。請千萬注意色溫,色溫一般要設為6500K;iv,調整RGB。一般顯示器菜單都能單獨調整紅綠藍(RGB)三種原色的比例,如果紅色調多一點顯示器整個色調就會偏紅。推薦RGB三原色保持數值一致,不要突出任何一種原色,除非你的顯示器偏色很嚴重;v,調整顏色飽和度,一般推薦中間值50%為佳,不要太淡也不要過飽和;vi,亮度和對比度。亮度是光的強度,對比度是光的銳度,高銳度看起來很美,但過高的銳度會使圖片細節喪失。亮度和對比度沒有一個絕對數值標準,一般推薦對比度50-80%。很多顯示器默認亮度為100%,這也不推薦,一般白天使用80%亮度為佳,晚上可調得更低一些,看環境光照強度而定,調到自己看著舒服為止;vii,確定色彩空間(color space)。Adobe RGB和sRGB均可,各種設備請保持一致;如果不是專業用戶,也捨不得買高檔的顯示器和蜘蛛,建議使用sRGB;viii,確定灰度係數(gamma,即白色到黑色變化的曲線係數)。Windows系統預設值是2.2,Macintosh蘋果系統的預設值為1.8。這個參數有時需要打開顯卡的調整軟體才行,顯示器菜單里沒有。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除了亮度之外,大多數沒有按鈕調節,只能進入軟體菜單調整。方法是:右鍵點擊電腦桌面,再點擊「屬性」,然後點擊「設置」,再選擇「高級」,然後你會看到一大堆可調整的係數。一項一項點開看。通常廠家默認的預設值已經相當好了。請注意筆記本電腦也要先去廠商網站下載驅動軟體,特別是顯卡的驅動。經過以上調整,大多數顯示器都能正常顯示了。此時你可以拿數碼相機的LCD屏或另外一台調整好的顯示器來對比(如筆記本的),都顯示同一張照片。 別忘了相機的顯示屏也要關閉各種色彩增強設置(如戶外、鮮艷等模式)。如果顏色依然相差很大,那其中某一台顯示器就可以從窗戶扔出去了。如果你怕砸到窗外無辜行人,接下來可以用顯示調整軟體作進一步調整。有很多免費軟體,如Nokia Monitor Test,DisplayMate等等,都可以下載來試試。鑒於Photoshop是最常用的修圖軟體,建議使用其自帶的Adobe Gamma顯示調整軟體。安裝Photoshop後打開電腦控制面板,通常第一項就是Adobe Gamma,運行之後按提示一步步調整。請注意軟體調整不是萬能的,有時按軟體調整完發現顯示器偏色更嚴重了。調整顯示器的最後一招是與印表機對照調整。攝影是為了得到照片,printing is believing,出片子才是硬道理。印表機要選用7個墨盒以上的專業照片印表機,使用原裝墨水和你能買到的最好的照片列印紙,同時要基本遵循印表機廠家默認設置,使用最高列印解像度並關閉所有列印軟體的色彩增強設置。列印之後對照調整顯示器,使兩者看起來差不多為止。因為印表機校準本身也是個問題,所以理想的搞法是:買一張現成柯達色卡(或EPSON灰卡,gray balancer),然後屏幕上也顯示這張卡,對照慢慢調。2,RAW圖片轉JPEG的處理後期處理的第一步就是把RAW文件轉換為任何網路瀏覽器和印表機都能識別的JPEG或TIFF圖片。RAW轉JPEG軟體有很多,佳能有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尼康有View NX,還有一堆通吃所有RAW的第三方軟體,如Capture One、Bibble、SilkyPiX、Adobe LightRoom、DxO Optics等,很難說哪個最好。鑒於Adobe Photoshop(PS)是最常用的後期處理軟體,所以下面以Photoshop套裝的Camera RAW為例來看看RAW轉JPEG的過程。打開Photoshop CS4即出現窗口如上圖,這就是我們調圖的主窗口。左邊有一豎排工具欄,這就是PS修圖最常用的工具。在本窗口左上角點擊「文件」,在彈出的對話框裡面點擊「瀏覽」,即開始運行Adobe Bridge。上圖為Adobe Bridge主窗口,它是Photoshop自帶的一個圖片瀏覽軟體。雙擊任何RAW文件就會啟動Camera RAW。上圖庫可以看到每圖都有RAW和JPEG兩個版本,如果JPEG看起來很美就不用處理RAW了,可直接跳過本節。這就是拍攝時選擇RAW+JPEG的好處。上圖為點擊RAW文件後啟動的CameraRAW初始界面。注意該窗口最下面是色彩空間選擇,如果是網路運用為主請選擇sRGB和8bit圖片,因為大多數瀏覽器根本無法顯示16bit色彩,徒費硬碟空間。但以列印輸出為主則應該選擇16bit和Adobe RGB。CameraRAW初始界面最上面是一排圖片調整工具,如裁減、旋轉、修復/仿製、去紅眼等等。這些調整工具和PS里豎排的那些工具是一樣的。到底在哪調?一般凡是能在Camera RAW里能搞定就不留到PS去調了。約80%的RAW圖片經CameraRAW處理為JPEG就是最後定稿,不需再PS了。這些調整工具很簡單。比如消除紅眼,只要點擊紅眼工具,然後在照片的紅眼處點一下就行了。又比如裁減圖片,點擊裁減工具後在圖片上拉,確定範圍即可。右圖就是RAW轉換的主界面。最上面是f3.5、1/20秒、ISO1250等曝光數據,其下面有一排8個小方框,點擊每框都有一堆可調參數。第一招:點擊「默認值」左邊的「自動」。 30%的圖片就是這樣一鍵搞定。 如果自動圖片看起來不美,接下來就調白平衡。下拉菜單一項一項試,自動、白天、日光燈等。如果沒一個滿意的,就左右拉動色調和色溫調節鈕。如果還調不出正確的顏色就點擊上面第四個小方框,調節紅藍黃各種顏色的比例和濃度。還搞不定就乾脆把飽和度降為零,轉為黑白片。 顏色的判斷很主觀,不好說到底準不準。但請看看自己的皮膚,如果照片里有人,首先要對照自己的皮膚把人的膚色調對,切忌出現豬肝色等不正常皮膚。 接下來對曝光、亮度對比度進行調整,每個滑塊都左右拉動看看效果(打開預覽)。判斷的標準是自己的記憶和常識。 8個小方框的第一個方框「基本」調整搞定,接下來點擊第2個小方框, 開始調整曲線。如果點擊「點」的話,你會發現這裡也可以調對比度。沒錯,在PS里任何一個效果都可通過幾種不同的途徑達到。曲線可以單獨調整高光及陰影部分的亮度和色彩,幾個滑塊都拉動,看是否這是你要的效果。 接下來進行鏡頭調整。我經常使用一堆狗頭,但我並不擔心紫邊或暗角,這些在電腦里都能糾正。右圖的鏡頭暈影就是校正暗角,校正後不露一點痕迹。 以下對銳度和雜色的處理需要圖片在屏幕上放大為100%再進行。右圖減少雜色是減低圖片噪點,特別是高ISO圖片的暗部噪點。要注意消除噪點時圖片可能會損失細節,所以此工具的力度(也就是明亮度和顏色)要拉動滑塊看效果決定。若對效果不滿意乾脆不做此項,因為還有更專業的消噪軟體可用,如NeatImage和NoiseNanjar等。 對銳化的處理也是一樣。銳利的圖片看起來很美,但同樣有損圖片的細節。所以力度的掌握很重要。一般我在CameraRAW中不做銳化,留待具體輸出時(列印或上網分享)再按需銳化。 最後,因為CameraRAW處理花了我們很多時間,建議新開一個文件夾專門保存調整後的圖片。一般建議存為最高質量的JPEG(壓縮比為10)。存無壓縮的TIFF格式最好,但缺點是文件很大,一張一千萬像素的Tiff可能超過20MB。當然也可以存PSD格式,方便進一步PS修改。 以上是我在RAW文件轉化中常做的幾個調整。CameraRAW很強大,還有很多調整和修飾選項,可慢慢試驗。如果不滿意CameraRAW的表現就不要動這些調整,存儲為TIFF後留待PS修改。或乾脆不用CameraRAW,用相機廠家的RAW軟體或第三方軟體。3,Photoshop(PS)圖片簡單處理:A,超快速的4步搞定PS(上圖前)a,旋轉和裁剪b,調整亮度,對比度,顏色(曲線與色階)c,圖片改小並銳化d,加邊框並署名下面分步講解:旋轉和裁剪。首先在PS中打開原圖(點擊「文件」,在彈出的選項中點擊「打開」)。如果地平線是斜的或人是歪的,第一步就是旋轉圖像把圖正過來:點擊「圖像」,在彈出的選項中點擊「Image Rotation」旋轉圖像。角度可以任選。接下來是裁剪。點擊左邊豎排工具欄的第二個工具(虛線小方框),然後在圖片上拉虛線框,和改變windows窗口大小做法一樣。裁多裁少個人自便。虛線確定後點擊「圖像」再點擊「裁剪」即完成。接下來點擊「圖像」,我們看到有Auto Tone(自動色調), Auto Contrast(自動對比度), Auto Color(自動顏色) 三個選擇。先點擊Auto Tone(自動色調),看看是不是你要的效果。如果是則繼續點擊Auto Contrast和Auto Color;如果不是,那就點擊圖像左邊的「編輯」鍵,再點擊「還原」即可取消剛才做的自動色調。Auto Contrast和Auto Color都照此操作。近一半的照片都可以這樣自動調整,效果不錯。有時候自動操作效果可以但有些過頭怎麼辦?比如Auto Color加深了圖片顏色,但加得太多,過於飽和了。能否消除一半?沒問題,點擊「編輯」,再點擊「漸隱」,要百分之幾十隻需自己鍵入數字,看預覽確定。如果自動調整效果不好,可手動調整。還是那三項:亮度,對比度,顏色。首先調整圖片的亮度和對比度。請看調整菜單的前四項:亮度/對比度,色階,曲線,曝光度,它們都可以對圖片的亮度和對比度進行調整。到底運用哪個?都可以,單用一項,或聯和運用兩三項都行。曝光度和亮度/對比度很簡單,進入它們各自的調整窗口,左右拖動滑鈕直到你要的效果出現為止。下面說說色階和曲線。下圖就是色階主界面。左右拉動5個滑鈕,可以看到亮度和對比度都在發生變化,預覽看效果,調到滿意為止。注意上面還有通道的選擇,默認的是RGB,如果你下拉菜單選擇紅色,再拉動滑鈕即可改變紅色的強度,整個圖片色調就會改變。這不變成調顏色了嗎?沒錯,色階是個多面手,既能調亮度對比度也可以調色彩。然而真正的超級多面手是曲線。它不但能調亮度和色彩,還能單獨對一張圖片的亮部和暗部進行獨立的色彩和亮度處理。這有點類似音響的高音和低音旋鈕。下左圖是曲線調整的主界面。用滑鼠把這根直線上下拖動就改變圖片整體明暗。如果點擊中間點,曲線的正中間就會被固定,然後可以把曲線的上段和下段反向分開拉動,可達到調節對比度的效果。曲線最多可以被分為16段進行細緻調整,就象音響的頻率均衡器一樣。曲線和色階一樣也有通道的選擇,默認的是RGB,如果你下拉菜單選擇紅色,再拉動滑鈕即可單獨改變紅色的強度。就一個曲線工具,圖片的亮度對比度色彩全搞定,此乃超級多面手。雖然曲線超級厲害,但在調整全圖色調/色彩上還是色彩專用工具更好些。點擊「圖像」〉「調整」〉「色彩平衡」,進入調色菜單,左右拉動滑鈕直到達成自己喜歡的顏色。色彩平衡可以調全圖整體色彩,也可以對圖片的高光、陰影部分單獨進行調整。總之,調整顏色和調整亮度一樣都有幾個工具可單獨或組合使用。總結:(1) 要修正總體色調可使用色階(Level);(2) 要修正局部色調可使用曲線(Curve);(3) 要改變總體顏色可使用色相/飽和度(Hue/Saturation);(4) 要單獨控制高亮、中間調和陰影部分的顏色,可使用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顏色搞定,下一步是把圖片改小。很多網上論壇限制最大圖片文件不能超過200K,所以圖片的尺寸600x400像素就行。最長邊不要超過800像素。操作是:點擊「圖像」〉「圖像大小」,然後輸入長600像素即可。接下來是銳化,就是讓圖片看起來清晰銳利。此時先要把圖片放大到100%以便預覽。銳化具體操作是:點擊「濾鏡」〉「銳化」,此時有5種銳化選擇,一般建議直接點擊「銳化」讓電腦自動進行。銳化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有損圖片細節,如果圖片看起來和視頻截圖一樣有鋸齒感,那就是自動銳化過多了。減少一點的辦法是:點擊「編輯」〉「漸隱」,要百分之幾十自己鍵入數字。如果信不過電腦也可以選擇USM手動銳化調整,好幾個銳化參數可自己調整並預覽。加邊框。有很多種邊框,還有專門的邊框軟體,搞成郵票花環什麼的,這些框很俗氣,不建議使用。比如給朋友看你裱好的作品,朋友看了半天說:恩,框子不錯。這太失敗了。網上很多大師圖片都只有最簡單的單色細邊框,要向大師學習,只加單色邊框,把觀眾的眼光引向圖片本身而不是框子。操作是:點擊「圖像」〉「畫布大小」,選好你要的邊框顏色(畫布擴展顏色選項),暗色為佳。假如圖片是600X400,那就輸入602X402,這已經是最細的邊框了,只有2個像素。對於上網交流,還可考慮在圖片上簽字署名,博客、個人網頁、QQ等都可以寫上去。操作是:在PS主窗口左邊豎排工具欄點擊「T」,然後在你想署名的圖片位置上點擊一下即開始寫字,字體顏色大小都可調。最後一步是存檔,不要直接點擊存儲,這將覆蓋寶貴的原文件。點擊「文件」〉」另存為「/「存儲為」,此時最好新開一個文件夾專門保管網上交流的圖片。對於網上交流,JPEG壓縮比選8就夠了,如果列印輸出則應選擇10。至此PS對圖片的基本調整就結束了。請看下面調整前與調整後的圖片效果對比。沒有任何複雜操作,圖層、蒙版之類的統統不涉及,PS就是這麼簡單。B,超快速的4步PS進階a,小局部調整:消除紅眼 、粉刺、電線杆等不需要的東西b,大局部調整:i,局部勾圖處理;ii,疊加 (合併到HDR);c,糾正暗角和建築變形(數碼移軸)d,自動批處理下面分別講解:a,小局部調整:消除紅眼、粉刺、電線等東西。方法很簡單,下圖是PS的主界面,其左邊有一豎排工具欄,中間那個斜棒就是污點修復工具。滑鼠右鍵點擊這個斜棒就會跳出好幾個選擇:最好把圖片放大到100%再修比較精確。點擊紅眼工具後圖片上面有一排參數,就如用毛筆修照片要選擇大小合適的筆一樣,這裡需要根據眼睛的大小選擇「畫筆」的直徑(拖動直徑滑塊或直接輸入數字)。確定後在照片紅眼處點擊一下即可。粉刺也是同樣做法,地上的小紙片牆上的小釘子都照此處理。在Photoshop中要達到同一效果往往有好幾個工具,除了畫筆修復,消紅眼還可用橡皮擦及仿製圖章。畫筆修紅眼是電腦自動從紅眼四周取樣來替代紅眼,仿製圖章的使用首先要按住Alt鍵,然後用滑鼠點擊圖片任何地方,告訴電腦不要在紅眼四周自動取樣而要在滑鼠點擊處取樣來消除紅眼。修復小污點容易,消除電線(桿)等大物體就麻煩一點。比如上面那張圖我想抹掉圖片中部的粗電線。若使用畫筆修復,選好畫筆直徑後順著電線從左至右拖動。但拖至電線和電線杆交界處要小心,交界處很容易過渡不自然而露出PS的痕迹。此時要把圖片放大到100%,精心選擇畫筆直徑,慢慢一點點的抹。如果不滿意上一步就點擊「編輯」〉「後退一步」,還原剛才做的, 重新選擇畫筆直徑和硬度再抹。還可以改用仿製圖章工具,從電線杆的周圍某處取樣來修復微小的過渡不自然之處。上圖就是用畫筆和圖章去除電線後的效果,修得我眼發花。仔細看的話電線杆和電線交界處還是露了點PS痕迹。 b,大局部調整:i,局部勾圖處理;ii,疊加(合併到HDR)某些局部調整,若面積較大,可單獨勾出來進行處理。如下面這張東方明珠塔上拍的上海黃浦江,因為隔著玻璃拍,所以圖片灰濛濛的。請眯眼看一下這張圖片,你會發現天空比城區亮好幾倍。首先進行整體色階和曲線處理,但因為天空太亮,若照顧城區的亮度則天空就不可避免的過曝了,效果不理想。於是我在PS左邊的豎排工具欄中選擇勾圖工具,滑鼠右鍵點擊從上數第二個虛線框,選擇」矩形選框工具「。此虛線框下面還有個像拉索套環似的選框工具,可根據圖片局部的形狀選合適的工具。 框選工具默認的」羽化「為100像素。」羽化「是對框子與圖片的銜接處進行虛化,起漸變的作用從而達到自然銜接。羽化值(多少像素)表示虛化範圍大小。虛化有損圖片細節,所以越小越好,但過小的話會銜接不自然露出PS痕迹。千萬像素的大圖勾出三分之一的話,羽化推薦50-150像素。這張上海黃浦江我羽化100像素再矩形框選天空部分,進行亮度、對比度以及顏色調整(方法參見上一節《超快速的4步搞定PS)。然後再分別框選城區和江面,各自調整。最後的效果如下:從東方明珠塔上看上海。局部勾圖是一個笨辦法,麻煩不說,羽化損失細節還容易露馬腳。對於明暗對比大的高反差場景,如燦爛的晚霞和陰暗的地面,最好在前期拍攝時就處理好,如使用漸變濾色鏡壓低天空的亮度。但有了Photoshop數碼暗房,我們可以拋棄漸變濾色鏡,採取包圍曝光,以不同的曝光值拍三到五張,把天空和地面的細節分別拍好,在PS中再疊加,從而得到一張HDR超高動態範圍的照片(High Dynamic Range)。操作是:打開包圍曝光的5張圖片,然後點擊」文件「〉」自動「〉」合併到HDR「。按提示操作。要注意的是,這種包圍曝光最好用三角架,如果幾張圖片焦距和構圖不同,疊加後會出現重影。對於無法使用三腳架的場合,只能盡量保持身體不動。 c,糾正暗角和建築變形(數碼移軸)所有鏡頭都或多或少有成像畸變,如下圖所示,中間方框為正確的圖像,左右兩邊分別為長焦鏡頭的枕形畸變和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大多數鏡頭在最大光圈時有暗角。另外在拍攝建築時,由於仰拍和俯拍,圖像會產生內傾或外倒的變形。比如下面這張教堂,由於仰拍,建築強烈變形:還好PS可以輕易糾正這些鏡頭缺陷,不用因此去買萬元級的移軸鏡頭。方法是:點擊」濾鏡「〉」扭曲「〉」鏡頭校正「,即出現如下的鏡頭校正窗口。」移去扭曲「我鍵入+4,消去輕微的桶形畸變(立柱不直);」色差「滑鈕是消除紫邊,這裡沒有就不用動;暈影就是消除鏡頭暗角,這裡我輸入+6;」垂直透視「滑鈕就是糾正柱子內傾,相當於數碼移軸,這裡我輸入-66。最後點擊」確定「即完成這一系列鏡頭校正。d,自動批處理如果一次長途旅行拍了一千張照片,即便每張都只做簡單調整也意味著萬次以上的滑鼠點擊,想想就手發軟。如果有幾十張圖片的調整操作差不多相同,我們可以記錄其中某張的調整步驟,運用到其他圖片上進行批處理。最簡單的批處理方法:打開一張圖片,點擊」窗口「〉」動作「,這時出現了歷史紀錄和動作欄,在」動作「欄最右邊點擊下拉菜單,然後點擊」新建動作「,窗口最下面紅色按鈕點亮,象錄音機的錄音鍵一樣,此時PS就開始記錄你的調圖步驟。這裡我做了四項調整:自動色階、圖像大小、曝光、存儲。做完之後按下紅色按鈕左邊的停止鍵,動作記錄結束。此後如果你打開另外一張圖片,按下紅色按鈕右邊的播放鍵,PS就會自動執行剛才紀錄的一組調整步驟,不用一項項點滑鼠了,相當快捷。錄下的每一個步驟左邊都有框選,如果你覺得有圖片顏色很好不用做色階,那就把色階勾掉再按播放,PS就會跳過色階,只執行圖像大小、曝光和存儲三項。還可以錄下多個動作,比如白天的圖片執行動作A,夜晚的圖片執行動作B。這樣上百張圖片就很快搞定了。PS修圖就到這裡了,雖然PS很強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但我們攝影的原則是盡量在前期做好,不得已才留給後期。比如上面把電線PS掉,其實在拍攝時往前走兩步就可以躲開電線。往前走幾步只要幾秒鐘,後期慢慢修復需要幾分鐘還不止。片面強調PS是不對的,拍照本身的技巧要佔70%以上,我們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到快門上吧。第三節:照片的輸出攝影是為了記錄事物。顯示器一關兩眼一抹黑,什麼都沒了。拿在手上看照片才是硬道理,那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實打實的爽。 1,傳統膠片的沖擴以前旅遊都是帶回一大堆膠捲送到沖印店,第二天取照片。這沒啥好說的,控制權都在店家手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家裝修較好的沖印店然後祈禱。不知道店家用的是不是正品藥水,本來額定沖100卷的藥水可能沖了200卷,新來的夥計不帶手套直接用手抓底片,等等。我很多次在店裡生悶氣,因為底片嚴重劃傷。遂有大俠一氣之下親自在家裡沖底片,自己奪取控制權。這當然好,但藥水難買,開封后的藥水難保存,沖洗中的溫度難控制。對旅遊堅持拍攝膠捲的大俠建議如下:a, 在機場火車站安檢時不要將膠捲過機檢查,可滿臉堆笑地要求手檢,或購買防輻射的膠捲專用袋,特別是對ISO400以上的高速膠捲;b,不要在旅遊景點購買和沖洗膠捲;c,盡量尋找能弔掛沖洗負片的大型店家(防止人為劃傷底片);d,絕對避免強光照射底片,最好有專用的防潮箱保管,頂不濟也要放在書架裡面。包括盡量減少用幻燈機播放反轉片;e,盡量少用重要底片擴印照片,要以數碼掃描方式處理底片。 2,數碼照片的擴印和列印噴墨印表機現在賣成了白菜價,所以嚴重推薦自己動手列印照片。自己控制從按快門到出照片的全過程是很爽的,這也是數碼攝影的優點之一,我們對絕對權利有很強的慾望。噴墨列印質量也超過了傳統的光學擴印,八墨盒以上的高檔照片印表機其色域之廣甚至超過了普通顯示器,列印的照片在室內能保持200年不褪色,遠超傳統擴印。現在大部分攝影師已拋棄傳統擴印,改用印表機製作照片了。多少錢的印表機適合打照片呢?首先強調一點,對照片列印來說,紙張第一重要,墨水第二重要,印表機排第三。理論上來說最便宜的噴墨機(三百多元)只要用優質照片紙也能打出不錯的效果。到底用什麼照片紙好?一般來說越貴的越好(廢話)。HP和EPSON原裝紙都還不錯。還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進口天價列印紙,據說比原裝紙還好。具體到紙質,我偏向沒有反光的亞光紙(matt paper),高光紙(glossy paper)出大照片看著晃眼睛。 要注意一旦換用不同的列印紙/墨水,列印效果會有很大差別。一般推薦先輸出小圖片,然後對照顯示器調整色彩,再次列印輸出再調整,直到出現你要的效果再出大照片。相機和鏡頭投資都上萬,買個一千多的印表機當不為過,如1400元的愛普生Epson 270六色印表機(六個墨盒),出片效果不會比沖印店差,最大可打A4尺寸的照片。如果你需要A3或者19寸大照片,可考慮愛普生Epson 1390,價格不超過2900元。佳能和HP的印表機也不錯。對於超級發燒友/影樓,列印量很大或經常列印19寸以上大照片,建議購買售價一萬多元的EPSON4880(可打24寸照片)或者兩萬多的EPSON7880(可打36寸巨型照片)。佳能和HP的類似產品也差不多,這些大型印表機用的是大墨盒,比用小墨盒的小機器要節省不少墨水錢。順便說說,噴墨印表機的檔次是按墨盒的多少來區分的(除了按價錢和大小區分之外)。專業照片印表機是七個墨盒起步,八個墨盒的中等專業,十個的更好,還有12個墨盒的,說不定廠家過幾年會弄出十七八個墨盒的怪物出來。目前列印照片的問題是耗材成本太高。若使用優質無酸照片紙和原裝墨水製作美術館收藏級的照片,我們沒法做到傳統光學擴印的成本。但如果不要求200年的存放時間,不對顏色極端要求的話,完全可以使用國產照片紙和替代墨水,做到比傳統光學擴印還便宜。但代用墨水(外接連供)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噴頭堵塞。噴頭非常貴,有時佔印表機價格的一半,而且使用代用墨水等於放棄機器保修。噴墨印表機還有個大缺點,長期閑置容易堵塞噴頭,所以就算沒東西打也建議每三天啟動一次打一張測試頁,疏通列印管道。開始列印之前,首先要校準顯示器。建議列印輸出的圖片在RAW轉換中用16位( 16 bit Adobe RGB)色彩。但不論怎麼調整,列印出來的照片一般沒有顯示器上看那麼光彩奪目,因為顯示器是自發光而照片紙是反射光。印表機的具體設置不好說,因為印表機自帶軟體各不相同。Photoshop和印表機自帶軟體都能進行顏色管理,但要關閉其中一個,調另外一個。如果兩個都調,一個正一個反,那永遠也調不對。色彩空間要保持一致,盡量減少轉換。下圖是Photoshop列印界面。點擊列印之後,程序就會啟動印表機管理界面,點擊某台印表機的「屬性」就會看到一系列列印參數。通常應該關閉所有顏色增強設置,以自然的方式列印。當然也可選擇照片增強輸出模式,多試試,看哪個你最喜歡。解像度方面,現在好點的照片印表機都能以2880dpi列印,但高解像度列印速度慢,一張18寸照片有時要15分鐘以上。EPSON1390印表機的輸出模式列印一般需要照片原圖(最高像素),讓列印軟體自動縮放(以適應列印紙大小)。一般7寸照片有兩百萬像素就夠精緻列印了,12寸(A4)照片需要六百萬像素,18寸(A3)照片需要一千萬像素。所謂精緻列印就是要經得起拿在手上仔細端詳,但超過18寸的大照片很少會拿在手上看,展出都是隔著一段距離看。普通35mm電影膠片解像度最多相當於一千萬像素,放大到一面牆大的銀幕,也沒見誰抱怨顆粒太粗。最後提一下小型熱升華照片印表機。熱升華的列印效果比噴墨差點,但這小機器有的不到一公斤,有的內置電池可隨時列印。如果你去遙遠山區旅遊,某些山民可能一輩子都沒照過像,你能隨時列印一張照片給他,這是很好的溝通,也免去了郵寄照片的麻煩。第四節:「自己賺旅遊費」如何推銷自己的照片旅遊燒錢,攝影更是能燒得頭頂冒煙。還好照片和文字都可以賣點錢,本節我們來討論怎樣用照片換點旅遊的路費,運氣好的話發點小財。首先來看旅遊攝影有哪些賺錢的方式:a,版權收入。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來自出版業的稿酬(editorial);第二類是非出版業收入(non-editorial),比如提供圖片給戶外廣告公司,印T恤衫/茶杯等;b,賣照片本身,又稱出售藝術圖片(fine art print)。沒名氣的可自制明信片裝飾畫之類,在地攤或淘寶店賣。有名氣後可以像賣油畫一樣,還可委託畫廊或美術館經紀人出售。還可以出畫冊賣書。c, 媒體請你拍攝,按項目/時間賺工錢;d, 開攝影培訓班或者帶旅遊攝影採風團;e, 開照相館(沖印店)或對外營業的攝影工作室。上面c/d/e都要求很多時間投入,適合職業化或半職業化的攝影師。這裡我們只討論出售版權和照片本身,業餘時間誰都可以做。不管是賣版權還是賣照片本身都有兩種方式:自己賣或通過中介。下面先從照片分類說起。1,照片的分類歸檔對旅遊圖片來說最重要的是按地點分類。不在乎你的圖片有多好,而在乎你的相冊(網站)是否分類詳細,並且有強大而準確的站內搜索,客戶能迅速找到需要的圖片,搜索是有時間成本的。除了按地點分類,最好還有按屬性分類,比如風光、人物、靜物、建築、街景等等。同時兼顧幾種分類一般需要建立圖片資料庫。在網站後台,也就是自己家裡的電腦上也同樣要分類有序,比如按地點開文件夾,地球>亞洲>中國>湖南>長沙。 下例在「長沙」下面我又開了四個文件夾:相機存儲卡備份,RAW轉換後的JPEG圖片,網路貼圖用邊長600x400像素的JPEG,還有遊記和資料。根據個人需要可繼續開文件夾,如上傳給圖片公司的照片開一個單獨的文件夾。如果你去過長沙幾次,每個文件夾里還可以時間為名繼續開子文件夾。每張數碼照片的文件名都是相機自動生成的,建議圖片無論存在哪個文件夾,也無論大小和格式,一律沿用相機給定的原始圖片編號,方便尋找。傳統膠片底片也可按照地點分類,買一打信封分地點裝底片即可。建議掃描底片,把傳統膠片數碼化管理。2,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圖片旅遊攝影是個萬金油,任何圖片都是市場所需:風光,人物,建築什麼都要,全景,小品,特寫一個都不能少。理論上來說任何圖片都有市場價值。再爛的業餘照片放上100年都珍貴了。但要想現在賺到錢,旅遊拍攝就一定要瞄準地方特色的風光、人物、建築。北京一定要有天安門,拉薩一定要有布達拉宮。圍繞地方特色來構圖。就西藏來說,地方特色的元素很多,如轉經筒、藏袍、哈達等。如果你能在一張照片中同時展示這些元素,如一個穿藏袍戴哈達的人正拿著轉經筒仰望布達拉宮,這張照片一定能讓您賺得盆滿缽滿。構圖還是應該以能產生傳統美感的黃金分割為主。經典視角的圖片一定要有。但除此之外也要想辦法拍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以不同的視角和構圖製造新鮮感。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你獨特的個人風格,如同註冊商標,在旅遊攝影界獨樹一幟。3,如何推銷自己的照片 出售圖片基本上是兩條路,一是自己賣,二是通過圖片公司代理。通過代理方便快捷,只要簽個協議,把圖片上傳就萬事大吉。但有個大缺點:銷售所得圖片公司要分一半。如果你認為對半開太黑,可以自己賣。自己賣圖片雖然很有成就感,但從做網站找客戶到開發票收賬,辛苦又麻煩。當然你也可以兩個都試,一邊委託圖片公司一邊自己賣。這也正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做法。a,簽約圖片公司與哪家圖片公司合作呢?當然選大的,比如Getty Images(華蓋創意),Corbis等。Getty是紐約上市的世界最大圖片公司。但這些大公司對圖片質量要求高,普通水準的照片難入法眼,而且它傾向於公司間合作。這簡單,我自己註冊成立一家圖片公司即可,找兩個影友一起註冊也行。與小圖片公司合作也未嘗不可,但有些小型圖片公司並沒有很好的銷售渠道,他們主要向Getty等大圖片公司提供圖片。如果說Getty和Corbis是二道販子的話,這些小公司就是三道販子。比如一張圖片賣了100元,Getty分50元,小公司分25元,最後落到你腰包里只有25元。這還是誠實的圖片公司,那些耍手段做假賬的就別提了。所以要爭取與大型圖片公司直接合作。Getty等是傳統的高價圖片公司,授權圖片很少低於100美元一張。這幾年國外興起了一種超低價的微付圖片公司(簡稱微圖),典型代表是www.istockphoto.com,以每張低於1美元的價錢供圖,生意火爆。當然微圖也有所謂的extended license,每次授權(下載)亦收費幾十甚至上百美金。但更多時候微圖價格超低,有的甚至299美元授權使用700張以上的免版權圖片(Royalty free microstock photo)。這價格讓Getty這些傳統圖片公司怎麼活?所以Getty乾脆花大價錢把這個做爛市場的istockphoto給收購了。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微圖現在越做越大,shutterstock,Dreamstime,fotolia,rf123,stockxpert 等公司都在日益成長。前兩年微圖主要在國外流行,加入微圖需要懂一點英文,但現在中文版也出現了(有的叫圖片銀行)。微圖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為旅遊圖片市場是飽和的,供過於求,能提供圖片的人太多了,而需求又在減少。現在全世界圖片市場都在萎縮,特別是傳統紙媒。互聯網用圖在增加,但盜版也更容易。現在人手一台數碼相機,在邊玩邊拍的旅遊愛好者里也有攝影高手,這些高手不靠攝影圖片吃飯,旅遊順便賺點錢何樂而不為。微圖把這些高手集中起來開廉價圖片公司,把傳統賣高價的Getty等圖片公司搞慘了。b,自己賣不必因微圖而悲觀,衣服有十元一件的,也有一萬元一件的。堅持走高價線路的旅遊攝影個體戶也大有人在,活得還挺滋潤,看看這個越南裔美國旅遊攝影師的網站:www.terragalleria.com,此人是典型的旅遊圖片個體戶,攝影師本人自拍自賣,價錢很高,也從不代理別人的圖片。如果你的圖片很有特色,可走此高價線路。需要注意的是簽約圖片公司最好不簽獨家代理合同(exclusive contract),否則你就不能自己賣了。自己開店需要搞個門面。最簡單的是博客或網路相冊。主要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都有網路相冊,註冊不要錢,都可試試。推薦www.flickr.com,但這個網路相冊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有時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谷歌也行,www.google.com有一個不錯的圖片管理軟體兼相冊Picasa(1G 免費存儲),可存3000 張照片,不夠用可交錢買空間,或多開幾個免費相冊。網路相冊的第一缺點是網址太長,一大串字母誰記得住?比如我的QQ相冊網址是:http://photo.qq.com/portal/albumMain.shtml?1.0.2.2#uin=28132461。所以最好註冊一個頂級域名,如www.XXXX.com,然後把域名指向你的相冊即可。一個.com的域名一年才幾十元。網路相冊第二缺點是不夠個性化。再比如需要搜索功能卻偏偏沒有。所以最好自己設計網站。簡單的網頁設計不難,有很多軟體可用,有些軟體本身就自帶模版。但要製作一個象專業圖片公司那種具有高級搜索和用戶註冊功能的動態網站就不那麼簡單,可能需要外包給網頁設計公司。當然,如果你會資料庫編程,也可抄別的網頁源代碼再改。網站設計的時候最好做成帶資料庫的,基本的搜索功能一定要有。建資料庫有點麻煩,如果一張圖片弄十個關鍵詞標籤(如北京/衚衕/風光/夜景/車輛等),一千張圖片光輸入標籤就有一萬個,慢慢來吧。動態網頁什麼都好,但其exposure to search engine比靜態網頁差,也就是說靜態網頁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找到。在設計網站時要考慮同時兼顧動態和靜態。網站做好之後就要考慮掛在哪兒。個人很少有上萬張圖片,所以超貴的獨立伺服器就不用考慮了。一般域名註冊商都有售網頁空間(虛擬伺服器)。域名註冊商很多,選誰好?看看中國最大的是哪幾家,比較一下價格。如果你會簡單的英文,建議用外國的域名註冊商,國內註冊有個缺點,網站必須在信息產業部備案,還有可能被封,用外國的伺服器就天高皇帝遠,沒誰管你。我選的是美國的www.midphase.com,其虛擬伺服器價格不到中國均價的一半,而且買空間送域名。缺點是國內訪問速度慢。至於如何擴大自己的知名度,這得靠你自己的實力和宣傳兩方面努力。實力就是你高質量的圖片。宣傳就是主動出擊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包括在各大論壇發帖子(爭取成為精品帖子),參加影展,舉辦講座,與旅遊局出版公司聯繫等。4,常見的圖片銷售價格中國大陸出版物圖片稿酬都不高,低的每張幾十元,跟賣白菜差不多,以下是某雜誌2007年給我的一個行業平均資料:文字每千字200元人民幣,圖片稿酬如下:A:封面照片為1000元。B:600元/跨頁(285*420mm)C:300元/單頁(285*210mm)D:200元/幅, 1/4到1/2版(140*105mm----145*210mm)E:100元/幅, 1/4版(145*105mm)F:60元/幅,1/8版(75*105mm)G:40元/幅,1/16版(55*75mm)這個價格是基本準確的。我在國內拿到的出版業圖片稿酬從來沒有超過每張一千元(包括封面圖片),一般的小圖也就是幾十塊錢一張,大點的兩三百,整版或跨版的四五百。這是兩年前的數據,2009年可能會稍高點。值得注意的是,書籍出版用圖最好要簽合同,不建議一次性拿稿費,要根據印數拿版稅,保證重印能再次拿錢。香港雜誌的價錢比較高,平均為內地價格的5-8倍。內地單頁圖片一般給300元一張(285*210mm),而香港為每張1500-2000元左右。香港某航空公司(未公開發行的航班雜誌)用了我兩張長沙的圖片(單頁整版),稿費給了我1800(本來是3600,但圖片公司抽成50%)。我給新加坡和香港出版業的報價如下(美元):圖片使用參考價格表(編輯用)      發行量1萬份以下 1-2萬份 2-4萬份 4萬份以上每增加1萬份增加雜誌(16開以下) 150 200 300 60雜誌(16開以上) 250 350 500 100報紙(4開以下) 150 200 300 60報紙(4開以上) 250 350 500 100音像製品出版 150 200 300 60書 籍 出 版 120 180 250 50 (USD) 目前為止我的圖片還沒有在歐美的雜誌上使用過,所以沒有經驗。根據北美攝影師行業協會網站的指導價,歐美的價格比香港還要稍高一些,小圖(1/4 Page or Spot use)單次使用均價為237美元。以下是北美攝影師協會的抽樣調查資料:Type of Use:: Editorial 編輯用圖片Specific Use:: Magazine 雜誌Press Run:: 10,000 or less 發行量一萬份以下Size:: 1/4 Page or Spot use 圖片小於1/4頁 Low Price:: $150.00 最低價150美元Average Price:: $237.50 平均價237.5美元High Price:: $325.00 最高價325美元Survey ::707 調查樣本707These prices are presented as a guide for negotiation. All prices assume one time non exclusive reproduction rights.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要靠中國大陸的稿費生活很難,吃飯是談不上了,湊合著喝碗粥吧。有人說封面圖片在大陸不也是千兒八百的?不錯,但每個月都要上雜誌的封面是很困難的,一年一張就很不錯了。攝影師在外面拍攝的費用很高,民工只要鎚子鏟子就能工作,在建築工地打雜每天都要賺個百八十,職業攝影師的包里通常都是上十萬的器材,重十幾公斤,扛得比民工還辛苦。一張圖片才得50元,這種白菜價我是很難接受。啟示就是,學一點英文,強行進入國際市場。網站最好搞雙語的,包括給每張圖片做英文說明和編號。關於圖片行業趨勢,摘錄一美國圖片公司業內人士講座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Major Industry Trends(行業主要趨勢):? No Growth in Customers(顧客不見增加)? Accelerating Oversupply(圖片供給日益大於需求)? Growth in Micropayment – Crowdsourcing(以群眾為基礎的微圖日漸做大)? Decline in Use of Print(傳統印刷用圖減少)? More Competition Among Sellers(賣圖競爭日趨激烈)? Growth in Video(視頻日益重要)以上所述都是傳統編輯用圖片,除此之外,圖片還可以有網路使用以及廣告用途等其他收入。我的參考美元報價如下:  表二:互聯網用圖片價格      少於一個月 一到三個月 三到六個月 一年 個人網站及博客等使用 (單張一處使用) 100 120 160 200公司及其他商業網站 (單張一處使用) 200 300 450 600 (USD)   表三:廣告及其他用途      1萬份以下 1-2萬份 2-4萬份 4萬份以上每增加1萬份增加海報(全開以下) 180 250 350 70POP弔旗(8開以下) 150 200 300 60公司介紹 150 200 300 60說明書 150 200 300 60掛曆 200 280 350 80賀卡 120 180 250 50枱曆 150 200 300 60裝飾畫 200 280 350 80T恤 100 120 160 40 (註:均為USD,美元報價. 其他貨幣付款以合同簽訂當天匯率為準換算)至於出售藝術圖片的價格,這就沒邊了,因為藝術是無價的。但為了生活,還是給它弄個參考價格吧。照片作為藝術品出售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它的可複製性。所以出售藝術圖片一定要限量印數,並且攝影師本人親自簽名編號。上面提到的那個越南裔美國旅遊攝影個體戶Quang-Tuan Luong的藝術圖片售價如下:Image Size 圖片尺寸 Edition印數 Price 美元價格8 by 12 inch (20 x 30 cm) open $150 12 by 18 inch (30 x 45 cm) 25 $350 - $100016 by 24 inch (40 x 60 cm) 20 $500 - $150024 by 36 inch (60 x 90 cm) 15 $750 - $2000 30 by 45 inch (75 x 115 cm) 10 $1200 - $3000 40 by 60 inch (100 x 150 cm) 5 $1800 - $4000 據我了解的情況,Quang-Tuan Luong的價格在大師級攝影師裡面屬於中等水平。自己標價多少看情況決定吧。5,職業化攝影?不少朋友詢問走職業化(旅遊)攝影是否可行。我一般回答:千萬別。買來旅遊雜誌,看到某些專題圖片很垃圾,你可能會嘀咕我拍得比他好多了。但為什麼沒用你的圖片呢? 因為你沒花時間做銷售。攝影一旦職業化,70%以上的時間都變成了談生意拉客戶。職業旅遊攝影只是看起來很美,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常人不可忍受的艱苦努力,起早貪黑不定時吃飯,而且這種艱苦努力還往往不能得到相應的金錢回報。或者在你死後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給雜誌社報社做職業攝影記者怎麼樣?這也只是看起來很美,很多時候你得去拍那些自己並不喜歡的項目。狗仔隊的名聲也不好。因為外出任務多,常年不在家,綠帽子容易上身,美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一般都離婚兩次以上。生命在於折騰,自己看著辦吧。第五章:對旅遊和攝影的再思考1,對攝影的一點思考藝術門類有很多種,文學、繪畫、雕塑、音樂、戲劇等等。在所有的門類中,攝影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之一),甚至還不如那些剛剛申報某某文化遺產的大媽們的手紡布。為什麼呢?我把藝術分為視覺藝術和非視覺藝術兩大類。文學和音樂是非視覺藝術的典型代表,雖然它們也需要文字和樂譜作為載體,但紙面上的字和五線譜上的音符僅僅是載體而已,其本身並不是藝術。我們看了文字、聽了音樂之後需要在內心進行二次轉化。視覺藝術的典型代表是繪畫和雕塑,其載體(畫和雕塑)本身就是成品。看雕塑和畫的時候不需要二次轉化,這些有形物體直接衝擊我們的心靈。攝影也屬於典型的視覺藝術,讓我們感動的是拿在手裡的照片本身(所記載的東西)。發明攝影的源動力以及攝影的本質都是記錄。所謂一張照片頂一萬句話。向一個從來沒有看過電視的土著人解釋電視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有一張電視機的照片,難題就迎刃而解了。能把一台電視機搬到現場演示當然最好,但電視好辦,飛機就難辦了,太大搬不動,還是照片好啊。越寫實的照片越好。如果藝術也分等級的話,越是無形的越高級。攝影在這方面具有天生的劣勢,它太寫實了,任何照片都是現實中某物體的影像,攝影者的創作空間受到了現實物體的局限。文字最開始雖然也是為記錄而生,但作為文學創作工具的文字具有無比的創造力,其局限性僅在於我們的想像力。我可以用文字來描述離奇的夢境,但無法用照片來描述夢境。當然,可以像拍電影那樣搭一個夢幻般的場景再拍照片,但這種照片與其說是攝影藝術還不如說它是裝置藝術(現代藝術的一種),或者說攝影此時只是其他藝術的載體。由此我們得出一個兩難結論:如果攝影太務實(如身份證照),它肯定不是藝術;如果攝影太務虛(如搭電影場景拍攝),攝影也不是藝術。低不成高不就,作為藝術創作工具的攝影,其工作範圍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創造力(或者說想像力)是藝術的生命。因為生命受到局限,所以攝影在藝術門類里排行很低。雖然有極少數攝影師不食人間煙火,但大多數攝影師還是吃飯的,無法繞開照片的價格問題。這裡僅談談作為藝術品的照片。如果把繪畫、雕塑、照片等視覺藝術品單獨拿出來看價錢,照片是最廉價的。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照片的可複製性。雖然繪畫和雕塑也有複製品,但沒有人能做到完全一模一樣。而理論上來說一張底片可以沖洗出無數張完全一模一樣的照片。這個事實說明:如果想把照片作為藝術品出售,必須限量複製(拍攝者親自編號簽名)。即便如此,限量的真實性依然是個問號。不能否認有些照片也賣出了每張幾萬美元甚至更高的價錢,但這些高價照片要麼是年代久遠,要麼是攝影師已經去世(死去的人無法再簽名,其複製的限量性得到了完全的保證)。照片因為年代久遠售出高價並不是一件好事。任何物品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會顯現出古董價值,因為古董所以藝術,而不是因為藝術而藝術。我可以把廚房吃飯的碗挖個坑埋起來,一千年之後它會很值錢也很藝術,儘管它現在一點也不藝術。我也可以把我的家庭相冊挖坑埋藏一千年,但由於照片的材質(紙質)以及顏料的耐久性都較差,不要說一千年,就是一百年都難以保證不褪色變質(看看你父母小時候的照片就知道了)。這也是照片作為藝術品難以售出高價的另外一個原因。綜上所述,無論是攝影本身還是作為攝影產物的照片,都無法在藝術和藝術品裡面取得較高的排位。2, 對旅遊的一點思考2008年11月我路過河南駐馬店市看到了一個相當雷人的口號:「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加快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步伐」。這和1958年大鍊鋼鐵的口號挺相似的。駐馬店實在是沒有多少旅遊景點,為啥也要製造旅遊城市呢?這個標語表明了大多數人對旅遊的態度:這是一個能帶來無盡金錢的完全環保的無煙工業。駐馬店的口號形象地表達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每個地方的慾望,強行挖地三尺,大力發展旅遊。從某一個村子(或城市)的角度出發,旅遊確實能帶來財富。但從全局來看是否也這樣?假如全中國只有十個城市,這十個城市的人都不停地互相旅遊,是否會增加全中國的財富?假如全球只有十個國家,這十個國家的人都不停地互相旅遊,是否會增加全球的財富?顯然答案為否,不然我們將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每天不用工作,天天旅遊就能豐衣足食。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旅遊並不能帶來財富,它只是轉移財富。旅遊真的是完全沒有污染的產業嗎?我並不這樣認為:第一, 旅遊需要從A地到B地。不論是坐飛機還是汽車都需消耗大量的石油,產生有毒廢氣和溫室氣體。第二, 旅遊開發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包括道路、車站、機場以及賓館酒店。這些都離不開鋼材水泥,這些重工業產品的生產正是環境污染的最大因素。旅遊者在當地的活動也消耗大量能源水電等。第三, 無論如何注意保護,在旅遊產業規模化之後,必定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無論九寨溝當局如何努力,也無法避免九寨的水質逐漸劣化;無論敦煌旅遊當局如何努力,也無法避免敦煌壁畫加速剝離。當旅遊形成產業,各景點人潮洶湧之時,其場景就象《成吉思汗的馬隊》曾描寫的:一群群的入侵者正在大肆破壞,到處留下成堆的垃圾,他們的到來導致了對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系統破壞。旅遊無污染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我們從整個產業鏈來分析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就象電動汽車,其本身的使用沒有任何污染,但從整個產業鏈分析,從汽車和動力電池的製造,到電力的生產到遠距離輸送,汽車從內燃機改用電動機不能解決其污染環境的任何問題,只是污染的轉移而已。但旅遊從業者和旅遊開發商是不會從全局去思考問題的。自私是人類的天性,當個體和群體利益發生衝突,個體的利益總是第一位的。這裡個體包括個人、單個的產業,單個的城市以及單個的國家。只要是公共物品就不會有人去愛護,公共廁所永遠最臟。石油鋼鐵水泥污染環境,但污染了誰的環境?除非只污染旅遊業者家裡客廳的那團空氣,否則他們不會考慮環境問題。只要金錢能從快速旅遊者口袋裡轉移到他們的口袋裡就行。難怪有人說旅遊開發是一種帝國主義行為,開發商從事的是一場掠奪性事業,他們以最小量的投入,試圖獲取最大量的收益,並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原始的小徑,山民的小屋,這當然無法支持產業化的旅遊,但大規模的旅遊開發又導致許多美好事物的消失,我們似乎陷入一個兩難的怪圈。同時消失的還有山民貌似純樸的心靈和笑容。我自己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對國內大多數景點的偽真實沒有任何興趣,另一方面又希望貧窮的村民能過上富裕的生活。讓山民們保持原始與落後,以便讓城市的遊客玩賞從而得到心靈的升華,這是一種很自私的想法。要富大家一起富。如何讓山民富裕而保持傳統,如何發展旅遊而不破壞環境,這是兩個大難題。面對冷冰冰的摩天大樓和高速公路,大自然的退化和人性的喪失,城市裡一種對原始的痴迷日漸成長。城市森林的居民奪門而出,四處尋找一種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缺乏的原始與真實(authenticity)。鄉村的人民也通過製造他們自己文化的模擬品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不管是山裡小鎮的節日,還是城裡的京劇表演,都變成了與市場交換密切相連,虛假和表面的東西。這是一種搬演的偽真實(staged authenticity),觀眾和演員卻沉醉其間,樂此不疲。當山裡的舞蹈脫離了節日為遊客天天表演,當城裡的京劇沒有了群眾參與而專為遊客演出,這些傳統的舞蹈和戲劇實際上已經死去。我們老是幻想旅遊能給自己帶來幸福,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幸福的根源在於給與,不在於索取。如果一個人自己心裡不安靜,別說走遍全球,就是去月球都白搭。那種快速灌裝的表面化旅行對個人長期變化的影響與呆在家中沒什麼兩樣。我很難相信旅遊能使人形成更寬廣、更寬容的世界觀之類的說法。作為一頭從1999年就開始到處亂躥的老驢,我最大的感想是:旅遊能讓一個人變成一頭驢,但無法讓一頭蠢驢變成一頭聰明的驢。所以我的勸告是沒事別到處亂晃,這樣對地球很不友好。讀萬卷書永遠比行萬里路重要。我們需要的是內心真正的思考與寧靜。康德一輩子生活在小鎮上,李敖一輩子(在訪問大陸前)從來沒有踏出台灣一步,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讓人尊敬的獨立思想者。不過凡事需有度,我們也不用成為旅遊的禁慾者。我們對旅遊的態度就是:每年出來玩一兩次未嘗不可,坐牢的犯人還要放風呢。但在旅行中不要追求奢華,要把自己在旅遊點的消費控制在當地人的平均水平(之下)。要真正打入當地人的生活,用心領略思維的樂趣,以及旅途細微之處給我們帶來的真正的心靈歡愉,就象英國旅行作家羅伯特拜倫(Robert Byron)回憶的他重回喀布爾途中的小樹:「路邊的一條小河旁,長著一些闊葉柳科的小樹,Seyid Jemal停下來讓他的助手撿一些樹枝,他把樹枝扔到貨車的後部。當這些樹枝落在我們腳邊時發出了同樣難以捉摸的味道。這種味道從我們在阿富汗邊境第一次聞到它就開始瀰漫了我們的整個旅途。它從一叢叢綠色小花中散發出來,這些小花在遠處很不引人注目,但只要再聞到它們,我就會想起阿富汗,就像看到被裝飾過的松樹就會想起童年。」在我看來,這才是美麗旅行真正的味道。但是,這種味道並不一定要在旅遊中才能發現。旅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視覺和味蕾的刺激是短暫的,如果說思維的樂趣和心靈的歡愉是終極追求的話,這和旅遊沒有必然聯繫。它也許就是鄰居家飄來的花香,它也許就是深夜閱讀的一本好書,或者馬路邊撿到的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些每天都可以在身邊發生的事,我們顯然沒有必要長途跋涉去找尋。3,對旅遊攝影的一點思考作為一個旅遊攝影師我時不時的就會被人罵,因為造假。經常的說法是:我看了你的照片才去那旅遊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嘛。之所以會有這些怨言,第一某些同志可能只看了雜誌發表的幾張,沒看我的整個組圖。第二主要在於旅遊攝影的分類沒有搞清楚。一般來說有三類旅遊攝影:1, 純玩型(到此一游);2, 深度遊玩型;3, 藝術創作型;純玩型不用怎麼解釋,人人都會。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行程安排得很緊,遊玩比較表面化。深度遊玩的時間比較充裕,遊客會在當地呆一段較長的時間,有時還會深入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搞一些調查研究。這實際上可以稱作(旅遊)人文攝影。藝術創作型主要指風光攝影。一般白天的風景圖片不會被罵做騙人,不論怎麼構圖取捨,其基本色調還是接近人眼視覺的。被罵的主要在於弱光攝影。膠捲(CCD)有積累光線的作用,如果曝光幾秒鐘,山澗流水就會如煙似霧,夜景如果曝光半分鐘,汽車燈光就會在底片上拉出漂亮尾跡,這些尾跡人眼是無法直接看見的。這還不算過分,如果對準夜空曝光幾個小時,難說不會黑夜變成白天,保不準還有星星在底片上跳舞。這些需要向不熟悉弱光攝影的同志們解釋清楚。另外,如果使用了漸變或星光等特殊濾色鏡,或PS做了拼接等重大修改,最好也要加以說明。旅遊人文攝影一般比較難於造假,除非故意擺拍。儘管如此,在你取景(選擇物體)的時候,實際上就表明了某種態度,如果過多強調這種態度,人文攝影依然有「造假」的可能性。所謂仁者見仁,淫者見淫,同一個場景或故事,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圖片當然是表達他的看法了。如果此觀點失之偏頗,或與某讀者分歧很大,此攝影師就會背上造假的罵名。發明攝影的源動力以及攝影的本質都是記錄。而記錄最重要的是準確性。雖然圖片不是統計數字,很難說絕對準確,但一個素質良好的人文攝影師應該盡量客觀,避免單方面看問題,應該用組圖全面反映當地的狀況。比如一個貧困偏僻的山莊,光說村民如何純樸,如何天天生活很high,這不是很客觀,因為純樸往往伴隨著迷信與愚昧,看似清澈的山泉往往伴隨著較差的衛生狀況,等等。這是一個相對論的世界,不存在單方面的美麗。2006年我在柬埔寨一個星期拍了一組圖片,有讀者說這是唯一的一組圖文他看了之後不想去柬埔寨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呢?我豈不是一個很失敗的旅遊攝影師?後來分析我的組圖確實大量地強調了紅色高棉大屠殺,暹粒街頭的貧困,還通過文字敘述了金邊兒童的性侵犯等問題。雖然我也拍攝一些吳哥窟的雄偉,但篇幅可能不夠。柬埔寨還是有不少美麗的,藉此機會我要向部分被誤導了同志道歉。作為一個素質良好的旅遊攝影者,第一重要的是全面/客觀反映當地的真實狀況,然後再參雜一些美麗的糖水風光片。目標就是要讓讀者做一個舒舒服服的眼睛旅遊者mind traveler,不用起早貪黑,坐在沙發上就能領略異地的美麗風光,體驗異地人民的實際生活,並有所思考和回味。如果能做到這樣,您就快接近旅遊攝影的最高境界了。附錄: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拍照是為了記錄。由於技術的局限,從幾百萬年前猿猴開始直立行走一直到1826年,我們要記錄一個實際的場景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畫畫。 畫有兩個缺點: 1, 不夠真實;2, 速度太慢,只有神仙才能在一秒鐘之內完成一幅畫作。 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笨重箱機還是今天的數碼相機,其成像原理和老祖宗記述的小孔成像完全相同:拿一個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鑽個小圓孔,然後把有孔的這面對著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樹什麼的,就會在圓孔對面的箱壁上生成此樹的倒影。但這個原始相機最多只能算是半個,當太陽下山一切重歸黑暗,我們依然一無所有。這是一台沒膠捲的相機 - 無法記錄。1826年,法國人尼埃普斯( Joseph Nièpce,1765~1833)終於找到了第一種膠捲 – 瀝青。他把感光後能變硬的白瀝青塗在錫合金板上,裝進暗箱里對著窗外曝光了8小時,得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農村房子局部。1826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農村房子局部瀝青不是好的感光材料,模模糊糊的拍一張還要幾個小時。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一種銀版攝影術,用碘化銀替代白瀝青,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曝光,得到了十分清晰的金屬照片。銀版攝影曝光大約需要 10到 30分鐘。達蓋爾銀版攝影作品,《巴黎寺院街》1838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是沒有底片的,拍一次得一張。不可複製那還傳播個啥?所以和達蓋爾幾乎同時,英國人塔爾博特(William Talbot,1800–1877)發明的卡羅法(Colotype)攝影術具有更大的意義,雖然卡羅法清晰度比不上銀版法,但它是有底片的,可以複製。在我看來,塔爾博特才是攝影的真正發明人。1844年,塔爾博特在倫敦出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本攝影畫冊《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筆,印數150冊。至此我們終於能夠基本捉住光線這枝自然的畫筆了。 The Open Door, 打開的門,《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筆,圖片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卡羅法曝光時間只要3到5分鐘,比達蓋爾的銀版法進步顯著。我之所以很強調曝光時間是因為感光度是底片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如果拍一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需要十分鐘以上,這種攝影術就不實用。 接下來的幾十年,攝影底片不斷的在原材料和感光度兩方面取得進展。1851年倫敦人阿切爾發明了碘化銀混合的火棉膠(Collodion)攝影法,又稱濕板攝影法(Wet Plate Process),進一步降低了底片成本,曝光時間減少到一分鐘之內。 1871年之後,干版法替代了濕板,並將曝光時間進一步縮短為1/25秒(室外光線下),進步巨大。1/25秒意味著可以手持相機了。在這之前,所有的拍攝都必須用三腳架。但膠片板子還是麻煩,能不能把它捲起來?1888年,伊斯曼正式開始出售賽璐璐片基的卷裝柯達膠片。這種膠捲感光度為ISO12. 很快感光度ISO100以上的膠捲也研製出來,至此攝影底片的問題被徹底解決,接下來一百年膠捲就沒再有什麼大變化了。也許後來彩色膠捲算是一大發展。 科技的發展不但解決了膠捲問題,也解決了相機本身的問題。早期旅遊攝影在用濕版法的時候,一個攝影師得雇好幾個人扛箱子和底片。美國南北戰爭的戰地攝影都用大型馬車扛器材(photographic van),底片是塗了感光材料的大型板子,8X10寸或更大。那時候相機都跟小箱子一樣大。 不管是旅遊攝影還是報導攝影都迫切需要更便攜的照相機,1888年卷裝柯達膠捲上市後,照相機和底片尺寸都越做越小。1890年出現了6X6厘米尺寸的膠捲。據說是愛迪生把當時伊斯曼柯達公司最新的70毫米膠捲從中間裁開,在兩邊打上易於卷片的小孔,就成了我們今天常用的35毫米膠片,其實際尺寸是每張24X36毫米。 1914年,德國工程師巴納克(Oskar Barnack)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35毫米膠捲的135相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萊卡原型機Ur – Leica。從此那些笨重的箱機開始被拋棄,精密機械和光學的產物135相機開始流行。1948年,東德蔡司(Zeiss)公司生產出一種取景和拍攝可以共用一個鏡頭的135相機,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簡稱單反(SLR)。萊卡原型機Ur – Leica。1914年1969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波義爾和史密斯發現有一種半導體對光線非常敏感,一照就會產生電子信號。這種光敏半導體取名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中文叫電荷耦合器,一種電子感光器,我們叫它電子膠捲吧。電子感光器有多種,除了CCD,常見的還有CMOS,Foveon的X3等。CCD的發明意味著不要膠捲也能拍照,從此開始了紀錄光線的數碼時代,傳統膠捲很快被革了命。 1975年,柯達公司的賽尚先生 (Steven Sasson)研製出了第一台數碼相機。這台相機的CCD只有一萬像素,電源是16節五號電池,存儲卡是普通錄音磁帶,相機重約四公斤。賽尚先生和他的第一台數碼相機 1975年以來電腦CPU和數碼相機的CCD都受益於一日千里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技術。1986年,柯達開發出100萬像素的CCD,露出了數碼接管膠片的第一線曙光。 現在的數碼相機(公元2009)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匪夷所思的CCD就慢慢替代了膠片。1998年是數碼照相機的百萬像素元年,此後每年數碼相機的CCD都增加一百萬像素。到2009年,已經很少有人旅遊用膠捲拍照了,人手一台小數碼,很多1000萬像素的小數碼價格在1000元以下。中高檔的小數碼已經是1400萬像素級別的了。數碼單反也賣成了地攤價,一千萬像素的套機只要不到人民幣四千元。頂級數碼後背達到了6500萬像素(Phase1 P65+)。從2009年開始,膠捲基本可以進博物館了。 那數碼相機CCD的像素會無限增長下去嗎?比如再過幾年弄個一兩億像素什麼的?我認為不會。因為現在主流數碼相機已經完全達到了傳統135膠捲的解像度,繼續增加像素已經沒有必要了。 不論使用多好的相機和鏡頭,135膠片精細出圖20寸已經是極限,800萬像素數碼相機精細出圖的極限也是20寸左右。所以鄙人認為135膠片大致相當於800萬像素。 所謂精細出圖就是照片印好後要經得起拿在手上(近距離)仔細端詳。一張底片到底能放多大的照片?這要看你站多遠看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用135底片放一面牆那麼大的圖片給你。電影院正是這麼乾的。誰也不會湊到銀幕跟前看電影。這種巨型圖片只可遠觀不可近玩,顆粒太粗。 既然一千萬像素可以勝任20寸精細出圖,CCD繼續增加像素就失去了意義。除了婚紗,有誰把家裡的圖片放大到20寸以上了?2009年市場上小數碼已經有很多1400萬像素的了。這個市場正在被誤導,很多人認為像素越多照片越好。我認為現在數碼相機不應在1000萬像素以上再簡單增加幾百萬像素,降低高ISO噪音及增大曝光寬容度才是當務之急。未來的照相機1975年,柯達中心的Steven J.Sasson在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技術報告里展望了數碼相機的未來(原文摘抄):「未來的相機可以想像成是一種能在光照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拍攝出彩色照片的小型設備。那時的照片將存儲在一種磁介質內,一種非易失性、穩定性極佳的存儲器,可從相機內取下以進行播放。這種照片的解析度將至少相當於現在的110膠捲。聲音也可同影像一併錄下。相機存儲介質將可重複使用。」不得不佩服Sasson先生,他1975年的預測是基本準確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台理想的數碼相機應該有以下特點(純屬個人預測): 1, 三千萬像素。2, 感光度ISO6400時圖片質量和2009年ISO100的一樣好。3, 鏡頭焦距相當於17-400mm,恆定光圈F1.8,圖像無畸變和紫邊,中心和邊緣解像度一致達到50mm定焦鏡頭水平。4, 電池一次充滿可拍一萬張。5, 存儲卡容量100G(購機贈送)6, 體積不超過一包香煙大小7, 每台售價人民幣兩千元以下(2009年人民幣) 以上各項中第三和第四比較難,除非現有的光學科技發生革命性變化,否則一個完美的17-400mm變焦鏡頭極難實現。第四項,什麼電池這麼強啊?搞一個超微型核動力電池?這已經是另外一個學科的領域了,這個學科的突破不但將解決數碼相機的電池問題,還將解決地球人的能源問題。 超未來的照相機 未來的未來,我們將不再需要照相機。最偉大的數碼相機是免費贈送的,人手兩台,這就是我們的眼睛 – 生物照相機。 計算機界有個 「摩爾定律」。每隔24個月CPU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數將翻番。如果晶元上的晶體管按照摩爾定律不斷地變小,它們將於2023年變到一個原子那麼大。任何傳統工藝或納米管都對這種情況沒有辦法。屆時傳統電腦可能會被生物、量子或光學電腦取代。這是一場新的革命,有機分子(DNA)組成的生物化學元件,一平方毫米可容納幾億個電路。也許以後我們不應該叫計算機硬體了,應該叫濕件,分子級別的。 眼睛的視網膜是一種生物感光晶元。此晶元在感光度、像素及動態範圍等方面比任何CCD都強大。但眼睛只能算半個照相機,它只能看,無法記錄(存儲)。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一種全新的生物存儲卡的誕生。到那時候我們的雙眼就是一台超機無敵生物相機了,還要買相機幹啥? 分子級生物計算機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創新,這東西什麼事侯能變成現實誰也不知道。這是否也意味著生物計算機神經系統?超級智能機器人?不敢往下想了。但集成電路科技遲早會發展到盡頭,人類總不可能不再發展吧? 我們的祖先沒有相機,然後發明相機,完善相機,一直到N年後生物相機取代所有的相機,繞了一大圈我們又回到了無相機時代。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總結:沒有什麼能改變攝影的本質 攝影到底是什麼,100個人有108個答案。我認為文字,攝影和電影的本質都是記錄。文字記事,攝影記景,電影記錄動態的景。它們除了基本的記錄功能,還有藝術創造的功能。文字可以用來寫詩歌和小說;圖片可用來表達個人情緒。電影就更不用說了,已經基本上都在拍虛構的東西了。 從1826年發明攝影術,180多年來攝影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變來變去都是為了怎麼更方便紀錄。為了方便我們把濕板變成了干板,又把干板變成了膠捲,最近這些年又用CCD替代了膠捲,數碼相機得以大行其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許將來還會有生物感光器來替代現有的CCD。但不管記錄媒介怎麼變,攝影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技術的進步使攝影變得越來越簡單,數碼相機走進了千家萬戶。 雖然過程容易了,但要得到好照片依然不容易,依然需要細緻的構思,勤奮的練習。俗話說三流攝影師比相機,二流攝影師比技術,一流攝影師比思想,要提高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更無捷徑可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萬個人,與諸君共勉。全文完
推薦閱讀:

振波浪清浪花中國詩聯論壇對句專題 (20301...20500)芭蕉恨里,才子卻登鸚鵡樓
三個月打通你的聽力和口語 - 聽語軒-英語聽力專區 - 太傻超級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李克強出席中英金融論壇並致辭
叫爺爺·裝孫子 - 雜文精選|選稿 - 華聲論壇
強市論壇 -核電基本知識(轉)[九江論壇]

TAG:攝影 | 旅遊 | 數碼 | 交流 | 印象 | 時代 | 俱樂部 | 旅遊攝影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