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境到出境 玩攝影什麼樣的器材才真正適合你?
「入境」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燒」,你首先要對器材感冒、發燒、乃至高燒不退多年,方為「入境」者;倘若連器材的起碼投入和發燒的門檻都沒邁進者,怎能奢談「入境」?唯「入境」者,方知攝影者對器材的偏愛和偏執、甚至痴狂到茶飯不思,日思夜想愛機名鏡,直到中毒不淺,無藥可救,彷彿吸食海洛因一般、唯有心儀的機器和鏡頭到手方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正所謂:「寧可食無魚、不可攝無機」是也。
那又何謂「出境」?說來簡單,在經過「入境」的千錘百鍊之後,人們開始反思,器材永遠是個無底深淵,那麼我們如此燒下去何時是個盡頭?好!推出止燒良藥-----器材無止境、影藝可攀登。如何將多年發燒的器材發揮最大潛能?如何調用自己全身的細胞和潛質、IQ、還有EQ,讓自己的攝影思想見解迅速升華為夢寐以求的作品?...待得某一日,雪化雲開,猛地驚醒:「器材可以止矣,但攝影藝術必須要提升」!至此,還未修成正果,但是已經摸著廟門,順門而入,成就廟堂之高已不遠矣。
兩種論調
現在圈內最為流行的就是兩種論調:「唯頭腦論」和「唯器材論」。
筆者一直認為:要堅決摒棄偏執一端的「唯器材論」或者「唯頭腦論」,大家都清楚,其實這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就相當於魚和水的關係一般水乳交融!怎能片面地強調某一端?
唯器材論調者,對頂級器材頂禮膜拜,無論機身或者鏡頭,無不窮盡畢生心血做到:要買就買我能承受得起的最好的,或者借錢解渴,直接上哪怕力所不能及的最好頂級之器材,即所謂的「旗艦機」、「牛頭」、「王者」、「鏡皇」等等。
機皇是一般人能做的嗎?
唯器材論者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沒有4×5或者8×10(甚至20×24),拍什麼風光?」他們連120相機都不願意接受!一心追求亞當斯似的灰階和層次表現。你讓他用135拍攝風光,他一定在心中暗笑:「這個白痴,這麼小的底片,弄出來的東西只能自娛自樂!」其實他們此刻根本就沒想到或者已經忘記-----135風光的大師有:經常作為國際大展評委的日本風光攝影家竹內敏信就專門使用佳能135;美籍華裔攝影家李元也是用佳能135專攻風光領域;甚至還有國內著名攝影師朱恩光也是用尼康135拍攝風光,而且每個人都成績斐然。他們選取135拍攝風光的理由是:「我的這些作品主要只用在雜誌或者其他小幅面的媒體上,夠用就好!關鍵是發揮器材的全部潛能!機動性對於我很關鍵。」
尼康小竹炮目前售價約17***元
唯頭腦論的口頭禪改為:「決定照片水平高低的是相機鏡頭後面的那顆頭!」前面的頭再牛,後面的頭不行的話,都是「廢」(不行)的!然後可以旁徵博引一大堆,某某個人使用多麼昂貴的器材,結果因為是自身綜合素養過低,拍攝出來的照片還不如我們手中普通DC的表現等等。只差沒有說出一句:「這麼好的器材落在這麼一個傻瓜身上,真是可惜呀可惜!」一副痛徹心肺之狀。可是我讓你拿著海鷗4A去拍攝奧運會你能拿出最精彩一流的作品嗎?恐怕絞盡腦汁,也還是覺得器材不湊手不夠好用,那個尷尬和難過,非自己親身經歷是不能體會。
A60的佳作,攝影需要技術嗎?不需要技術嗎?
筆者也曾在這二者之間由於彷徨過,慢慢意識到這兩種論調都在宣揚一種極端,其實,唯獨依靠相對好的器材和絕佳的攝影技藝、獨闢蹊徑的眼光、上佳的素養和思考出發點,二者才能相得益彰!
「相對論」
鑒於此,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數碼時代的今天,我們攝影愛好者的器材配置「相對論」!為什麼說相對論?是因為每個層次之間不是截然的鴻溝,它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模糊的界限!可以互相轉化,低轉高或者高轉低(此類人物較少、比如放棄攝影!)
這其中,也是整個中國擁有相機最大的一個人群----普通留影一族。他們家裡都有很多小DC或者傳統傻瓜相機,他們的鏡頭最多的對準自己的親人朋友,他們渴望記錄生活中的美麗和感動,雖然不會多少攝影技術,但是!他們有熱情和熱愛,這是很重要的,沒有這兩點,什麼也做不了!如果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持,市面上起碼大半的沖照片擴店要關門。
普通攝影一族普通攝影一族最常用的相機價格在300元----2000元之間,是普通膠片傻瓜機和330萬像數以下的DC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有一部分帶變焦鏡頭的傻瓜或者DC。他們對影像的要求通常是:清晰!而對於色彩等等只要不太離譜的話都能接受。建議這一類朋友使用佳能、富士、柯美、三星等品牌的低端機,其中不乏像國產海鷗DF膠片系列、鳳凰膠片系列、FUJI S3000、CANON IXUS 30這樣的經典機型,用起來也很順手。
佳能的低端入門極A410,售價12**元
初級發燒友(愛好者)使用的相機價格區間通常在2000元----3500元之間,他們擁有的相機已經屬於家用機裡面的中高端類型。他們對相機成像的要求要比普通攝影一族來的較高一些,他們出了要求清晰的畫質以外,更希望照片能夠傳導出他們渴望的色彩和感染力、更多地滿足於為家人朋友拍攝幾張得意的照片。
這一價格區間的相機可以有多樣化一些的選擇,諸如美能達300、美能達700、賓得P30系列、尼康FM10、佳能EOS888和1000FN等等膠片機,鏡頭一般適合風景和人相即可,焦段通常為28-200mm、28-135mm、35-105mm;數碼的有柯美X50、賓得Optio系列、富士S5500和F450、奧林巴斯C770、索尼S90、 佳能的IXUS 40和50以及A95和A610、柯達的Z7590等等。更有國產精品愛國者P710可供選擇。
中級發燒友(愛好者)使用的相機價格區間通常在3500元----7000元之間,中級發燒友比前兩個層次最為不同的就是,有很強烈的創作慾望和發表認可慾望。他們對攝影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理念,並且著力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中去努力體現他的價值觀;他們對照片的色彩、反差、明銳度、分辨力和鏡頭本身已經開始有所要求。
最近我漲價了~~
建議在這一檔次的影友通常選擇尼康FM2、佳能EOS30V和500N、賓得MZ-3和MZ-5N、美能達500Si等膠片機,鏡頭通常為28-75mm、28-85mm、24-120mm;數碼的有尼康D50和D70S、佳能350D、賓得*istDL、奧林巴斯E300等數碼單反套機或者索尼F717和H1以及828、FUJI S9500、CANON IXUS 700和750以及、理光GR8、柯美Z6等較好的選擇。這個階層的相機檔次已經涵蓋了普通報社雜誌社記者的需求。
高級發燒友(愛好者)是很難界定的一個階層!他們對攝影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追求作品的美感和藝術化,力求用精美的單幅作品或者成組的系列照片去說明一個問題或者事物。他們的作品經常見諸報端和雜誌媒體,絕大部分人將攝影當作自己人生最大的業餘生活,非常享受攝影這個過程給他帶來的美好和體會!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去外面獵影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甚至有時候參加很多專業團體組織的採風團,大大的過一把癮。
最便宜的全畫幅數碼單反,也得三萬多
這裡面要特別說明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以前在工作的時候沒機會拍攝照片、但是又深愛著攝影的人,退休之後,把自己整個的熱誠和餘下的時光投入到對攝影的痴迷中,器材要上最好的,配件要用很棒的,鏡頭要選牛頭,這些老同志對攝影煥發的熱情讓我們汗顏。當然、這個階層裡面也包括了很多專業雜誌和大新聞社的記者用家,諸如中青報、新華社、南方周末等。
這一層面上的用家在器材上的投入通常都低至8000----15000左右,高至二三十萬元都大有其人!建議他們選擇的傳統膠片相機有:尼康F100、F4和F5甚至F6,佳能EOS5、EOS3和EOS1N以及EOS1NRS,賓得Z-1D和MZ-S,美能達800Si、美能達7和美能達9等等較好和最好的膠片相機,鏡頭通常不低於三只,16—35mmF2.8、28(24)---70mmF2.8、70(80)—200mmF2.8加專用閃光燈為必備用品。
雖說都數碼了,還真別拿膠片不當相機
更加高燒的人士建議不計成本配置定焦距鏡頭和超級大炮(如600mmF4)。數碼機的選擇也很寬,比如尼康的D200、D100和D2X,佳能的20D、10D、5D、1D Mark Ⅱ和1Ds Mark Ⅱ,柯美的7D,柯達的14n Pro C/N,萊卡R9數碼後背等等!輕便隨身的備用機子有康泰克斯G2、柯尼卡巧思、理光GR-1、萊卡旁軸精品M6、松下FZ30、CANON PRO1、FUJI S9500、柯達P880、尼康8800等一應俱全。
你說這單反配上全套鏡頭閃燈,怎麼也得個十萬八萬的吧........八萬,那是成本...全套15萬起步,你還別嫌貴...
大畫幅一族!筆者將大畫幅作為一個單獨的層面列出實在是有苦衷,因為有一部分風光和產品、高像質的追求者只相信120以上相機的成像質量!或者他們的工作需要這麼些高端的120相機才能滿足要求。
和前面的高級發燒友一樣,他們對器材的追求一般有過之而無不及。價位都在10000到數萬元以上...而這一層次裡面,攝影家占的比例較大。
在120相機裡面最被大家追捧的是哈蘇,筆者建議不要盲目追風,切合自己的使用場合的需求就最好!本人並不喜歡方方正正的6×6畫幅,既然已經是120、6×4.5的畫幅又閑小些,最為喜歡的是6×7,其中賓德的67Ⅱ是性價比極高的一款機器、鏡頭也極為出色;當然,120裡面的選擇很廣泛,只要不受資金限制,怎麼配置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來 :)
ZONE VI型大畫幅相機,5×7畫幅,經典的大畫幅木頭相機
最為極端的是這幾年京城颳起的大畫幅旋風,120、4×5、8×10都嫌不夠,甚至到達20×24的大底片,讓前面幾類愛好者難以望其項背,有高山仰止之感!
以上分類!不盡科學,但是基本能夠說明目前攝影圈裡面的「金字塔」結構,越往上走,越頂級。可是還是回到本源上來,空有一套套好機器,而沒有紮實的攝影基本功和嫻熟的攝影技巧,那豈不是拿著一堆廢鐵無異?!
符合目前環境需要的就是好相機
大膽放言:最適合你目前和兩三年自然升級需求空間的相機器材組合就是最好的!
我們不能捨本逐末,將全部的精力和潛能放在器材的攀比和技術參數的競爭上;尤其是在135畫幅的機器上過多地追逐極高清晰度畫質、色彩油潤程度、觸手可及的皮膚質感等等在筆者看起來都是有些走火入魔、誤入歧途!畢竟我們知道,135單反相機就是因為輕便和快捷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而它的輕便快捷是為更加有利於對瞬間的捕捉或作品的詮釋而服務的!撇開這些不顧,去追求單純的指標,孰重孰輕?明眼人一看就知。
況且在135上追求這些意義不大是因為:無論你怎麼在135上開發它的技術指標,和120一比較,你頓時會明白,一寸大一寸強呀!
所以,無論你現在正在用傻瓜相機、或者是高端相機,只要是符合目前環境需要的就是好相機!以後不適合怎麼辦?升級唄!沒有一台相機是可以讓你一生用到老、並且陪你走完人生旅程的,適當時候的升級是必要的,但是5---10年的穩定是可以做到的。在相對穩定的時間裡,提高產能、多出精品,而不是每天一門心思想著更新換代器材!前面講到,這些層面上的發燒友和專業用家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就包含了這層意思。
回顧一路走來的攝影路途,筆者深知:唯有器材與攝影技藝的完美結合,才是升華攝影水平顛撲不破的「真理」。
朋友,您說呢?
推薦閱讀:
※紐西蘭入境提示
※烏克蘭禁止俄成年男性入境 「倒戈」空降旅被解散|俄烏|成年男性
※【圖解】8類人員可在浦東機場「刷」護照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