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平天國之興亡

太平天國之興亡

 .徐宗懋

太平天國遭剿滅後,曾國藩、李鴻章等清廷漢人將領勢力崛起;英人參戰則使清廷體會西方利器的作用,成為自強運動的動力。

一八六零年,清廷面對英法聯軍的攻勢時,東南半壁正陷入太平天國起事的戰火中,內外交困,卻也激發了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太平天國的創始人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多次應試失敗,後讀基督教著作《勸世良言》,在大病中自覺受到天神感召,遂放棄仕途,走上排滿革命之途。洪秀全先在廣州傳教,後又到廣西桂平偏遠山區傳教,信眾日多。他創「上帝會」,稱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自己則為父天的次子「天弟」。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事,後攻下永安,正式建立太平天國,洪自稱天王,封東、西、南、北、翼各王。由於清廷統治能力趨弱,民不聊生,太平軍北上之初雖遭挫敗,但隨後調整步伐,戰鬥力大幅提高。來年底,太平軍已連克岳陽、漢陽、武昌。一八五三年正月,太平軍沿長江東下,一個月後即攻佔南京,改名天京。太平軍自金田起義至南京奠都僅二年余,主因是其軍事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又以民族思想的激蕩,人民樂於附從;然而其法制和宗教亦有根本的弱點,尤其詆毀孔孟先賢的做法,遭致傳統讀書人的不滿。加上其統治階層勝利後驕橫自大,縱情聲色,復昧於內外之情,多面作戰,導致由盛轉衰。一八五六年,太平天國發生嚴重內鬨,諸王互殺,親族男女老幼均不得倖免,南京瀰漫著恐怖的氣氛,人心漸失。同一時期,由曾國藩所訓練的團練湘軍一改初期的挫敗,越戰越勇,隨後忠王李秀成力圖振作太平軍,但僅曇花一現,太平天國的統治區快速縮小。一八六四年,以湘軍為主力,李鴻章所率准軍、英國人戈登所率「常勝軍」,由幾路圍攻太平軍,南京破,太平天國滅亡。儘管太平天國未成大局,但對中國政治和社會情勢卻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一,清廷在社會基層的統治能力已出現根本的動搖,尤其是太平天國席捲的地區,事後已呈半自治的狀態。其二,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將領勢力崛起,改變了朝廷政治的民族結構。其三,英人參戰,使得清廷更體會到西方利器的作用,成為自強運動的動力之一。西方人對太平天國鮮有影像紀錄,不過由於在上海、蘇州、南京等地區,西方人與太平軍有實際的接觸,仍留下一些生動的版畫報道。

圓明園的悲劇

 .徐宗懋英法聯軍之役最初只是外國人慾擴大商業權益,如處置得宜,戰禍可免。以火燒圓明園的野蠻行為對照英法高舉之進步文明,實為極大反諷。

自《南京條約》簽署後,英國商務並未大幅增長,仍歸咎於商港所開過少,地方官員仍拒絕與領事往來,因此英國要求依國際通則,互派公使駐京,加開口岸,修改稅則等,清廷認為此議「荒謬已極」,而英商入城後之橫暴亦激起中國百姓反擊,中英又生間隙。一八五六年英國會通過派兵東來,同一時期,法國亦因傳教問題,藉機對華展示武力,遂應英國之邀派軍東來。一八五七年,英法聯軍五千餘人進攻廣州,總督葉名琛被俘,被押運,轉運印度。英法佔領廣州後,藉機修書,並派兵至大沽口,以為要挾。清廷派員談判,一開始對於公使駐京、內地遊歷、多開口岸等項堅不讓步。但以英法兩軍近在肘腋,最終被迫讓步。一八五八年五月,中國陸續和英法兩國在天津簽約,同意後者的主要要求。不過聯軍退去後,清廷又修武備、築炮台、設木樁,阻外艦進入。一年後,英法特使率艦北上換約,清廷遲未正面回復,聯軍決定強行進入大沽口,卻遭挫敗,清廷大振,以為局勢已扭轉,態度轉為強硬。一八六零年三月,英法聯軍再度東來,先佔領舟山為根據地,繼占煙台、遼東金州,最後由北塘登陸,清軍大敗,聯軍攻下大沽、天津。雙方和議再起,然此時清將僧格林沁卻在通州扣留英國代表巴夏禮等三十九人。為了報復巴夏禮等被扣留,聯軍攻張家灣,陷八里橋。八月初八日,咸豐皇帝偕后妃和親信大臣出亡熱河,命恭親王奕欣留守議和。聯軍先劫掠圓明園,再由安定門進入北京城。為了報復巴夏禮受刑以及隨從虐死大半,九月初五,聯軍火燒圓明園,這座自康熙以來被譽為世界第一名園的美麗世界,瞬間毀於大火中。十一日、十二日,中英、中法簽約,中國同意英法所有要求,國勢益弱。綜觀英法聯軍之役,最初不過是外人慾擴大商業權益,進一步接觸而已,如能處置得宜,戰禍可免。然清廷和戰不定,一誤再誤,終至敗局。至於英法兩國迷信船堅炮利,種下民族仇恨。尤其火燒圓明園的野蠻行為,對照其標舉之進步文明,實為極大反諷。至於影像紀錄,除了銅版畫之外,英軍攝影部主任菲力斯.比托(Felice Beato)留下了經典的戰爭影像。到了一八七三年,德國人奧爾末(ErnstOhlmer)拍攝的殘園,被認為是最接近圓明園被毀時刻的影像紀錄,其凄美之情令人動容。

鴉片戰爭震醒中國

 .徐宗懋一八四二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在中國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屈辱記憶,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差距,更使中國在後半世紀不斷付出慘痛代價。

自馬嘎爾尼使華後的數十年,中英兩國表面和睦,實際上卻因價值觀念和貿易問題,磨擦不斷,最後在鴉片買賣問題上爆發武裝衝突,也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頁。鴉片出產於阿拉伯、印度一帶,傳入中國初僅為藥用,後混合煙草吸食,戕害身體,引人注意。清雍正時,始頒禁令,效果不彰。另外,英國東印度公司則以鴉片有厚利,大量傾銷中國,終至流毒天下。一八三八年,道光皇帝決心禁絕鴉片,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禁。林至廣州後,即要求外商交出全部鴉片,並在虎門海灘銷毀。不過,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卻自恃海軍軍力強大,有意藉此事端,以武力解決百年商務問題,強迫中國開放口岸通商。在中英一連串的磨擦事久後,一八三九年九月,英國議會經過三天激辯,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通過對華出兵案。來年正月,英海軍東來,繞過戒備森嚴的廣州,直犯廈門、定海、直達白河口。由於中國沿海防務廢弛,不堪一戰,敗報頻傳,道光皇帝信心動搖,將林則徐撤職,改派琦善赴廣州交涉。琦善不戰不退不和,英人不耐,遂佔領香港,在停停打打中持續北犯。一八四一年下半年,英軍佔領定海、鎮海、寧波,次年又攻下上海、江陰、鎮江、疾趨南京,清廷被迫簽下城下之盟。一八四二年中英雙方代表在英艦簽下《南京條約》,中國割讓香港、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同時賠償巨額軍費和鴉片款項。《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留下了中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屈辱,然而中國戰敗的原因,卻在於知識和技術落後,昧於外情,對西方毫無所知,平日對外自大傲慢,猝然交戰,即驚慌失措,中西雙方在現代化程度的巨大差距,造成中國在往後半世紀中不斷付出慘痛的代價。至於英國,儘管達到了強迫中國通商的目的,但以武力凌人,藉由「自由貿易」的名義強銷鴉片,毒害他國人民以圖帝國之利,成為人類史上永遠的污點。鴉片戰爭發生期間,攝影術剛發明,技術不純熟,未能留下任何有關戰爭的影像。不過英國知名版畫家湯姆斯.阿隆姆(Thomas Allom)卻綜合前人的畫作、隨軍人員的回憶錄以及自己的想像,留下了多幅有關鴉片戰爭的銅版畫。


推薦閱讀:

太平天國評價
誰的天國?太平天國死亡人數超過任何一場戰爭
為什麼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劉邦和朱元璋領導的農民運動怎麼算呢?
歷史人物年齡的錯位印象
《天國之秋》讀後感

TAG:太平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