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上海的茶樓

老上海的茶樓
朱爭平

  朱爭平

  茶樓,老上海精緻的風情舊景。在茶生活成為一種文化時尚的今天,回顧老上海茶樓的歷史別有意味。

  老上海茶樓興盛於清同治初年。《清稗類鈔·茶肆品茶》中記載:「上海之茶館,始於同治初三茅閣橋沿河的麗水台。其屋前臨洋涇浜,傑閣三層,樓宇軒敞。」自麗水台茶樓之後,老上海茶樓由南市向北市一路發展,一洞天、湖心亭、怡蘭、桂芳閣、香雪海、鴻福樓、一壺春、得意樓等頗有詩情畫意館名的茶樓紛紛開張。至清宣統元年,上海約有茶樓60餘家,上世紀20年代增至160多家。當時,滬城內外、南市北市、河沿橋旁、十字街頭茶樓林立、茶客如雲、茗香醉人。時人去寶善街松鳳閣茗飲為「滬北十景」之一。

  老上海是五光十色的老上海,茶樓自然也五花八門。四面八方的人創業上海,開出了特色各異的茶樓,有蘇浙風味,有南國風情,也有日式歐派。同芳居是當年小有名氣的廣式茶樓,南社的蘇曼殊是廣東人,在異地他鄉的上海見到同芳居,他有如回故鄉如見親人的感覺,許多詩文在品茶時抒發寫就。「在這個古老的茶館中,我們不難會見一兩個有學問有身份的中國人,他們一面喝著香茗,一面神遊故國,追念著這古老中國的過去的光榮,一面嚮往著鳳凰的再生。」這是美國作家愛狄密在《上海——冒險家的樂園》一書中寫下的文字。老上海的茶樓不像北京茶館那樣涇渭分明,各有其不同的娛樂形式,而是多種功能圓融,光怪陸離。當然,因茶客不同茶樓也分高低兩檔。高檔茶樓大多開在繁華市面或風景幽靜之處,是要人顯貴、社會名流、文人學士、闊佬商賈聚會之所。低檔茶樓遍布市井裡弄,茶客為社會的普通百姓。「老虎灶」則是後者的代表。底層百姓勞作之後來此歇腳,泡上一壺廉價的熱茶,邊飲邊說笑逗趣,傳播社會各類消息和奇聞,甚以為樂。

  老上海茶樓不僅僅是啜茗,多數茶客是以茶樓為場地交流信息洽談生意。晚清的營造商大多在福州路青蓮閣舉行茶會,建築商常聚於福州路長樂茶樓,小包工則在湖北路天香閣及附近的一樂天茶樓活動,花卉行業在老西門外阿德茶樓設台交易,品芳樓是舊汽車配件的交易場所,四美軒是珠寶玉器市場之一,浙江路蘿春閣是木業集散地,一洞天茶樓則是報人的新聞聚會中心。爭執雙方議和一般也在茶樓進行,舊時叫做「吃講茶」。即發生糾紛的雙方請第三者一起到茶樓調停,如果雙方同意和解,調解人就把紅綠兩種茶混在一起,雙方一飲而盡,事情就算解決。

  「戲曲是用茶葉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這句話說透了茶樓與文化的不解之緣。老上海最早的戲院「三雅院」就是吃茶帶看戲,實際上是個茶樓。文人雅士、書畫墨客也都喜歡到茶樓雅集,煮茶論藝、潑墨揮毫。當年著名燈謎社團「萍社」常借茶樓舉行活動,茶座間懸掛著燈謎,給茶樓增添了濃厚的民間藝術色彩。許多茶樓還辟有書場,長槍袍帶、公案俠義,或弦索悅耳,或驚堂醒目,不少評彈藝人是由茶客泡成名的。

  老上海茶樓也是新聞集散地。因茶客雜消息多,故而報館的記者、巡捕房的巡捕、便衣偵探都經常光顧茶樓。有的記者在茶樓聽到消息趣聞後,當場草就文章發往報館,許多報紙的花邊新聞就是這樣炮製出來的。巡捕房的巡捕、偵探不僅常從茶樓中得到破案線索,有時乾脆在茶樓辦案,所以老上海有包打聽茶會之說。不過,這種茶客從不付茶資,茶樓老闆需依仗他們的勢力維持市面。

  抗戰的孤島時期,老上海的茶樓逐漸萎縮,一些晚清極負盛名的老字號茶樓因門庭冷落紛紛關門。上海解放後,受「左」的思想影響,茶樓茗飲被視為舊社會生活方式遭到批判,老茶樓所剩無幾。改革開放後,茶文化復興。一些老字號茶樓恢復營業,各種新茶樓、茶藝館和茶室如雨後春筍遍布街市,傳統茶文化進入城市的慢生活。人們在這裡品茗休閑,享受浪漫和溫馨。

  茶樓,上海人心目中永遠不會消失的風景。期待今天的茶樓能為這座城市拂去一份喧囂,平添一份靜氣。


推薦閱讀:

廣式茶樓最受歡迎的點心
男子花費畢生積蓄替繼女開茶樓,除夕夜當晚卻被家人趕出家門
茶樓管理系統為你解惑
中式茶樓整體裝修規劃有幾個關注設計要點?

TAG:上海 | 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