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世界盃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來自專欄張佳瑋寫字的地方1,875 人贊了文章
2002年世界盃,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我有些法國球迷朋友,不想再提起那一年:1998年世界盃冠軍、2000年歐洲杯冠軍之後,齊達內剛在2002年冠軍杯決賽踢進那記天外飛仙,他們指望齊達內和亨利完成世界盃衛冕的偉業,讓齊達內成為王者傳奇——卻不料,齊達內只好在踉蹌中吻別那屆世界盃。
我有些阿根廷球迷朋友,不想再提起那一年:那年世界盃之前預選賽,貝爾薩用阿根廷的3313縱橫捭闔,天下無敵,公認阿根廷vs法國將是2002年世界盃的理想決賽,卻不料也折戟小組賽,巴蒂斯圖塔就此黯然離別。
那年實在是太奇怪了,不是嗎?
我的西班牙球迷朋友和義大利球迷朋友,說到那一年都憤憤不平。他們記得無數次加圖索們倒地後裁判搖頭表示比賽繼續進行,他們記得馬爾蒂尼和門迭塔的無奈嘆息,以及安貞煥這個名字。他們當然記得,滿場紅色海洋里,「大韓民國」的叫聲。
十年之後,我一個義大利球迷朋友在歐洲杯上,依然仇視著俄羅斯。
「你討厭阿爾沙文嗎?」
「不,我就是討厭希丁克。」
「你討厭荷蘭?」
「不,我討厭韓國,討厭韓國的一切。」
是的,2002年世界盃,我們都記得韓國做了什麼。
那年實在是太奇怪了。1998年世界盃被認為該奪冠該成為世界之王的外星人羅納爾多,變成了娃娃頭羅納爾多。他、里瓦爾多與小羅,構成了足球史上最偉大的三叉戟之一。我記得里瓦爾多那個著名的角球倒地假摔,以及對英格蘭那腳射門;誰都無法忘記小羅對英格蘭時吊射希曼的那個傳奇自由球。
以及,羅納爾多,單屆8個進球。世界會記得他在決賽如何揚眉吐氣,讓此前無敵的獅王卡恩丟兩個球,戴上世界之王的冠冕。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他半決賽對土耳其那一腳羅馬里奧式的彈射。
那時他其實已經不是外星人了,不再賓士如飛了,我們習慣叫這時候的他為肥羅,但他依然擁有那種神奇的靈感:速度、力量、爆發力、協調性、渾然天成的靈感。
那是迄今為止,足球史上最迷人的王者歸來故事——尤其是,將1998年世界盃決賽與2002年世界盃決賽連起來看。
但對我而言,別有點特殊。
1990年,我跟著我爸當了德國隊球迷。在1990-1996年間,當個德國球迷還算幸福:1990年世界盃冠軍,1992年歐洲杯亞軍,1996年歐洲杯冠軍。克林斯曼的金髮飛揚、馬特烏斯剛硬的下巴線條、穆勒的大步衝刺、哈斯勒炫目的自由球、薩默爾無所不在。之後是比爾霍夫007一樣的高大英武(他去AC米蘭那年我心滿意足)。甚至里肯、沃茨、耶雷梅斯,都讓人有指望。
直到1998年世界盃,被克羅埃西亞3比0幹掉。那個德國的黃金時代消逝了。
我們進入了黑鐵時代。
2010年之後的德國球迷,看著厄齊爾、小豬、小豬、格策、穆勒們的清晰明快,很難想像2000-2004那幾年是怎樣的歲月。2000年與2004年,兩屆歐洲杯,德國都很凄慘,比1994和1998年世界盃都背運。那時的德國,古老,笨重,緩慢,粗糙。
唯一支撐著德國人尊嚴的,大概也就是2002年世界盃。那個亞軍。但也只有尊嚴,並不華美。1990年的德國是黃金,2014年的德國是白銀。而2002年的德國就是鐵。沒有光澤的,粗硬的鐵。
奧利弗-卡恩。米歇爾-巴拉克。哦,還有那年,剛讓世界看到他如何愛翻跟斗的克洛澤。
許多人嘲諷說,2002年的德國,是一支頭槌隊。克洛澤小組賽連番頭槌,淘汰賽便多少差了些氣力;德國的中場中軸,是192公分的哈曼和189公分的巴拉克。套路,也無非是施耐德起傳中,克洛澤、巴拉克們爭先恐後地頂頭槌。德國的淘汰賽踢得慘烈:對巴拉圭,諾伊維爾進球1比0;對美國,巴拉克進球,1比0;對韓國,巴拉克進球,1比0。三個1比0。
所以能進決賽,一是阿根廷與法國神奇地小組賽被淘汰(齊達內吻別草皮;貝爾薩的3313迎來了理想主義的黃昏);二是西班牙與義大利遭遇了韓國。
三是,奧利弗-卡恩在決賽之前,銅牆鐵壁,水泄不通,只丟了一個球。
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故事:2002年世界盃決賽,里瓦爾多的遠射,卡恩撲球脫手,羅納爾多補射得分。然後,第二球。羅納爾多完成了涅槃。德國隊世界盃亞軍。
歷史記載:2002年,齊達內的天外飛仙讓皇馬拿了冠軍杯;羅納爾多鳳凰涅槃贏得了全世界。巴拉克在勒沃庫森和德國隊拿了四個亞軍;卡恩得了世界盃金球獎,以及世界亞軍。
2006年後,德國日益清晰細膩,王者氣象漸次歸來。我父親且欣慰且遺憾。2010年世界盃前夕,巴拉克因傷退出,厄齊爾、穆勒、赫迪拉們上位,我父親說,「這屆德國又可以踢細一點了」,然後又遺憾了句,「就是,不如以前凶。」
2002年,卡恩與巴拉克達到人生巔峰,然後敗北;克洛澤闖出了一片天。但克洛澤熬到了2014年,穿越無數世代,等到了下一代人。卡恩與巴拉克沒有。巴拉克的巔峰,被留在了2000-2006那幾年的孤島上。那個世界盃亞軍,是德國漫長低迷期的唯一尊嚴。是卡恩和哈曼、巴拉克、施耐德、梅策爾德們,用一種不好看的鐵硬方式挽留住的。
我還記得2002年世界盃半決賽時,我還在痴想:如果德國居然能夠奪冠,巴拉克豈不是有望拿金球獎?——當然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既可惜,又欣慰的一年啊。
最後一點,是作為中國球迷的獨特記憶。
自從2001年10月7日于根偉進球,讓中國闖入世界盃後,我們又等了八個月,等來了這一天。
我爸對世界盃,反而沒多少期待:他經歷過1988年中國隊奧運會之旅,他告訴我,「出線之後,任務就完成了;世界盃,真別太指望」,但我那時還小嘛。
我記得中國0比4輸給了巴西,記得大家都在討論哥斯大黎加的萬喬普,記得土耳其的哈坎·蘇克和伊爾漢。我記得中國對哥斯大黎加那天是北京時間的午後,整個學校沸騰了,同學連老師一起涌去看電視。
那年我高三。那場比賽之後不久,我就要高考了。就在這緊張躁動的時節,看球賽有種罪惡的快感。我還記得老師大手一揮,「去看吧!反正不知道下回中國隊踢世界盃是什麼時候了!」
是啊,「不知道下回中國隊踢世界盃是什麼時候了」……
我記得當時陽光下的樹影,那年應該是孫燕姿剛出了《風箏》和《自選集》的時候吧?周杰倫的《八度空間》快要來了。我記得那年大街小巷在傳唱《愛在西元前》和《雙節棍》。我記得那年蒂姆·鄧肯剛得第一個常規賽MVP,吉諾比利即將去到馬刺,大家都傳說姚明要去NBA了。我記得我們那時相信,這絕對不是中國隊最後一次踢世界盃,還相信只要肯用心去做什麼事,就一定能得到回應。
親愛的,那時的我們,那時的世界,多麼年輕啊。
推薦閱讀:
※如果瓜迪奧拉去曼聯的話,憑他的能力能不能獨霸英超?
※如何評價 2014 年 3 月 20 日歐冠曼聯對奧林匹亞科斯第二回合的比賽?
※【體育與語言4】如何從球員名字里讀出他的語言?
※正規的11人制足球比賽中,如果一方被罰下一人,對球隊及比賽有多大影響?
※除門將外,最難以兼任的兩個足球場上位置是什麼?
TAG:世界盃WorldCup | 體育 | 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