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分化  ——20世紀西方哲學新趨勢

哲學的分化  ——20世紀西方哲學新趨勢

論文標題:哲學的分化  ——20世紀西方哲學新趨勢論文作者 賈慧穎論文關鍵詞 哲學分化/哲學專門化/哲學理性化,論文來源 新疆大學學報:哲社版,論文單位 烏魯木齊,點擊次數 137,論文頁數 10~13頁1998年1998月論文免費下載http://paper.dic123.com/paper_103078651/ 本文概括性地探討了20世紀西方哲學的分化趨勢及其兩大伴隨特徵——哲學的專門化和理性化。The paper makes a brief study of the trend of philosophyto disintegrate and its two major accompanying characteristics, namely,the speci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philosophy.  20世紀是西方哲學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作為世界哲學發展的主戰場之一,西方哲學在本世紀顯示了整個哲學史上從未有過的生機和活力——學派林立、思潮迭起。透過其紛繁複雜的外在變動場景,不難從中看到一種不同於以往時代的哲學發展的新趨勢,即哲學的分化趨勢。這一新的哲學發展趨勢改變了哲學的傳統研究和發展模式,使哲學的性質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轉換了哲學研究的方向,也使哲學的形象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世紀之交,分析、探討這一新趨勢及其伴隨特徵,對於中國哲學的變革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哲學發展表現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從形式方面把握20世紀哲學的發展變化,更易看到哲學的整體特點,這對於我們常按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大主題對現代西方哲學的研究也是一個重要補充。      一、哲學的分化  西方哲學從其誕生之始,就企圖在單一的概念框架之中說明和解釋世界及社會歷史的一切現象,各主要哲學家都致力於尋找一個絕對的本體和第一原理並以此闡述萬事萬物,哲學被普遍視為「知識的總匯」。這種哲學模式在19世紀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這一哲學模式的典型代表。然而,20世紀西方哲學的發展卻呈現一種與此相反的特徵:綜合體系的哲學日漸式微,哲學家們放棄了從終極實體到萬事萬物
的思辨演繹;與此同時,與各種具體科學的基礎問題密切相關的哲學分支出現了,眾多的哲學分支產生了。如果說19世紀是思想體系的時代,那麼可以確實地說,20世紀則是哲學分化的時代。  當我們試圖了解本世紀西方哲學發展、變化的特徵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哲學已不是一種可以涉及所有存在領域的總體知識體系,也不是可在單一的概念框架中能夠無矛盾地演繹出世間萬象的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已經分化,「大一統」的哲學已經分化出眾多的與具體科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學科:法哲學、政治哲學、經濟哲學、道德哲學、社會哲學、科學哲學、歷史哲學、邏輯哲學、數學哲學、宗教哲學、文化哲學、自然哲學、技術哲學、生態哲學、發展哲學、價值哲學、心靈哲學等等。在過去,哲學企圖在一種概念框架內解決所有領域的問題;現在,不同的問題要由不同的哲學分支去分別研究,即使同一問題也要由不同的哲學分支從不同的方面,結合不同的概念框架進行探究。每一基本的知識和存在領域都已經和正在形成自己的哲學分支學科。  哲學的分化趨勢可從橫向、縱向和交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把握。哲學的橫向分化表現為在同一層次上按不同存在領域和知識領域所形成的各哲學分支學科的並存。例如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按具體研究領域的不同有物理學哲學、化學哲學、生物學哲學等哲學分支在同一層面上並存;在社會科學領域中也存在哲學的橫向分化:法哲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經濟哲學、技術哲學等。  縱向分化表現為某一哲學學科按研究領域的不同可再細分為幾個不同的哲學分支。縱向分化有一級分化、二級分化,有的還有三級分化。例如,自然科學的哲學是一級分化的產物(有文化哲學、社會科學的哲學與之並列),它可再分化為物理學哲學、化學哲學、生物學哲學,物理學哲學又分化為量子力學哲學、熱力學哲學。  哲學的分化並不意味著哲學研究只關注特別狹窄領域的問題,也不是每一具體哲學分支的研究範圍越分越小。哲學的分化並沒有使哲學失去對普遍性問題的關注,這不僅因為每一哲學分支所研究的問題屬於該領域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問題,每一哲學分支所研究的問題又與別的哲學分支密切相關,而且因為哲學在分化中就包含著綜合的趨勢,有些新的哲學分支的形成本身就是綜合的產物。例如心靈哲學、語言哲學、生態哲學、發展哲學等哲學分支,它們往往以某一綜合性的問題為中心,廣泛吸收眾多相關哲學分支和相關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可
以說,哲學中的分化與綜合兩種趨勢是同時並存的,哲學在分化的同時,必然會走向新的綜合;在當代哲學的分化趨勢下,哲學新的綜合不是走向過去的單一體系,而是通過分化——新的哲學分支形成的形式來實現的。  在20世紀以前哲學尚未分化的時期,人類思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不同總匯型哲學體系之間的更替和具體科學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兩種形式。體系哲學的更迭最終使人們認識到:「自古以來,哲學就比其它各門學問要求更高而成果較微。遠至泰勒斯認為一切皆水以來,哲學家們動輒就自以為是地對事物的總和下論斷;而自從泰勒斯受到阿那克西曼德的反對以來,其他哲學家同樣也曾自以為是地提出否定」〔1〕; 另一方面,從哲學中分化出的具體科學的成功又使一部分哲學家認為哲學最終會被實證科學所取代。哲學的分化對此提出了反駁。20世紀哲學的分化、眾多哲學分支的產生既不是將過去的總匯型哲學按知識領域進行簡單劃分的產物,也不是從中分化出具體科學。哲學分支是從對具體科學的前提、假定和方法論等基本問題的哲學反思中產生的。分化的哲學不僅存在哲學與相關具體科學之間的關係問題,而且還有各分支哲學之間的關係問題。眾多哲學分支的出現所顯示的是對總匯型哲學的又一次衝擊,同時也顯示了哲學新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哲學的專門化  哲學的分化首先應該是研究專門問題活動的結果。但是哲學的分化趨勢一旦形成,某些分支哲學一旦產生並納入學科研究體制,就會使哲學研究的專門化傾向得以固定下來。哲學的分化與專門化相互強化,可以看作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哲學專門化特徵的分析不僅可以加深對哲學分化的認識,而且可揭示哲學研究活動新的特點和生長點,把握現代哲學家的知識結構與職業背景之間的關係。  哲學專門化首先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研究活動的特徵之一。現代的分支哲學對「問題解決不是通過籠統的一般性論述,或對人與世界間的關係進行圖象描述,而是通過專門工作。這種工作是在科學中進行的,而且問題的發展在事實上也必須通過各門個別科學的歷史去考察」〔2〕。 現代哲學家「所關心的並不是把許多答案湊成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他也不關心他的結論是否從某種為哲學史上有記載的人名所批准的普遍學說推導出來的」〔3〕。  哲學的專門化還反映在當代哲學家的職業背景上,每一哲學分支的從事者都必須具備相關專業的知識基礎和專業哲學技能。這一點在自然科學的哲
學各分支中表現最為明顯。這是由哲學專門化研究所決定的:「正如新哲學是作為科學研究的副產品而產生的,建立它的人們從專業意義上說也很難算是哲學家。他們是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或心理學家」〔4〕。社會科學方面的哲學分支中也有這種特徵, 弗里特曼在說明法哲學的轉變時指出:「十九世紀以前,法律理論基本上是哲學、宗教、倫理學或政治家的副產品,大法律思想家主要是哲學家、僧侶、政治學家。從哲學家或政治學家的法律哲學向法學家的法律哲學的根本轉變,還是距今不遠的事實。這一轉變伴隨著一個法律研究、技術和專業訓練巨大發展的時期」〔5〕。  哲學的分化、專門化還促使專門哲學史及其學科的建立,這無疑已經成為哲學研究的另一個新的生長點。例如科學哲學的分化促成了科學哲學史學科的建立,法哲學的發展促成了法哲學史學科的研究,政治哲學的發展促成了政治哲學史的成長,如此等等。專門哲學史的發展既是哲學分化、專門化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深化了哲學分化和專門化的趨勢。  哲學專門化已經使哲學研究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專門性的哲學研究和教學機構紛紛成立,國際上按哲學分支進行學術交流的機制已開始運作,一些新的分支哲學研究和教學席位正逐漸設立。我國近幾年也設立了一些專門哲學研究機構,以適應哲學分化條件下哲學發展的新要求。  當然,哲學及哲學家的專門化是相對而言的,既不意味著哲學家只能出自科學家,也不意味著一個哲學家只能涉足一個哲學分支。哲學的專門化深化了哲學研究的發展,但也容易造成專門主義傾向。所以,在哲學分化條件下,更需要各哲學分支之間交流和合作,這在一些綜合性質的哲學分支的研究中尤為重要。      三、哲學理性特徵的加強  哲學是理性的事業,哲學以理性作為自己的主題。然而,傳統的總匯型體系哲學模式卻有悖於哲學的理性主題,它的純思辨性、獨斷論傾向從根本上脫離了具體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內在地包含著解體的因素,「以往哲學經常過分地讓自己對經驗問題表態,結果發現自己與充分證實的事實嚴重抵觸」〔6〕。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傳統哲學模式的集大成者,黑格爾試圖在一種宏大的哲學思想體系中對自然與歷史、自然與社會做最後的綜合。「他是敢於在其思想中堅持那個驕傲主張的最後一個人,他明確強調哲學是一切可能知識的構架和包羅萬象的總體」〔7〕。20世紀西方哲學就是從背叛黑格爾開始的,哲
學分化、 專門化趨勢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形成的。黑格爾所代表的哲學模式為什麼會被否定呢?「要問黑格爾哲學迅速崩潰的原因何在,答案非常簡單,各個科學領域裡現代化研究的崛起已經推翻了黑格爾曾經提出並為之捍衛了一生的主張,即規定自然的各個學科,以至把它們納入他的先驗思想體系。就理性的先驗性而言,這種傲慢態度必然會引起經驗科學的抵制和嘲笑」〔8〕, 「黑格爾和謝林是他們自己包羅萬象的獨斷論臆想的犧牲品,更是科學的獨斷論的犧牲品」〔9〕。  提高哲學的理性特徵,就必須擺脫傳統哲學模式,走哲學與具體科學相結合的道路。哲學分化、專門化恰好適應了這種要求,因此極大地強化了哲學的理性特徵。概括地講,哲學分化與專門化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了哲學的理性特徵。  首先,哲學的分化使哲學問題的探討緊密聯繫具體科學實際,使純思辨方法受到限制、哲學結論受到具體科學成果及其歷史的檢驗。以認識論為例,傳統哲學往往從一種典型學科(數學或物理學)的認識特徵出發就概括出適合於一切思維領域普遍的認識規律。而在哲學分化的條件下,各哲學分支結合各自所依據的科學發展實際,對各自領域的認識特點進行深入、細緻、專門研究:邏輯哲學研究邏輯領域的認識特點,科學哲學對自然科學發展變化的認識論特徵進行分析,法哲學則對法律實踐中的認識規律作出概括等,這種與具體科學密切結合的哲學研究,避免了純思辨哲學的空洞性和狂妄症,克服了哲學與其基礎之間相脫節的狀態。  其次,專門哲學史的發展,不僅使人們能夠看到哲學思想的發展與進步的實際情形,也為哲學發展變化規律性的研究提供了條件。  哲學分化促使專門哲學史的形成和發展。專門哲學史詳細記述了一定領域各種不同哲學思想產生的文化背景,考察它們前後相繼的邏輯規律,使人們在相對確定的範圍內發現哲學實實在在的進步性。在科學哲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現代科學哲學對古典科學的進步性,可以看到邏輯實證主義的局限性並能認識到它為什麼會被新的科學哲學所取代。這些工作使對哲學自身認識發展規律的研究成為可能,直接推動了哲學認識論問題的研究。  第三,哲學專門化不僅使哲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而且也使科學認識論與哲學認識論結合了起來,從而深刻地揭示了科學理性與哲學理性之間的本質聯繫,使得哲學理性標準這一關係哲學理性基礎的核心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肯定是哲學分化對提高哲學理性特徵的最大的貢獻。  對科學發展的哲學研究表明:科學的進步性與哲學的進步性密切相關,沒有哲學上的進步就沒有科學的進步,沒有哲學進步的標準就無法說明科學進步,哲學進步的標準是科學合理性的組成部分,「除非我們能夠清楚地闡明在我現在稱之為研究傳統的更大的單位之間進行選擇的切實可行的標準,否則我們既沒有一個科學合理性的理論,也沒有一個進步的、認識增長的理論」〔10〕。  另一方面,哲學自身的認識論研究也表明:同科學無關的哲學是空洞的,哲學必須把科學理論納入自己的考察中,哲學也離不開科學性的要求。以認識論為例:「認識論必須把科學理論納入自己的考察中,因為科學理論確實也獲得了——關於科學的——認識。反之,認識論也始終離不開科學性要求,因為它與某個對象——人類認識——相關,提出了關於人類認識的假說和理論,並試圖予以論證。所以,作為理論學科的認識論,和專門學科一樣屬於科學理論研究的範圍,而且可以用科學理論的標準加以評判」〔11〕。  不過,目前此頂工作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努力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它與哲學的理性特徵休戚相關)。如果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最終將證明科學所具有的四個規範(普遍性、公有性、無偏見性、有組織的懷疑精神)對哲學也同樣適用。  總之,20世紀西方哲學已發生了重要變化,很多方面對正處於轉折中的我國哲學研究及發展都有借鑒意義。  註:  〔1〕〔6〕羅素《我們關於外在世界的知識》,任曉明譯,東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第15頁。  〔2〕〔3〕〔4〕H.賴欣巴哈《科學哲學的興起》,伯尼譯, 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第94頁、第95頁、第98頁。  〔5〕弗里特曼《法律理論》, 轉自沈宗靈著《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9頁。  〔7〕〔8〕〔9〕伽達默爾《科學時代的理性》,薛華等譯,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0頁、第21頁、第9頁。  〔10〕L.勞丹《進步及其問題》,方在慶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頁。  〔11〕福爾邁《進化認識論》,舒遠招譯,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頁。  * 本文於1996年6月6日收到

推薦閱讀:

《後唐宋體詩話》 序    二十世紀舊體詩史的建構
鄧麗君--半世紀,十億個掌聲
布列松 | 20世紀最偉大攝影師全作品流出
西方人眼中的五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本電影代表作 | nippon.com 日本網
二十一世紀的道家香火

TAG:哲學 | 趨勢 | 西方哲學 | 西方 | 世紀 | 20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