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八種真情味,八種大境界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韓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勸學解》
學業的精進出於勤奮,而荒廢於遊盪玩樂;為人做事的成就出於思考,而敗壞出於因循隨便。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與孟尚書書》
上對得起蒼生,下對得起黎民,自省的時候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韓愈《祭十二郎文》
十二郎是指韓愈的侄子韓老成,十二郎與韓愈兩人自幼相守,由長嫂鄭氏撫養成人,共歷患難,因此感情特別深厚。他與十二郎雖暫分離而此後必然有很長時間相聚,可以充分體味叔侄之間的天倫樂事。但是,令韓愈想不到的是十二郎竟先己而死,於是對家族、親情的悲痛回憶和自己與十二郎聚少離多的遺恨便一下子湧上筆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運城解州鎮),世稱柳河東,生於長安,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官監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公元819年客死於柳州。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江雪》
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寧為有聞而死,不為無聞而生。——柳宗元《上揚州李吉甫相公獻所著文啟》
寧可為聞名天下而死,也不默默一生而活。
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其安業。
挑選天下的士人為官並且使他們能夠適合他們的崗位,使天下人都能夠居住,並且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工作感到安定。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出生於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內)。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歡聚和離散都是這樣匆促,心中的遺恨卻無盡無窮。今年的花紅勝過去年,明年的花兒將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時將和誰相從?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歐陽修
君子要修身養性,首先要修養內在的品德,同時要注意外在的儀錶。內外同樣重要。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蘇洵《心術》
要當將領,先要磨鍊心志,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遇事鎮定自若,不受外界影響。然後才可以頭腦清晰,分析利弊,對抗敵人。
事必有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蘇洵
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髮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蘇洵《出自:宋·蘇洵衡論·遠慮》
把知道的都告訴對方,對對方極度坦誠,很多人讚譽他,也不會因此而跟他更加親密,很多人詆毀他,也不會因此而疏遠他。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
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須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懷揣著壯志雄心膽成就功名事業的人,他們不僅具有超群出眾的才能,還有堅忍不拔的志向。
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為了因。——蘇軾
我願和你世世代代總是兄弟,更要在來生繼續結為兄弟來來續我們今生的兄弟情份。因為這首詩是蘇軾在烏台詩案中以為必死時寫給弟弟的,蘇軾與弟弟蘇轍的關係甚好,兩兄弟在外為官時,其書信往來達數百封,可見手足之情之深。蘇轍(1039-1112),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蘇洵)兄(蘇軾)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
以言責人甚易,以義持己實難。——蘇轍《劉摯右丞》
這兩句大意是:用語言去要求別人很容易,而用公道來要求自己實在是困難。嚴於責人而疏於責己,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知道了這個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這兩句告誡人們要求別人不可過嚴,對於自己則必須以道義作為準則,從嚴要求。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
在烏台詩案中,蘇轍為其哥哥冒著生命的危險通風報信,以減少哥哥的牢獄之災,當哥哥的案情有了最終定論時,蘇轍又主動上奏朝廷削減官職以減輕哥哥的罪刑。他認為哥哥沒有罪過,只不過名聲太高而遭到小人嫉妒陷害罷了。
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冷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蘇轍
杉樹不用扶,自己就能長的很直,能夠傲視嚴寒冬雪,死了還能用來建造殿宇,和松柏一樣的品格,而在「直」這一項上,猶有過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黨領袖。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題張司業詩》
這是王安石讚美張籍的作品的一首詩。張籍的樂府詩,多用口語,語言自然精警,風格通俗明快,看似平常,但仔細品味,卻於平淡中見奇特。他成就的取得,看似容易,卻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容易」中蘊含著「艱辛」。「成如容易卻艱辛」,總結了獲得成功的普遍規律。不僅寫詩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表面意思是,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句話體現了作者的遠大報復,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麼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行新法。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鞏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拙己從諫,仁心愛人,可謂有天下之志——曾鞏《唐論》
放低姿態,聽從勸諫,愛惜百姓,這就是心懷天下的志向。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曾鞏《西樓》
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帘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
天下之事,其可憂者甚眾,而當世之患,莫大於人不能言與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曾鞏《與孫司封書》
天下有很多值得擔憂的事情,而如今的禍患,莫過於人們不能說話,或者不肯說話,甚至不敢說話。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曾鞏《墨池記》
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特別好,那麼他所擅長的,也是憑藉自己勤奮練習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應該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勤奮才是第一位的。
推薦閱讀:
※思維改變心態?有眼界才有境界
※易經六十四卦,六十四種智慧,六十四種境界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學什麼(凈空老法師)
※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