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高效處理高價值事項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高效處理高價值事項

1 人贊了文章

時間管理本質:對高價值和高效率的事項進行排序,並依次處理。

一、高效行動

行動力=啟動+執行

1、啟動:

1)321法則:倒數三個數,立即行動。使用小儀式來讓自己立刻行動,讓行動走在感覺前

2)捆綁法則:預想不行動的嚴重後果,用後果威脅自己

3)行動比選擇更重要(簡化法則):對已有的價值選項不知道先處理誰時,不糾結,隨意一個先處理起來。

2、執行:

1)短期執行:把大任務分解成系列小任務,持續形成激勵感

2)長期執行:「快+早」形成良性循環(快:提高做事的「效率」;早:能夠「提前」就提前)

二、高效規劃

我們應該規劃事件,而不是時間。

1、番茄鍾:

25分鐘1個番茄,中間休息5分鐘。專註處理事情。中間的打斷,記錄下來,根據優先順序安排另外的時間處理。

2、GTD:

1)清空自己大腦

將所有需要完成的事項記錄下來,集中精力來處理事情,而不是記錄事情(2分鐘內能完成的事情盡量即可去辦,不要拖延)

2)今日代辦

提前一天把今天需要處理的事項羅列清楚,並評估每個事項所需的時間。事項的安排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3)今日完成

對預定的事項進行處理。固定時間處理固定事件,對於不固定的事情進行靈活安排。

記錄今天完成的事項,完成時間和預估時間的差異,復盤總結。

4)本周復盤

提前和自己約定獎勵。讓自我和感覺在一條路上。

了解自己一周能夠真正使用的時間。

將工作,生活,個人的事項分開規劃,在不同時間板塊處理不同事情。提高處理的效率。

三、高效管理

1、分解任務:(九宮格or思維腦圖)

將大的任務事項分解進行拆解,調整為1個個可執行的事項。

如果事項太複雜,可以將複雜事項拆解為核心事項,再拆解為可執行內容。

2、管理事項:甘特圖

1)管理事項的流程:分解任務——整理任務——事項分類——製作甘特圖——時間優化——時間記錄

2)甘特圖:左側陳列事項(在1起執行的任務放1個分類),右側標註時間

3)「事項分類」環節需要製作「任務時間表」。包含:計劃開始時間、實際開始時間、計劃結束時間、實際結束時間、計劃用時、實際用時、備註

4)任務時間表的好處:

——可以及時發現實際時間和預期時間的差異,並採取改進措施——比如加快效率。

——可以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行動能力,多少時間能完成多少事項。

——可以反思和調整時間的分配方式,不斷優化行動效率。

四、高效思考(A4思考法)

高效思考是保證投入的時間是有效的。

A4思考法,通過做筆記的思考方法。

1、具體操作:

A4張寫下標題和日期,寫下4~6行,在1分鐘內完成。(可以在寫下的內容中繼續延伸——追問)

2、是否有效:

  • 將「抽象」的事物變成「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我們更容易觀察和了解。
  • 通過A4,能夠與自己對話,發泄情緒,問題得到梳理。

3、思維提升的3個階段:

1)能用文字寫出頭腦中混亂的想法

2)能快速寫出頭腦中的想法

3)在思考時,能敏銳的捕捉到關鍵想法

如果說「層層細化」是用一種【發散思考】方式來深入思考,那「多種角度」就是用一種【聚焦思考】的方式來深入思考。

五、高效精力(R90睡眠周期法)

1、概念說明

1)R90周期睡眠法,最關鍵的就是【周期】——以90分鐘為單位,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了16個單位。一般來說,一次完美的睡眠是5個周期,也就是5x90分鐘,一共7.5小時。

2)睡的好的關鍵:在淺度睡眠的時候起床

2、使用方法

1)固定起床時間

固定時間,不能隨意變更。

2)倒推入睡時間

確定了起床時間後,往回倒推5個周期。

如果在最佳入睡時間沒機會睡覺,那也沒有關係,你可以在其他睡眠周期的入睡時間節點入睡。

3)睡前和睡後

  • 睡前:提前1小時(至少30分鐘)進入準備入睡階段,需要遠離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設備。打開暖色燈具,暖色的光線有助讓身體調整為睡眠狀態。準備階段可以看看書。
  • 睡後:起床的1小時內運動,能夠更快的恢復精力。

4)補充休息

白天有兩個適合小憩的時間點,中午和傍晚,大概在13:00左右和19:00左右。

兩個時間休息有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睡眠不要超過【30】分鐘,也就是讓自己還在比較淺度睡眠的狀態就醒來。(超過了30分鐘,會讓你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除非你睡夠90分鐘,否則中途打斷睡眠,很容易讓人頭昏腦脹。)

3、睡眠質量評估

統計一周的睡眠周期,30分鐘的補充休息也計算為一個。及格28、良好32、優秀35。

六、高效復盤

1、每日簡單復盤

1)根據今日完成,查看今天計劃的完成情況

2)思考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進以及如何改進。

2、黃金圈

通過不同的層級,來逐層提問

1)Why:目的、理念——為什麼這麼做?什麼目的?什麼原因?

2)How:方法、措施——怎麼去做?有哪些方法和步驟可以確保達成目標?

3)What:現象、成果——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

3、將復盤變成行動

1)製作清單,在未來需要的時候使用

2)寫下待辦事項,主動去做能產生價值的事情。

4、清單分類

1)普通清單:用來收藏和記錄。復盤後,可以製作一些特定目的的清單,在平時收藏起來,需要的時候查詢使用。(如:紀念日、例會)

2)執行清單:用來指導執行(步驟組成:不同步驟,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可以用執行清單來改進未來具體的行動過程。(如:菜譜、項目流程)

3)檢查清單:可以幫我們確保任務能高質量地完成,關鍵步驟不會因為記憶、情緒、環境等因素而遺忘。(如:測試驗收、出差清單)

4)混合清單:可以將「普通清單」「執行清單」「檢查清單」三種類型混搭使用,從而產生更強的效果。

七、高效成長

1、習慣機制

啟動——行為——獎賞

1)啟動:在什麼情況下會想起知識

2)行動:想起知識後,開始實際運用

3)獎賞:運用後,得到了內在或外在的獎勵

2、將知識變成習慣有3個步驟

1)將知識掌握牢固。【行為】

2)為知識設置啟動方式。(為知識的使用設置前置條件)【啟動】

3)讓自己能夠在運用知識的過程獲得「獎勵」。【獎勵】


推薦閱讀:

有哪些軟體可以代替 Doit.im?
大家有沒有使用效率手冊的習慣?如果有請推薦一款,並說明優點。
Getting Things Done(GTD)是否有效?
你有每天做總結的習慣嗎?你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大家使用什麼樣的GTD 工具,有什麼好的時間管理心得?

TAG:時間管理 | GTDGettingThingsD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